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学飞

2022-04-19丁捷

莫愁·小作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纸质博客作家

“40年前,我刚学会骑自行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骑车进城,朝邮局的绿信筒中投进我的处女作小诗,再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泰戈尔的《飞鸟集》,我有了两个轮子,文学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跑向我。17年前,我有了博客有了电子邮箱,投稿和发表只需要几分钟。12年前我的书可以在互联网上架,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购买阅读并与我交流。4年前我开了个人作品的网络新闻发布会,千万条光纤,亿万个信号,在我和文学和读者之间,以光速飞翔,三者瞬间可以结缘。网络如风,让我们跟上,让文学飞得更快、更高、更远。”

——丁捷

网络传播,让创作者不孤单

我是较早把文学创作放在网络上进行并获益的传统作家,网络为写作插上了隐形的翅膀,让文学飞。我不想鸿篇大论,在任何新生事物的研究上,我们不缺“理”,我们需要切身的体会,需要交付自我的真实经历作为案例。今天,我讲讲自己的故事。

2005年,我是一个热血浪漫的青年干部,响应组织号召去大西北援疆。边城的夜晚是空旷而寂静的,为了消解寂寞,也为了能便捷地与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分享我的“单身生活”,我尝试开了一个博客,在网上写作,记述我融入那片神奇土地里的新鲜和震撼,抒发异域文化与博大自然对我的感化之情。奇迹发生了,网络写作带来的即时反馈,一下子拉近了我与亲人、读者朋友的距离,同时激发了我更高的写作热情。那时候,绝大部分传统写作者还不习惯使用网络,甚至认为电子传播是对文学纯粹性的破坏和污染。我亲自试水之后消除了这种疑虑,毅然地变革了自己的写作习惯,拥抱网络,投入互动式的文学创作新形态。

我把自己尝到的甜头分享给同事,带动了一大批援疆干部开了博客,他们中的好几位由此丰富了边疆生活,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走上写作之路,出版了作品集,加入了作家协会。网络写作与传播,让写作者变得不孤单,写作的态度变得更积极、更主动;它打破了时空的壁垒,使人与人的心灵随时贴吻,还让人才的成长实现了“速成”。那一刻,我这个在纸上耕耘了多年的作家,发现并以亲身实践认定:网络,可以让文学飞。

我在新疆的博客文章,后来整理成散文集《约定》出版,获得了“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五年内出版了两个图书版本,不少购买我纸质书的读者首先是我博客的读者,他们在我的博客里累积了对作家的认识和好感。2010年,我创作了现实题材长篇小说《亢奋》,这部小说的前几章,也是在博客里写作的。读者及时跟进的评论鼓舞了我的志气,34万字用了三个多月就写成了。而更早的长篇小说《如花如玉》我写了三年,写作的过程不断中断。写作本身的寂寞,常常使写作进程举步维艰。网络为写作插上隐形的翅膀,读者不断地为我喝彩加油,让我有力量带着自己的文字飞越一道道坎儿。写作,再也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网络里获得了一支隐形的亲友团和粉丝团,写作者升格为团长,带着团队一起冲锋陷阵。

拥抱“热度”,网络功不可没

发表《亢奋》后,我开启了更高层次的网络合作,与新浪网签约,以电子书的形式在读书频道上架。《亢奋》数次问鼎阅读排行榜,进入前十名甚至双周小说阅读第一名,点击率突破2000万点,被评为当年的新浪中国好书。趁着网络阅读的热度,出版社及时推出了纸质书,上市后迅速畅销,引起媒体聚焦。一年后,《亢奋》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紫金山文学奖网络作品大奖,那是省级政府纯文学奖里最早的网络文学奖之一。获奖后媒体专访我使用的标题就是《丁捷:希望严肃作家进驻网络》,这篇报道被广泛转载,对纯文学作家颠覆传统观念,主动开展写作和作品传播形式的革命,起到了一定的鼓动作用。

2017年到2019年的这三年,我因连续出版现实题材文学《追问》《初心》《撕裂》“问心三部曲”引起关注,获得了两个身份标签。媒体为我贴上“著名反腐作家”的标签,出版界为我贴上“畅销书作家”的标签。对文学创作者来说,这是两个很好的荣誉。前者为我“文以载道”的使命担当点赞,后者描绘了读者对作品的最高评价:“畅销”——三部曲的纸质书总销量一百多万册,电子书在网络空间里铺天盖地,在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购买者留下了十多万条的点评。

