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对比策略的方法分析

2022-04-19吴国军

考试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合理应用教学活动小学数学

摘 要:就小学数学的教学而言,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使他们的综合水平获得提升,并且对他们今后知识的学习和个人素养的培养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对比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能够理清知识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文章基于对目前数学教育中误区的了解,分析了小学数学教育中对比策略的使用原则与具体运用方法,期望能够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计算能力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对比策略;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09-0082-04

一、 引言

我们常说的对比,即为对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比较,让它的形象更为生动,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在开展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因为大部分的知识点之间具有多样化的关联,学生在开展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对其进行混淆。所以,学生可以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区分知识点间的差异,避免发生新旧知识混杂的情况;对不同的解题方式进行比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对问题对错的比较,能够让学生对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疏忽和错误点有更深的印象,并且还能够在对比中不断加深学生们对这些题目和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二、 对比策略的来源与使用价值

运用有效的策略开展学习活动很早就获得了教育家的关注。美国心理学家Meyer基于以往的知识分类,首先提出了知识的三种类型: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在此其中,策略知识主要和怎样学习、感知、记忆、思考等各项知识有关,也就是和学习、认知的策略相关的学习知识。如今,在开展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通常极为注重开展有关程序性与陈述性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对战略性知识的教育。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就暴露了自身能力缺乏的情况,对学习的进程产生不利影响,这也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十分疑惑的地方。在进行高效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但需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还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怎样学习。即怎样使用各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来处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如果教师把握了策略知识与它的构成、技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灵活使用,就能以此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能力,这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对比策略属于策略知识中极为关键的深度处理的策略,它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巩固与内化知识。《辞海》对比较进行了定义:“明确事物之间的相似与不同的方法。对事物的初步分类可以通过比较相互之间具有的一些联系,明确他们之间的相同的和不同点。然而只有比较了每一事物内部冲突的各个方面,才可以有效掌握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理解事物的性质。”由此能够看出,对比是一种判断事物异同的思维方式与过程,它可以在“分析与综合”和“抽象与概括”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因为事物无处不在的联系性和差异性,我们可以说,人类思维往往在各种程度上对比较进行依赖,只是在大部分时候人类并未意识到注重对比的存在和意义。小学数学属于基础性的科学学科,与其他科学学科相比较,拥有大量的知识点,并且十分零碎、散乱。因此,使用对比策略进行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采用更多的方式来开展知识、概念的对比,还能够让学生对概念的含义以及外延进行充分掌握,进一步了解生理以及实验活动行程的本质,对知识内部的联系进行稳固创建,把零散的知识变得系统化,基于已经学习的概念,开展快速、准确地知识转移,了解未知的观点,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新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将把学生培养成全面的人当作主要核心,并分成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这三方面,整体表现为人文背景、科学精神、学习健康生活、责任、实践、创新这六大素质。在此其中,学会学习主要表示幫助学生形成学习的意识,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规范上,我们应该兼收并蓄,努力做到快乐好学,勤于思考。为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使用对比策略是当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对比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其教学的主要目标,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才能够为他们的各方面的水平提升奠定基础。因为小学生的年纪尚小,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一些数学知识的概念的理解还不完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对比策略可以帮助他们在面对数学难题的时候,能够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转换成直观的数字进行解决。学生们能够在老师的引导和对比策略教学中逐渐形成完善的对比策略观念,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获得提升,也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综合水平。

比如,在对学生们进行“分数”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们在学习分数大小的时候,为了使他们对分数的定义和认知能够有更好的理解,就需要将对比策略应用到其中,尽可能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出分数之间的区别和大小关系。让学生通过使用对比策略和老师的引导,在分数单元的学习中能够更快地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比如,让学生比较3/4、1/4和1/5的大小。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们以对比策略的方式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先拿出一张纸,分别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再将三个长方形分别分成相同的四份、四份和五份的小长方形。然后老师让学生分别将第一个四份的长方形涂黑一格、第二个四份的长方形涂黑三格、第三个五份的长方形涂黑一格,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对比。我们能够看出涂黑了一格四等份的长方形就是涂黑了整个长方形的1/4,涂黑了三格四等份的长方形为3/4,涂黑了一格五等份的长方形为1/5。学生通过对这三个图形进行对比可以明确地看出,涂黑3/4的长方形就是三个1/4长方形的大小,所以三个肯定比一个大,由此能够得出3/4比1/4大。然后相同面积如果分成五份就会比分成四份要另外多分出来一份,所以分出来四份的单一一份的面积必然会比分出来五份的单一一份的面积更大,由此可见1/4要比1/5大。由此,学生就可以经过画图和对比直观地得出最终答案为3/4>1/4>1/5。这样能让孩子们经过自己的思维想象和对比策略化难为易,让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比策略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比策略的实际运用

