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感召而汇聚: 叶圣陶1945—1949年日记所见 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

2022-04-21王莲英袁媛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

王莲英 袁媛

摘  要:统一战线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对团结一切民主进步力量,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对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是其中重要一环。叶圣陶日记以其原初性、即时性、私密性、连续性、完整性等特点,记录了1945—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与其的沟通联系,为考察这一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方式和成效,更加直观具体地理解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提供了宝贵素材。《叶圣陶日记》显示,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及统战工作使其对中共政权心生好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种方式真诚团结争取和关怀引导知识分子。

关键词:《叶圣陶日记》;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党外知识分子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2)02-0057-09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要胜利就要搞好统一战线,就要使我们的人多一些,就要孤立敌人”,对知识分子不能犯“左”的错误。梳理和考察这一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方式和成效,对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何、如何能团结带领一代代知识分子共同奋斗和更好地开展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具有参考意义。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历来为学界所关注,有的研究围绕党外知识分子统战政策历史演变和主要经验展开,有的研究特定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统战工作路径和实践经验,有的研究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机制与方法,有些研究关注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基础理论和思想。总体来看,对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研究多从统战主体视角展开。笔者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统战成员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以具有典型性的党外知识分子——叶圣陶做个案研究,利用私密度、可信度较高的叶圣陶日记的相关记录,梳理1945—1949年间中共与其交流、沟通、联系的过程,及其对叶圣陶产生的影响,从微观处更直接具体地考察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及其成效。

一、“彼处确有生气”:叶圣陶对中共政权心生好感

抗战时期,中共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通过发表宣言、文章,借助媒体采访,谋划纪念活动等多种形式加深外界对党的了解。中共这一系列实践在实现其初衷的同时,也在建构党的形象,提高影响力。众多知识分子正是在这一时期对中共有了初步认识。抗战胜利后,这些知识分子热切期盼国共谈判、和平建国。国民党政府无和谈诚意、屡屡破坏协商成果,不顾人民反对,发动内战,并为强化其一党政治,镇压民主运动、打压民主人士,引发知识分子强烈不满。在对国民党政府失望的同时,党外知识分子更加关注中共的积极作为,对中共好感日增。

作为文化教育工作者,叶圣陶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尤为关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以军事需要为先对文化教育事业多有忽略。中共在苏北解放区的教育则开展得如火如荼,既重视“思想教育”又进行“业务教育”,致力于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叶圣陶在听闻后称其“深得教育之本旨”。1946年的“五四”文艺节纪念会上,解放区的秧歌与昆曲同场表演,博得叶圣陶好评。他认为其与“脱离现实,徒资悦耳”的昆曲处于两个极端。在当日日记中,他写下:“秧歌系陕北民间歌曲,共党主持边区政府后,采其调而另制新词,为推行各项政令之助”,当天所观看的《兄妹开荒》是为了鼓励生产,两演员连唱带表演,“助以丝竹,甚令人感动”。言辞间,他对中共边区政府的治理方式和能力多有肯定。同年4月下旬,在抗战后期原计划“远行”延安的叶圣陶之子叶至诚借助中共党员叶以群组织的文化界青年去苏北参观活动,终于来到解放区,并在5月15日为其父亲讲述了近一个月的参观体会。叶圣陶在日记中记:“据其所述,彼处确有生气。”从叶圣陶的文辞间,不难发现他对国共的认识是相对而生的,“两个极端”“彼处”等词都有比较之意。对比之下,叶圣陶对中共积极作为的好感度隨之上升。正因对中共心有好感,中华全国木刻协会来找叶圣陶商议委托开明书店编印《抗战八年木刻选集》时,他才没有拒绝。这本选集中有不少作品来自陕北和各解放区,反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景象,叶圣陶花费两个月的时间完成编印工作,并亲自写了序文。

如果说解放战争初期叶圣陶更多是因中共积极有为的作风而产生好感,那么1947年后,中共愈发凸显的军事优势成为他不得不考虑的另一现实因素。随着局势推进,国共战场形势发生逆转,正如毛泽东在1947年12月25日所指出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蒋介石在1947年12月22日的讲话中也不得不承认国民党军正“愈战愈挫”,直言这是“国民革命军有史以来的大耻辱”。1948年9月16日,中共打响了济南战役,并在短短八天内取得胜利。叶圣陶在9月26日记录了中共解放济南的消息并称“此为一大事”。

