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 ”模式的图书馆智慧化运营

2022-04-20闫冰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互联网+互联网

闫冰冰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运营;图书馆

摘 要:图书馆建设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环节,借助科技手段进一步增强图书馆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是新时代图书馆建设运营的重要突破口。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互联网+”生态模式为实体运营的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借助互联网强大的跨域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特性,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已不再局限于场馆内部,其服务和功能不断向外延展,能够覆盖不同年龄群体,满足不同行业领域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文章以太原市图书馆为例,研究探索了图书馆智慧化运营与“互联网+”模式的深度融合,为现代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启示。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3-0108-03

独立建设的实体图书馆为民众提供了良好的阅读场所,但受限于场地、书籍种类、图书数量等资源,其服务能力有限,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而互联网的高可触达性,使图书馆的服务能够延伸至更广阔的空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0.4%[1],其巨大的用户基础、便捷的使用体验成为实体图书馆的有益补充,“互联网+”生态模式为延伸图书馆服務范围、提升其服务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借力科技赋能,使图书馆更加智慧成为可能。

目前,新建的太原市图书馆在馆内设施布局上既展现了太原市文化特色,又满足了民众阅读的人性化需求,同时在微信端也开展了线上业务和活动,为读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基于此,太原市图书馆可继续深入拓展线上与线下服务的融合,借助“互联网+”生态模式的发展优势,使图书馆的日常运营更具智慧化。

1 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文献中没有直接与“互联网+”生态模式的图书馆运营方案相关的研究[2],但如何将图书馆服务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终是国际图联(IFLA)追求的目标。从2000年至2014年国际图联举办的年会主题看,其核心内容都与图书馆建设的数字化、信息化有关[3],力求打破实体图书馆服务边界,将知识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出去,而这种理念与“互联网+”的概念密切相关,也是“互联网+”概念的另一种体现方式。

泛在信息社会最早是由国外专家美国施乐公司首席科学家Mark·Weiser和日本东京大学坂村健提出的,是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能为社会提供无边界的服务。根据泛在信息社会的概念,国外图书馆界学者相应地发展出“泛在图书馆”理念,力图使图书馆服务资源能够被更多的人共享。

1.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逐步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和各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关“互联网+”的研究课题日渐增多,也更多地渗透到了图书馆运营发展过程中。宗斌认为“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建设的融合方案涉及信息整合、完善档案、智慧服务、微阅读等方面,并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建设与“互联网+”智慧服务模式相结合所面临的挑战[4];杨梦娇阐述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建设实体图书馆、培养人才、深入挖掘图书馆馆藏资源等方案建议[5];李志超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图书馆资源共享及推广方案[6];王俊华从图书馆资源线上采购、跨时空局限的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图书馆运营、降低运营成本、优化采销流程的建议[7]。郭欣萍等以太原市图书馆为例,结合该馆“十四五”规划提出了融合5G网络、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图书馆建设方案,并借助抖音、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平台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将传统知识与现代知识相融合,构建智慧知识图谱,形成知识库,为用户提供更有个性的服务[8]。

2 “互联网+”模式的智慧图书馆概念

2.1 “互联网+”模式

“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于扬提出,他对这个概念的解释是:由于互联网在未来将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企业应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互联网+”。根据新时代产业革命及科技革命发展趋势,为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中向好,下好科技先手棋,满足发展新常态,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发展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助力行业转型升级,这也为图书馆发展运营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前形势下,如何打破图书馆资源有限、覆盖用户群有限的问题,“互联网+”图书馆模式给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2.2 智慧图书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智能化水平相较之前有了较大提升,完成人机交互已不是难事,甚至能根据历史数据学习一些事务的发展规律,对未来作出预测。

在2003年的国际研讨会上,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学者Aittola提出了“智慧图书馆”概念,主要强调图书馆的无界性[9]。目前,智慧图书馆早已不是为了适应技术发展而提出的构想,而是面对未来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10],具有很强的预见性。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目标是让图书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实体建筑或阅读场所,让图书馆能够主动挖掘用户需求,与用户完成交互。同时,将智慧运营融入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从图书的采购、摆放、销售到日常座位、灯具、电脑等资源的分配,构建一种融合技术、资源、馆员、设备等多要素的综合运营方案[11],实现集约化、可追溯、智能化管理,从而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既可满足用户需求,也能减少图书馆员的工作量,同时不浪费有限的资源,实现多方平衡。

