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婺州铁店窑乳浊釉瓷探究

2022-04-20张宏阳吴义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4期
关键词:元代外销审美特征

张宏阳 吴义祥

摘 要:文章以元代婺州铁店窑遗址出土的乳浊釉瓷为研究对象,对其造型、工艺技法、装饰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时代背景以及铁店窑所处地域的生态环境,探索铁店窑乳浊釉技术来源和繁荣发展的原因,廓清铁店窑乳浊釉瓷的发展与北方钧瓷的影响关系。总的来说,元代婺州铁店窑乳浊釉瓷发展进入了繁荣期,体现了民间审美文化,并非对北方钧瓷简单仿制,而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元代;铁店窑;乳浊釉瓷;审美特征;外销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4.025

0 引言

在宋代,钧瓷就享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盛誉,随着南宋迁都临安(杭州),文人士子、富商大贾、窑业工人等也纷纷南迁,促进了钧瓷技艺向南方的快速传播,在江南地区广泛形成了仿钧瓷的潮流,江西、江苏、广东、广西地区均有仿钧瓷窑的发现,影响颇深。在婺州(浙江金华地区古称)铁店窑的考古调查中,也发现了类似钧瓷的元代乳浊釉瓷器,其表面呈月白色和天青色,与北方钧釉较为相似,这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元代婺州铁店窑乳浊釉瓷研究的重点关注。更重要的是,在韩国新安沉船打捞出来的部分钧窑系乳浊釉瓷的窑口被确系为铁店窑之后,铁店窑乳浊釉瓷与北方钧瓷的影响关系讨论愈加激烈。有部分研究学者认为金华地区的乳浊釉瓷均为唐宋时期受钧窑影响的结果,有的则认为金衢盆地早在唐代就存在乳浊釉现象,烧造时代比钧窑更早。①由此,本文尝试对元代婺州铁店窑乳浊釉瓷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1 铁店窑生态环境

铁店窑遗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铁店村周围的山坡上,地理坐标为北纬28°59′49″,东经119°30′09″。铁店窑的发展不仅满足了金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需要,还成为浙江金华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乳浊釉瓷窑。其特殊的生态环境为乳浊釉瓷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考察,铁店窑遗址周围共有古窑址9座,其中3座窑址主要烧制乳浊釉瓷,就在铁店村西南方向约200米处,从南向北依次编号为一、二、三号窑址(图1)。北与琅琊镇相距1.6千米,西边1.5千米处是铁店窑历来对外交流的水上通道—白沙溪。白沙溪与婺江合流汇入兰江,连通钱塘江形成便捷的水系网络,为铁店窑产品的运输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刺激了铁店窑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也是外部文化引进的重要渠道,丰富和发展了本地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

金华市地处金衢盆地东缘,而铁店窑遗址所在地为金衢盆地的平原与山区的结合部,海拔96米,属黄土丘陵地貌,地势东北低、西南高。目前发掘的瓷窑形制都是南北走向的龙窑,北低南高,窑包的建造显然与黄土丘陵的南北地势有关。丘陵连绵起伏,土壤资源丰富,低丘岗地土壤分布有红泥土、红砂土、紫砂土等,山地部分土壤分布有红壤和黄红壤③。在窑东侧蓄水塘周围还发现有瓷土层,制瓷原料的取材制备十分方便。除此以外,铁店窑遗址附近的植被栽种密度高,多有橘树、茶树等,取用方便,为瓷器烧制提供了大量的燃料资源。可以说,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地质资源、便捷的水上通道等,共同构成了铁店窑瓷从原料到烧制再到运输的生态大环境,这些都为铁店窑产品的生产以及远销提供了有利条件。

