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古诗文教学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022-04-20杨净
杨净
摘要:初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转折点,在这一时期的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涵养,还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几千年来的历史传承,也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通过对古人精神领域的探索,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本文对初中语文古诗文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意义做出具体分析,结合结合目前为止语文古诗文的教学现状,探讨将古诗文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的关键因素,希望可以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关键要素
前言:
语文教育是初中阶段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教师传授初中语文教育内容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三观。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学生的语文素养良莠不齐,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水平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感知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引入传统文化教育,挖掘出其中的关键要素,增强师生互动、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加强理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合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古诗文教学的同时,学习传统文化教育。
一、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现状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虽然可以明确认识到古诗文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收效甚微。
随着时代的不断改革,学生接触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很难接受一板一眼的课堂生活,而初中古诗文涉及到的内容晦涩难懂,再加上教师過于浓重的应试教育思想,没有对教学模式作出相应的革新,导致现在的教学模式依旧以教师按教科书的大纲内容进行传授为主,对古诗文的翻译的注重程度远远超过教育小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诗词鉴赏能力,身为教师没有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而是以单纯刻板的方式传授知识,古诗文本就比白话文更加难以接受,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死记硬背,虽然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增加了学生的抵触心理,更加无法提起了解古诗文教学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的念头。古诗文熟记于心,蕴含的精神食粮却没有一同吸收,短时间的只是记忆无法维持长时间的记忆要求,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自主学习意识下降,阻碍了古诗文的学习。
另外,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不高,大部分教师本身都没有自主阅读古诗文的习惯,仅注重课堂上那几篇古诗文的教学,为了教育而教育,没有以身作则,起到相应的表率作用,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文的技巧。再加上部分学校为了节省资金导致教学资源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而部分教师由于传统思想,不愿意更改教学模式,在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依旧不会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质量与效率受到限制。
二、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高雅情操与情趣
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是由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仅可以丰富教学体系,还可以扩展学习资源,增加知识的累积,提高学习效率。改革后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解惑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对教师的认可度与服从性,便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了解课本的知识及潜在的文化,加强理解受到文化的熏陶,让学生从心底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树立初中生正确的三观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初中生无法意识到生活的真实意义所在,欠缺对情感的认知能力,不懂得感恩的重要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需要利用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想学习,感受到生活的宽容、父母的不易、社会的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三、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要素
(一)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文的形式美
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通过唐诗宋词中描写出的诗意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情境中,从而“复前行,欲穷其林”。
熟读是背诵的前提,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通过精挑细选具有十分明显的阅读应用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说有重要作用,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力,在阅读中自行提出问题,了解古诗文中的字词蕴含的深意,结合诗人的生平及生活背景,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所在。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桃花源记》的学习中,所描写的内容非常有层次性,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以分段阅读的形式反复诵读,从“忽逢桃花林”的好奇,到“豁然开朗”的惊喜,再到“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神秘,再到最终的“遂迷,不复得路”,通过介绍陶渊明所处的复杂背景,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最终恍若一场梦境,深入解读涉及到的重难点字词,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通过创设情景营造学习氛围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白话文的流行时代,传统文化显得深奥难懂,学生的认知度较差,在课前讲述“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的趣味故事,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大概了解,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可以引用多媒体技术,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小石潭记》的教学中,以声音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的欣喜之情,以视频的形式感受到“潭中鱼可百许头、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自由自在,以图片的形式感受到“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忧伤,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独特的魅力,感受到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人文涵养有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对于推动我国文化的传统与继承来说有重要意义,语文课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明确自身担负的责任与使命,需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断发掘出古诗文教学的关键要素,将民族文化蕴含的深度与层次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明,促进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才贵.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以初中古诗文为例[J].作文,2021(4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