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现状及“十四五”期间公平性预测研究*

2022-04-19张文天孔凡悦王权李慧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公平性资源配置十四五

张文天,孔凡悦,王权,李慧△

(1.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山东 济南 250012;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

卫生资源配置是指政府或市场如何使卫生资源公平且有效率地在不同的领域、地区、部门、项目、人群中分配,从而实现卫生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地区和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落实公平公正原则,满足民众的卫生服务需求。长久以来,我国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一直存在市镇资源多于农村资源,东中部地区资源多于西部地区资源,综合性医院的资源多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1-4]等现象,这种配置不均的情况给“健康中国”的建设以及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都带来的一定的阻碍。

本研究使用国家级数据对我国新医改后卫生资源配置的整体情况进行描述与分析,并且对“十四五”期间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预测,从而为我国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1.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所拥有的卫生资源,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执业(助理)医师(下文统称医师)和注册护士(下文统称护士),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面积和人口。根据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的统计口径将我国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1.1.2 数据来源

医疗机构数、床位数、医师数、护士数和东中西部的历年人口数均来源于2009~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曾用名《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公布的公开数据。东中西部地区的地理面积由该地区包含的各省份的面积相加得出,各省份的地理面积来源于各个省份的政府官网。

1.2 研究方法

1.2.1 描述性分析与预测性研究

利用折线图描述2009~2019年我国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以及逐年变化趋势。

采用趋势外推法,根据2009~2019年我国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和东中西部的人口数,通过建立趋势回归模型计算“十四五”期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卫生资源和人口的预测量,并以此为基础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1.2.2 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袁素维等学者借鉴集聚度理念提出了卫生资源集聚度指标,并用此来评价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5],和洛伦兹曲线、尼基系数、泰尔指数等方法相比,卫生资源集聚度指标能综合性地评价人口规模和地理面积对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影响[6-8],因此本研究采用集聚度指标来反映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地理配置公平性用卫生资源集聚度(HARDi)值表示。

计算公式:HARDi=(HRi/Ai)/(HRn/An)

HARDi表示某区域i的卫生资源集聚度,HRi表示某区域i拥有的卫生资源数量,HRn表示全国拥有的卫生资源总量。Ai表示某区域i的地理面积,An表示全国地理面积。

HARDi>1代表该地区拥有的卫生资源按地理面积配置过剩;HARDi<1代表该地区拥有的卫生资源按地理面积配置不足;HARDi=1则代表该地区卫生资源按地理面积配置绝对公平。

人口配置公平性:用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HARDi/PADi)表示。

计算公式:HARDi/PADi,PADi=(Pi/Ai)/(Pn/An)

PADi表示某区域i的人口集聚度,Pi表示某区域i拥有的人口数量,Pn表示全国拥有的人口总量。Ai表示某区域i的地理面积,An表示全国地理面积。

HARDi/PADi>1代表该地区拥有的卫生资源量相对于该地区人口过剩;HARDi/PADi<1代表该地区拥有的卫生资源量相对于该地区人口不足;HARDi/PADi=1则代表该地区拥有的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处于绝对公平状态。

2 结果

2.1 新医改后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变化

东中西部地区卫生资源的总量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和2009年相比,2019年东部地区医疗机构、病床、医师和护士的数量分别增长了14.0%、84.9%、75.3%和125.3%;中部地区分别增长了2.9%、102.4%、54.5%和128.4%;西部地区分别增长了12.7%、118.1%、64.2%和181.5%。

东部地区因为经济发达各项政策、福利较好,因此各项卫生资源的数量和增长率都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相比于西部地区经济更为发达,因此中部地区拥有的卫生资源的数量要多于西部地区,但是随着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各项优惠福利政策开始向西部地区倾斜,西部地区的卫生资源的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长,其卫生资源数量的增长率也有了显著提升。截止到2019年西部地区各项卫生资源数量的增长率远高于中部地区,并且各项卫生资源的数量已经多于或接近中部地区拥有的数量。见图1。

图1 2009~2019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2.2 新医改后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卫生资源集聚度值相差很大,东部地区卫生资源集聚度值均在3.0以上,中部地区在1.5以上,而西部地区均在0.5以下,这表明东中部地区卫生资源相对地区面积充足而西部地区不足。并且在新医改十年间变化趋势相对保持稳定。

和卫生资源集聚度值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不同,卫生资源集聚度和人口集聚度比值(HARDi/PADi)的变化显著。在医疗机构方面,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HARDi/PADi值呈上升趋势而中部地区呈下降趋势,并且西部地区HARDi/PADi值>中部地区>1>东部地区;在床位方面,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HARDi/PADi值呈上升趋势而东部地区呈下降趋势,到2019年西部地区HARDi/PADi值>中部地区>1>东部地区;在医师方面,东部地区HARDi/PADi值呈上升趋势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下降趋势,到2019年东部地区HARDi/PADi值>1>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在护士方面,西部地区HARDi/PADi值呈上升趋势而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呈下降趋势,到2019年东部地区HARDi/PADi值>西部地区>1>中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卫生资源都存在相对于地区人口不足的现象,见图3。

图2 2009~2019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集聚度(地理配置公平性)

图3 2009~2019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比值(人口配置公平性)

2.3 “十四五”期间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及公平性预测

据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卫生资源的数量会进一步的增长,东部地区卫生资源数量持续保持领先,而西部地区在机构数量方面多于中部地区,在护士数量上与中部地区趋于一致,床位数和医师数略少于中部地区,见图4。

在公平性方面,“十四五”期间我国东中西部卫生资源集聚度的值有小幅度的提高,但是西部地区卫生资源集聚度的值仍旧在0.5以下,远低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卫生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依旧保持东部和中部地区过剩,西部地区不足的情况,见图5。