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创作成功更幸福呢?这份成功里当然包含了网络的功劳。三部曲的出版发行过程,无不与网络传媒的深度介入和重力助推相关。我记得《追问》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后,在网络媒体上引爆,两个月内就狂销40万册,杭州的一位电商在2017年清明节假日期间创造了平均每秒一单的纪录。央媒第一时间对我进行访谈,产生了公众号十万加和网络百万加的浏览量纪录。澎拜新闻和腾讯推送的一篇《追问》报道里一天有5万多条评论,我兴奋地浏览了整整一夜。2018年夏天,出版方索性把丁捷“问心三部曲”交流会和《撕裂》的新书发布会直接明确为“网络新闻发布会”。新浪江苏代表与会的30余家网络媒体,专门发布了“问心三部曲”的媒体影响力报告。报告显示,仅《追问》一书当年在网络媒体涉及的信息就达到80余万条。图书畅销百万册的背后,是网络媒体的巨大流量,是网络空间里的亿万双眼睛。我也因此成为有热度的作家,成为有“效用”的作家,三年里一百多次带着我的作品,受邀走进全国党政机关、企业学校的讲台,与数万读者面对面,追问初心,扬情涤浊,拥抱时代。

文学创作,當与时代同行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曾揪心于文学影响力的衰减,前些年,文学甚至被认定已经“边缘化”了。那么,是好作家消失了,还是好读者消失了?是纸质书落伍影响了阅读兴趣,还是网络传播碎片化抢掉了阅读长文的读者?我的回答是否否否。客观地说,网络上不缺作品,但严重缺乏优秀的、原创的严肃文学作品;纸质书里不缺精品,文学图书的种类数量比以前更多。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严肃文学不缺读者,而传统作家又过于矜持,缺乏主动亮相的精神。一些传统作家狭隘地认为网络传播会流失其纸质书的精英读者,更有一些传统作家甚至认为畅销就意味着通俗,网红就代表着庸俗。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因传播形式的单一和守旧,被束之高阁。而网络传播的精品意识、责任意识也亟须加强,要把对读者的引导,从侧重市场化消费式、娱乐化跟风式引导,转变成同时重视精品引导、长效引导,网络运营者应该有影响人类文明的警觉,应该有推动时代进步的自觉。科技为优化人心服务,而不应该成为加速人性欲望放纵的便捷工具。

网络和文学,一边是大河滔滔,一边还在躬身挖井,观念、手段、传播力的不对称,常常使好读者和好作品失之交臂。现在年轻一代的写作和阅读群体,首选进驻网络,运用网络,我要为他们点赞。但网络依然缺少有经验、有使命担当的写作者,缺少可以让中老年实力作家、严肃文学作家有充分的发表荣誉、版税稳定、版权安全感的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愿意不愿意,我们都铁定进入了传统作家要向当下活跃的网络作家学习的时代,我们需要主动链接信息社会,习惯速度和效用,而不是年复一年沉湎于小桥流水人家,满足于一只螃蟹从北京吃到上海的家。

50年前,我的父亲是一位文学青年,他为买到一本《青春之歌》整整花了一天时间来回在县城的土路上,他投出的稿件即便不石沉大海,最快也要一个月才能接到用稿通知,两三个月才能见刊,半年甚至一年才能拿到微薄的稿酬。40年前,我刚学会骑自行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骑车进城,朝邮局的绿信筒中投进我的处女作小诗,再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泰戈尔的《飞鸟集》,我有了两个轮子,文学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跑”向我。17年前,我有了博客有了电子邮箱,投稿和发表只需要几分钟。12年前我的书可以在互联网上架,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购买阅读并与我交流。4年前我开了个人作品的网络新闻发布会,千万条光纤,亿万个信号,在我和文学和读者之间,以光速飞翔,三者瞬间可以结缘。至少,当我及时拥抱了时代,我的文学写作并没有因此庸俗化,也没有被小众化、被边缘化,更没有被落伍。所以,来吧,我亲爱的同仁,网络如风,让我们跟上,让文学飞得更快、更高、更远。

丁捷: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

猜你喜欢

纸质博客作家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为什么要读纸质书
我和我的“作家梦”
电子疲劳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育儿博客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