2 铁店窑乳浊釉瓷的造型

瓷器造型的分类与变化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也体现出当时人们的审美文化观念。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一书中强调:“铁店是长江以南钧窑系的一个重要窑口。”④据调查,金华地区乳浊釉瓷的烧制在唐代就已经存在,采集到的标本主要是碗、壶等生活用瓷。从元代铁店窑乳浊釉瓷标本的采集情况来看,器形种类明显增多,除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碗、盘、壶等,还有类似钧官窑中宫廷式样的花盆、盆托、瓶、洗等陈设品,风格多有相似。虽然式样种类与成形工艺远不及钧官瓷窑,但可以看出在元代陈设用瓷也进入到百姓的生活中,瓷窑之间的交流日趋繁盛,铁店瓷窑也生产出不同式样的产品,社会需求力度不断增大,社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

铁店瓷窑生产的瓷器形制的丰富,还表现在标本中发现了俑,这着实让人意外,在历来钧窑系的古窑遗址标本中俑的造型是非常少有的。據调查,在婺州地区的瓷窑中,东晋以来就有制作谷仓罐(明器)的传统,铁店窑遗址中俑的发现能够表明当地民众对丧葬习俗的重视程度,民间文化观念也深刻影响着铁店窑产品的制作。

铁店乳浊釉瓷一、二、三号窑址的出土器形中碗、盘、罐、花盆、鼓钉洗等较多。碗,出土最多,有广口碗、束口碗,除圈足部分无釉外其他部分均有上釉,表面无纹饰。花盆,可分为五式,釉色滋润,呈天蓝色与月白色,大小、规格不等。较小规格的花盆口径15厘米、底径7厘米、高9.2厘米,较大规格的花盆口径28厘米、底径12.2厘米、高21.8厘米,部分花盆口沿处有木耳纹,盆腹粘有泥条,还有的带有锯齿纹、波浪纹、弦纹等不同的装饰线条。三足鼓钉洗沿口外有一圈鼓钉纹,下腹部聚收,平底,底部粘有三个兽头足,蕴含了当地民众与天同寿(兽)美好祝愿的文化观念。类似三足鼓钉洗装饰造型的还有鼓钉罐,口沿呈喇叭形状,上半部装饰一圈鼓钉。鬲式炉有三种式样,颈部较短,腹部圆鼓,口沿略有不同,三柱足除柱足下半部不施釉外,内外施满釉(图2)。

3 铁店窑乳浊釉瓷的工艺技法

3.1 原料

丰富的土壤资源是铁店窑瓷质料的重要来源,遗址所在地有大量的粉砂土,包含细砂与粉土颗粒,可塑性较强,既可以用于制作胎料又可以用于制作釉料。在元代之前金华地区瓷窑就已经开始使用粉砂土制作胎料,铁店窑乳浊釉瓷的胎料中往往都会掺入大量的粉砂土。同时遗址所在地浅表层土壤中的铁元素含量较高,出土瓷器露胎部分呈现深紫色、暗红色等偏深的颜色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原料可以就地挖采、俯拾皆是,也为铁店窑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3.2 成形与施釉工艺

铁店窑乳浊釉产品种类丰富,在成形工艺上略有不同,主要包括拉坯、修坯、泥条盘筑和手工捏制等。拉坯成形是传统的成形工艺,在胎体稍微晾干后进行修坯,根据器形的不同,修坯时的倾斜角度、刮削程度有所不同,部分产品入窑后还出现了塌底现象。在铁店窑遗址中出土的花盆品种较多,在坯的制作上比较相似,基本采用泥条盘筑与慢轮修坯的方式成形。⑤另外,较为少见俑的制作基本来自手工捏塑,并结合竹刀进行五官和衣纹的调整。

对采集到的瓷片标本进行分析,得出铁店窑中乳浊釉的施釉方式是两次上釉一次烧制。等胎体晾干后第一次浸釉,釉层较薄,待晾干后第二次浸釉,第一次釉色较深呈褐色,第二次釉色呈天青色。通过两次浸釉,釉面润泽,色彩鲜艳⑥。从技术沿革上来说,两次施釉是对汉代以来使用化妆土的创新,这也使铁店窑乳浊釉瓷的工艺特色区别于北方钧瓷。值得注意的是,铁店窑乳浊釉瓷满釉的产品极少,大部分都留有砂底,有的碗浸釉后专门在内底刮去一圈,为后面的直接叠烧创造有利条件。