而西部地区卫生资源人口配置情况在“十四五”期间有了较好的改善,医疗机构、床位和护士的数量都相对于地区人口充足,只有医师数量相对于人口略有不足。而东部地区只有医师和护士的数量相对于人口充足,医疗机构和床位相对于人口不足,并且护士数和床位数的HARDi/PADi值呈下降趋势。中部地区只有床位数相对于人口充足,机构数、医师数和护士数相对于人口不足,见图6。

综上,如果继续保持现行的资源分配模式,“十四五”期间,东中西部地区在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资源相对不足的现象依旧存在,因此“十四五”期间应该就卫生资源的分配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过去十年,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逐步改善,但仍存在明显地区差异

新医改后我国卫生资源的总量逐年增长,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地区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东中部地区的卫生资源相对于地区面积过剩,西部地区卫生资源相对于地区面积不足,东中西部的卫生资源都相对人口不足的情况,这也与国内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5, 9]。

图4 “十四五”期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预测

图5 “十四五”期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集聚度(地理配置公平性)预测

图6 “十四五”期间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比值(人口配置公平性)预测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发现东部地区拥有远多于中西部地区的卫生资源,但是在资源的人口配置方面却存在公平性最差的情况,这表明在地区内部也存在卫生资源配置不均的情况,蒲科学等学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东部省份的政府在配置卫生资源时更多地将资源配置到少数人口密集的地区反而忽视了多数人口较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10],从而导致了卫生资源在地区内部配置比例失衡,进而导致了地区内部配置不公平的现象。

3.1.2 “十四五”期间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研究根据过去十年卫生资源配置的情况建立趋势回归模型对“十四五”期间卫生资源配置的情况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在保持原有资源配置方式的情况下,东中西部地区卫生资源的总量将以较高的增长幅度保持上升的趋势,卫生资源总量将依旧是东部地区最多,西部地区最少,但是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将逐渐减少。

但是资源配置公平性的改善幅度不明显,改善效果不佳,地区与地区之间,地区内部之间资源配置不公平的现象可能依旧存在。具体来说,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卫生资源依旧相对于地理面积过剩,西部地区依旧不足,卫生资源的地理配置公平性没有明显的改善趋势,基本保持稳定。而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变化可能较为明显,西部地区改善效果较好,医疗机构、病床和护士的数量都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相对于地区人口充足。中部地区则与“十四五”前基本保持一致,没有明显的改善。而东部地区的人口配置公平性可能会有明显的下降,如果按原有的资源分配方式,那么在“十四五”之后,东部地区的机构数、病床数和护士数可能都将无法满足地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因此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应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3.2 建议

3.2.1 “十四五”期间我国应优化卫生资源地区配置,缩小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

从研究结果来看,基于现行的资源分配方式预测,“十四五”期间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并没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因此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在“十四五”期间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资源分配方式。

下一步,我国政府应该加强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落实政府在资源投入和分配中的责任和主体地位,在配置卫生资源时不仅要考虑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还要考虑各地区内部存在的差异。一方面,通过政策倾斜,加大对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资源投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入手,为居民提供各种卫生资源,在确保甚至进一步提高资源人口配置公平性的前提下,提高卫生资源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各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公平性,通过制定区域卫生规划,促进资源流动,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等措施有效提高我国卫生资源的地理配置公平性和人口配置公平性[10, 11]。

3.2.2 在配置卫生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地区和人口两方面的因素

从卫生资源集聚度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卫生资源的配置不仅会受到人口规模的影响还会受到地理面积的影响。相关研究也表明在我国地势较为平坦的平原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主要受到人口规模的影响,而在人口较为稀疏的山区省份,地理面积是影响卫生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配置卫生资源时,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从地理和人口两个因素出发,有针对性地配置卫生资源,例如在我国地势较为平坦、人口较为集中的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应着重考虑人口因素,在配置卫生资源时要以科学测算的人口需要为基础,促进卫生资源从人口需要少的地区向人口需要大的地区移动,提高卫生资源人口配置的公平性;而在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应重点考虑地理因素,扩大卫生资源的地理分布范围,提高卫生资源的可及性,从而提高卫生资源相对地区面积配置的公平性[5]。

3.2.3 完善卫生人员激励机制,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新医改十年后,我国医师数量和护士数量的增长率分别为66.0%和139.6%,医师和护士的数量有了显著的增长,但是还存在卫生人员配置公平性差和医护比较低等问题。具体来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卫生人员相对于区域人口数量都略有不足,无法完全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并且各地区之间卫生人员数量的差距仍然较大。此外截止到2019年,我国东中西部的医护比分别为1:1.08,1:1.16和1:1.26,全国医护比为1:1.15,这与《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规定的2020年1:1.25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而根据《2020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的数据,2010~2018年我国医生密度以及护理和助产人员密度分别为19.8/万人和26.6/万人,与美国的26.1/万人,145.5/万人;日本的24.1/万人,121.5/万人以及德国的42.5/万人,132.4/万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在“十四五”期间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卫生人员激励机制,在我国医师和护士数不断增长的大环境下,通过提高卫生人员待遇、加大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投入等措施促进优质卫生人员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促进优质卫生人才下沉,不断提高卫生人员配置的公平性[12, 13]。此外应该鼓励更多的青年人才投身医疗事业,提高我国的医护比和每万人医生、护士数[14]。医疗机构也应改革薪酬制度,完善人才培养、发展机制,吸引和留住优质卫生人才[9]。

猜你喜欢

公平性资源配置十四五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核心素养视阈下中小学课堂评价的公平性研究
云环境下能耗感知的公平性提升资源调度策略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提高职工医保统筹层次的必要性及其难点分析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