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砖引起的思考
2022-04-21吴联华
吴联华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怎样的知识技能学习,才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我的回答是:进行问题解决的数学学习。因为知识,只有在运用知识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思维,只有在学习和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才会随着主体知识经验的丰富而得到完善和发展;情感,只有在进行艰难、曲折的探索实践活动,并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的过程中,才会情真意切地产生。知识、思维、情感不仅相辅相成,更是天然地融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關键词:时间;观察;表达;思考
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9页有一道补砖题(如图)
这道题我在办公室里听到几位一年级的老师在议论和交流:
王老师说:这道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点难,因此在做时,我先讲,让学生认真听。①画横线。把横线都画好。②画竖线。分两种情况。从上往下数,(也可从下往上数)第1行、第3行、第5行的竖线是对在一起的。第2行、第4行、第6行的竖线是对在一起的。我自认为讲得很清楚,可做题时,全班44人,只对了13个,真把我气死了。看他们听得挺认真的,但做起题来是一塌胡涂。现在的学生哪!
李老师说:以前我在教这道题时,也有好多学生不理解,经常补错。可现在我用以下方法教,效果还挺好的。
先出示一幅完整的墙面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从这个墙面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下学生来劲了。)
生1:第1行的摆法跟第2行的摆法不一样。第3行跟第4行不一样。第5行跟第6行不一样。
生2:对,就是第1、3、5行砖的摆法是一样的,第2、4、6行砖的摆法是一样的。
生3:单数管单数,双数管双数。
生4:我还发现每一行砖的块数是相同的。半块半块拼成一块。
生5:上面一行砖和下面一行砖是叉开砌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砌墙吗?(生沉思片刻,摇摇头。)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个片断。(多媒体播放工人砌墙的画面,和工人的采访录音。)
师:通过刚才工人叔叔的介绍,我们知道这样砌的墙比较牢固。现在你们也来当一回建筑工人,把这堵墙砌好。(生做第29页的补砖题。)交流时,我只发现三、四位学生是错的。
我们是教给学生方法,还是让学生自己发现方法,我想,这个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上面教学片断,通过两位老师的交谈,使我们看到了两位老师对题目的不同处理和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导致的不同的教学结果。因此,有时我们责备学生的同时,是否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教学是否得法。数学来源于生活,向砌墙,很多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看到过,但很少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这样砌?李老师的教学给了我们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一、给学生“看”的时间,培养观察能力
数学是一种生活的提炼,每个人都在生活都在体验,但极少数人会及时想到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所以过多的情景,过多的操作体验,使学生被生活化了,从而忘记了课堂,忘记了数学。所以要让学生观察——看。
“看”需要时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分散,当老师说“请你仔细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诸如此类话时,好的学生是一下子投入了,马上看起来,思考起来,但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反应过来,更有甚者,连哪儿都翻不到,在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就开始讲了,那么这部分学生就不明白老师在讲哪里,为什么要这样讲?他们完全是在听,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成分在里面,被老师牵着走,处于被动的地位,知识是老师硬塞给我的,不理解,听过也就忘了。因为没有消化,所以出错。案例中的王老师讲得很透彻,也很仔细,但由于不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不是自己真正理解的,那么解答时错误就多了。我们看到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学会观察真是获取数学知识必要的环节。同时还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热爱数学的热情。
二、给学生“说”的机会,培养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头脑中思维的外化。低年级学生由于表达能力弱,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可能会说上好长一会儿,几个学生的回答,就花费了好长时间,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老师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很多时候就剥夺了学生说的机会,老师说说算了,或者个别好的学生说说算了,至使很多学生得不到表达的机会,老师也无法了解学生的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其实会说,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还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从而判断他是否正确,并及时予以帮助。另一方面,当一个学生在说时,也培养了其他学生听的习惯,学会倾听,善于从别人的话中发现问题,这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三、给学生“思考”的习惯,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比较普遍的现象。如比较大小 。
57+19○39+47,学生填了一个“=”号,老师说他错了,他下去马上改了个“>”号,老师说他又错了,他再下去改个“<”号。又如填单位。桌子长20( )。说他填“米”错了,他填个“厘米”。说他又错了,他填个“分米”,总要一样一样地猜过来,试过去。像这类学生我们说他在瞎猜,根本不会思考。而学生这种思维的品质,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点的培养,一点一点的教育。像案例中的李老师,他就让学生在充分的观察中去分析,在充分的比较中去发现砌墙的规律。找到了规律,补砖对学生来说就成了一件极其简单的事。分析、比较是学习数学的两种重要的思维品质,会思考的人也就是会学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