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综合性大学外语学科建设路径研究 *
2022-04-20金一粟
郭 云,金一粟
(中南大学 a.外国语学院;b.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湖南 长沙 410083)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育在助推中国经济腾飞和文化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全面实施,高等教育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开放的视野中:助推“国际化人才”培养与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题中之义。“外”字头的高等教育外语学科,在近年来专业优势逐渐萎缩的困局中,又一次看到了可以大显身手的历史契机。
在巩固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高校外语学科的“新生机”,理应生发于紧扣时代脉搏、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之中。然而,现有的学科设置,尤其是综合性大学中的外语学科,其原有的定位与布局在新形势下还能否承担起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有效助推中国人才的“国际化”与中国文化的“走出去”?
2018年3月,全国153所高校联合组建“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共同探讨高校外语学科的生存与发展之道。这正体现了高校外语学科处在从服务国家“引进来”到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的转型时期,原有学科定位的“不合时宜”以及统筹规划外语学科发展战略、创新外语学科发展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9年4月,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实施。“新文科”这一国家战略的启动,为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外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赋予了全新的使命。在此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主体力量的综合性大学,如何应对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顺应国家、社会需求,对接高等外语教育“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1]的发展理念,服务于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开创外语学科发展的新局面,这需要外语学科的规划者充分调研、宏观指导,也需要各高校的外语学科建设者们结合自身经验,积极探索,建言献策。
一、学界对外语学科建设的探讨
国内对外语学科建设的探讨,整体而言体现了对外语学科发展的危机意识,如徐烈炯的《外文系怎么办?》[2]、戴炜栋、吴菲的《我国外语学科发展的约束与对策》[3]等都体现了对外语学科定位不明的忧思。褚孝泉的《试论外语学科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协同发展》[4]和胡开宝、王琴的《国际化视域下的外语学科发展:问题与路径》[5]等则揭示了外语学科工具化、边缘化的学科地位。其中,褚孝泉认为,过去以外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提高软实力的国家发展目标。正是秉持着学科危机之思,许多学者陆续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外语学科发展的若干意见,如戴炜栋、王雪梅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层面着手[6],彭青龙从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新变化出发[7],庄智象从教学管理模式[8]、教材体系建设[9]等方面,反思我国外语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分别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近年来,也涌现了越来越多从对接国家战略的视角出发,在外语学科规划上体现整体战略眼光的研究,如褚孝泉[4]和王雪梅[10]等;还有学者从案例入手,深入探讨外语学科的发展路径问题,如杨永林在《学科发展与整合创新》一文中从跨学科视角,结合“体验英语写作”数字化教学平台研制的实践,探讨数字化时代,学科之间整合创新的发展途径[11];陆俭明在《谈谈外语学科建设与外语学刊的发展》一文中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探讨院校如何在学科交叉和学科群的理念下指导学科结构、学科组织和学科体制的变革[12];胡开宝结合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以来将国际化作为学科发展主战略的案例,分析外语学科建设发展的问题和途径[5]。
“四新”发展战略启动以来,“新文科”更是成为外语教育者和学科建设者们讨论的热点,如向明友在厘清“新文科”、“学科”等概念的基础上,从外语专业和公共外语两个方面入手,探究新学科背景下外语教育改革的相关模式[13];胡开宝从新文科的界定与特征出发,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讨论外语学科建设的理念与路径[14];蒋洪新等反思了新时代外语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对相关国家标准的解读,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略[15]。然而,总体来看,现有的研究在论述上大多着眼于宏观建构,结合具体案例的探讨稍嫌不足。而且,现有的研究对于外语学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描述,大多缺乏统计数据的支撑,且探讨的对象主要是专业外语院校,难以直接为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主体的综合性大学所用。
二、综合性大学外语学科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
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方案,凸显了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发展理念,这也是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总结。Healey, M. & Jenkins在《基于学科的教育发展》一文中阐释了教育发展以学科为基础的几点原因,强调学科发展规划要涵盖定位、师资、教学、科研、课程设置与文化内涵等维度[16]。“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也应当涵盖这几个维度,并最终摸索出以培养卓越国际化人才和助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为目标的,特色鲜明的外语学科的建设路径。
(一)综合性大学外语学科的定位与依据
综合性大学外语学科应当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201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等指令性文件为基本依据,参照《普通高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2019),遵循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所做主旨报告“新使命 大格局 新文科 大外语”中的相关改革与发展理念,明确新时代外语学科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充分认识外语学科的危机与挑战,统筹规划外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战略。
那么,作为高等教育主体力量的综合性大学,其外语学科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在对接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上,有哪些掣肘因素?原因何在?现有的研究中对外语学科发展现状的描述,要么是一笔带过,要么是流于经验描述,主观述评,缺乏统计数据的支撑,极少数的数据引用也主要是2010年之前的统计结果,并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当务之急是外语学科的规划者应当充分调研,在宏观把握全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所在地区外语学科的分布和发展现状进行梳理。
