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封市博物馆馆藏宋代《药继能墓志》考释

2022-04-20盖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4期
关键词:馆藏文物

盖巍

摘 要:开封市博物馆藏有《前磁州刺史药公(药继能)墓志铭》及盖,是开封市博物馆珍藏的宋代墓志之一。墓志铭文记述了五代至宋初,一位名叫药继能的武将及其生平事迹,对其姓氏“药姓”以及与之相关的族人进行考证,可知药继能属于沙陀族。因其在正史中无传,对其族属及生平的考述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宋代墓志;馆藏文物;药继能;墓志考释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4.001

开封市博物馆珍藏的《前磁州刺史药公(药继能)墓志铭》(以下简称《药继能墓志》)及盖(图1),该文物于民国时期在河南洛阳孟津县出土。墓志石刻长和宽各63厘米,厚11.5厘米,墓志文字共32列,计约1160字。该墓志的四边厚沿上均镌刻有手持牙笏的兽面人身图案和波浪纹饰,图案精美,线条自然流畅,是宋初墓志石刻中的精品。该墓志的志盖正面长和宽各37厘米,底面长和宽各60厘米,厚11厘米,志盖内容为“大宋国故药公墓志铭”9个篆书大字。墓志铭由墓主人药继能之侄药永图撰写,主要记述了药继能的籍贯、家世及生平事迹等内容,其中记述墓主人的生平经历尤为详尽。

从《药继能墓志》可以看出药继能是一员武将,他经历了政局纷乱的五代时期,至宋初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信任,直至太平兴国九年(984)卒于襄邑县任上,享年69岁。因药继能在《宋史》中无传,其墓志就显得尤为珍贵,是研究其族属和生平的第一手资料。为了方便研读和探讨,兹据馆藏石刻墓志,现将铭文誊录如下①(注:以下誊录的墓志文字中,符号“」”为每竖列的换列之处):

前磁州刺史药公墓志铭 侄男永图撰」

公讳继能,字国章,应州金城人也。大王父讳迁,皇赠右武卫将军。王父讳通,皇赠左千」牛卫将军。考讳彦稠,字众先,后唐明宗朝任静难军节度使。公即长子也,幼不好弄,抱」岐嶷之性,宛若天然。

在明宗朝,考进,补授东头供奉官。公累历任使,名达」帝聪。至晋朝,乃转授门通事舍人。国家以犬戎未谧,出侍臣以绥之,乃建六」家店为军,俾公以葺之,未数月而切告成。俄降制,命为德清军,显雄盛也,仍就差公以」督之。

至汉朝,转授东上门副使。国家内体通仁,外宣至令,眷彼闽越,使者须」仁,乃差公充越国加恩官告使。洎复命回,值周祖龙兴之后,乃从法驾届逆垒,除兖城」之患。俄改授内园使,充安州兵马都监。公禀至道而化疲民,法王言而安甲士。及周世」宗嗣位之初,别降丝纶之命,寻改授左武卫将军,充定州监护。

未期年而」宋祖俄兴,乃赴阙。值国家除荆湖之患,定湘楚之奸,寻携制命,权」典全州。主上以爱物切深,察人义广,以公典守之外,政积稍平,不数年而乃就」加充全州刺史,异常品也。次以岭表未宾,俄兴剪灭,乃下岭表数十郡。旋移」诰命,俾公权守桂林。公戾止之后,以岭徼疲俗,久隔皇化。公上禀清朝,下遵」法令,提简执要,以绥是民。洎数岁,厥政俄立,忽降睿旨,抽赴阙庭,旋授公磁」州刺史,权知潞州军府事。公以是郡接并葪(蓟)之要冲,为猐胡之巨望,谨守之外,唯令是」从。至主上嗣统之四年,乃罢磁任赴阙。俄承睿渥,于辛巳年差充襄邑」县兵马都监。至太平兴国九年,岁次甲申,二月一日壬午朔、四日甲申,寝疾,终于襄邑」县,享年六十九。