战场形势发生逆转的同时,国共军队的作风更是大相径庭。1948年2月6日,叶圣陶在日记中记到:“赵悔深自开封来……据谈豫省战况,全省仅三数县未遭波及。民众深知双方作风不同,多以为彼胜于此。而此方军政界之蛮横,竟使人几无生路。为之叹息。”这是战火之下亲历者的认识,也正是叶圣陶的认识。6月28日,叶圣陶日记中有:“开封已由国军收复。报纸记载,此次轰炸死者至五万人。有一女校,存活者止四人。此实太惨酷矣。政府方面早已置民心于不顾,民心之不复惜之,固其宜矣。”在开封战役中,国民党军因被解放军压制甚至发出了“必要时可使用‘特种手榴弹’,即含毒的黄磷手榴弹”的指令,国民党只考虑军事威力,丝毫不顾念普通民众,自然会失了民心。相较之下,中共在不得已的战事情况下努力降低对普通民众的伤害更显难能可贵。8月9日,叶圣陶等为开明书店开封分店负责人胡雨岩“作小饯”,他写下:“雨岩于开封为共军攻入后逃出。后开封收复,知我店损失尚微,因往售出存货,即将分店结束也。”中共军队6月22日攻下开封,6月26日主动撤离转战豫东,在此期间,开明分店未造成什么损失,由此可以推知中共军队纪律严明。从叶圣陶的记录来看,他们也未曾料想如此,国共军队在开封的不同表现正是双方军队作风的缩影。清华大学教授浦江清在1948年末的日记中,也是一边记国民党军向清华园投弹,一边记共军纪律好、不扰民。

此外,叶圣陶的个人交往也影响着他对中共的认识。在20世纪20年代,叶圣陶就和一些共产党人有过接触。抗战胜利后,他与中共人士的交往更趋广泛、深入,直接接触到周恩来、朱德等,而且他对与其有过接触的中共人士多有好感。当时,叶圣陶和茅盾、郭沫若等与中共关系密切的左派文化界人士来往颇多,或赴他们的宴请,或同席参加各种活动,或不时邀请他们到开明书店讲学。这些既是叶圣陶的个人私交,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中共为开展统战工作所做的铺垫。抗战胜利后,中共艰苦自持、积极作为、顾念民众等良好表现,让以叶圣陶为代表的党外知识分子对其好感日增,为开展统战工作奠定了心理基础。

二、多番“致意”:中共团结争取党外知识分子

中共统战工作的具体展开是连续且有针对性的。抗战胜利前,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主张“建立一个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抗战胜利后,中共抓紧开展在国统区内的统战工作,积极争取各界人士。1945年周恩来到重庆后在曾家岩办事处设宴,叶圣陶在受邀之列。10月13日,他在日记中记到:“六时,偕叶以群吴组缃二位至曾家岩,应周恩来之招宴。闻周之名已久,见面尚是初次。其人有英爽之气,颇不凡俗。”这是叶圣陶第一次见到周恩来,也是他在日后回到上海后成为周公馆常客的开端。据叶圣陶之子叶至善回忆,从1946年6月起,中共代表团每月下旬都会邀请包括叶圣陶在内的部分文化界人士参加便宴,告知他们国共谈判进展和中共态度。1946年11月,叶圣陶参加了周公馆一次比较特殊的酒会,酒会的目的是庆祝朱德六十大寿。这是中共中央为向国民党发动一次强大的政治攻势而决定举行的一次空前规模的祝寿活动,国统区各办事机构纷纷响应,周公馆在11月28日向各界人士发出请柬。叶圣陶在11月29日的日记中记载:“夜间醒来,作一诗,寿朱德六十岁。”次日,祝寿活动正式开始,叶圣陶偕傅彬然到思南路参加。“到者六七十人,多熟友。酒用烟台带来之陈白兰地,易于上口,而其力甚强,又兼诸人互相干杯,余乃大醉。醉时自己失去统制,一时悲从中来,出声而哭。”周公馆为此次祝寿大费周折,特地提前运来烟台解放区的酒和苹果,显示出中共对各界人士的重视,且对在国统区的人来说,接触到解放区的东西颇为不易,以至于叶圣陶在日记中专门写明酒的来处。叶圣陶当天因饮酒过多且“伤时忧国”而情绪失控,但回家看到孙子后还是没忘把宴会上带的苹果给他,并强调“烟台来的呢”,可见在他心中那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在对叶圣陶个人关怀争取的同时,中共非常重视他在编辑身份背后的社会资源和影响。解放战争期间,舆论宣传是国共较量的一个重要方面。1945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发出“尽快派人到上海等地办报”的要求。内战爆发后为尽可能守好宣传阵地,周恩来把上海出版界和杂志分线分类,将叶圣陶所主编的《中学生》和他任职的开明书店划为不太容易被查禁的“第三线”,希望叶圣陶尽力维持,以发挥其促使青年进步的作用。