3.3 装烧工艺

器物加工成形之后,会装入窑中进行烧制,从出土的窑具来看,大多以垫圈为主,还包括一些支具、垫饼、匣钵等,可以推断铁店窑的烧造方法以叠烧为主,不同规格器物的堆叠方式有所不同,比如有的碗内留下了明显的垫圈痕迹,是入窑时采用直接放置垫圈的方式造成的;有的碗内底部被刮去一圈,说明在烧造时是碗与碗直接叠烧,这样一来,在堆叠过程中就可以放置更多的碗,还减少了垫圈的使用,节约了烧制成本。大型器物的烧制则采用大小套叠的方式,比如大规格花盆中套叠小规格花盆;普通大众化产品则直接放在支具上叠烧,这样也使成品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样的烧造方式也是满足民间以用为先观念的必然结果,在满足基本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工艺成本。

4 铁店窑乳浊釉瓷的装饰特点

元代处于婺州乳浊釉瓷烧制的鼎盛时期,虽然这一时期器物的造型种类丰富,但在装饰工艺方面却凸显出自然朴素的特点,以乳浊釉为主,呈天青色和月白色,主要利用釉层较强烈的乳光效果和兔丝纹等特性作为装饰,使釉面乳光斑点白中透蓝l,浑然天成。这与北方钧瓷在装饰方面的审美特点十分相似,其原因一方面是乳浊釉的烧制来自于自然窑变的启发,人为因素只起辅助作用;另一方面是来自宋元时期道教文化的影响,追求悠然自得的无为之境。除此之外,对挖掘到的瓷器进行研究分析,其基本的装饰手法还有捏压、模印、刻画纹等。

由于铁店窑属于民间瓷窑,其没有太多约束,在装饰上多体现手工意趣。比如:在花盆口沿处装饰手工捏压形成的鸡冠花纹,盆腹上有简单的锯齿纹、凹弦纹等;三足鼓钉洗的鼓钉装饰是由工匠亲手捏制的小泥丸制作,泥丸大小只是粗略相当,兽头、足则经过模印后手工粘在鼓钉洗上。这些装饰形式单纯,工艺简便,但是看似粗陋的背后却是制瓷艺人长期手工劳作经验的积累,以手为刀,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总体来说,元代铁店窑乳浊釉瓷的装饰不刻意求工,追求自然天成的效果。

5 铁店窑乳浊釉瓷的基本观点

5.1 钧官窑的垄断到钧窑系的形成

宋代是瓷器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代瓷窑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官办瓷窑根据宫廷的需要生产瓷器,被称为官窑。官窑与民窑在经营性质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民窑属于商品生产,可以相互模仿、竞争,后逐步发展为各种瓷窑系统。而官窑属于非商品性的保守生产,根据宫中需要,时烧时停m。民间严禁使用且不得仿制,因此很难形成窑系。

钧瓷的窑变艺术在北宋初期就获得广泛赞誉,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推崇。通过大量的实物以及文献资料的佐证,禹州钧台窑就是北宋时期的“宋钧官窑”。瓷器的烧制全部按照宫廷的设计样式来生产,对钧瓷技艺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随着北宋末年战争的爆发,使钧官窑不得不停止烧造,制瓷艺人也四处流转,使一度被宫廷垄断的钧瓷制作技艺被广泛散播开来。鉴于钧瓷的美誉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一时间各地窑厂争相模仿,烧制工艺相近的钧窑系逐渐形成。

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北方的文人、商贾以及制瓷艺人的迁徙也带动了钧瓷技艺的推广,对周边地域的瓷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浙江金华铁店村发现了类似钧瓷的遗址,吉州窑制作出了窑变釉,景德镇烧制出了红釉瓷器,宜兴的釉陶被称为宜钧,广东的釉陶被称为广钧,广西的窑址也有许许多多受钧窑影响制作的产品,这些都是钧窑制瓷工艺的延续和扩大。