呜呼!虽寿数之有终,寔亲属之无厌。痛号墔恸,长幼何依!叹年光如逝」水之流,伤世道若张弓之急。

公早娶彭城县君刘氏,次娶清河县君张氏,又次娶陇西」李氏。比其偕老之姻,先逐逝川之丧。即今长安县君田氏,后眷也;天水赵氏、鲁昌唐氏」,即陪侍也。公有一男,名曰玄保。有女八人,咸修礼则,尽播芳容。四女早归于泉夜,五人」痛泣于窀穸。乃课就太平兴国九年,岁次甲申,三月一日辛亥朔、十三日癸亥,自京东」襄邑县扶护神榇至西洛,次就当年四月一日辛巳朔,二日壬午,合葬于洛阳县平洛」乡杜泽里,附邙山之左祖茔之前,特建是坟,礼也。

嘻!以公负正直之气,含宽善之风,上」则彰忠亮于君亲,下则著信义于僚友;远则泽满于先代,近则庆流于后昆。茂烈编于」简书,声偁蔼于时论。始终斯毕,今古可存。永图以幼丧二亲,长寻片善,非伯父有余荫之」力,曷丘门知问礼之因?睹兹丧祔之期,难遏鄙孱之思,聊纪于实,乃为铭曰」:

有功名兮世所亲,掩泉夜兮脱无因。虽正直兮享禄位,俟英通兮作明神」。

隧泉扉兮窆玄绋,葬佳城兮臧白日。商之棺兮夏之堲,公之神兮安此室」。

敞高门兮容列驷,主贵臣兮为令嗣。钟其勋兮鼎其位,公之德兮昌永世」。

薤露悲凉兮度远山,嵬之来兮旌旐闲。纵万祀兮谷变,□庶清名之可攀」。②

截至目前,尚未见到专门研究药继能及其相关问题的学术论文,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两大类:其一,主要研究五代和北宋初年药氏其他的军事将领③;其二,主要研究唐宋时期边疆军事、沙陀族属等方面的问题④。笔者不揣浅陋,拟就药继能的族属和生平略做分析和考释,以求教于方家。

1 药继能的族属和家世

药姓虽罕见,但其历史源流却并不简单,有“炎帝后裔姜姓”“古代西南巴夷族姓氏”“西夏吐蕃部族姓氏”以及唐和五代时期“沙陀三部族姓氏”四种源出⑤。除去源出“炎帝后裔姜姓”系汉族姓氏源头之外,其余三个均系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源流。在唐末五代之前,见诸史籍的药姓人物可谓寥寥。唐代学者林宝在《元和姓纂》中记述有“药崧、药穆、药伦、药仲、药子昴(药子昂)”⑥,仅此而已。

综观我国古代历史,唯有在唐、五代及北宋时期,药姓人物集中出现,究其原因,并非他们拥有“河内”“广陵”和“太原”三个汉地郡望⑦而造成人数眾多,其真正原因是唐宋时期来自西北部的沙陀、粟特、回鹘等各族的内附⑧,他们逐渐融入汉族社会和文化体系之中⑨,以汉姓为己姓,以居地为籍,但其勇武剽悍的习惯得以保留,在唐末五代纷争动荡的时局中,成就了他们驰骋沙场、为国效命的英雄伟业。

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沙陀族,并非一个纯粹单一的族群,其从形成到发展,直至逐渐融入汉族社会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沙陀族形成于唐初西域地区,经过战争和迁徙,这支善于马上征战的古老民族,最终在唐末五代时期落籍于代北地区(泛指汉晋时期的代郡及唐朝代州以北地区),并逐渐形成“沙陀三部落”⑩。其民族构成较为复杂,主要由沙陀、萨葛(也称“索葛”)、安庆三部族构成(其中萨葛、安庆两族均系粟特族属),其间还不断有西域昭武九姓族人的加入。

众所周知,五代时期的后唐、后晋和后汉的统治者都是沙陀族,他们由沙陀、粟特、回鹘等多民族融合之后逐渐形成,后来在中原汉民族文化的持续影响下,与汉民族渐趋融合。例如后唐庄宗李存勗(885—926),其父系沙陀,其母系粟特,其本人也是从小就接受汉文化教育,“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k,继位之后,他是极力推行汉化政策的杰出代表。又如:后晋高祖石敬瑭(892—942),其曾祖母、祖母和母亲均系粟特;后汉高祖刘知远(895—948),其祖系沙陀族,但无论是石敬瑭还是刘知远,他们都极力标榜自身的族属系出汉族显门望族,这明显受到了中原汉民族文化的影响,其用意不外乎是要笼络中原汉族士大夫和民众,以便于自身政权统治的稳固l。唐宋时期,众多药姓军事将领大抵系出沙陀族。

