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涂“三圣傩舞”服装艺术研究 *

2022-04-20马幼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系带太阳神表演者

马幼梅,张 戈

(1.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设计系,安徽 马鞍山 243041;2.旧金山艺术大学,美国 旧金山 00151014152318719)

一、当涂“三圣傩舞”的起源与发展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县城,地处安徽东部、长江下游东岸,有2200多年置县史,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地。根据《当涂县题名记》的记载:古邑当涂,秦代设丹阳郡,县治姑孰,始建于三国,东晋至南朝为南豫州治所在地,城南有“涂山”。隋开皇九年(589年),“因借涂山之名,而名北方之县”,将淮河之滨侨置郡县当涂迁至于江南姑孰,时定姑孰之当涂县,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根据《当涂县志》记载,清朝康熙十二年,当涂辖14个镇。除了明朝已有的5镇外,新增了薛店镇、博望、新市、塌桥、乌溪、塘沟、青山、亭头、花津9镇。其中塌桥古镇正是当涂“三圣傩舞”的起源地,塌桥古镇紧邻着长江岸边的天门山,始建于宋代的当涂天门书院在清同治三年(1864年)时,由当涂知县赵光缙再建于塌桥镇。所以当地人把“三圣傩舞”又称为“天门傩舞”。

建国以后当涂塌桥古镇划入新桥镇设置为塔桥村行政村,当地的“三圣傩舞”据说是自汉朝以来一直盛行直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按照我们国家的傩仪式的发展历史来推算,应该是起源于东汉时期,因为从东汉时期“傩”才渗透扩展到郡县乃至村落,傩仪式才成为普通百姓能够参与的祭祀活动。“三圣傩舞”的起源与安徽其他地区的傩舞基本一样,与早期的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相关,通过对塔桥村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三圣傩舞”的起源与古时塌桥古镇经常洪水泛滥不无关系,古时塌桥镇即今日的塔桥街位于长江岸边紧邻天门山,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当年塌桥古镇街道的石板路被泥沙淤积,如今已整体埋在现在的塔桥街道地下,由此可见地势较低,水灾瘟疫不可避免,水灾瘟疫给百姓的生活带来苦难,所以人们希望拥有神的无所不能的力量,创造出造型狰狞、恐怖的傩神形象,借助于傩神形象达到以暴制暴、以邪恶对抗邪恶来驱逐水患灾难降服病魔等,于是诞生了造型独特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三圣傩舞”又称“天门傩舞”。

除了“三圣傩舞”之外,当涂县辖区内还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当涂的太平铜壶、博望的打铁工艺,含山的纸扎工艺等都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无论是马鞍山市还是当涂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都非常重视,以“三圣傩舞”为例,不仅成立了“天门傩舞”协会划拨专门的活动经费,还在2012年10月被列为当涂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接着,2015年“三圣傩舞”(即“天门傩舞”)又被列为马鞍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入选安徽省第五批非遗代表性名录,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省级“三圣傩舞”非遗传承人为黄水平,市级“三圣傩舞”非遗传承人为王军。通过对传承人黄水平的走访了解到,在每年的正月十三塔桥街会举行隆重的三圣傩舞脸谱的开光仪式,村民们会敲锣打鼓、焚香放炮竹进行供奉三天,“三圣傩舞”项目目前由于政府部门的重视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发展,深受当地村民的喜爱,每逢过年、重要节假日都会进行巡演。如今的“三圣傩舞”的表演目的与早期的以邪恶战胜邪恶,以厉鬼驱逐厉鬼的目的大相径庭,成为世俗化、娱乐化民众广泛参与的民俗活动,充分满足了区域民众的世俗需要,不仅是当涂民间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更是走上了马鞍山电视台、安徽省电视台、香港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中央电视台等,扩大了“三圣傩舞”社会影响力,成为马鞍山当涂的历史文化名片之一。村里组建了结构合理的表演团队(图1),形成了非遗传承的接力梯队,尤其年轻人的接受和加入使传承团队充满了活力,在经久不衰的传承下,塔桥街的百姓将他们的民间艺术一步步发扬光大,也赋予了“三圣傩舞”更加丰富的意义。