5.2 铁店窑乳浊釉瓷繁荣发展的原因

于1976年起,以水中考古学的方法进行调查,在韩国新安沉船中打捞出一万多件中國陶瓷,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极大重视。随着瓷器窑口划分逐渐清晰,鲜少被关注的铁店瓷窑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打捞出水的144件铁店窑乳浊釉瓷成了元代铁店瓷窑繁荣发展的缩影。

根据考古发掘,发现浙江地区乳浊釉瓷早在唐代就有衢州、龙游两处窑址开始烧造,但是直到元代才获得长足的发展,出土的元代乳浊釉瓷种类、烧制技术以及产品呈色都较前期有较大的提升。其中金华地区铁店窑是重要的代表性窑口。铁店窑进步发展的原因归结起来有社会市场的需要和文化融合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市场的需要。北宋宫廷对钧瓷技艺的垄断致使钧官窑以外的瓷窑纷纷弃烧钧瓷,这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钧瓷的发展,直到靖康之变,宋王朝迁都临安(杭州),北方钧官瓷窑的停烧同时也带动了南方地区的钧瓷市场。随着社会的逐渐稳定,宫廷对瓷器的需求量逐渐增大,日常生活和陈设祭祀用品的需求都有巨大缺口,在质量要求上也不断提高,但随行的官窑工匠难以满足,自然要选择制瓷工艺较好的民间瓷窑填补生产空缺。《台湾故宫博物院馆藏瓷器》一文中介绍“原故宫藏品中的三足盆式样同在韩国发现的基本一样,很可能是金华市铁店窑产品”(图3)。由此可见,元代铁店窑产品中的陈设用瓷有一部分是为宫廷烧造的n,也就是说,铁店瓷窑的烧造除满足民间的需要外,也提供给宫廷使用,唐代乳浊釉瓷窑址出土的主要产品是碗,而元代铁店窑址出土的产品除碗以外,还有大量的花盆、鼓钉洗、瓶等陈设用瓷(图4),这些足以证明上述观点。

宋元时期,造船业兴盛,航海交通发达,中国古代交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官府提倡并鼓励海上贸易,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贸易呈现出了繁荣的局面。元世祖开辟了规模空前的对外海运,杭州、泉州、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航运港,并与各国通商互市。值得注意的是,宋元时期禁止用金银与外国贸易,以物换物极大提高了瓷器在贸易中的地位。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臣僚言以金银博买,泄之远夷为可惜。乃命有司止以绢帛、锦绮、瓷、漆之属博易。”因海外贸易中不用金银,所以瓷器成了主要产品,再加上外销的陶瓷主要来自民间瓷窑,这又直接刺激了民间瓷窑的长足发展。

铁店窑凭借距离白沙溪仅1.5千米的优势,通过便捷的水系网络汇入钱塘江连接着杭州、明州(宁波),在这两处城镇的建设过程中均能发掘出铁店窑产品碎片,随着韩国新安沉船部分瓷器出自铁店窑口被确定后,可以勾画出元代时期铁店瓷窑产品从白沙溪经钱塘江运抵杭州、明州后,其进行内销外运的贸易路线,再现了当时铁店民窑繁荣发展的贸易图景。

另一方面,文化融合主要体现在道教文化影响与尚古尊古的社会风尚。民窑瓷器的烧造蕴含着民间手工艺人的文化观念与审美取向。受民间信仰的影响,瓷器往往寄托民众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在金华地区的地方民俗传说中,黄初平是在婺州得道成仙的,他惩恶助善,知恩必报,被民众世代祀奉,世称黄大仙。宋元祐三年(1088),官府到金华山的赤松宫(黄大仙宫)求雨,所求灵验,普得甘露滋润,消除了江南大旱。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和理宗景定三年(1262),被敕封为“养素帝君”和“养素净正帝君”。宋代所推崇的道教文化借助道教神仙黄大仙的故事与地方民众信仰实现了文化融合,钧瓷背后的道教文化也势必会影响铁店民窑匠人的审美取向,铁店窑乳浊釉瓷朴素淡雅,一反同时期其他窑口的刻花、剔花、镂花、堆花等装饰方法,自然天成,悠然自得q,反映出道教“无为胜有为”的基本思想。

