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的力量源泉

2022-04-19管玄同

行政与法 2022年3期
关键词:革命中国共产党理论

摘      要: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把握历史规律中掌握历史主动走向未来,推动中华民族一次次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历史主动的成功密码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在成为核心领导力量中推动事业发展;坚持人民至上,在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中成就历史伟业;坚持理论创新,在提供理论指导力量中把握引领时代;坚持自我革命,在提升管党治党能力中走在时代前列。

关  键  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党史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2)03-0010-09

收稿日期:2022-01-16

作者简介:管玄同,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用好第三个历史决议拓宽党史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LZ0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总结提炼了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十条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1]从历史前进的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来自人民、具有远大抱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自身的力量、人民的力量、理论的力量带有根本性,构成了历史合力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自我革命,对于中国共产党不断掌握历史主动、推动历史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党的领导,在成为核心领导力量中推动事业发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以坚强领导力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辛亥革命打开了历史进步的闸门,但是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除了上层建筑的躯壳发生了改变,一切似乎照旧。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历史呼唤新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当然,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天然形成的,必须经过斗争才能得以确立和巩固。周恩来指出:“无产阶级比别的阶级先进,是应当领导别的阶级的,这就是毛泽东说的‘司令官’。但无产阶级也不是天然的司令官,不是从农民一直到大资产阶级都公推你、公认你为司令官。”[2]历经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取得领导地位。这其中,既有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也有排除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对争夺领导权干扰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成熟,在斗争中壮大,获得了全国各族人民、各党各派和社会各界的拥戴,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一盘散沙的局面,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历史的主动前所未有地掌握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己手中。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的领导核心

历史总是在人们过往选择的基础上继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对即将诞生的新国家、新社会的领导,既是自身不懈奋斗的结果,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新国家、新社会的各项制度建设中,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3]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共识。回顾新中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当之无愧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是中国人民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建设自己国家的根本保证。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全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廓清了当时存在的思想迷雾。邓小平明确指出:“四个坚持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4]为了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恢复设立中央书记处。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格外重视制度问题。针对过去一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存在的弊病,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5]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是上层建筑领域的重要调整,有力推动了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同时,改革开放越是深入,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越要维护中央权威。邓小平特别指出领导集体与核心的关系问题,事实上提出了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问题。在党的领导制度化的同时,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全过程,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方式不断发展完善。党的坚强领导,对于成功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走出万马齐喑局面,始终是一个根本保证。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根本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事实证明,党的领导的任何削弱都意味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损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国家治理体系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把过去一个时期、一些领域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的倾向彻底扭转过来,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重大政治原则得到坚决贯彻。鉴于党的领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作用和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6]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光辉历程,回顾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全面领导居功至伟。《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7]