首先,可借助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工作,也可结合所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学科,如中南大学的外语学科建设者便可借助本校信息化技术平台优势,考察所在地区高校外语资源状况和外语人才状况,包括学位点布局、培养目标、师资结构、科研组织模式、学科交叉程度、人才就业方向等,用具体数据说话,利用具体的数据分析和内容分析,梳理新形势下综合性大学外语学科在定位和布局上、建设层次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在对外语学科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发掘自身优势,找到合理定位。
外语学科在学科林立的综合性高校中如何定位自身、谋求发展?如何借“走出去”的东风,摆脱被工具化、边缘化的学科地位,凸显应有价值?这些都是咨待解决的问题。可结合所在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优势,打破学科本位与思维定式,借力优势学科,共同研究对接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助推当地特色教育理念和文化成果走向世界的可能性,探索综合性大学外语学科在定位、内涵和发展路径上的合理化、创新性模式。
(二)综合性大学外语学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在对学科建设路径的研究上,应注意区分综合性大学和外语类专业院校的外语学科建设的差异性,联系所在地区高校的实际情况和所在综合性大学外语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已有经验,规划新时代、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具体发展理念与建设路径。
首先,研究综合性大学的外语学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转变学科本位理念,分层建设,错位竞争的可能性。在对接国际一流外语学科发展模式的同时,结合本校经验,研究在争取和调配资源谋求自身学科生存与发展的同时,如何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打破学科壁垒,加强与其他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互通互补。例如,中南大学外语学科的建设,注意借助与临床医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优势学科的交叉互补,在孤独谱系障碍儿童语言习得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此外,依托我校计算机学科优势,在交互式外语教学理论、基于语料库和翻译技术的规模翻译等方面亦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这说明,学科之间的交叉不仅仅是“外语+X”还是“X+外语”的发展路径的问题,也是寻求新的学术增长点,凸显外语学科从工具属性向研究属性转变的问题。
其次,探索如何结合地方特色、区域优势,打造高端社会服务,赢得发展空间的问题,以及如何服务国家与地区战略需求,开拓区域研究、国别研究新领域的问题。例如,中南大学在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和湖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翻译研究基地建设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经验,这对于探索高校外语学科如何助推湖湘文化的译介,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如何结合湖南省在电视文化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开拓影视剧翻译的新方向,助力湖湘文化及中国文化“走出去”,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此外,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中南大学组建的湖南省东盟文化研究中心,在如何打造区域研究、国别研究新领域上的具体经验,对于探讨外语学科对接国家战略,与企业合作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可行路径,以及在课程设置与学习模式等方面的开放性、多模态特征等,都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当然,一切问题的指归,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我们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课程设置、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理念的思考上。新时代外语学科,包括外语专业和公共外语教育,承担着为国家战略培育英才之责,也承担着中华文化输出之责,当以培养卓越国际化人才和助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为目标,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课程设置、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应体现以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为特色的开放性格局。具体的研究方法与路线(图1)如下:
图1 研究方法路线图
开放,是探讨外语学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也是外语学科建设的创新性思维模式和主要实施路径的应有之意。它与把研究对象孤立起来、封闭起来的保守性、被动性的模式和路径是根本对立的。开放性格局主要是指突破传统的学科定位和思维定势,多视角、全方位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模式、实施路径和预期形成的发展格局。
在具体的研究与实践中,可采取的研究方法应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个方面。定量研究主要用于获得第一手的调查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所在地区外语学科的学位点布局、培养目标、师资结构、科研组织模式、学科交叉程度、人才就业方向等。收集数据的方式包括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学科规划部门、学科建设者设计的问卷调查以及学校技术部门的大数据分析结果等。定性研究主要针对所在地区综合性大学外语学科的定位与建构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具体数据为依托,在切实把握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新时代背景下综合性大学外语学科的发展路径。研究和实践相长,并最终落到实处。
三、结语
学科建设的规划不是单纯的行政活动,而是一项立足于信息收集、广泛调研基础上的专业性学术研究。规划者不仅要有掌握国内外该学科发展态势的宏观视野,也要有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的技术能力;要有高等教育的理论支撑,也要有该学科建设与管理的具体经验;要有对学校发展理念和外部战略资源的充分了解,也要有对本学科发展现状和掣肘因素的了然于心。可以说,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才是推动外语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双一流”“四新”建设启动、高校加大学科投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背景下,尤其是进入一流大学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有必要在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路径的探索和研究上,肩负起更多的责任,本文结合一流综合性大学外语学科建设上的实践经验,希望能为其他综合性大学外语学科的建设和超越式发展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范式,为所在地区其他兄弟院校厘清思路、找准定位、科学发展提供借鉴,也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外语学科发展提供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