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作用

2022-04-20姜涛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医针灸

姜涛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风恢复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有患者60例,实验组有患者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血塞通注射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中医针灸治疗,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信息并加以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认知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实施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和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中医恢复期;临床作用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1--01

前言

脑卒中俗称中风,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大疾病[1]。本文将通过研究来探讨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作用,具体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风恢复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有患者60例,实验组有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年龄(56.22±6.87)岁,中风类型:缺血性脑卒中28例,出血性脑卒中32例。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4岁,平均年龄(55.67±6.22)岁,中风类型:缺血性脑卒中29例,出血性脑卒中31例。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中风类型等差异较小,对本次研究结果没有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血塞通(生产厂家: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3020786,产品规格:2ml(100mg)*10支*300盒)注射治疗,肌内注射:100mg/次,一日1~2次;静脉注射:200mg/次。

1.2.2实验组

给予实验组患者中医针灸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1)选穴:在患者身上选取水沟穴、风池穴、地仓穴、颊车穴、上肢极泉穴、外关穴、手三里穴、合谷穴、手五里穴、臂臑穴、曲池穴、下肢环跳穴、足三里穴、伏兔穴、三阴交穴、委中穴、阳陵泉穴。

(2)针灸手法:使用28号-32号2.5-3.0寸毫针刺入患者穴位,留针时间为30 min,每间隔10 min行针1次,每周针灸治疗6次。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需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信息并加以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认知功能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將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或增加>18%。总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认知功能评定表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每个测试项目分数从1分-5分,分数越高,认知功能恢复越好。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NIHSS评分用于评估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和t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实施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为(13.21±2.43)分,对照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为(21.36±2.23)分,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9.141,P=0.001<0.05)。

2.2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1.03±1.24)分,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6.22±3.37)分,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2.767,P=0.001<0.05)。

2.3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痊愈10例,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痊愈6例,显效20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6.67%。经过对比可知,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x2=17.311,P=0.001<0.05)。

3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常用血塞通对中风患者实施治疗,血塞通注射液具有扩张冠脉和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减少和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灌注量、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对心肌和脑缺血有一定改善作用,因此,针对中风恢复期的患者病情也有控制作用[2]。但是采用血塞通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效果一般,因此,还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中医学研究中,中风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所致,在《伤寒论》便有中风这一病名。同时在中医研究中提到,引发中风的原因主要为情志郁怒、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气候变化以及血液瘀滞。因此,临床治疗中风的重点在于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故而可采用中医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阳陵泉穴可祛外风、息内风;风池穴可清肝胆、止痛散寒及通络舒筋;合谷穴等手阳明穴可补益气血,将元气激发并对五脏六腑元气予以调节,同时驱除邪气;针刺内外关穴可对阴阳予以调和,针灸诸多穴位可发挥补气血、益肝肾、通络舒筋及祛瘀化痰之效。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愚.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9):2.

[2]杨慧婷,蒋金兰,金林珍,等.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分析[J].中国针灸,2021,41(8):6.

猜你喜欢

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在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浅析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应用
探讨中医针灸在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浅谈中医针灸的作用及在世界影响
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应用及优越性分析
85例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中医针灸与康复疗法在脑瘫患儿中的联合应用价值分析
探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作用
莒地砭石与中医针灸的起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