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探究
2022-04-21戚怡宁
摘要:目前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不少老生常谈问题,从学生、教师、课程本身等多角度都有所体现,因此,应当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之后对高中政治课进行教学改革。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政治课进行教学改革意义重大,要在多方共同配合下积极寻找改革路径并将其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让高中政治课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
为了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些年来,国家持续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深化改革,尤其是近两年,更是展开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高中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需要外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而这一角色主要由高中政治课程担任。因此,如果能够对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对引导高中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青年起着重要作用。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现状
(一)教师相对传统的教学观念
虽然课程改革在持续进行着,但在不少地区,以过去教师讲授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即课堂由教师按照课前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内容等向学生单方面的传授知识、灌输理论,教师很难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尤其是在学业任务较为繁重的高中,教师面临着升学压力,需要应付大大小小的统考,导致缺乏研究新的教学方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部分权威意识过强的教师固守己见,课堂讲授的内容完全照搬教材,不愿意接受教学改革。
(二)學生较为单一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即使有不断进行着的新课改,高中生依旧很难在课堂上掌握主动权,多数时间保持着聆听者与接受者的身份,缺乏展示自我的平台和自主学习的机会,长此以往,也就缺失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习惯于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将教材内容记入头脑中,以此应对考试,而不擅长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此外,教师长时间把握着课堂,也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感,进而习惯于从教师那获得现成的知识,因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三)政治课程课时及内容的不当安排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政治课程始终作为一门“非主科”科目而存在,其分数远低于语文、数学及英语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其课时安排自然也不会增多。在高考的压力下,部分学校会出现将原本应属于政治课程的时间分配给“主要学科”进行教学的情况,这就导致了政治课程的时间被严重压缩,甚至完不成原定的教学任务。同时,新课改的进行意味着新的教学纲要的产生,需要各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以及一线教师耗费相当程度的时间与精力对这新的课程标准进行详细探讨。在这个阶段里,存在着部分政治课程教师不清楚新课改的目标与要求、没有领会新课改的理念、不明白新课程的教学如何落实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其安排的课堂内容也会有所不当。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应试教育在我国盛行了数十载,导致各方过于注重升学率和学生成绩,即使新课改已经持续了较长的时间,但仍不能完全抵消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或是迫于社会压力,或是为了自身利益,仍然会对学生的成绩过分看重,导致其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落后于时代,不仅不利于政治课程的发展,更不利于师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行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就是希望能够有效减轻传统教育思想对教师的影响,改变应试教育对师生双方的压迫局面。
(二)教育评价机制滞后
在目前高中课程普遍采取的教育评价机制中,期末成绩占据相当程度的比重,即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都用成绩来评判,而忽略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评价机制是由于学校及社会过于注重成绩导致的,对于教师来说,这样的评价机制会导致其教学压力大、负担重,甚至挫伤其教学热情,更不利于教师间的团结互助。
(三)适应时代发展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时代主旋律也随之变化。在此情况下,过去高中政治课程所围绕的核心思想体系显然不够完善,需要进行适宜的课程改革,使之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培养适应当前社会的人才,并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迈入新征程。因此,在新课改下进行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三、新课改背景下推动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对策探究
(一)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改改变着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致力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当认识到,当前的政治课应当切实落行“教书育人”双重任务,将增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相结合,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培养其各项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健全完善其人格。
(二)丰富教学内容
在新课改下,目前的高中政治课程不仅包含了经济、生活、科学、创新等内容,还将法律常识、公民的道德修养等内容作为选修专题添加到课程当中。但对于政治课程来说,如果只讲授教材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不断拓展课外资料,了解时事政治,并将这些信息作为素材运用于课堂中。在选择课程的补充内容时,要注意信息的真实性、有用性以及趣味性。此外,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内容也应当是多层次的,能够起到连接作用的,切实落行“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进程。教师还要积极学习党中央相关思想,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融入课程中。
(三)改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在新课改的环境中,教学模式应当在由单一走向多样、归纳型走向演绎型、以“教”为主走向重“学”为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如“翻转课堂”就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學生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并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学业等。
(四)改革评价方式
教师改革教学的评价机制是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期末成绩,弱化了学习能力在评价中占据的比重,因此,在关于评价机制的改革中,教师应当适当减少期末成绩的占分比,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在政治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表达自我思想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这样的互动是学生平时表现的体现方式之一。同时,评价主体也应更多样化,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参与。这样改革的教学评价机制能够在加强师生交流沟通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五)合理运用现代技术
受多种外在、内在因素的影响,对于高中生来说,高中政治课程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很难全心全意投入进课堂中聆听教师的讲授,记忆所学内容。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通过制作播放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提升政治课程的趣味性,达到在课堂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高中政治也是一门与信息联系相当密切的课程,合理运用现代技术,如网络资源等可以有效将政治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赋予知识以现实意义,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并运用相应的知识点。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是基于政治课程当前教学现状进行的,对教师与学生均具有深刻的意义,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罗钦江.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品味·经典.2021(15):153-155.
[2]蒋月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J].科普童话.2018(31):33.
[3]褚玉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C].1119-1121.
作者简介:
戚怡宁(2001-),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思想政治教育学方向。
基金项目:
江苏大学第20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C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