(一)注重概念比较,展现观点本质属性

因为小学生年龄尚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不完善,所以对一部分概念理解时有难度。并且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以前的概念有可能对学生造成影响,更加大了对新概念的理解难度。基于此,教师需要收集类似的概念,并开展比较,找出他们的相似点与不同点,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解。数学概念通常较抽象,对学生的理解形成了阻碍。但是数学起源于生活,教师能够使用生活中的事物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转变成实际的、形象的概念,从而展现观点的本质含义。比如,在讲授有关“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则”的知识时,这三个方面的差距似乎很大,并且分布在各个地方,当学生在学习单个章节时,并不会体会到很大的压力,然而在三者相互结合的时候,便会混淆不清。整数算法注重同一个地方必须对齐,并开展加减运算,十进制算术与之相同,而小数运算就要重视小数点的对齐,分数计算强调分数单位的同样。这几个章节的内容有相同,也有不同,老师把这三个定律和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并对其直接的联系进行解释,开展对比,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三者的不同处,在开展混合运算的过程中,避免造成混淆。

(二)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建立健全的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前后知识间是密切联系的,经过这部分的关系能够把数学内容串在一起,从而形成知识体系。但是,因为每个章节又是相对独立的,造成一部分的学生无法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老师能够教给学生使用比较方式,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让学生对其中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归纳。经过对数学知识的比较和联系,将分散的知识串联成一条线,从而形成一个网络,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比如,教师在开展《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这一内容时,因为学生已经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了学习,为了让学生清晰了解乘法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不断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知识点,同时利用黑板对数学中重要的公式进行板书,并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公式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比较,并阐述两者的相同和不同。利用这种直观的比较法,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知识间的关系,为提升学生的计算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对解题方式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在讲授完新的知识以后,教师可以通过习题来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而处理问题的方式并非单一的,其具有多样性,有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强,能够想到的解题方法也多。但是,通常教师提出的解题方式往往比学生的更好,主要是由于教师可以提出大量解题方法,对其进行对比。经过对比,找寻最好的解答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使用比较方式,研究各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开展比较,以此来总结有效的方式,从长远来看,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开展“行程问题”有关知识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甲乙两地之间的道路长度为500里,一辆速度很快的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与此同时,另一辆速度很慢的汽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辆车在行驶三个小时后遇到,快一点的车50里/小时。”请问:“慢点的车辆每小时是行驶多少里呢?”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答案,利用方程与算数等各种方式,把各种方式展示到教师面前,并由教师对其进行筛选,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对不同解题方式的差异进行对比,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注重解题方法的对比,实现知识迁移

对一个问题采用多种解决方案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地去思考与探究问题,以此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性、敏捷性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不同的内容间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教师有必要使用自身学习的知识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不一样的解题方式通常会具有不同的问题,也有相似之处,教师有必要使用已有的相似性来找出新的知识,实现知识的转移。在此其中,一部分解题方式极为简单,一部分解题方式极为复杂,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的知识,所以在难度上也会具有一定差别,教师应该对难度进行把控。比如,老师在教授学生“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知识时,教师应该利用问题对之前学习的两位数乘法来进行练习,一旦学生看到知识是自己以前学过的,他们就会放松下来。这时,老师由浅入深地讲授新知识。在潜移默化下改变学生学习的内容,加大数学知识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两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找出差异,以此来巩固学习的知识。使用以前知识的推广和延伸来介绍新知识,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更好的了解。

(五)通过对与错的比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犯错误,因為他们会把现象当成本质,把部分当成整体,利用感情来替代分析。然而,错误通常是正确的先导,教师应该重新整合和使用学生的错误问题资源,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在比较正误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问题的了解,避免错误的出现。比如,在练习下面的习题时:“现在有一根3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我们切断了其中的3/5,第二次我们又切断了其中的3/5,求出这条绳子现在还有多少米?”在解答这一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列式时出现错误。对此,教师讲解时,首先画一个正确的线段图,在第一句中它清楚地标明了“对其总长的3/5”和“对剩下的长度截取了3/5”并在线段图中对剩下的长度进行表示;在第二个图中,根据学生错误的解题想法,剪掉其中的一米,然后再剪掉剩下的另一米,在余下的部分中打一个问号。在以上两个线段中,教师以直观、形象的绘画方式,对正确、错误的思维进行清楚展现,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总长的3/5≠3/5 米,在对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将对比策略合理使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合理地使用对比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的进度发展更加快速和顺畅,同时还能弥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通过比较,能够让学生豁然开朗、举一反三、心领神会,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能够在不断练习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具有熟练使用对比策略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对比的时间与空间,以此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提升。只有将对比策略更加具体地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对比策略的使用,才能够让他们的综合素质获得全面提升,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获得有效提升,以此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莉.借对比之策,燃思维之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比策略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7(17):49.

[2]耿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比策略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91):75.

[3]孙海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比策略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5(20):53.

[4]陈杰.凸显对比 加深感悟——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比策略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4(32):88.

[5]戴霞.例谈小学数学习题训练中的对比策略——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练习课教学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0(8):101-102.

[6]何大文,潘江燕.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有效构建与运用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J].幸福生活指南,2019(15):21.

[7]张艳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J].魅力中国,2015(16):53.

作者简介:吴国军(1971~),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树屏镇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合理应用教学活动小学数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