图1 傩舞表演队

二、当涂“三圣傩舞”服装的艺术分析

当涂“三圣傩舞”鲜明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它特有的载体上,如服装、服饰、道具等元素,以及特有的打击乐节奏,多种的走跳步伐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尤其是三圣傩服装的艺术特征有着独一无二的造形结构,充分显示出当涂傩文化的地域特色,成为当地村民的传统文化记忆。下面我们将从“三圣傩舞”服装的款式、结构、配饰、色彩,以及他的功能性与艺术性方面进行分析。

(一)当涂“三圣傩舞”服装的款式、结构特点分析

“三圣傩舞”的里外穿着服装共有三款:第一款是圆领系带背心+收脚口灯笼裤;其中圆领系带背心有两个特点:其一背心的前后片都是双层夹心,前后片中间会留有开口,便于填充稻草或棉花等。其二背心只有一个肩部是固定死的,其余部位是通过系带固定的,方便于不同体型的表演者穿着时调整合身。灯笼裤的收脚设计也是为了方便表演者行走,面料的选择基本上以价廉物美的棉质面料为主。第二款是长袖对襟系带短褂+腰摆篾骨流苏长裙;长袖对襟系带短褂是较常见的中式无领款式,在袖口设计了纽扣收口,胸前采用系带固定;长裙在腰和下摆两处用了篾骨固定,把长裙撑圆,裙摆还贴缝了一圈流苏增加流动感,在裙身上还贴缝了四个贴片,只有一个贴片下端是锯齿形,这个是标明穿在正前方的,并且四个贴片只固定上端以增加飘逸、流动感,起装饰作用;短褂前胸和长裙腰部均采用系带式固定,以方便不同体型的表演者穿着时调整合身。面料的选择仍然采用价廉物美的棉质面料为主。 第三款是宽袖系带对襟长袍;这是三圣傩服装里的最外面的一款衣服,款式是常见的中式宽袖系带对襟两边下摆开叉长袍,在领口和袖口都做了贴边处理,胸前采用系带固定方便调整。面料的选择采用比较柔软的仿丝绒面料为主,表演时以增加动感。(“三圣傩舞”自汉朝直今,跨越一千多年,其傩服装款式、面料的变化也是随着每个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当涂“三圣傩舞”服装配饰的特点分析

“三圣傩舞”的服装配饰有应答、垫肩、腰环、三角巾、长布带、面具、道具。最具特色是应答,它是用两根6米长、4厘米宽、2厘米厚的竹片绑扎在一起,外面再套上布套弯折成长弧形,顶端固定在铁制的固定器里,弯折后的高度应该在2米6左右,为了加固应答的形状会在五分之三的地方系上一段绳子固定称为应栏,应栏除了起到固定作用外,应栏的作用还有一个功能,村民为了答谢三圣的庇护会在他们的应栏上系上一条红色布条,应栏上系的红色布条越多代表功劳越大;垫肩一般会垫在圆领系带背心外面,起到保护颈部、前胸部的作用,两米多高的应答绑在身上随着表演者的走跳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力,所以填满稻草的背心和垫肩会减少应答对身体的摩擦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一般用柔软舒适的棉布;腰环是由竹片制成外层缝上布套的装饰环,套放在宽袖系带对襟长袍外面的,主要是具有装饰性,防止对襟长袍舞动时或被风吹起来露出长裙的腰部有失美观;三角巾是系在长袖对襟系带短褂外面的脖子上的,主要是遮挡在面具和衣领之间的脖子上,防止表演者脖子露出来,增加表演者的神秘感;长布带是用来捆绑固定应答和长裙的,长约20米,宽0.3米,一般为棉质布料。