二、坚持人民至上,在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中成就历史伟业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调动人民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鸦片战争以后,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努力相继宣告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深入发动群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性质,革命胜利果实最终被窃取。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需要,中国革命继续发展的需要,呼唤人民的力量。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主要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中国共产党扛起了振兴中华的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投身到工人运动之中,把矛头对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诚然,这时的党还处于幼年时期,但是凭借着对人民的炽热情怀,勇开新路。思想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一经结合,就开始转化为改造现实的巨大政治力量。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担负了积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重要职责。北伐军中,以叶挺独立团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以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不仅是一种朴素的情怀,更是把人民视为可以改变历史的决定性力量。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把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作为革命的动力,制定了完全代表人民利益、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最终目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形成了“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不能利用”[8]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党还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路线,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不仅在战斗、生产、生活的具体实践中,而且在全局上推动形成了人民广泛参与的新的大革命,最终埋葬了旧制度,建立了新社会。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调动人民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历史新纪元。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新任务摆在党和人民面前,也就是说改变了“一盘散沙”的局面,还要解决“一穷二白”的问题。毛泽东解释说:“‘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9]启发人民的觉悟,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斗,是党领导革命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完成更加伟大光荣的任务,同样必须依靠也只能依靠人民的力量。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党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制度建设中,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重新焕发起伟大团结精神,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态、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朝着实现新的幸福生活目标奋斗着、创造着,并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对人类作出新的贡献。历史虽然有过曲折,但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是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根本出发点。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调动人民为实现富起来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回望历史,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昭示了民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则顺应了民心。邓小平提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0]离开对人民积极性的有效调动,社会主义只能是空谈。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摆脱“共同落后,共同贫穷”[11]的状态,这是调动人民积极性的必然选择。党根据实践给出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解放思想,始终把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统一于新时期的历史进程中。党还进一步把人民立场融入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并体现到理论和实践全部活动之中,“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12]成为制定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人民標准”与改革开放以来党一再强调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一样具有根本意义,表明了党始终不变的人民立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跃升和物质基础的显著增强,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13]“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14]以更大力气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其根本目的还是要广泛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调动人民为实现更加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人民立场、人民情怀更加鲜明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以人民为中心”成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指针。回顾新时代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之所以能够解决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离不开对民心的把握与顺应,离不开人民的广泛拥护与支持。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5]列入“十四个坚持”的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人民至上”列入“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这既是对党的全部历史的总结,也凝结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政治智慧。党还深刻地认识到,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确保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于持续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发展也要求我们必须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迈出坚实步伐,更加注重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是对时代课题的必然回答。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开创历史伟业的依靠力量。相反,如果脱离了人民,就会什么也干不成,就会蜕化变质。

三、坚持理论创新,在提供理论指导力量中把握引领时代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动全党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步调一致向前进

理论的作用在于统一思想、凝聚队伍、指导实践。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6]在旧式的革命道路走不通的情况下,中国人民迫切需要新的革命理论。出于救国救民的热忱,仁人志士格外关注域外的各种思潮。十月革命的胜利震撼世界,也让中国人耳目一新。毛泽东曾比喻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7]在寻找革命、阶级、民族与国家的出路中,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先驱们找到了自己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然而,马克思主义只是提供了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提供在各国进行革命的现成答案。建党时期,党内不乏具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种理论自觉的人。如为了回击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符合中国实际的责难,李大钊就明确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18]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党内较早进行独立自主探索,并且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有所回答。不过,就全党范围来说,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还有待科学化,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有待确立。事实证明,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仅会窒息真理,而且会带来严重的现实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这些事实推动中国共产党人不得不独立自主进行思考。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路线问题,进行了组织上的调整,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开始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真正解决思想路线问题,还需要对历史进行系统的总结。落脚陕北的中共中央,利用战略相持阶段来到相对安稳的后方,组织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学习党史、开展整风,终于辨明了路线是非,达成了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识,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的确立,增强了中国共产黨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信心与能力,使全党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取得宝贵经验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过去照搬照抄的习惯性思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可能复活,真正做到鲁迅先生所说的“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19]的“拿来主义”是不容易的。然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旦确立,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铸就辉煌的思想传统。毛泽东郑重提出:“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0]中国共产党秉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提出以苏为鉴,避免了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迷信,避免了新的教条主义和照抄照搬。以党的八大胜利召开为标志,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局良好。回望这一时期党的理论探索过程,最为宝贵的是坚持了独立自主,这和历史上党内曾经出现的“根本不考虑中国的国情,照抄苏联的办法,跟着苏联、共产国际跑”[21]的错误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实践

以对真理标准问题的重新认识为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传统注入了新的内容。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最强音。当然,只靠“老祖宗”是不行的。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又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总结历史经验,以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评价表明了党无比珍视自己历史和理论的郑重态度。党的十二大发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2]的号召,确立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事业越发展,就越需要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党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不断丰富提炼规律性认识,成果丰硕,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对“第二次结合”思路和成果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同时,党大力倡导理论学习,加强理论教育,特别是开展多次党内集中教育,营造全党高度重视理论学习的浓厚氛围,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与理论创新工作一同推进、一道前进,从而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继续向前推进,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最为丰厚的土壤。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由一个科学命题转变为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全新实践,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具有包括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在内的丰富内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质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3]党的十九大的这一重大判断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是对客观实际的准确把握。在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历史性变革中,党的思想理论引领空前有力,党坚持不懈地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推动全党形成学懂弄通做实的良好氛围,旗帜的作用和真理的力量得到有力彰显,适应新时代新实践的新理论孕育形成。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再一次丰富了自己的理论宝库。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在推进理论创新中强化理论武装,对于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对于确保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特别提出了“两个确立”,其中包括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然带来实践的新高度。面向新时代新征程,高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旗帜,必将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赢得新的历史主动。