据《药继能墓志》记载,药继能的曾祖父名叫药迁、祖父名叫药通,名不显于史籍,皆不可考。药继能之父药彦稠,是五代时期后唐的一员虎将,其在《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中均有传记,传记开篇就说:“药彦稠,沙陀三部落人也”m,一句话点明了其沙陀族的族属身份。史籍记述他曾跟随名将王晏球平定定州(今河北定州),又平定杨彦温之乱,又与同是沙陀族的名将康福痛击党项,还参与征讨后唐李从珂(后唐末帝)的叛乱,结果兵败被杀n。他是后唐明宗时期一位不可多得的战将,深得后唐明宗的信赖。药继能是药彦稠的长子,但因药彦稠的传记太过简练,传记中并没有记载他子孙后代的任何情况。

药继能是药彦稠的长子,卒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享年69岁。o由此推算可知,药继能生于公元915年,当时正值五代时期后梁统治末期,后唐即将登上历史舞台,此时北方地区战争不断,他可谓是生于乱世。药继能先后有四位妻妾,分别是“彭城县君刘氏”“清河县君张氏”“陇西李氏”以及“长安县君田氏”,另外还有“天水赵氏”和“鲁昌唐氏”两位陪侍,育有一男(药玄保)八女。据史籍记载药继能之父药彦稠系沙陀人,因此可知药继能的族属亦是沙陀,但在药继能的墓志中却没有言明其族属出身,究其原因,这与沙陀族渐趋融入宋代汉族社会有关,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药继能墓志》的一些措辞用语中觅得一些端倪:

首先,据《药继能墓志》内容显示,无论药继能还是药彦稠,除了具有汉族姓名之外,还有表字,药继能字国章,药彦稠字众先,这都反映出药彦稠、药继能这一支沙陀药氏已经接受了汉文化,并逐渐融入汉族社会中。

其次,墓志上镌刻着药继能的籍贯“应州金城”。五代宋初的应州金城,即今山西应县金城镇。唐末五代时期,西迁而来的“沙陀三部落”被安置于代北地区(泛指汉晋时期的代郡及唐朝代州以北地区),处于代北的应州当是“沙陀三部落”主要的落籍地区之一p。

最后,我们发现在五代时期的人物传记中,关于族属身份问题往往记录得特别明晰,而到了宋代,无论是文献还是墓志,对族属身份均有意无意地淡化,这种现象反映了宋代族属问题已稍稍淡出文人士大夫的视野,反而是文臣或武将的区分在宋代越发清楚q,这一现象反映在宋代文献或墓志中,就形成了不再提及族属来历,只谈家世、历官及荣宠的行文惯例。

另外,《药继能墓志》提到药继能“幼不好弄,抱岐嶷之性,宛若天然”,意在夸赞药继能从小聪慧,自然天成。从这里也能看出墓志用词文采飞扬,“岐嶷”一词,语出《诗经·大雅·生民》,宋代的苏辙和朱熹在各自的《诗集传》中,均将“岐嶷”简释为“峻茂”之意r,通俗点讲就是指“繁茂”,后来多用此词形容儿童幼年聪慧。由此可见,墓志的撰写者药永图,这位出自药彦稠、药继能这支沙陀药氏的后人,其汉文化造诣已经相当深厚,这是宋代沙陀药氏逐渐融入中原汉族社会的一个例证。通过对墓志内容及言辞方面的解析,可以看出宋代药氏后裔逐渐撇去了武将的身份,更多地濡染了文人士大夫的社会习气。

2 药继能的历官

药继能在后唐明宗时期,开始步入仕途。在其侄药永图书写的墓志中,对药继能在后唐至后周的仕途经历着墨不多,比较简略,而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药继能入宋之后的历官上。