“三圣傩舞”的面具一共有三尊,分别是代表太阳神的红脸(图2)、代表万物神的绿脸(图3)、代表大地神的黑脸(图4)。其中太阳神的面具佩戴了帽子及六朵红色的绒线团状装饰,绿脸的万物神和黑脸的大地神面具只在顶部缀了一朵大一点的红色的绒线团状装饰,绿脸的万物神还配有粉色的长胡须犹如植物发达的根须,红脸的太阳神的胡须简化成了装饰性的黑点,目的是通过不同的色彩、帽子、及装饰物来区分三圣的不同身份以突出典型性。三尊脸谱面具都属于整脸的傩面具,形状为椭圆形,长大约35-40公分左右,宽约25公分左右,木质结构,运用了圆雕、浮雕、镂空手法相结合雕刻而成。

图2 太阳神 图3 万物神 图4 大地神

“三圣傩舞”的表演道具是根据三位神圣不同的身份特征而设置的,太阳神的表演道具有一对红色的锤、金色的宝剑、和金色元宝(图5),预示着太阳神掌管着世间的权利和财富可以给人们赐福镇宅,保佑平安;万物神的表演道具有绿色的狼牙棒和红色的辟邪环(图6),预示着万物神能够庇护世间万物的命运,保世间丰衣足食;大地神的表演道具有黑色的铁索链和黑色的辟邪环(图7),预示着大地神能够降服一切的妖魔鬼怪,保护人们辟邪强身健康长寿。

图5 红锤、宝剑、元宝 图6 铁索链辟邪环 图7 狼牙棒、辟邪环

(三)“三圣傩舞”服装及配饰的穿着顺序分析

“三圣傩舞”的服装造型具有突出的典型性、符号性,在安徽傩文化中独树一帜,一般人很难了解到内部的服装服饰结构、穿着顺序,笔者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分析,三圣的服装共有三组,每组里外穿着服装共有三款,以太阳神为例,从最里层的圆领系带背心(背心夹层会填上厚厚的稻草)和收脚口灯笼裤开始穿起并垫好垫肩,然后用20米长的布条把两米多高套好装饰布套的应答捆绑固定在表演者的腰部以上,这一步固定很关键否则会影响表演的效果,固定好以后再把腰摆篾骨流苏长裙系在腰部,长裙上的锯齿形贴片对应正前方,裙摆不可拖地也不可系的太高露出鞋子为佳,便于行走,然后穿上长袖对襟系带短褂,最后穿上最外层的宽袖系带对襟长袍,带上太阳神的面具,用三角巾遮住表演者的脖子,套上腰环,到此,表演者完成了由人到神的角色转变。“三圣傩舞”服装服饰的穿着搭配有着非常隆重的仪式,目前三尊古面具和摆放服装的古箱子保存完好,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每次必须举行隆重的开光仪式才能够请出三尊古面具,不仅敲锣打鼓、焚香放炮竹还要以鸡血祭祀供奉三天,以表示村民对神灵的敬畏之心,同时通过这种仪式实现表演者从内心接受身份的转变,即被赋予了神性成为法力无边的神。

(四)当涂“三圣傩舞”服装的色彩特点分析

当涂“三圣傩舞”服装的色彩运用符合大多数傩服装传用色习惯,喜欢用红、黑等饱和度较强的纯色比较成熟,三圣傩服装以整块色彩为主,上下、里外统一讲究色彩的强烈对比,突出服装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在傩服装中如此大面积的使用色块并不多见,并且根据三圣三个不同的角色特征所赋予的朴素寓意,设立红、绿、黑三个角色的典型专用色,如,人们看到太阳立刻会联想火红火红的温暖,就会联想到万物生长靠太阳,于是把太阳神设置为世界的主宰,给太阳神服装设立红色(图8),表达先民对太阳的崇拜,且红色一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色被广泛应用傩文化之中,也意味着至上的威严和权势,以表达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绿色能给与人们安全感和生命感,所以给万物神的服装设立成绿色(图9),预示着对植物的崇拜以及农耕文化的体现,绿色是生命之源,表达了人们对生生不息、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的祈求;人们脚下肥沃的黑色大地孕育着无限生机,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给大地神的服装设立成黑色(图10),狰狞的面具,配上黑色的铁索链和辟邪环,吓走厉鬼驱逐疫病,象征着忠勇威猛,能够驱妖降魔保人间平安。“三圣傩舞”服装色彩采用了典型角色专用色的方法,在领口、袖口、裙摆统一用白色对服装进行装饰点缀,三个面具统一用少量的金色、黑色进行点缀和勾线描绘;三圣的服装、服饰所采用的高饱和度的里外、上下统一用色手段,目的是强调服装色彩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把色彩的感染力强化到、发挥到了极致,以增强角色的表现力,尤其搭配上和服装色彩统一的面具再加上2米多高的应答造型结构,体现了三圣服装色彩的原始性、装饰性、独特性和跳跃性,以充分达到傩舞表演的目的,也就是让三个角色成为傩仪式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最大限度的引起参与者的注意,沉浸在傩仪式的氛围中。因此“三圣傩舞”服装的色彩表现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审美性。

