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4-20李云霞李燕爽王彦艳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病友康复志愿者

李云霞,李燕爽,王彦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着约33%的脑卒中幸存者[1],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睡眠障碍等[2]。研究表明[3],PSD对卒中后康复有负面影响,并显著增加再发神经血管事件的概率。PSD的筛查和治疗已经被卒中康复指南列为一级推荐[4]。传统的护理模式更注重患者躯体症状而忽略了情感精神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学者提出病友互助护理模式,该模式是指让有治疗和康复经验的患者,在病情稳定、身心恢复良好的康复期,自愿为其他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照顾[5]。本研究将病友互助护理模式运用于PSD的护理中,使初次住院患者与已康复患者之间通过交流经验心得,获得相关信息和情感支持,从而降低脑卒中后抑郁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5月—2020年11月住院的患者39 例设为对照组,2020年12月—2021年5月住院的患者39 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男26 例,女13 例,年龄(58.48±3.49)岁;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13 例,大专以下26 例;脑梗死29 例,脑出血10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11 例,年龄(56.35±4.32) 岁;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17 例,大专以下22 例;脑梗死26 例,脑出血13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过头颅CT或MRI证实[6];处于康复期且病情稳定的患者;能以文字或语言沟通,并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身体基础条件较差或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有基础精神疾病史的患者;根据简易智力测试量表(MMSE)评定为痴呆的患者。

1.3 样本含量及分组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取3 例进行预实验,以生活质量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量计算公式为:n1=n2=2[(tα/2+tβ)s/δ]2,根据预实验结果,δ=0.2,s=0.26,双侧α=0.05,β=0.1,查表得t0.05/2=1.96,t0.1=1.282,得n1=n2=36,考虑到10%的失访率,两组样本量各取39 例。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脑卒中常规护理。进行常规的脑卒中知识宣教和康复、自我照顾等相关技能指导。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4.2.1 招募志愿者

招募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目前各项临床指标正常,一般情况较好,5 年内未出现再发脑卒中,有时间并且热衷于从事脑卒中康复互助服务的康复期患者5 人。

1.4.2.2 培训志愿者

由神经内科病区主任、护士长、1 名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对脑卒中互助志愿者进行培训,以提高志愿者的互助能力和技巧。培训时间为7 d,每天4 个学时。科室为志愿者提供一切便利条件,配合志愿者的工作。培训结束后采用闭卷理论考试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进行志愿服务。

1.4.2.3 培训内容

第一,脑卒中相关知识:包括脑卒中的基本知识,生活方式的指导,了解服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等。第二,服务技能:如何处理有关伦理与人际关系及各种会谈技巧、减压技巧和如何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等。

1.4.2.4 志愿者服务方式

每个志愿者分管患者4~5 例,每周到病房服务1 次。科室护理人员先对志愿者介绍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一般情况和病情等,再对患者介绍志愿者的情况、病友互助护理模式的意义等,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志愿者到病房探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面对面交谈,为患者传授脑卒中相关知识,进行情感支持,鼓励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每位服务对象用时20~30 min。双方互留联系方式,以便继续实施干预,干预时间为出院后6 个月。指导患者重新学习进食、梳洗、穿衣、如厕、沐浴等日常生活所需的技巧,避免危险行为及动作,减少对家人的依赖,提高生活质量。两组均干预6 个月。志愿者虽然有热情并经过了专业的培训,但毕竟不是临床专业人员,鼓励志愿者与培训人员联系,交流学习的体会与干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训人员也随时关注干预措施的实施,对整个干预过程进行监督与指导,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1.5 评价指标

1.5.1 抑郁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7](SDS)包括20道题,回答问题最后的得分为患者抑郁自评得分,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53 分为分界值。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低。

1.5.2 健康调查简表

健康调查简表(SF-36)是目前得到普遍公认且应用最为广泛的普适性量表[8]。包括8 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前4 个维度属于生理健康(生理综合评分),后4 个维度属于心理健康(心理综合评分)。各个维度得分为0~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脑卒中患者抑郁评分和抑郁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及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两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3.1 病友互助互利模式能够降低卒中后抑郁水平

在本研究中,干预前两组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3.33%和30.77%,与Sun等[9]和Matsuzaki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干预6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得分和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病友互助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卒中后抑郁水平,原因可能为:第一,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近年龄、生活背景、经历、文化或由于某种原因使之具有共同语言的人聚在一起分担信息、观念及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11]。由有着相似经历的康复者对接受者进行关心和指导,使接受者更容易接受信息,从而引起态度、信念和行为的共鸣。康复良好的病友能提供疾病和治疗的相关信息,并传授应对技巧。患者的痛苦可被分担且有人理解,能有效减少其担忧。第二,由于脑卒中患者反复发作、需长期服药,加之患者医疗知识水平有限,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在患者心身疲惫的情况下,难免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抑郁等,因此,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降低抑郁水平是志愿者服务的关键。本研究纳入的志愿者均是康复良好的脑卒中患者,其感同身受的经历可给初次患病的患者提供有力的情感支持,进而降低其抑郁水平,Ahn等[12]的研究也曾得出相似的结果。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和抑郁发生率比较

表2 干预前后两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单位:分

3.2 病友互助护理模式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的志愿者均接受专业培训,并以自身为实例为病友提供客观支持。志愿者根据自身相似的经历,使对方产生共情心理并增强康复信心,从而提高其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情感智能。病友互助护理模式不仅给病友提供交流的机会,并且康复患者家属也能分享照顾患者的经验,从而增强其家属的信心。在该模式中,家属和患者通过共同参与、耐心交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相互之间更加理解对方,患者可进一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助于促进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13]。另外,志愿者通过传授康复、自我照顾技能、居家照顾技能等,指导患者日常生活所需的动作,提高其自理能力。病友互助护理模式更能引起患者共情,增加对疾病恢复的信心,降低患者抑郁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病友互助护理模式不仅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模式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家庭及卫生人力资源的压力。

猜你喜欢

病友康复志愿者
志愿者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我是兽医志愿者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洗澡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