2.1 五代时期

药继能在后唐“明宗朝考进,補授东头供奉官”s。此官原是唐代设置的从官,五代沿置,其职事视临时差使而定t。值得注意的是“补授”二字传达出一个信息,即药继能所获得的“东头供奉官”一职,是因其父药彦稠在后唐的官位,才使他获得恩荫“补授”。

至后晋时期,药继能晋升为“门通事舍人”u,依照当时的官制,门通事舍人是门使及副使的从官,主要职责除了接待外宾、宣赞祗应之外,也有奉命出使之任务。药继能在后晋就是由门通事舍人授命外任,到边关修筑一个名为“六家店”(当为“陆家店”,下文统一为“陆家店”)的军事城寨。当时后晋“以犬戎未谧,出侍臣以绥之”v,此处的“犬戎”实指契丹,后晋出于防御北部契丹政权的军事考虑,决定任命药继能驻守在开封北部澶州(今河南濮阳)附近的“陆家店”(今属河南清丰),据《太平寰宇记》载:后晋天福三年(938),将澶州治移到得胜塞(今濮阳县城南附近),并在旧澶州设置顿丘镇。翌年(939),改顿丘镇为德清军。后晋开运二年(945),徙德清军于陆家店w。由此可知,后晋德清军、陆家店是开运二年(945)在药继能的带领下修建而成的,时至今日从河南清丰县“古城集”的由来或可得到解答,此“古城”就是药继能当年修建的“陆家店”。

至后汉时期,药继能迁为“东上门副使”x,此职与后晋授予他的“门通事舍人”一样都是职。药继能以“东上门副使”之衔“充越国加恩官告使”y,此越国即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药继能此次出使吴越,有代表中央政权官告宣恩的意味。

药继能从东南返归不久,后周建立。他跟随后周太祖郭威平定了盘踞于兖州(今山东兖州)附近的慕容彦超及其部众z,慕容彦超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同母异父之弟。药继能因此被授予“内园使充安州兵马都监”。“兵马都监”未带“行营”表明此职并非真正在前线统兵打仗。安州(今湖北安陆附近)在后周属于南部边疆地区,与南平政权相邻,“安州兵马都监”一职是边关中下级军职,职掌一州兵甲的屯戍、训练和差使等事,药继能在此任上“禀至道而化疲民,法王言而安甲士”,尽心尽力,维护一方安定。至后周世宗柴荣继位,药继能被授为“左武卫将军充定州监护”,“左武卫将军”在五代和宋初属于环卫官(侍从戍卫、武散官),无职事,无定员,多为武臣的边官或赠官。五代及北宋时期的定州(今河北定州)边防军队,主要职责是北面抗辽、南面拱卫京师开封,而“定州监护”就是定州边防军队的监护使臣。

2.2 北宋初期

北宋立国时,史载药继能就为刚刚即位的宋太祖赵匡胤献上了一份“礼物”,这是药继能见诸史籍可圈可点的功绩之一,并以此博得了宋太祖的信任,但不知是何缘故这一确凿的史实却并未见载于《药继能墓志》。

后周太祖郭威曾经非常器重大将孙行友,孙行友曾带领官兵先后为后周夺取了辽朝的幽州(今北京地区)、易州(今河北易县),屡立战功,因此授节钺、加检校太傅。至北宋时期,宋太祖赵匡胤授其节度使、同平章事,可是这位手握重兵的孙行友将军因“狼山妖尼”深意及其党徒势力不可遏止,而深感“不自安”,多次上表要求隐退,赵匡胤不同意,孙行友开始为自己担忧起来,于是在建隆二年(961)“缮治甲兵,将弃其孥,还据山寨以叛”,时任定州兵马都监的药继能将孙行友的所作所为密表上奏。之后孙行友和“狼山妖尼”深意一干人等被押解前往京师开封,经有司侦讯,一切都如药继能所报。最终孙行友被削夺官爵、禁锢私第。“狼山妖尼”深意被处决,其尸体在京师开封西北隅被焚毁。因此事,药继能得以从定州进京赴阙,并得到了重用。

