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德育渗透
2022-04-21刘修刚
刘修刚
摘要:初中生的思想比较活跃,比较独立,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德育和法制教育,对促进我国的道德、法制建设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對教材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通过德育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转变为个人的道德行为,在价值导向和个体自觉建构的辩证统一中,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德育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观念、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要求。初中生在青春期思想和个性上都比较成熟,但他们也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对父母的教育无动于衷,特别容易被外界的不良影响所感染,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此,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必须建立起良好的道德、法律意识。
一、在道德与法制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意义
首先,它能够丰富和充实学生的情感经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动力保证.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与法学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单调乏味,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口头的方式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通过口头传达给学习者,而学习者则主要依靠死记硬背,对知识本体论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但是,在素质教育和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下,传统的教学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由传统向道德、法律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注重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了解社会的变化,了解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怎样合理地利用自己所得到的经济和社会的权利,怎样才能保证公平。,通过对德育的渗透,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情绪,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了解很多真实的生活事例,加深对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有助于指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保持端正积极向上的教学心态.在传统的道德与法律教育中,学生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死记硬背,却始终无法找到最关键的部分,只能按照老师给的"重点"来背诵,这样的话,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降低,教师的积极性也会降低。教师要主动地融入和融入传统的道德教育,注重和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体性,并通过与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例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分析、体验。由于学生的情感心态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老师必须主动、合理的指导学生,使其树立端正的社会主义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进行主动、健康的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
1.应试教育思想严重
因为初中教育中的法律知识大部分都集中在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上,再加上学生们的升学压力,很多中学都没有开设法律课程,也没有专门的教师来教授法律知识,所以,人们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这就造成了现在许多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在学校里的法制氛围还不浓厚,虽然新的课程内容丰富了一些,但由于教师在思想和方法上的落后,使得德育和法治教育的成效并不明显。另一方面,教师的课程观念未能与时俱进,积极创造,致使许多初中生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成效,从而导致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
2.培养途径过于单调
由于传统的教育方法落后,道德教育只能停留在表面形式,口语化现象严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道德与法律教育必须在此基础上渗透德育,不能以教科书为载体,将书面的理论知识僵化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教学活动化、形象化,从根本上改变对学生的认识,从而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然而,当前我国中学德育与法制课程在德育知识传递、德育实施上尚不完善,且缺少实用的德育方法,学生虽能机械地背诵有关的伦理观念、法规条文,但在实践中不能将其应用于实践,因而丧失了德育与法制的真正意义。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策略
1.结合德治课程实际确定德育目标
《新课标》表明要在中学阶段,要把法制和道德教育与德育结合起来,使其逐渐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初中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情绪、正确的态度。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是相通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具体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中进行渗透,以促进德育。
2.以倾听为中心的道德教育
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大量的信息,作为信息时代的一分子,学生作为信息时代的一员,听、读信息是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能对身边事、天下事有认真倾听、有深刻感受、认同国家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才能保证德育的实施。
此外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对于学生的德育渗透教育。在教学中,要坚持师生平等,转变教师对教育的优越性和地位,更新传统的灌输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用积极、阳光的目光看待学生,用友善的语言和大方的形象去接近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增强道德法制观念,教育学生谨言慎行。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我,积极地引导学生成长为有良好品格、品德高尚的公民。在课堂上,老师要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以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律的兴趣。
3.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老师的话语和动作都是教学的一面镜子,由于平时老师与学生联系的非常多,所以不少学生都对老师产生了某种敬畏的心态,并觉得老师的言行都是正确的,所以,很多老师在上课时的动作和话语就会直接深远影响学生一辈子,所以身为初中道德和法制教员必须要在平时课堂中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形象,每一位人的形象都包含了话语、动态、衣着等,还有老师在课堂中的认真工作作风都是教学的楷模,老师必须要从严规定自身,在学习者心目中树立好的艺术形象。还有老师的话语也很容易影响学生,成为学习的一种特点,老师语气的抑扬顿挫可以影响学生、甚至影响学生的情感变化,让学习者去观察和效仿。比如,老师在讲授"友谊的天空"一时,要透过自身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让学习者意识到和老师之间建立良性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与老师友谊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
4.优化教学手段方法,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道德与法制课程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背诵的内容,但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人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灵活地应用课本中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有更深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以运用现在比较流行的多媒体,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进行可视化,使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更为轻松、愉悦的方式,快速地投入到课堂中,掌握相关的知识。
结语
在初中法律、道德教育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对其进行详尽的阐释。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觉的体验和领悟,使他们在接受法律、道德教育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郭金海.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J].好家长,2018,4(15).
[2]赵思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初探[J].高考,2017,6(21):189-190.
[3]肖祥连.初中道德法治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探究[J].好家长,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