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减负增效的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路径探究
2022-04-20沈燕
沈燕
摘要:针对学生作业繁重、学习压力大等一系列教学现象,国家出台了“双减”文件,旨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强调教师应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将培养学生素养作为新时代开展学科教学的导向。故此,现围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展开探究,并立足生活化教育背景,探索更为高效的教学路径,以期拉近化学实验与学生的现实距离,有效发挥化学实验教学能效,发展学生素养。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和“双减”政策的实质落地,减负增效教育话题一度引发社会热议,如何“减负不减质”实施学科教育成为了摆在所有初中化学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构成,生活是学生受教的第一课堂,如何谋求化学实验和生活化教育的结合契机,拉近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以此激发学生化学探究兴趣,实现减负增效,是当前化学教师应深入思考的课题。
1落实化学实验生活化的教学意义
立足生活平台,实现育人赋能是新时代教育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借助生活资源,构建实验情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第一,提高学生实验探究兴趣。化学实验生活化旨在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效链接,通过符合学生认知的实验物品、实验模式和实验过程降低化学实验的复杂程度,引领教学本质的回归。生活化实验更加契合当代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摆脱了传统以教材为依托,以大纲为要求的实验搭建形式,在极大程度上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激发化学思维。第二,对减负增效教育要求的有力落实。减负增效是新课改背景下国家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普遍是概念的融入、结果的呈现,却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主导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很大一部分化学成绩差的学生而言极不友好。而化学实验生活化,是立足整体学生的日常生活认知来构建的,即使化学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够轻松完成,不必再翻阅大量资料、进行大量练习就能够理解个中原理,在减轻负担的同时提升学习兴趣和效果,真正的将减负增效的教育要求落到了實处。
2落实化学实验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2.1利用生活认知,做好实验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关键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链接作用,关乎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有能力去完成实验过程。化学实验生活化的构建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来完成实验导入,导入载体可以是生活常识、生活故事、图片视频等等,通过丰富的情境搭设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进行“氧气”相关知识学习时,教师首先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认知构建问题情境,同学们,为什么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瓶?为什么有些金属会生锈?你们日常生活中见过铁会燃烧吗?等等,对于以上问题学生都有所耳闻,但是却对其内在原理不够了解,通过提问可以起到激发学生探究欲的作用,有助于实验氛围创设。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生活现象,加强学生对氧气的深度认知,如,深海工作者进行潜水作业时都配备供养装置,医疗抢救时病人都戴着氧气罩,物质在有氧环境和无氧环境中的燃烧对比等等。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刺激学生感官,帮助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加深认知。最后,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教师引出制本节课的实验重点-制取氧气,让学生带着对生活现象的解析欲望热情投入到实验实践过程中来。
2.2借助生活物品,优化实验细节
很多化学教材上的实验并不完善,存在一些细节缺陷需要我们去改进,如实验现象不明显、实验过程复杂化、实验安全性不足、实验精准度不够等等,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运用一些常见生活物品对实验构建进行优化,在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加强其生活化实验思维的融入,为学生今后自主搭建化学实验、解析生活难题提供良好的借鉴。例如,在进行“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按照原本设计存在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点燃红磷会产生五氧化二磷,这是一种有毒气体,不利于学生健康,以往通过将盛装红磷的小勺快速放入集气瓶中的做法虽能稍微缓解五氧化二磷的挥发,但是却会对实验数据造成一定影响,体现不出实验精度。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维,我们如何改变这一实验缺陷呢?通过讨论,学生想出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将传统的实验瓶子换成生活中常见的注射器和玻璃管,保证空气与铜丝全部处于密闭空间,并采取酒精灯加热的方式让铜丝产生氧化反应,最后读取注射器刻度变化来获取实验数据。除此之外,生活中很多物品,如,气球、鸡蛋壳、塑料袋、纱布、筷子等,都可以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生活化实验思维,用常见的生活用品搭建实验缩短化学与学生的现实距离,让化学实验不再遥不可及。
2.3融入生活情境,拓展实验场所
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的目的旨在打破传统学科教育与生活实际的隔膜,促进化学实验由封闭式走向多元化。因此,教师要深入剖析教材要求,了解每一个实验的教学目的,以实验步骤、方法过程、数据现象作为关键切入点引导学生的生活化实验设计,通过投放一些适合学生生活的化学实验内容替代以往的化学习题作业,落实减负增效的同时,锻炼其化学知识于生活中的运用能力。例如,针对“水的净化”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趣味实验任务“自制净水器”,将以往的课中实验延伸到课外,以变更实验场所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首先,落实理论教学,依托教材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净化原理、净化步骤,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水的净化过程,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搭建思路。然后,强化课后指导,通过对学生的实验规划中的材料选用问题、使用问题进行针对性优化和改进,降低家庭作业难度。最后,开展线上辅导,通过班级交流群和各种互动软件加强与学生的实时链接,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验落实过程,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做到及时回复和解决,保证实验的完成度。在充足的材料支持和理论支撑下,很多学生都出色的完成了简易净水器的制作,锻炼了实验实操能力,不仅如此,学生通过制作过程还加强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践行了知行合一的学习理念。
结束语: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基础理论的延伸,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将生活化教育理念有效渗透到化学实验当中,能够为化学教育注入鲜活的血液。在大力倡导减负增效的当下,教师要切实立足学生生活视角,转变传统灌输式、习题式的教学思维,把实验教学作为打破传统教学桎梏的有利契机,改善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效率,践行“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梅小红. 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探究[J]. 中学课程资源,2021,17(3):11-12.
[2] 段根国.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的路径探析[J].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