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课堂教学实践

2022-04-19刘慧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6期
关键词:体验式道德与法治法治

刘慧敏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处于身心全面发展,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更是实现我国“立德树人”基本国策的重要环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了基本道德素质和法律知识,学习本教材,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但是联系小学阶段教育现状,《道德与法治》并没有得到重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对孩子进行灌输式教学,并不注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没有尊重孩子的学习自主性,这不仅影响了孩子学习兴趣的发展,还使得孩子只能被动地学习知识,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是非常重要的,而体验式教学的主旨在于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体验感悟角色,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对象,为孩子们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寓教于乐,这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开展体验式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是以《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为依据的,而生活性就是本课程其中一个基本特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要求。”因此,要想有效地实施体验式教学,必须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我不拖拉》时,我出示了一个场景:放学了,妈妈让小明做作业,小明却说等一下,借此告诉孩子们这就叫做“拖拉”。孩子们充分理解拖拉的含义以后,我让孩子们回忆一下自己平时生活中有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畅所欲言,根据孩子们的回答继续追问:“我们做事拖拖拉拉的时候会有什么后果呢?”结合孩子们实际生活中因为拖拉遇到的麻烦让孩子们知道做事拖拉并不是一件好事,借此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其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内容,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最终达到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生活、又高于学生生活的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体验式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领域都在应用信息技术,学校教学更是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身心稚嫩,集中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文字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把深奥的道理简单化,丰富化,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加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体验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儿歌、图片、动画等让学生产生想象、聯想,使学生思考的空间变得更加宽阔,产生不同层次的情感,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总结道理。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十课《家人的爱》时,由于现在二孩的开放,很多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大宝的情绪大多会因为小宝的到来而感觉到低落,甚至觉得父母不再爱他了,这时就需要我们能正确引导大宝了,因此在教学这课时我特别加入了二胎这个环节。那么如何让大宝知道他和小宝获得的都是同等的爱呢?如果单单依靠老师的讲解,苦口婆心,孩子们肯定理解不了,这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大米的故事,然后我们一起帮助大米的妈妈想一想:为什么大米不想小米出生了?以下是我上课时的一些教学片断:

1.故事导入,引出妈妈爱的天平偏向问题。

(1)师:因为大米觉得妈妈的爱不公平,偏爱小米了,那我们一起来和大米判断一下,妈妈爱的天平是不是偏向小米了?

2.设置冲突,判断什么是公平的爱。

(1)通过图片对比,看看大米的父母是否公平。

(2)再对比第二张图片知道有时候公平还要根据每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来判断。(板书:需要)

3.提升认知,合理评判父母爱的天平。

(1)想想一岁孩子和十岁孩子的需要分别是什么?

(2)知道一岁的孩子更多的需要父母的帮助,而十岁的孩子则不需要父母太多的帮助。

4.解决问题,体会父母的爱其实是一样的。

(1)出示一架爱的天平,让孩子们体会到虽然妈妈帮助小米比较多,但是妈妈对大米和小米的爱是一样的。

(2)小结,升华主题:实际上,除了收获父母的爱以外,小米的到来,大米还收获了很多东西,他学会了等待、帮忙、负责、体贴,还收获了手足之情,知道了如何去爱别人。相信大家心中已经有了一杆衡量爱的天平了,知道父母给我们的爱是一样多的。如果遇到和大米一样的烦恼,相信大家能做出合理的判断!

片段中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媒体的帮助,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父母的爱,也更容易接受,从而产生共鸣。

三、开展课堂活动,活用体验式教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内涵丰富,教师如果一味地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灌输知识,那么学生或许对本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相关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道德的力量,感悟法治精神。

在教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时,为了让孩子感悟过中秋其实就是为了“团圆”二字,我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吃月饼,让孩子们分小组尝试四大类月饼:广式月饼、京式月饼、潮式月饼以及苏式月饼,然后观察得出无论哪种月饼就是都是酥软的皮包着香甜的馅料,不仅如此,孩子们联想到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大多数食物也是这种包裹型的食物,它们都包含了同一个意思,那就是团团圆圆。第二个活动就是写祝福语贴到灯笼上,把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对家人的美好祝福都表达出来,让这节课的主题得到升华。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对中秋节的内涵,对中国传统节日加深了理解。

四、创设情境,趣用体验式教学

“情境教育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儿童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情境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将沉闷的课堂氛围变为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形象,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提高孩子们的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引发学生情感价值体验,增加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之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基于此,教师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说可以依托绘本创设情境,绘本是近年来深受低年段儿童喜爱的一种书,图文兼备,大大降低识字量有限的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开开心心上学去》一课时,我引用的就是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借助绘本故事把孩子带人大卫的角色,让孩子自己评断大卫的行为对不对,我们能不能像大卫一样,借此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再比如说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教材中也有许多课程内容直接与游戏有关,如一年级上册《玩得真开心》、一年级下册《我想和你们一起玩》,都是要以游戏的方式在课堂中展开的,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介绍每个游戏,不让孩子参与到游戏当中,这节课就是一节失败的低效的道德与法治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其他课程中穿插一些游戏,让孩子们真正参与到活动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知识的丰富,技能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体验式教学,可以提高课程教学的活力,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体验式道德与法治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