1948年,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发出了对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的邀请,随即又考量拟邀请到解放区参会的人员。1948年11月5日,周恩来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邀请民主人士北上给香港分局等的指示》中开列了涵盖各民主党派、文化界、产业界等十余个单位的邀请名单,其中叶圣陶的名字非常醒目。指示中强调:“望沪港两地从叶圣陶、郑振铎、周建人三人中邀请一人,最适当的是叶,因为他既为进步人士所赞成,又为中间人士所接近,我们亟须他进来编辑中小学教科书,而开明书店又可到解放区来经营,此事务须办到。”基于这一指示,中共上海局在叶圣陶11月2日婉言拒绝邀请后,在12月19日再度派人致意。叶這两日的日记有“杜守素来,谈近事,致远方之意。谢之”和“觉农来,为远方致意,余再度谢之”的记录。由于顾念家人,手头编辑事务无人接手,叶圣陶难下远行决心,中共方面了解此情况后,从香港传来口信表示,叶圣陶的妻子如果愿意可以同去,且他的熟友宋云彬和傅彬然也在受邀之列会和他一起北上。中共贴心的安排终于打消了叶圣陶的顾虑。12月28日,他做出“暂拟偕墨一游”的决定。中共的统战工作一直是细致周到的,在争取民主人士北上过程中诸如此类的针对性工作做了不少。如李济深因“家属人多,还未安顿好”难以成行,中共香港分局就送来2万元安家费,并承诺他离港后的家庭生活费用由中共承担;时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的张元济列出五条“难于应招”的理由后,中共就派出身于商务印书馆职工,彼时已位居中央核心层的陈云登门劝请。叶圣陶在下定决心北游后,中共的统战工作仍在继续。1949年1月2日,上海地下党的重要成员李正文再度拜访,转达促行之意,出于多种考量,叶圣陶当日并未记录。十天后在香港又遇到李,他才在日记中补了一笔。叶圣陶等人到港后,除了中共香港分局的方方、夏衍等人,李正文也一直与其联络,直到最终送他们启行北上。

三、“涓泉归海”:叶圣陶等党外知识分子“北上”及中共的关怀引导

在中共细致周密的安排下,叶圣陶等党外知识分子顺利抵达解放区,并进行了短暂的参观驻留,对中共领导下的解放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到达北平后,针对党外知识分子的不适应,中共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党的政策、习惯,引导其更好地融入新政权。

1948年底,叶圣陶决心北上。1949年1月7日,他先在中共安排下从上海动身前往香港并于11日抵达。第二天,夏衍与叶圣陶相见,告知他种种情形,并告诉他“昨日又接北方来电”询其到否,叶圣陶专门将此事记于日记中,此后他与中共当时在香港的负责人潘汉年、周而复、方方等也都会面。叶圣陶到港时不少知识分子已经先集于此,友朋间的宴请聚会自是少不了,他先后在各种场合见到了宋云彬、柳亚子、徐铸成等人;1月31日在《华商报》邓文钊做东的宴会上,他又与上海来的民主人士陈叔通、马寅初、包达三等欢聚一堂。在中共的精心安排下,叶圣陶在港期间会见的这些人有很多最终与他同船北上。

2月25日,在港停留一个多月的叶圣陶收到了启行的消息。当天,叶氏夫妇与傅彬然、郑振铎等被安排到大中华旅馆,为确保行程隐蔽,他们整日未曾出去;26日晚,行李先被送上轮船后,叶圣陶一行又前往大同旅社,直到27日午后才在中共安排下改装分批次登船。叶圣陶当日日记为我们复现了当时的登轮情况:“三时许,墨与郑、邓二小姐先由李君导引登轮。我辈则以夜九时许往。先行者五人方下电船,而巡警二人即来查问。余与芸生、铸成、振铎四人望见,疑有疏漏,即避不前进。既而巡警徐徐行去,我四人始下电船……十一时许,末一批朋友登轮”。中共对民主人士北上非常重视,为确保安全还安排他们乔装打扮、改换身份并分别告以应付说辞。民主人士自身也很警惕,叶圣陶等发现异常后立刻做出反应,双方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顺利登船后,叶圣陶在日记中将同船者作了详细记录,柳亚子更是直接请“同舟诸公各将姓名、籍贯、年龄”书于日记之首以留作纪念。那时他们已经认识到此行意义之重大,所以非常郑重地记下了所有同行北上之人。