北宋开宝三年(970),宋廷命潘美征伐南汉,此次南征,药继能跟随潘美率领的军队立下了战功,被任命为“权典全州”“充全州刺史异常品”。全州即今广西全州,从“权典”“异常品”可以看出这是宋朝立国之初、战时情况之下,对刚刚攻取之地不同寻常的授官。由于“岭表未宾,俄兴剪灭”,于是药继能跟随南征大军继续前进,先后攻下两广数十郡。

北宋开宝五年(972)潘美率军剿灭广东沿海地区的豪强叛乱之后,宋廷任命药继能“权守桂林”,宋代广南西路的治所就在桂林,药继能即是宋代该路中心城市的首位知州。《药继能墓志》载,他在桂林知州任上有感于当地“岭徼疲俗,久隔皇化”,遂上表朝廷,制订相关政策,建议今后处理当地事务、安抚当地民众一定要简便易行。朝廷的政令在当地得到了很好的贯彻,社会秩序井然。南宋教育家张栻(宰相张浚之子)到广西就任,对此地多民族杂处的特殊社会民风颇有感触,深感为政不易,因此特将“自开宝三年王师平岭南,以乐继能(注:“乐”的繁体字为“樂”,“药”的繁体字为“藥”,因“樂”“藥”二字形近,疑讹误,当为“药继能”)为守至于今几二百有七载,合七十有六人,书之于石而重刻之”,以此“诏其吏民”激励继任者。

药继能在广西桂林一任未满,奉旨回京。不久,即被任命为“磁州刺史知潞州军府事”。宋代的刺史只是武臣的加官,“知潞州军府事”是宋廷委派药继能到潞州(今山西长治)担任当地军队最高长官,在宋代又称“知军”。药继能到任之后,认为潞州是“接并葪(蓟)之要冲,为猐胡之巨望”,因而加强军队戒备,唯朝廷军令是从。在此任上,时年60岁的药继能曾领兵“入北汉界,夜攻鹰涧堡,拔之”,此战大获全胜,斩杀敌人首级数千,截获八百匹马。宋太宗继位后的第四年,即太平兴国四年(979),时年64岁的药继能因年迈得到了优待,从潞州卸任后,就在京师开封南边的襄邑县(宋初归开封府管辖,属京畿地区)担任兵马都监,一直到太平兴国九年(984)二月,药继能病逝于襄邑县任上,享年69岁,之后其家人于当年三月从襄邑县移柩洛阳,并于当年四月将其安葬于“邙山之左,祖茔之前”的洛阳县平洛乡杜泽里。

3 结论

通过对墓志和相关史料的梳理和考证,均不难发现药继能家族系沙陀族属的历史事实,只不过历史长河不断地荡涤与奔流,让原本在唐和五代时期界限明晰的族属,至宋代出现了不断消弭且渐趋认同的混融。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不论其族属,也不论其出身,作为一员武将,效命国家、上阵杀敌才称得起一代英雄。

结合史籍,我们从《药继能墓志》中清晰地了解到,藥继能的一生虽均为中下级武臣,但他恪尽职守、勇武善战、善待兵民,忠于他所效命的任何朝代和君主,最终得到了善终,也使他成为五代至宋初沙陀药氏中不可多得的一名武将。

药继能的族属和生平,由于史籍的记载缺失,反而更增加了他的神秘感。但值得庆幸的是药继能的墓志得以保留,见诸金石的点点字迹,记述了这位历经五代直至宋初的沙陀族武将的一生,珍贵的墓志足以弥补史籍的不足,其历史价值应当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

注释

①osuvxy誊录碑文依据开封市博物馆馆藏宋代石刻墓志《前磁州刺史药公(药继能)墓志铭》(简称《药继能墓志》,药永图撰文)。拓本刊于《北京图书馆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37册《北宋》,志3703《药继能墓志》,见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北京图书馆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184;该墓志的标点本可参考《全宋文》卷104,第五册,但该版本文字多有讹误,见曾枣庄,刘琳.全宋文[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416-418.

②誊录碑文依据开封市博物馆馆藏宋代石刻墓志《前磁州刺史药公(药继能)墓志铭》(简称《药继能墓志》,药永图撰文)。

③仇鹿鸣.药元福墓志考—兼论药氏的源流与沙陀化[J].敦煌学辑刊,2014(3):152-159;容轩.五代《药元福墓志》[J].书法,2018(12):64-72.

