从淮海战役档案见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伟力
2022-04-21林莉
林莉
摘 要:文章通过淮海战役纪念馆收藏的相关档案史料,深入挖掘人民解放军如何在参战兵力和武器装备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鼓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坚强保障,考述战时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
本文根据淮海战役纪念馆馆藏文物档案,考察人民解放军如何在参战兵力和武器装备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依靠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
一、 战壕会议是思政工作的创新点
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为配合平津战役,人民解放军对包围圈内的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歼”,转入战场休整。人民解放军在战壕中与敌人对峙期间,战壕会议为提高指战员斗志,减少疲劳消耗,发挥了巨大作用。
战壕会议主要包括中共党组织会议、士兵委员会议和互助小组会。如连队中共支部会议研究布置重点发挥党小组的作用,开展党员与非党员战士谈心,解释战术,通过军事民主会共同研究战术,就如何作战等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士兵委员会议主要是利用夜间在战壕里召开士兵大会,发动战士们踊跃讨论战术战法,同时发动诸如“徐州会战立大功比赛”等活动,使战术思想和战斗目标相结合。以班为单位的互助小组会,主要目标为解决投诚过来的国民党士兵思想问题,在战壕里组织开展互助谈心活动。新老战士在谈心谈话中,对比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不同,如官兵在地位平等方面的不同,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不同,民心向背的不同,等等。谈心活动成为战壕里生动的新战士入伍教育活动。[1]
此外,为了对付敌人强固的防御工事,克服在平原地带接敌的困难,各级中共党组织、士兵委员会和互助小组分别召开“诸葛亮会”,群策群力,创造出从四面八方向敌人阵地挖堑壕的近迫作业战法,把战壕逐步延伸到敌军陣地前沿五六十米的地方,有的挖到了敌阵地鹿柴之内。班与班、排与排、连与连之间的堑壕很快连成一片,变成能隐蔽大部队的交通壕。这些在广阔平原上挖出的战壕,使解放军能够隐蔽于地下逐步接近敌人,发起总攻时,让对方猝不及防,溃不成军。
战壕会议是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政治宣传工作的创新,在“困饿”和“围而不歼”敌人的同时,实现了战略思想的全面贯彻,指导思想的高度集中,使全体指战员信念坚定,斗志昂扬。
二、 报纸刊物是思政工作的主阵地
淮海战役期间的报刊种类很多。如中原野战军政治部出版的《军政往来》《时事新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出版的《华东前线》《人民前线》等。各纵队、各师团均有油印战报。据不完全统计,仅华东野战军当时的团级报纸就达50多种。[2]淮海战役纪念馆里展出了当时20多种报刊,是研究淮海战役历史的珍贵档案资料。
解放军某团战士报社创办的《火线报》,每天都将印有图画、新闻、快板及短小鼓动文字的报纸分发给连队。如国民党军队在战斗中使用了燃烧弹,报上马上就将“对付燃烧弹的办法”编成快板,配上图画印发出去;当要进攻敌人前沿工事时,报上立即又印出“打前沿”的快板。除此之外,战士报社还出版油印画报,当团里表扬了纪律模范,画报上马上就会出现模范人物的形象。团党委发出的各项号召,画报上也能逐条用图画表现出来。
人民解放军各级各类报刊的出版,在宣传贯彻中共中央战略思想、研究推广战术战法、统一部队思想认识、推动战役胜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攻心”是政治宣传的关键
毛泽东曾说过:“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3]粟裕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原因时也提到:“敌人最后被解决得这么快,应该归功于政治攻势的成功。……证明攻心为上是正确的。”[4]
淮海战役期间,人民解放军创造了许多攻心战术:一是通过对国民党军喊话,宣传战争形势、优俘政策、投诚办法和路线,劝其弃暗投明;二是有组织地派遣投诚人员,携带解放军首长或国民党高级战俘的劝降信,返回敌阵开展劝降;三是用六〇炮、弓箭等将传单、“招待证”“通行证”等宣传品射向敌方阵地;四是在阵地前沿用白布或草席书写标语口号,设立大幅标语、宣传牌;五是将装有食品、香烟的“救命袋”“新年礼品”,趁夜色送往敌军阵地。[5]此外,华东野战军还颁布了《华东人民解放军对自动携械来归者奖励标准》,规定了所携各类枪械来降的具体奖励金额。在解放军强大的政治攻势下,国民党军纷纷选择起义或投诚。据统计,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起义、投诚的约6.4万人。[6]事实证明,在军事打击的前提下,政治攻势的威力也是巨大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内收藏的大量劝降信、宣传口号和传单,既有文字又有图片,已成为难得的历史档案。
四、 曲艺创作是政治宣传的重要补充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到连队,跟随部队行进。在行军途中、战斗间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火线文艺活动。他们及时搜集各部队的战斗事迹,随即画成幻灯放映或编成短剧演出。快板、小调则是“见啥说啥”“见啥唱啥”。部队行军途中,竹板声不绝于耳;兄弟队伍之间,互相拉歌,此起彼伏;在战斗间隙,文工团深入战壕唱歌、表演……[7]1949年元旦,解放军战士们在战壕里欢度新年,一位新战士也打起了快板:“今年过年真正好,解放同志来得巧,我们这里吃猪肉,敌人里面吃麦苗。”[8]连队的干部战士80%都是快板的积极创作者和参与者,群众智慧得到了充分展现。
华野文工团跟随政治部机关开赴淮海前线,当得知敌人正往东西两面逃跑,解放军指战员正在勇猛追击时,戏剧股长韦明火速创作一首歌曲《乘胜追击》:“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跑掉……”[9]战役中,文工团共创作了三四十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战役结束后,又从这些歌曲中以进军、追击、包围和胜利为主题挑选了8首,并在每首歌曲前加上朗诵词,形成了《淮海战役组歌》,在部队中广为传唱。
文艺工作者在随军途中即编即演,见缝插针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演出,活跃了氛围,减轻了战士们的疲劳,激发了他们的豪情斗志,充分发挥了文艺作品宣传、鼓动和教育的功能。
结 语
政治工作是人民解放军的生命线,是完成作战任务的根本保证。淮海战役期间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使解放军以较少的兵力消耗,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取得战役全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淮海战役思想政治工作的文物史料,翔实记录了战役过程,隐含着以弱胜强、人民必胜的深层原因,体现了其特有的历史价值。
注释与参考文献
[1]何晓环、傅继俊、石征先编:《淮海战役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60、186页。
[2]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淮海战役新论》编委会:《淮海战役新论》(江苏文史资料第100辑附录),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出版发行1998年版,第364-365页。
[3][5]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编:《淮海战役》第二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第435、437页。
[4][6][9]淮海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研究会编:《淮海战役百问》,国防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18-219、162、242页。
[7]淮海战役纪念馆编:《淮海战役资料选》,山东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305页。
[8]星火燎原编辑部编:《星火燎原》丛书第7辑,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2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