图8 太阳神 图9 万物神 图10 大地神

(五)当涂“三圣傩舞”服装的功能性、艺术性分析

“三圣傩舞”的服装与服饰是马鞍山傩文化的主要载体,首先具备了人和神之间的媒介功能,借助于傩舞服装与服饰符号特征,帮助表演者完成了由人到神的角色转变,实现了表演者从内心接受身份的转变,即被赋予了神性成为法力无边的神。其次具备了社会功能,这种傩文化的形式跨越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鲜活的表现在今天,一方面是因为满足了是民众对于驱邪逐疫、迎喜纳福的功利性的需求;另一方面它已经成为当涂塔桥村的集体信仰,这种信仰是塔桥村民众安全感的心理慰藉,更是塔桥村民众确立身份意识身份认同的集体的记忆,正是这种社会功能“三圣傩舞”才能历经一千多的历史年流传到今天。再次它还具备了典型性符号的功能我们能够清晰的区别“三圣傩舞”不同角色的服装与服饰并记住他们,正是因为它具备了典型的角色符号的功能,尤其是2米多高的应答作为傩服装结构的一部分,是傩服装中独树一帜的典型符号。再次具有较强的审美功能,傩舞的表演综合了色彩、图案、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尤其三圣的服装结构造型、面具的色彩、图案,不仅保留了原始的图腾痕迹还具有强烈的装饰美感,生动的表演透露出一种乡村朴素的审美,使参与傩仪式的人们得到了视觉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共鸣。最后还具备了文化传承的功能,关于“三圣傩舞”人物形象的来源,当地有关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就有多个版本,有说是封神榜里的人物形象、有说是汉朝时期的忠臣、有说是天上谷物神遮蔽神、也有人说是古太平府的将军、枢密院判等,无论哪种传说都承载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所以“三圣傩舞”形象及其隐含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成为马鞍山当涂现代和古代千年之间的文化桥梁,是祖祖辈辈留给我们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并将一步步发扬光大,也将赋予“三圣傩舞”更加丰富的意义。

三、结语

“三圣傩舞”服装服饰是当涂傩文化不可缺少的载体,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综合了造型、色彩、图案等艺术元素,显示出当涂傩服装服饰文化的地域特色,成为当地典型的民俗艺术,是安徽傩服装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不仅具有的审美功能,还满足了民众对于驱邪逐疫、迎喜纳福的社会需求,成为当涂塔桥村民的民间信仰与记忆,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三圣傩舞”跨越古今成为文化的桥梁,历经千年流传至今,展现了强大的传统文化力量,“三圣傩舞”被当涂县、马鞍山市、安徽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作为当涂傩文化载体的服装与服饰其独特的造型艺术特征,已经成为当涂典型的民俗服装艺术符号,并在新时代的今天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焕发出灿烂的光彩。

猜你喜欢

系带太阳神表演者
止步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男性“见红”,不能一抹了之
玩转系带
玩转系带
手称扑克
梁晓君 在太阳神赢得自信人生
父子携手
麦汉霞 在太阳神开启崭新人生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