28日午前,載有叶圣陶、曹禺等27位民主人士及其家属的“华中轮”在各方的关注下顺利开出,一段“充满诗情和激情的旅途”随之开启。在中共随行人员吴全衡安排下,“华中轮”上每天都举行晚会以缓解旅途寂寞和劳顿。3月1日的晚会上,叶圣陶出了一个谜语,“谜面为我们一批人乘此轮赶路,谜底为《庄子》篇名一”,宋云彬猜中为“知北游”并向他索诗一首作为奖品,遂有了叶圣陶自言心志的诗一首:“南运经时又北游,最欣同气与同舟。翻身民众开新史,立国规模俟共谋。篑土为山宁肯后,涓泉归海复何求。不贤识小原其分,言志奚须故自羞。”叶圣陶显然是兴奋的,他所谓的“南运”是指抗战时期迁往西南,彼时是迫不得已背井离乡,此时是主动远行奔向光明。1981年,他回忆那时的心境称,当时大多数友人已年过半百,可兴奋的心情还像青年,都明白“中国即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此行也是去参与“一项极其伟大的工作”。

3月5日,“华中轮”抵达烟台,叶圣陶一行停傍码头时,“已有军队及市府人员迎候”,随后“诸人分乘汽车入市区”,晤徐中天市长并得知国民党军舰“重庆号”起义成功,顺利开到烟台港的消息。叶圣陶在日记中称“大可喜”。对中共来说,军舰起义成功对海军影响重大,自然是喜悦的;叶圣陶之激动显然是将自己与中共放置在同样立场下,产生了共情。

叶圣陶一行以党外知识分子为多,对文化教育最为关注,在船上时就曾两开座谈会讨论“文化及一般社会如何推进新民主主义之实现”和新闻事业、戏剧电影的发展等。到解放区看到实际情况后更是多有感触。3月8日,华东党政军在田野间为民主人士举办欢迎会,表演《拥护毛主席八项条件》《交易公平》《积极生产》《开荒》四出剧,让柳亚子大为感动,“自动要求当众致词”。叶圣陶称赞:“如此之戏,与实生活打成一片,有教育价值而不乏娱乐价值,实为别开途径之佳绩。”在山东青州,一众知识分子还参观了“国民党解放军官教导团”,郑振铎称其“令人难忘”。“国民党解放军官教导团”收容了王耀武等在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国民党将领。他们在此处生活劳动、学习读书、接受教育,被解放军以“最厚之友谊”优待,颇有悔改之意。叶圣陶称“所谓宽大政策之道,于此见之”,王芸生因此而感叹“看见了人民解放军政治教育的伟大”。

因担心国民党飞机空袭,华东方面安排民主人士在远离市区的农村居住,这让他们有机会感受中共领导下的农村生活。“所经村落皆瓦屋,骡车运输时时可见。四时歇桃村,其地解放已将十年,土改已完成。村人脸色多红润,可见其生活不恶。五时复开车,一路见新修大桥数座。”土改后,农民生活有了显著提高,家中也有了余粮。宋云彬和刘尊棋所借宿的农家主人专门送来鸡蛋八枚请他们当作早餐,当地的军民关系融洽如一家。王芸生所宿的农家为他讲述了解放军帮他们耕田、村中人自动参军、村民自愿增加生产,缝做军鞋以支援前线的情形。在解放区连日来的所见所闻,让徐铸成感叹“我们已由旧世界、旧时代开始走进新天地、新社会矣”。叶圣陶也在结束一系列参观后和友人共谈“希望中共作得美好,为新中国立不拔之基”。在山东解放区驻留参观之后,叶圣陶一行被安排乘火车专列经沧州、天津前往北平,3月18日到达北平后即入住六国饭店,与已经到达北平的其他民主人士共同担起了讨论“立国规模”的重任。