四、坚持自我革命,在提升管党治党能力中走在时代前列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从严管党治党的优良传统和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党的队伍波浪式向前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采取的管党治党举措及时跟进,起到了纯洁和巩固党的组织的积极作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既坚持马列主义建党原则,保持作为先锋队组织的严格自我要求,又吸取过去“左”倾路线下“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教训,创造了整风的全新方式来进行自身建设。延安整风作为党“走出了狭隘的圈子,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24]而从严治党的崭新实践,是党在自身建设中针对学风、党风、文风等领域顽瘴痼疾的一次自我革命,清除了教条主义的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历史性会议,党的七大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达到空前统一和团结,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革命精神推动执政党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毛泽东基于“不当李自成”的忧思,在全国胜利前夕就明确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强调“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25]如何做到这一点,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实践中作出新的探索。新中国成立不久,适应成为执政党带来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整风整党的任务,坚决反对和惩治腐败,查处了一批震动全国的案件。针对党内政治生活中暴露出的问题,党着重提出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要增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自觉性。中国共产党运用从严管党治党的实践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十八年奋斗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在全国执政一开始就表明了党坚定不移维护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决心。回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建設历程,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管党治党,锻造了优良党风政风,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了崇高威望。这是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共同克服各种困难。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是有着丰富历史经验的政党,其清醒地认识到在变化的形势面前要改变什么,要坚持什么。为此,改革开放初期担任中央纪委书记的陈云在一份材料的批示中明确提出:“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26]改革开放的道路和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也一定会带来新的问题。要在历史的转变中不出现任何问题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暴露出来的党不管党现象,邓小平及时提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27]形势与任务推动中国共产党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更加明确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明确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28]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战略举措,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党的自身建设的各个方面。这其中,严明党的纪律规矩起到了根本作用。党中央拿出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的勇气,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化解了党面临的严重政治风险,正本清源、拨正船头,保证党沿着正确航向前进,影响不可估量。在革命性锻造中,党内政治生态实现了激浊扬清,一些曾经被“老虎”“苍蝇”颠倒的是非观念重新颠倒过来,党的理想信念和党性原则更加牢固。全面从严治党在深刻塑造党和新时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中国共产党更加鲜明地呈现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品格。面向未来,只要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清除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各种因素,就一定能够确保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就一定能够领导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持续走向深入,就一定能够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掌握新的主动。

【参考文献】

[1][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22,48-49.

[2]周恩来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16.

[3]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0.

[4][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6,268.

[6][15][23]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4,15,7.

[8][25]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48,438.

[9]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

[10][11][13][22][2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6,155,374,314,10.

[12]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16.

[14]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21.

[16]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1.

[17]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554.

[18]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19]鲁迅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1.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二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57.

[21]胡绳.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02.

[2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2.

[26]陈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5.

[28]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96.

(責任编辑:苗政军)

On the Source of Strength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Grasp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Guan Xuantong

Abstract:Over the past century,the Chinese Communists have grasped the history while grasping the law,taken the initiative to move towards the future,and promote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by leaps and bounds.The success code of the CPC's initiative in always mastering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lies in——adhering to the party's leadership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in the provision of core leadership;Adhere to the people first and achieve great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in stimulating the creative vitality of the people;Adhere to theoretical innovation,grasp and lead the times in providing theoretical guidance;Adhere to self revolution and stay ahead of the times in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manage the party.

Key words: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historical initiative;Party History

猜你喜欢

革命中国共产党理论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的出行革命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