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葡萄糖对大鼠手术切口感染再愈合效果影响的研究*

2022-04-20赵晨旭刘效享张宏斌郝肖琼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换药创面葡萄糖

赵晨旭,杨 健,邢 竟,刘效享,张宏斌,李 昕,郝肖琼

(1.包头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内蒙古 包头 014040;2.包头医学院医学技术与麻醉学院;3.包头医学院乌兰察布临床学院)

近些年来,医学发生着巨大的进步,以往对切口感染性裂开的处理方式多为清创后多换药,而伤口愈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其中包括了炎症期、增生期与修复期,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愈合。

开腹手术后由于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因素导致切口经常裂开[1],这种情况下患者大多需经历二次清创缝合术,且在完成清创后只能常规换药等待愈合,无法人为干预缩短愈合时间,且愈合效果没有保障。经过临床医生的实践应用,发现外敷葡萄糖粉在治疗切口难愈合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2-3]。对于已经缝合好的切口,外敷的葡萄糖粉只能停留在皮下浅筋膜,难以到达深筋膜及肌层。因此本实验考虑能否找到一种能使葡萄糖分布于皮下组织全层的方法,以充分发挥葡萄糖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葡萄糖粉在促进切口愈合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在处理切口难以愈合的情况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有利于临床医生做出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动物 SD品系大鼠30只,体重(250±20)g,均为雄性,由包头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大鼠放在恒温(23 ℃)的实验室单笼饲养,自由饮水,每天光照12 h,每日给予标准饲料喂养。

1.1.2试剂 灭菌干燥葡萄糖粉(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提供),灭菌蒸馏水配制成40 %葡萄糖溶液。3.6 %水合氯醛由包头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菌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ine-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标准菌株ATCC33591,浓度为1.8×109CFU/mL。

1.2实验方法

1.2.1模型建立 各组大鼠试验前1天脱毛,称重。用3.6 % 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用量1 mL/kg体重),固定于手术台上,常规消毒。在脊柱旁 0.5 cm处做一平行脊柱长约7 cm的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不伤及肌层,止血后,将备用的1.8×109CFU/mL的菌液缓慢滴入切口,每只大鼠滴入0.5 mL,同时用无菌接种针涂擦切口表面。皮下组织用角针、3-0丝线缝合切口一针。术后每日给予标准饲料喂养,动物饲养温度维持在25~30 ℃。

1.2.2分组和给药方法 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10只)、葡萄糖粉组(10只)和葡萄糖液组(10只)。对照组每日常规碘伏换药一次,予以纱布覆盖。葡萄糖粉组每日常规碘伏换药一次,每次换药后将纯葡萄糖粉敷撒于创面表层,再予纱布覆盖。葡萄糖液组每日碘伏换药一次,每次换药后用40 %葡萄糖溶液持续冲洗。冲洗液每天约1 000 mL,滴速为20~30滴/min。冲洗后再予以纱布覆盖。连续观察13 d。

2 结果

2.1不同处理方式的愈合表现 如图1所示,对照组术后6 d切口大部分已结痂但未愈合,切口对合不齐;葡萄糖粉组愈合约二分之一,剩余部分均已结痂,由于葡萄糖粉残留在创面上,切口处颜色相较于对照组更加暗,切口对合整齐;葡萄糖液组愈合约二分之一,其余部分均已结痂,由于葡萄糖液残存在创面的量不及直接敷撒葡萄糖粉,故切口处的颜色略暗但不及葡萄糖粉组,切口两端的对合程度好过对照组和葡萄糖粉组。对照组术后10 d切口均已结痂但切口两端对合度略差;葡萄糖粉组大部分已经愈合,大约三分之一的结痂未脱落,结痂处颜色粉红,切口皮肤对合程度良好;葡萄糖液组仅可见零星结痂,切口基本愈合。对照组术后13 d仍有约三分之一切口已结痂但未愈合;葡萄糖粉组术后13 d已经接近完全愈合,但仍小部分结痂未脱落,由于葡萄糖粉能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所以切口处看起来略呈粉红色;葡萄糖液组于术后13 d已经完全愈合,仅可见瘢痕。

2.2不同处理的愈合率 切口长度愈合率=切口愈合长度/切口原长度(7 cm)× 100 %。大鼠切口术后6 d(F=24674.38,P<0.001;事后葡萄糖粉组与对照组相比,P<0.001,葡萄糖液组与对照组相比,P<0.001)、10 d(F=11 779.19,P<0.001;事后比较葡萄糖粉组与对照组,P<0.001,葡萄糖液组与对照组相比,P<0.001)、13 d(F=4 207.75,P<0.001;事后比较葡萄糖粉组与对照组相比,P<0.001,葡萄糖液组与对照组相比,P<0.001)葡萄糖粉组和葡萄糖液组的切口长度愈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据肉眼观察,6 d葡萄糖粉组的愈合效果优于葡萄糖液组;10 d、13 d葡萄糖液组的愈合效果优于葡萄糖粉组。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术后第3、6、10、13d切口长度愈合率( %)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肥胖人群的比例越来越高。脂肪组织常因手术中的机械挤压而发生液化,极大影响了切口愈合的效果[4]。相较于正常人,肥胖患者由于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等因素使得切口更难以愈合,葡萄糖粉在治疗切口难愈合,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等方面效果明显,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透压环境,使细菌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械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菌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萄糖粉还具有生肌作用,可以减轻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2];同时葡萄糖粉价格便宜,稳定性高,如果能利用好葡萄糖促进切口愈合这一特性,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无论是对于临床实践还是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都十分有益。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VSD)[5-6]能有效吸出脓液,利于感染切口的再愈合,但是VSD技术后期操作复杂,治疗费用高,患者活动受限,在一些基层医院难以推广。

葡萄糖具有生肌促生长效果,但在生长后期,由于切口结痂等因素使葡萄糖粉难以接触到切口处肉芽组织,无法继续促进切口生长。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冲洗切口,能产生类似防止皮下引流管虹吸[7-8]的作用,带走部分脓液。在切口生长后期,相较于敷撒葡萄糖粉,冲洗高浓度葡萄糖液更容易到达切口深面,更利于深面组织的生长。所以,手术6 d前敷撒葡萄糖粉不但能为肉芽组织生长提供充足营养,还能使创面保持干燥,不利于细菌的生长,术后6 d时葡萄糖粉组的愈合效果要优于葡萄糖液组。而在生长后期,由于创面已经干燥,葡萄糖粉的附着力远不如葡萄糖液,不能继续发挥作用,因此术后10、13 d葡萄糖液组的效果优于葡萄糖粉组。

本实验设计了切口感染大鼠模型,使用葡萄糖粉、高渗葡萄糖液对模型进行处理,观察两种处理方法对大鼠切口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葡萄糖粉和高渗葡萄糖液均能促进切口愈合,葡萄糖液组的切口生长及愈合效果更好,可能是因为葡萄糖液处理切口,不仅兼有葡萄糖粉高渗透压的优势,同时能利用其液体的流动性带走一部分脓液,类似VSD处理的效果。相较于葡萄糖粉只能停留在切口表面,葡萄糖液更容易到达深层组织,对切口的作用时间更久。

综上所述,葡萄糖对切口感染再愈合有促进作用,在促进切口愈合方面,高渗葡萄糖液的作用优于葡萄糖粉。

猜你喜欢

换药创面葡萄糖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复方雪莲烧伤膏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医生手术后“豪饮”葡萄糖注射液 一般人能喝吗
糖尿病患者能吃氨基葡萄糖吗
浅谈换药室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外科『换药』学问大
超/亚临界水中还原糖分解特性
门诊换药室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