3 “互联网+”模式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

3.1 智慧协同平台

构建集中化的智慧协同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核心,其功能相当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负责统筹协调资源配置、管理等。其功能不应仅满足于书刊资源的录入与管理等简单的记录查询、数据存储等,而应更具备智慧性与自动化特性,利用智能传感器设备、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图书馆内人员、图书、设备等的全方位管理、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监控,并将资源辐射到图书馆外部,建立处理用户需求的计算大脑,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分发。为此,智慧协同平台需实现馆藏资源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的互联互通,从而为协同平台的智能分析处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这就需要馆内各设备、馆外App等与协同平台的高效数据交互,利用5G技术搭建覆盖馆内外的云网络,这既是实现该方案的重要技术依托,也是实现“互联网+”模式的基础环节。

智慧协同平台的智慧力体现在其精准的学习与分析功能,借助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技术,刻画全方位的用户画像,为用户打标,实现用户需求的精准捕捉,并可完成与采销系统的对接,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制订更加合理的采购方案,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另外,依托精准的用户行为分析,智慧图书馆可以提取共性需求,深挖用户的兴趣点,从供给侧创造需求,为相关文创产品研发提供有效的设计参考方案,打造热门IP。

3.2 馆员智慧转型

馆员是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图书馆要加大对馆员的专业化培养力度,如培养研究型、业务型、服务型、复合型馆员等[12],要从理论水平、应用水平、道德水平、服务意识、研究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提升馆员的综合素养,组建一批既专又全的精英馆员,树立榜样激励机制,形成以点带面的良性循环,带动其他馆员共同进步。同时,图书馆还要提高信息技术人员占比,不断吸收新技术人才,着力提升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将智慧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优化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储备力量。另外,完善的薪酬奖励机制是推进人才建设的强大动力,图书馆要及时、客观、公正地对馆员工作进行评价考核,正确引导馆员积极投身智慧图书馆建设。

3.3 用户服务

当前,移动端App使用频次、时长不断攀升,图书馆应研发相应的手机App,将智慧图书馆服务延伸至用户身边,形成触手可及的知识服务,实现线上预定选座、图书查询、图书借阅与采购等基础功能,同时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及历史搜索形成用户个性化数据库,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建模,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推荐其感兴趣的书刊内容,形成不同用户有不同App首页的个性化定制内容,融合VR、5G等技术打造线上实景体验的私人图书馆。

在优化升级馆内服务方面,图书馆可采购智能机器人,与智慧协同平台联动,通过机器人馆员为到馆用户提供智慧服务,完成与用户的智能语音交流,通过语音互动的方式帮助用户检索书刊、引导至书架、提供简单的咨询服务等,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图书馆要不断优化学习模型,建设深度自学习库,优化解答的智能性与友好性,并通过智慧协同平台的统一调动,借助5G网络支持实现秒级响应,形成机器人馆员之间的协同共享组合服务,使服务内容丰富且具有连续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图书馆研究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2):13.

[2] 杨晓农.“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行动与服务新模式刍议[J].现代情报,2016(7):30-33,40.

[3] 于會萍,刘丽斌.从IFLA大会主题演变透视图书馆学学术思想发展轨迹[J].图书馆论坛,2014(8):7-11.

[4] 宗斌.“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管窥[J].传媒论坛,2021(9):147-148.

[5] 杨梦娇.“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思考[J].传媒论坛,2021(3):146-147.

[6] 李志超.“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建设探究[J].办公室业务,2021(7):169-170.

[7] 王俊华.“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配采购渠道创新研究[J].出版广角,2020(8):79-81.

[8] 郭欣萍,张建荣,赵美华.打造最有精神、最有温度的公共图书馆:太原市图书馆“十四五”规划编制思考[J].图书馆论坛,2021(1):51-57.

[9] Aittola M R,Ojala T. Smart library:Location-aware mobile library service[J].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with Mobile Devices and Services,2003(5):411-415.

[10] 饶权.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开启图书馆智慧化转型新篇章[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1):4-14.

[11] 张坤,查先进.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沿革及构建策略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2):80-89.

[12] 王家玲.基于智慧要素视角的智慧图书馆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7):41-44,49.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图书馆互联网+互联网
图书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