④樊文礼.再论唐末五代代北集团的成立[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7(3):90-99;徐庭云.内迁中原前的沙陀及其族源[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6):10-16;蔡家艺.沙陀族历史杂探[J].民族研究,2001(1):71-80,109;蔡家艺.辽宋金夏境内的沙陀族遗民[J].民族研究,2004(5):73-81,109;艾冲.论唐代后期沙陀突厥东迁的四个问题[J].民族研究,2004(1):67-71,108-109;赵荣织.略论沙陀人的内迁[J].昌吉学院学报,2005(3):25-27;邓小南.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J].文史哲,2005(5):57-64;刘芸.沙陀史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6;袁本海.沙陀的形成及其与北方民族关系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王旭送.沙陀汉化之过程[J].西域研究,2010(3):14-22,136;曹兴华.唐末五代沙陀骑兵述论[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牛雨.唐末五代北方政治局势研究—以沙陀族为中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樊文礼.晚唐五代的“沙陀三部落”研究[J].唐史论丛,2017(1):296-322;等等。

⑤袁义达,邱家儒.中国姓氏大辞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1668-1669;袁义达,杜若甫.中华姓氏大辞典[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96;陈明远,汪宗虎.中国姓氏辞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499;慕容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237.

⑥林宝.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卷10[M].岑仲勉,校记.郁贤皓,陶敏,整理.孙望,审订.北京:中华书局,1994:1544;另据历史学家岑仲勉考证,《元和姓纂》中提到的“药子昴”当是“药子昂”之误。

⑦仇鹿鸣.药元福墓志考—兼论药氏的源流与沙陀化[J].敦煌学辑刊,2014(3):152-159.

⑧仇鹿鳴.药元福墓志考—兼论药氏的源流与沙陀化[J].敦煌学辑刊,2014(3):154-155.该文详细考证了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记载的药氏“河内郡望”,《李鼎墓志》和《药言墓志》记载的药氏“广陵郡望”,以及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的药氏“太原郡望”,最终,该文作者认为五代时期的药元福等药氏将领与上述三郡望并无关系,系出沙陀族属。

⑨邓小南.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J].文史哲,2005(5):58.

⑩樊文礼.晚唐五代的“沙陀三部落”研究[J].唐史论丛,2017(1):296-322.

k薛居正,卢多逊,扈蒙,等.旧五代史:卷27:唐书:三:庄宗纪: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6:366;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43:帝王部:多能[M].北京:中华书局,1960:494.

l邓小南.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J].文史哲,2005(5):59.

mn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66:唐书:四十二:药彦稠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6:880;欧阳修.新五代史:卷27:药彦稠传[M].徐无党,注.北京:中华书局,1974:298-299.

p仇鹿鸣.药元福墓志考—兼论药氏的源流与沙陀化[J].敦煌学辑刊,2014(3):155.

q邓小南.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J].文史哲,2005(5):62.

r苏辙.诗集传:卷16: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479,文中载:“岐岐嶷嶷,峻茂也”;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190,文中载:“岐嶷,峻茂之状。”

t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7:591.

w乐史.太平寰宇记:卷57:河北道:六:德清军[M].王文楚,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1182-1183.

z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112:周书:三:太祖纪: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6:1479-1481.

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7:449,450.

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7:433,431.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太祖[M].北京:中华书局1979:52.

脱脱,等.宋史:卷258:潘美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8991-8992.

金鉷,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西通志:卷64:名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4,该文原载为“乐继能”,当为“药继能”之讹误。

张栻.张栻全集:南轩集:卷11:静江府厅壁题名记[M].杨世文,王蓉贵,校点.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715-716,原载有“乐继能”,当为“药继能”之讹误。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太祖[M].北京:中华书局1979:337.

猜你喜欢

馆藏文物
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有效探讨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烈士手稿的精神意蕴及德育功能
馆藏文物的环境影响因素与保护对策
浅谈馆藏物的环境影响因素与保护对策
关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建议
物中观史: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文物与三国文化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
浅谈馆藏文物在展览过程中的保护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浅谈馆藏文物的环境影响因素与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