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博物馆在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2022-04-20郝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自主学习

郝静

摘 要:在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各博物馆也在积极推动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数字博物馆已在保藏、展示、教育和研究等不同层面展现其优越性。文章主要从数字博物馆提供的教学资源、数字博物馆在自主学习方面的优势以及数字博物馆在专业课堂上的作用等方面,来论述数字博物馆在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探讨数字博物馆与文物及博物馆学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专业教育;文物与博物馆学;自主学习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4.014

0 前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在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下各行各业也都加快了数字化的进程。博物馆作为文物、标本、实物资料等的收藏机构,本身保存着海量的信息,一方面为了加强本馆信息管理,另一方面为了推动资源共享,博物馆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展了藏品的数字化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在2007年出版的《数字博物馆概论》①一书就已经认识到数字博物馆独特的教育功能。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已经逐渐认识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字博物馆跨时空的资源分享模式恰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氛围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但是如何利用数字博物馆这个内涵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总结。

1 数字博物馆的教学资源分析

根据当前中国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现状,以及目前我国各个数字博物馆对外开放的程度,学生可以直接在数字博物馆中获取的资源包括:

①博物馆藏品的数字信息。藏品信息数字化采集是中国博物馆数字化的开端,起步较早且类型丰富,包括藏品知识信息、形态信息和工作记录。我国大部分的博物馆官方网站都设有典藏等专栏,向观众提供文物图片、文字介绍,部分文物还附有局部图和拓片。一些大型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等已经上线了部分文物的三维模型。但存在的问题是数以万计的藏品数字信息采集需要大量时间和经济基础,絕大多数的国内博物馆还没有完成全部藏品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同时出于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大部分博物馆选择仅将馆藏经典文物信息上传到博物馆网站,能够分享图片及信息的馆藏文物数量有限。

②博物馆线上展览。我国许多博物馆已经在官网等平台上发布博物馆实体展览的线上版本,以及专门设计的网上展览。其优势是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在线上参观不同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并能够自主规划参观路线。现今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一些博物馆的虚拟展览已经超越了实体展览,旨在打造更加个性化的沉浸式体验,例如,上海博物馆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与其说是董其昌的书画展览,不如说是关于董其昌的立体百科全书,其内涵超越了单纯的展览而更像是作品展览和研究成果的综合礼包。但是大部分的博物馆线上展览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线上展览的部分展品没有文字说明,无法获取相关展品的文字信息,或是部分非重点展品缺乏高清图片,无法识别其具体形象。

③博物馆学术研究成果。博物馆具有科学研究的职能,围绕博物馆本身、藏品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数字博物馆也是博物馆学术成果交流分享的重要平台。除了能够实现自身研究功能外,数字博物馆提供藏品信息、陈列展览和研究成果的多层次一站式服务,迎合更广阔的观众需求,也会使博物馆在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通过南京博物院官网发布的链接即可查询《东南文化》期刊目录及PDF文章。遗憾的是,部分博物馆只提供刊物目录或是仅以新闻的方式分享其学术成果,无法获得进一步的详细资源。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不同博物馆受资金、规模、技术、人才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发展极其不平衡,先进的数字博物馆已经走向信息共享和文化传播之路,发展较慢的博物馆还没有脱离博物馆网站的刻板模式。

2 利用数字博物馆开展自主学习的优势

数字博物馆作为高校本科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库,特别是对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它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数字博物馆在自主学习方面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线上检索和浏览适应现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通过手机、电脑浏览信息和互动交流已经融入当代学生的生活,相对于纸质图书,互联网以更加快捷和经济的优势得到了青年群体的青睐。数字博物馆也针对现代人接收信息的习惯,设计了不同的入口,常见的形式包括: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以及博物馆App,学生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即可访问数字博物馆。因此以数字博物馆作为平台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贴近学生的日常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第二,丰富的形象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更加侧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接收的信息以文字信息为主。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的话,图片、音视频和动画等形式更容易被接受,数字博物馆提供的文物图片、文物三维模型和相关视频,能够以多样化的形式满足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需求并具备一定的休闲娱乐体验。特别是一些比较脆弱的珍贵文物,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考虑,实体展出的机会较少,线上资源却可以尽情满足观众对它们的鉴赏需求。

第三,跨时空的分享方式扩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博物馆教育本身就具有绝对意义上的自主性,而数字博物馆的线上浏览模式不仅打破了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同时也摆脱了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平均的困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对线上博物馆资源进行利用,并能够根据自己的主题或兴趣有选择性地欣赏藏品并获取信息。数字博物馆资源具有类型多样、内容详尽和使用便利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利用数字博物馆资源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能够以个人需求为中心展开知识体系的构建。

3 数字博物馆在专业教育中的作用

数字博物馆无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但在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之前,如何将数字博物馆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值得潜心研究的问题。在此之前,教师应该探究并总结数字博物馆在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课堂上的独特价值。笔者认为数字博物馆在专业教育上有以下作用:

