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内蒙古城市发展浅析
2022-04-20李清华田英辉曹洋
○ 文/李清华 田英辉 曹洋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城市人口占全区人口65.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二五”时期增长44.9%。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日益提高。本文针对“十三五”以来,内蒙古城市发展现状和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对“十四五”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进行了分析。
一、“十三五”以来内蒙古城市发展情况
(一)人口规模扩大,城镇化率提升,城市发展进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
“十一五”以来,内蒙古城市发展进入快车道。2020年,全区城镇常住人口1622.8万人,比2015年增加108.6万人,城镇化率67.5%,比2015年提高7.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在西部12省区市排名第2位。“十三五”期间,全区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增速比“十一五”下降0.3个百分点,反映全区城镇化建设进入提升质量的新阶段,不再以追求速度为目标。
(二)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
“十三五”时期,在大量资金支持下,全区城市用水普及率、燃气等普及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万人拥有公共汽车等指标不断提高。2020年,上述指标分别比2015年提升0.6个百分点、3.4平方米、0.6平方米、4.2台。全区城市天然气供气量从2015年13.3亿立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20.3亿立方米,5年提高52.6%。202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53元,比2015年提高35.2%,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9.2%,反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三)城市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进入“十三五”,内蒙古城市建设重点由基础设施投资转向以民生建设为主,2020年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7.3%,比2015年提高4.2个百分点;每万人有公厕8.1座,比2015年增长70.8%。2020年,全区城镇卫生技术人员9.8人/万人,比2015年提高24.1%。
二、内蒙古城市建设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规模小,集聚效益低
内蒙古共20个城市,按照《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划分标准,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只有呼和浩特、包头和赤峰三市;50-100万的中等城市有通辽、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四市;20-50万的Ⅰ型小城市7个,20万以下Ⅱ型小城市6个,大中小城市比1:1.3:4.3,大中小城市平均人口规模分别为203.5万人、63.8万人、21.2万人,且多数城市处在城市等级规模的下限。城市规模偏小,影响了集聚效益,尤其是低于1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大多吸引力较差,成为人口流出区。
(二)发展方式粗放,内生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内蒙古经济主要以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为主,产业产品处于全国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低端。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产品多为粗(初)加工,高技术含量、创造性和创新性产品少,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市与市之间缺乏相互协调、沟通合作机制,各市经济发展大多处于“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状态,普遍是有企业无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不明显,支撑能力不强,总体上仍处于产业培育期。科研人才和研究活动严重不足,2020年,R&D人员全时当量(万人年)占从业人员(万人)的比例仅为0.2%,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专利申请量仅占全国0.5%,是广东省的2.5%。
(三)城市市政建设各项指标不均衡,重地上设施建设、轻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
全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很不平衡,2020年,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8.3%,而年末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全国排名倒数第三。城市市政建设空间上不平衡,重地上、轻地下,地下供水管网、排水管网不能满足宜居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供水管道老化现象严重,供水、排水管网建设时间长、标准偏低、质量较差,大城市老旧小区较高楼层供不上水的问题严重。一些城市建设注重上工程上项目,忽视对于土地自然透水、蓄水、净水功能的科学利用,耗资巨大,结果不尽人意。
三、“十四五”内蒙古城市发展建设
(一)加快行政体制和相关配套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
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审批,落实各环节监督管理,保障规划的严肃性和有效实施,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建设城市绿带,划定城市发展边界,遏制城市无序蔓延。要合理利用土地,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特别是优质耕地面积不减少,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证城市建设用地与农村、农业发展的相互协调。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公共交通、自行车出行比例,引导更多人乘坐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出行。优化城市内部结构,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形成工作、生活、就医、上学的混合型结构,缩短交通出行距离,降低生活成本和城市运行成本。增强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人口相对均衡地分布在不同等级的城市中。
(二)加强城市间分工协作,合理确定城市主导产业
当前,内蒙古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发展不能单纯依靠投资拉动,要从投资拉动转向技术带动和工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各城市要根据自身条件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产业设置不能盲目“求多求全”,要树立错位发展,分工协作理念,集中财力、人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要优先对稀土高科、煤电化工、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加大研发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步伐,促进产业改造升级,为城市发展创造持续动力。要重视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发展,为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创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落实各项贷款、税收优惠政策,发挥其就业蓄水池作用。要加快互联网与第三产业的融合,促进养老、康体、家庭服务、物流、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增强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为农村牧区转移人口和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实现稳定就业。
(三)建设节水城市,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对于内蒙古而言,节水是“十四五”城市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要把水资源节约利用和节水城市建设纳入领导考核的指标体系。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将房屋住宅建设与自来水、污水、中水管网建设同步进行,强化居民节水意识,以补贴的方式推行节水器具,逐步实现居民生活用水节约。大中城市市政建设重点应从地上转为地下,加快地下管廊建设,尤其是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把绿地沉下去,以利于雨后蓄水和渗水,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减少绿地对自来水的消耗;加快绿地灌溉中水管线建设,扩大中心城区中水灌溉面,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人行道铺设要加强监督和技术指导,充分利用土地自然渗漏功能,改变单纯依靠地下管网收集雨水的做法,自然和人工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渗水、蓄水、净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