叶圣陶到解放区后对中共整体印象甚佳,对其办事效率和作风大加称赞,尤其是对中共的干部和上层领导颇有好评。他说“来解放区后,始见具有伟大力量之人民,始见尽职奉公之军人与官吏”,但毕竟久在国统区缺乏深入了解中共的机会且身上之文人秉性骤难更改,令叶圣陶有些头疼。他在日记中如实地记录了自己初到时对党的制度、规范以及全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并向作为其好友的中共党员胡愈之求助,“余告愈之以余之性习,骤改不可能,不改则不适应集体”,表达了怕“尸其名”、难胜大任的担忧。中共邀请叶圣陶等党外知识分子北上是切实让他们参与到政权筹建、国家建设的事业中来的。叶圣陶自己也意识到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已然超出单纯的知识分子身份,又怕自己难以胜任,才会如此惶惑。

面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困惑和疑虑,中共极尽引导之能,不断通过座谈报告等形式向他们传达党的政策,党内重要领导人不时与他们谈心交流并解决其生活上的困难,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1949年1月,中共中央曾向东北局和各地发出过《中央关于对待民主人士的指示》,要求对待民主人士应以彻底“坦白与诚恳的态度”,向他们解释政治的及有关党的政策,组织部分同志进行日常的谈话与交流,向他们作关于战争、军事政策、政权、土改等报告。民主人士到达北平后,中共的这些工作依旧坚持。叶圣陶到北平后的第二天,叶剑英、李维汉、齐燕铭、连贯等就为他们接风洗尘。叶剑英在当日的演说中介绍了当前军事战场胜利的情况,并说明今后一切建设贵乎大家努力;两天后的3月21日,李维汉又为他们作报告;叶圣陶在当日日记中写道:“夜七时,二百余人会于一堂,听罗迈谈话。分为四点:一、解放军致胜之由(在于土改),二、关于和谈,三、關于新政协,四、共产党人待人处事之态度。”对于这两次谈话叶圣陶给出了“其说甚精当”“其言至亲切,余极为满意”的评价。政协各项筹备工作开始后,中共整体进入快节奏状态,从《周恩来年谱》可以看出,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开幕后,周恩来的工作明显增多了,但他从未缺席向党外知识分子作报告。7月6日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和28日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上,周恩来都作了报告,讲述了军事、政治形势和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叶圣陶在参加这两次大会后写道:“周君统筹全局,语重心长,深可钦佩。”考虑到叶圣陶专于教育,中共还专门安排叶圣陶、傅彬然等与老解放区的教育工作者座谈,交换经验,研讨教育上存在之问题。叶圣陶日记中称:“老解放区之人有一特点,即确能实事求是,不为高谈阔论。其视教育甚重,而困难正多,皆欲力求克服。”

除在正式场合以政治报告、座谈等形式帮助党外知识分子更快了解中共外,党的高层领导还直接拜访知识分子或邀请他们参加聚餐,在交流谈心中为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叶圣陶在日记中记载3月22日董必武曾到访其寓所,7月6日又与薄一波、聂荣臻共同赴宴;周恩来先后在7月12日和19日分别邀请徐盈、储安平、萨空了等新闻界人士和竺可桢等科学家聚餐,在席间就国家建设的一些远景设想征询意见并解决他们的问题。中共领导人与党外知识分子交流谈心、化解其不良情绪最为人称道的应是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柳亚子之间的往来。柳亚子来到北平后自认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牢骚”不断,3月28日写下《感事呈毛主席》表达了他内心的不满,流露出归隐故乡之意。毛泽东看过此诗后在4月29日写下了著名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其中有“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对柳亚子进行开导规劝,并于5月1日专门到访颐和园益寿堂柳亚子住处,与其一同乘船游览昆明湖。5月5日,毛泽东派秘书田家英接柳亚子到香山寓所叙谈,中午“毛主席赐宴,客为余等四人,陪客者毛夫人、毛小姐、朱总司令、田秘书”,柳亚子因“谈宴极欢”,归寓后仍兴奋不已,“写信数封,十二时始睡”。在《五月五日马克思诞辰赴毛主席宴集》一诗前,他说:“谈诗论政,言笑极欢。自揆出生六十三龄,平生未有此乐也!”中共领导人的宽慰无疑消解了他的“牢骚”,6月14日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说:“中共对我极客气,对文化人亦极好。”中共领导人与他们的交流谈心,对他们的关照体贴疏通了党外知识分子思想上的堵点,在物质上的优待则帮助他们解除了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叶圣陶1949年北上时抱着“小游”一番的心态,“唯作乐观之想,小游回来,母体仍佳健”,新更换的日记册也定名为《北游日记》,看得出他初到北平时缺乏归属感,并因顾念留在上海的老母亲,总在计划着南返。1949年8月,中共为其安排了位于东四八条胡同的住所,叶圣陶日记中有:“余家居北屋,三间,为全屋之精华。……地板,前后玻窗,有洗浴室,盖上等之家屋也。”1950年4月叶圣陶的母亲、儿辈、孙辈也都被接到北京,他大感安慰,此后日记中鲜见“南返”之词,在北京时间久了后,更是把出行南方各地称为“出游”。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团结优待知识分子的同时,中共注重加强教育引导,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党外知识分子进步,夯实人心基础。针对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共话语体系的不熟悉,专门安排他们学习马列原著。因教科书编写工作紧迫,叶圣陶、宋云彬1949年4月起即服务于暂隶华北人民政府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在规定的办公时间之外,华北人民政府还安排了学习时间,专门提供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等供他们学习。知识分子间还会互相比较学习进度,宋云彬5月的日记中有“看辩证法四十余页,圣陶已看六十余页矣”,徐铸成回忆叶圣陶一直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主席的著作。中共还注重激发党外知识分子活力,支持他们发挥作用,在满足党的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同时,有效增强了党外知识分子的认同。发出“五一口号”时,中共提出的就是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随后在新政协筹备过程中,“民主联合”贯穿始终,最终参加新政协会议的46个单位622名代表中,中共党员约占44%,工农和各界无党派代表约占26%,各民主党派成员占3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各机构中,党外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占有重要席位。叶圣陶任出版总署副署长,黄炎培、郭沫若任政务院副总理,沈钧儒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雁冰任文化部部长,马寅初任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为进一步保证他们能真正发挥作用,毛泽东在党内提出明确要求: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

