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在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

2017-08-11严毓江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医针灸应用价值

严毓江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针灸在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58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两组。接受针刺治疗的29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29例患者为实验组,最后对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 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参照组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的血糖可以明显控制,作用持久没有不良反应,可将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并大力推广。

[关键词] 中医针灸;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a)-0066-02

据相关资料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发生率逐年在增加,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以往的治疗方法常选择西医治疗,虽然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多数患者会产生依赖性。近年来,临床主张采用中医治疗。从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将2型糖尿病划分为气阴两虚型[1]。有学者研究后认为[2],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升。鉴于此,此研究分析中医针灸在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对该院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58例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中抽取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58例,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证实。其后依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例数分别为29例。实验组2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9:10,最大年龄为60岁,最小年龄为35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46.8±3.7)岁,经调查后可知患者的病程均在3个月~3年之间不等。参照组2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6:13,最大年龄为62岁,最小年龄为37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50.3±3.6)岁,经调查后可知患者的病程均在3个月~4年之间不等。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强了数据间的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选择中医针灸治疗,首先选择患者适宜的穴位,即足三里、京门、中府以及三阴交,在此基础上还包括太溪诸穴、中脘气海,而后利用一次性针灸对患者进行针刺,可利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若患者出现酸麻肿胀感,可以利用艾柱就行钻孔,而后分别在中脘、气海和足三里处进行固定,同时将纸片进行合理放置,避免患者被烫伤。除此之外,需合理控制留针时间,约为30 min,治疗周期为12次。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为针刺,选择的穴位与实验组雷同,而后利用一次性针灸针对患者进行针刺,可利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若患者存在酸麻肿胀,需将留置时间控制在30 min,治疗周期为12次。

1.3 效果评价依据

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血糖恢复治疗正常水平,评价治疗效果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血糖有明显改善,评价治疗效果有效;为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治疗标准,评价治疗效果无效。显效率和有效率相加为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结果均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和计算,计数资料的呈现形式为百分率(%),检验方式为χ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实验组29例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2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治疗总有效率经计算后为96.5%;参照组29例患者接受针刺治疗后,2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治疗总有效率经计算后为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数据结果由表1可知。

3 讨论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代谢性疾病,主要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细胞功能受损有关,而引发T2DM的始动因素是IR。IR是指胰岛素对葡萄糖的摄取以及利用降低,不能满足机体靶组织的需要,导致外周组织(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应有的生物效应敏感性以及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生理病理状态[4]。在临床慢性疾病中,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较为常见,主要临床特征以体型肥胖和口渴为主。从中医角度来,治疗原则则以补益元气和滋阴清热为主。针灸治疗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通过对患者选取适宜的穴位,并利用平补平泻的方法进行针刺,可以加快患者机体抗病能力快速康复。据大量研究显示[5],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使气阴两虚症状明显消除,与此同时还可以恢复患者的阴阳状态。从该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分别接受针灸治疗、针刺治疗,前者对的治疗总有效率(96.5%)明显高于后者的(69.0%),组间数据结果经软件包计数后统计学意义形成,这一研究结果与既往的报道类似,充分体现了针灸更具优势[6]。

针灸治疗不同证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李玉琴等[7]曾研究针灸治疗阴阳两虚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将108例阴阳两虚型T2DM患者采用针灸治疗3个月,然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瘦素(FL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血脂和肥胖指标;并分析其疗效与证型、年龄、肥胖度、病程、性别及病因诱因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针灸治疗阴阳两虚型T2DM患者显著32例,有效50例,总有效率75.93%;患者治疗后FLP、FPG、FINS、Homa-IR、TC、TG、LDL-C、体质量、肥胖度、B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SI、Homa-β、HDL-C明显升高;研究认为针灸治疗阴阳两虚型T2DM患者的疗效和年龄、肥胖度及病程相关,年龄越小,肥胖度越低,病程越短者,疗效越好,而针灸治疗阴阳两虚型T2DM患者的疗效机制是通过对“脂肪-胰岛内分泌轴”的良性调整,使机体内分泌、糖以及脂质代谢恢复正常。刘美君[8]等研究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干预效应,观察针灸治疗3个月前后患者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瘦素水平(FLP)、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疗效,观察证型、年龄、肥胖度、肥胖病程、性别以及发病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发现T2DM患者针灸治疗后FPG、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回降,Homa-β、ISI明显回升,针灸对T2DM患者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具有良性调整作用,患者证型、年龄、肥胖度、肥胖病程、病因诱因等均可影响针灸疗效。

糖尿病的治疗至今为止依然没有找到彻底根治的方法,除了口服药物治疗,注射胰岛素,针灸给了糖尿病患者另外一种可选择的空间。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的血糖可以明显控制,作用持久没有不良反应,可将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并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倩倩, 袁爱红,杨骏,等.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干预机制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7):901-903.

[2] 方朝晖,赵进东,刘怀珍,等.丹蛭降糖胶囊对气阴两虚夹瘀证T2DM患者降糖作用有效性的系统评价[C]//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第十五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暨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4:462-468.

[3] 温伟波,房昉,孙朝辉,等.老年2型糖尿病相关失眠中医证型分析[C]//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第十五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暨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4:369-378.

[4] 张智龙,陈宏,吉学群,等.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医证候特点分析[J].中医杂志,2011,52(16):1379-1382,1386.

[5] 孙志,韩海荣,马丽,等.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966-967.

[6] 殷茵,刘志诚,徐斌,等.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6,11(11):2480-2482.

[7] 李玉琴, 刘志诚, 徐斌. 针灸治疗阴阳两虚型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J]. 山东中医杂志, 2014,33(11):900-903.

[8] 刘美君, 刘志诚, 徐斌,等.针灸治疗640例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30(7):2639-2642.

(收稿日期:2017-01-08)

猜你喜欢

中医针灸应用价值
85例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莒地砭石与中医针灸的起源探究
中医针灸结合西药治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