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声润童心,特殊儿童于小学音乐随班就读的思考与策略
2022-04-20黄盈倩
黄盈倩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重点教学任务。而音乐也成为新时期儿童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特殊儿童教育的角度展开分析,音乐教育对其成长更是十分有利。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对待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要有一视同仁的教学思想,了解特殊儿童的成长经历,直击其心灵,做到以童声润童心,助力特殊儿童在音乐课堂之上将曼妙人生开启。
关键词:特殊儿童;小学音乐;随班就读
事实表明,音乐能够治愈特殊儿童受伤的心灵,令其逐渐变得自信,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而身为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本着尊重特殊儿童的心,让其投入到随班就读的过程当中,对其进行恰当的语言点拨,培养该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使特殊儿童在小学音乐随班就读中得到核心素养的充分发展,令其同样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本文将会对特殊儿童于小学音乐随班就读的思考与策略进行一番阐述说明。
一、什么是特殊儿童
与正常儿童相比,特殊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通常表现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语言等方面。一般而言,特殊儿童的发展低于正常的儿童。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有的特殊儿童高于正常发展蕴含的儿童,甚至有轻微的违法犯罪。
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
随班就读属于融合教育的范畴,而正是这种融合教育让愈来愈多的特殊儿童在接受着高质量的教育,不断锻炼着特殊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对整体教育教学趋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音乐对特殊儿童带来的影响
音乐是陶冶人们情趣的一种艺术,在五育并举的时代下教学质量的关注度愈来愈高。而特殊儿童由于身心与正常儿童不同,音乐能够让其受到美的熏陶,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特殊儿童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特殊儿童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四、激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兴趣的策略
步入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思想便会向成熟不断发展。特殊儿童也会因为比较心理,产生一定的自卑情绪。而音乐却有给人以乐观力量的能力。基于此,身为新时期的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付诸实际行动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思考激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兴趣的策略,让特殊儿童投入到学习音乐知识的状态当中,实现提升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学习效率,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任务。以下则是本人基于自身从事小学音乐教师这份职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激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兴趣的策略作的几方面论述:
(一)讲述童话故事
特殊儿童虽然与正常儿童在某些方面有些许差异,但是他们的年龄相仿,会有一些共通的兴趣,比如听故事。而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很多歌曲都是对故事的改编。基于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的一员,要提前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童话故事,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助力特殊儿童对所学音乐的内涵也能有深刻的理解,最终构建出精彩的小学音乐课堂。
(二)勤于师生互动
一般情况下,特殊儿童性格较为内向,不愿意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产生不合群的现象。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主动与特殊儿童进行交流成为朋友。在音乐课堂上,身為小学音乐教师要本着一视同仁的教育理念,多与特殊儿童展开互动交流,让特殊儿童深深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从而激发特殊儿童参与音乐课堂的热情,在师生关系融洽的基础上理解所学知识,产生对音乐课堂的喜爱,完成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任务。
(三)结合问题指导
特殊儿童的思维能力需要不断的发展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若要令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则需要教师首先考虑特殊儿童的基本认知能力,并有对三维教学目标的充分确定。基于此,在素质教育理念时代下从事小学音乐教师这份职业,要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刺激特殊儿童思考欲望的问题,和特殊儿童对问题共同研究分析,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令特殊儿童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最终取得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充分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待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要有特殊教育策略,保证音乐的美与魅力能够被每一名学生所充分感受到。基于此,身为新时期的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从特殊儿童感兴趣的点出发,顾全大局,在从业之路上不断思考出类似于讲述童话故事、引入形象画面、勤于师生互动、开展合作学习、落实游戏情境、结合问题指导等有效的教学策略,让特殊儿童对音乐课堂的参与兴趣变得愈来愈浓厚,发展整体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使其乐意与随班就读,从而取得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竣.融合教育理念下做好小学随班就读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1(19):19.
[2]杨莉.德育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J].情感读本,2019(32):12.
[3]萧爱华.同在一片蓝天下,享受同样的教育——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有效策略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9(0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