叶圣陶日记以其原初性、即时性、私密性、连续性、完整性等特点,记录了1945—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与其的沟通联系,为我们考察这一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方式和成效,更加直观具体地理解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提供了宝贵素材。通过叶圣陶的实例可以发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对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在争取人心、夺取胜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的重要指示,继续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6-197.

[2]  刘勇.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党外知识分子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再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1):44-53.

[3]  朱益飞.中共中央南京局在香港达德学院的统战工作及其当代启示[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1(5):63-70.

[4]  劉继华,姜朝晖.有影响有个性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6):69-75.

[5]  金更兴.新时期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困境及对策研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74-79.

[6]  张献生.新时代统一战线基本战略:巩固发展大统战工作格局[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4-13.

[7]  董乐乐,刘永峰.典型示范在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中的运用刍议[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2):58-63.

[8]  胡绪生.习近平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重要论述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1):37-40.

[9]  杨卫敏.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拓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重要思想论述[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3):4-16.

[10]  李玲.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构[J].长白学刊,2020(6):130-136.

[11]  戴伯韬.解放战争初期苏皖边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330-338.

[12]  叶圣陶日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831.

[13]  叶至善.父亲长长的一生[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09.

[14]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43.

[15]  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1947[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3-4.

[16]  刘统.决战:华东解放战争1945—1949[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346.

[17]  浦江清.清华园日记 西行日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55-259.

[18]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56.

[1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革命史资料:总第3期[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07-109.

[20]  胡绳.我和《中学生》[J].编辑学刊,1990(4):92-93.

[2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5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24.

[22]  秦立海.民主的追求[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130.

[23]  傅国涌.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4-5.

[24]  柳亚子日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46-48.

[25]  陈福康.郑振铎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538.

[26]  海宁市档案局(馆).宋云彬日记: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6:151.

[27]  王芸生.我到解放区来[N].大公报(香港),1949-04-27(3).

[28]  徐铸成回忆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157.

[29]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69-70.

[3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1898—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854-857.

[31]  逄先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91.

[32]  柳亚子文集编辑委员会.柳亚子文集:磨剑室诗词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590.

[33]  上海图书馆.柳亚子文集:书信辑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355.

[34]  民国记事:徐铸成回忆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62.

[35]  石光树.迎来曙光的盛会:新政治协商会议亲历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19.

DOI:10.13946/j.cnki.jcqis.2022.02.005

作者简介:王莲英,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袁媛,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秦皇岛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叶圣陶日记》所见作者政治选择的心路历程(1945—1949)”(2021LX117);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代视域下学校思政课争先创优实践路径探析”(2020GJJG311)

引用格式:王莲英,袁媛.因感召而汇聚:叶圣陶1945—1949年日记所见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2):57-65.

猜你喜欢

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刍议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