铁店窑址中还出土了一些仿古瓷器,与宋钧官窑中的仿古瓷器基本相似,如鼓钉洗在光滑的表面上用凸起的鼓钉作为装饰,鼓钉便是保留的青铜编钟上的钟乳形象,鼓钉洗在宋钧官窑遗址与铁店窑遗址中均有发掘,鼓钉赋予瓷器古色古香的韵味。宋代社会以古为尚,有“尊古、仿古”之风,随着理学的兴盛,古韵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欣赏喜爱,逐步成了整体的社会风尚。南宋定都临安后也将这样的风尚带到了浙江地区,铁店窑势必受此文化的影响。然而,元代在逐步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游牧文化受到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逐步得到融合改变,也尚复古之风。我们将铁店窑出土的部分仿古瓷器与宋钧官窑的仿古瓷器进行比较分析,与其说在形制上是铁店窑对宋钧官窑的仿制,不如说是对尚古文化的共同尊崇。

5.3 铁店窑乳浊釉瓷技艺来源

贡昌先生在《略论南朝鲜新安沉船出土钧窑系瓷器的窑口》一文中指出“元代铁店窑乳浊釉瓷不是仿北方的,而是有其传统的技术源流的”r。主要是在唐代窑工已能利用不同的金属氧化物釉,成功掌握了两色技术。龙游县上汗头公社方坦村出土的唐代早期窑产品多为乳光釉瓷,呈天青色和月白色,并出現了窑变现象。两色釉的应用和窑变现象的出现为后期制成铁店窑乳浊釉瓷产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北宋末期的动乱,有大量北方人口南迁,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当时除临安外,婺州、越州、湖州等地都接纳了大量的北方人口,禹州钧窑的制瓷匠人自然也在其中。在对浙江江山陈家庵窑址进行调查时,我们获得了一件单箍,单箍上刻有铭文“陈窑记”,陈家庵陈姓为宋嘉祐年间从颍川迁至江州,再迁入江山s。可见北宋时期就已经有禹州制瓷工匠来到浙江地区,而铁店窑距临安(杭州)不远,地理位置优越,水上交通便利,更能吸引北方窑业工匠的到来,进而促进了北方制瓷技术的传播交流。

总的来说,铁店窑乳浊釉瓷烧制技术既有自身传统的技术源流,也有北方制瓷技艺的一定影响。

6 总结

6.1 元铁店窑乳浊釉瓷发展进入繁荣期

通过对元代铁店窑乳浊釉瓷器器形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产品种类多样,相较于唐代浙江金华地区乳浊釉瓷器,器形种类更加丰富。同时,在杭州宁波挖掘到的铁店窑瓷片以及在海外采集到的铁店窑乳浊釉瓷标本,也是以实物印证了元代铁店窑乳浊釉瓷内销外运的基本情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陶瓷贸易路线。元代铁店窑乳浊釉瓷业快速发展,达到了繁荣期。

6.2 铁店窑乳浊釉瓷体现民间审美文化

虽然铁店窑乳浊釉瓷外部特征与北方钧瓷有一定相似性,但其制作技艺并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与钧官窑相比更是相差甚远。但从另一角度来说,铁店窑乳浊釉瓷充分体现了民间审美文化,反映出当地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心理。从出土标本中可以找到表达对美好生活祝愿的兽头足,看似随手捏制的坯体背后却是民间制瓷匠人质朴的创造意识,长期手工劳作的经验凸显制瓷匠人的主动性和乡土气息。施釉时存留部分素坯砂底、直接叠烧的装窑方法、形式单纯的装饰纹既节省了工时,又简便了工艺,其简朴的形态显示了工艺流程的实用,以及与自然共生的理念追求。