其一,提供藏品的数字教材。首先,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很多课程都需要以具体的文物藏品作为课堂案例,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地方高校能够接触的实物资料有限。但是数字博物馆发布的藏品资料因其较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可以直接作为藏品的数字教材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无须反复验证。其次,教师可根据课程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如根据某一数字博物馆资源设计相关主题布置任务,促使学生利用数字博物馆平台完成相关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于相关藏品的深入认识,同时发现数字博物馆的实用性。最后,除了相关藏品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外,博物馆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料,教师可以在前期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设置专题研讨,助力师生补充学科前沿知识和理论,以多样的教学方法传授专业知识。

其二,保证博物馆功能的实现。我们一般将博物馆的基础功能归纳为收藏、研究和教育,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很多博物馆的线下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时数字博物馆提供的线上展览和教育活动不仅代替了一部分实体博物馆的工作,还在特殊时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抗疫期间广大观众的精神需求,这对广大观众重新认识博物馆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这也是文物与博物馆学生在特殊环境下领会博物馆功能的生动一课。线上展览和讲座不仅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观众对于优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进而加强自身的研究和反思,意在通过虚拟世界打造更加和谐包容的文化传播阵地。

其三,拓宽博物馆公共服务的外延。公共性作为博物馆的基本特征,无差别地对公众进行服务是博物馆的使命。博物馆的定义明确提出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具有利他性的数字博物馆无疑是博物馆公共服务的外延。数字博物馆功能的健全也是源于无差别服务于全体观众的追求,例如:数字博物馆藏品图片的放大缩小功能不仅能满足专业学者的需求,同时也为视力障碍和老年观众提供了便利;线上展览配套的语音讲解,既方便了普通观众,音量的自主调节也使听力障碍的观众参观展览更为便捷;不同语种的选择,则是为了方便世界各地观众的参观学习。学生通过对数字博物馆的测评,能够亲身体会博物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并发现目前数字博物馆服务的不足,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其体验和反馈也是理解数字博物馆跨时空、跨地域、跨文化的公共服务的过程。

其四,推动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数字博物馆本身就是博物馆学的重要分支,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一环。随着“十四五”規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建设数字中国”做出了重要部署,加快数字化建设已然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课题,再加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博物馆发挥的重要作用,业内外已经认识到加快我国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紧迫性,但是我国数字博物馆建设还存在大量的专业人才缺口。根据目前我国数字博物馆从业人员情况,培养数字博物馆专业人才首选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或相近学科出身的工作人员,再后期学习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中应用的这种模式,是十分可行的道路。在高校的专业教育中只有深入了解数字博物馆,认识到数字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意义,学生才能主动从理论和实践学习中不断优化升级知识系统,为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储备能量。

4 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数字博物馆在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教育中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但是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数字博物馆和专业教育两方面来论述:

在数字博物馆方面:一是数字博物馆的信息共享落后于其发展速度。近些年我国数字博物馆技术不断更新升级,进一步探讨智慧博物馆的建设也屡见不鲜。但是从各数字博物馆提供的信息体量来看,大部分博物馆还没有完成博物馆数字化到数字博物馆的转换,工作重心还是向本馆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库管理倾斜,而专门向线上观众开放的数字博物馆还存在着许多缺憾,导致观众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所有个人所需信息。

二是数字博物馆的趣味性和交互性还需进一步开发。①虽然线上展览能够自主规划参观路线,观众具备充分的自主权,但是千篇一律的全景展览不能长久地吸引观众。针对此情况,博物馆可以在线上展览中不断改进,融入如角色扮演、探秘游戏、闯关任务等新鲜元素,寓教于乐。②互联网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在于它高速的信息互换,数字博物馆作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表现形式,目前在信息交流方面乏善可陈,包括线上观众之间的交流、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交流还没有形成体系。视频网站的弹幕评论也从侧面说明实时的交流不仅能够增添乐趣,还能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在专业教育方面:①数字博物馆知识的复杂性导致课堂融入困难。目前学生对数字博物馆的使用还停留在观众角度的体验品评,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视角,但是数字博物馆建设所需知识结构包括但不限于藏品及其相关学科、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及博物馆学,高等学校并没有也不大可能有综合三者的专业设置。在课堂中对于数字博物馆知识即便只是宏观介绍,也会因为学科壁垒造成学生理解困难。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数字博物馆专业知识兴味索然,更不要说立志投身数字博物馆建设。

②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机不足。根据目前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淡薄,更多的是以完成课堂任务为学习目的,虽然数字博物馆相对于其他资源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但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

③教师能力差异导致的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数字博物馆数量众多且知识更新速率较快,不仅如此不同数字博物馆之间差异明显。如何能够全面地整合数字博物馆资源并结合课堂内容设计学生专题教育的主题,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课堂效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5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博物馆目前已经作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重要的资源库进入专业课堂,数字博物馆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会在今后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教育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加强数字博物馆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及如何推动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充分利用数字博物馆开展自主学习,还需要持续的实践和探讨。■

注释

①徐士进,陈红京,董少春.数字博物馆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安来顺.数字化时代之超级连接的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2018(3):3-5.

[2]刘健.博物馆数据可视化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为例[J].博物院,2019(2):91-97.

[3]周坤.基于“互联网+”的博物馆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6):102-103.

[4]张倩,谭前学.“多元·变革·开放—全球化与数字化时代的博物馆”国际论坛综述[J].中国博物馆,2019(3):142-144.

[5]滕旭,李逸.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J].科技视界,2020(14):43-45.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自主学习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