另外,在道教“无为”文化的影响下乳浊釉瓷面呈现出素朴的装饰风格,在铁店窑窑址挖掘发现的代表丧葬习俗的俑,它们都能够显现民间的生活底蕴和情感寄托,传达当地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

6.3 铁店窑乳浊釉瓷不是对北方钧瓷的简单仿制,而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铁店窑乳浊釉瓷器形、工艺技法、装饰特点等进行分析,发现其许多地方都与北方钧瓷有所区别,很难将其确定为是对北方钧瓷的简单仿制。目前对于铁店窑乳浊釉瓷与钧瓷之间影响关系的讨论虽然有一定的证据支撑,但可以看出它们的出发点均在钧瓷技艺发展传播方向的问题上,其实铁店窑乳浊釉瓷的发展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贡昌先生经过调查研究,找到了浙江其他地区比宋元更早时期烧制乳浊釉的瓷窑。许多瓷窑多多少少都有烧造乳浊釉瓷的情况,而金衢盆地丰富的矿脉资源是出现这样情况的根本原因t。同样地,当时的社会形态也是铁店窑乳浊釉瓷发展的内生动力,从对传统化妆土技术的创新改革,到对两色釉技术的掌握,再到从瓷器烧造的自然窑变中得到灵感成功创烧乳浊釉瓷,铁店窑乳浊釉瓷凝聚着普通劳动人民长期手工劳作的经验和生动质朴的审美创造意识。

素朴的铁店窑乳浊釉瓷独树一帜,从满足生活使用的瓷器造型到花盆、鼓钉洗等陈设品的烧造,铁店窑乳浊釉瓷正在悄然发生着转变。政治风云的变幻、大批量人口的迁徙转移、贸易政策路线的调整、海外市场的开拓等,都从外部因素上扩大了铁店窑乳浊釉瓷的社会效应,为其带来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

注释

①t阮平尔.浙江古陶瓷的发现与探索[J].东南文化,1989(6):31-42.

②贡昌.浙江金华铁店村瓷窑的调查[J].文物,1984(12):45-50.

③周宣森.浙江省金衢盆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土地的农业利用类型[J].自然资源,1983(3):8-14.

④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⑤曹兆蒲.天青月白—婺州窑乳浊釉瓷简介[J].东方收藏,2016(11):69-71.

⑥赵一新,叶赏致.金华铁店窑乳浊釉瓷器制作烧瓷技术初探[C]//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科学院.2005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2005:340-343.

⑦⑨⑩k曹兆蒲.天青月白—婺州窑乳浊釉瓷简介[J].东方收藏,2016(11):69-71.

⑧施振昊,施建设.南方钧瓷—婺州窑铁店乳浊釉赏析[J].东方收藏,2017(11):44-46.

l贡昌.再谈婺州窑系中的乳浊釉瓷[M]//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钧瓷汝瓷与三彩—1985年郑州年会论文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7.

m阎立夫,等.中国钧瓷[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3-24.

n贡昌.婺州古瓷[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

o金陵古韵斋.浅谈钧窑瓷器的发展历史和近年考古资料(下)[EB/OL].(2020-05-30)[2020-10-24].https://www.sohu.com/a/398614009_120500588.

p胡聪.婺州古陶瓷研究之铁店窑鼓钉洗[EB/OL].(2017-04-06)[2020-10-24].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1d783e0102x3s3.html.

q魏进飞.铁店村窑乳浊釉瓷探讨[J].收藏界,2007(2):74-75.

rs毛兆廷.浅谈江山乳浊釉与钧瓷的关系[C]//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钧瓷汝瓷与三彩—1985年郑州年会论文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元代外销审美特征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雪霁里的故事》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
开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