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微写作有效学习路径探究

2022-04-18单华英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微写作

单华英

关键词对话式阅读 微写作 有效学习

从2009年开始,以微信、微博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体逐渐进入到公众视野中,微写作也随之悄然兴起。微写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微”,即:篇幅较少、结构紧凑、贴近现实。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既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新课标为指导,以高中语文课程为载体来对微写作有效学习路径进行探讨。

一、微写作的定义

微写作是人们通过文字来表达情感或记录日常生活的一种写作方式。早在数千年前,就已出现微写作,古人在写作时推崇“言简意赅”,通常会创作出一些短小精悍但却韵味无穷的诗词、对联等,这些均可纳入到微写作范畴之中。无论是微写作的方式,还是微写作的内容均极为广泛,处于新媒体时代的人们开展了更加广泛的微写作,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来写下所思所想,并及时将这些文字传播出去。与传统写作相比,微写作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频率大大拓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写作,喜欢微写作,热爱微写作。由此可见,学习微写作,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高中语文开展微写作的意义与价值

1.符合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

微评论、微博等微写作作品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有着较为深远的寓意,能见“微”知“著”。人们能够通过微写作的方式来便捷地表达情感、表达观点、书写心情。高中语文课堂开展微写作,能够让作文教学重新回归到生活之中,让作文教学获得更多的蓬勃生机。由此可见,开展微写作,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又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要。事实上,已经有很多的高中生在不经意间开展着微写作,例如,在微博或微信朋友圈撰写一段文字来表达个人情感,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进行文字交流等,均属于“微写作”。

2.满足高考改革的需要

2014年,微写作第一次作为新增题型进入到高考试题(2014高考语文北京卷)中,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微写作明确为要灵活运用精练语言来进行情感的抒发、观点的表达以及事物的描述。微写作题型的出现,拓展了学生写作自由度与写作空间。由此可见,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也逐渐转向了多元化体系,而不再停留于单一体系。与此同时,由于微写作的文字篇幅短小,通常只有150-300字左右,在如此少的字符制约下,若要让作文富有吸引力与震撼力,无疑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与要求。

以2019高考语文(北京卷)的微写作为例,要求学生从3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来写作。第一题:在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中选出一篇结尾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请复述作品基本内容,并阐述给你带来哪些启迪?第二题:在《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红岩》三篇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位“内心强大”的人,并阐述其“强大”的表现。第三题:在《红楼梦》《边城》2篇著作中选择一位“心清如水”的人,用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诗来对其进行赞美。三题的文字篇幅均为150字左右。可见:若要高质量完成微写作,既需要学生平时阅读大量的文学著作,又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语文核心素养,将高中语文学科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3.吻合学生成长的需要

微写作因应用面广、实用性强等特点而备受青年学子的“青睐”。高中语文课堂开展微写作,既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养成准确表达、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能力,又可让学生对生活状态进行有深度地思辨,让作文教学具备更多的意义与价值,与学生成长的需要相吻合,也是与国家教育部所制定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相匹配,即: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来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且通过独立思考来传递个人真实感受。

三、新课标指导下开展高中语文微写作有效学习的具体方式

1.深挖教材,实现与教材对话

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接触时间最多的学习材料是教材,故而深挖教材,实现与教材对话就成为了高中语文微写作学习的有效路径之一,可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1)课前微写作:重情境体验,走近文本

当代著名教育家、我国教学论学科奠基人李秉德先生认为:阅读心理的养成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浏览来形成初步印象,而后通过对文章的遣词造句、结构布局进行揣摩来形成整体印象。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就可设置微写作话题,创设学生个人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近文本,并留下自己初步阅读的体验与思考。学生可通过课前阅读教材文本来形成整体印象,有效利用教材这个范本积累微写作资源。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教材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为例,这篇文章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篇章,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了“林冲”“李小二”“陆谦”“高衙内”等人物形象,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提前预习课文,然后分别立足于这些人物的角度进行微写作,例如:“我是林冲,当我听见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后,我怎么想的?”“我是陆谦,我从小就认识林冲,我设计陷害林冲时的所思所想是什么?”这样类似的对话,篇幅短,往往在100至300字之间,学生愿意写。借着这样的情境化体验的微写作活动,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便自然愿意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进而深入文本,剖析人物的丰富内心,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2)课堂微写作:重感悟对话,深入文本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以往,我们过多地注重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而忽视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材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而阅读教学的对话,是一个纵横交错、成长互动的对话,更是一个超越文本,将学生引向文本深处、文本背后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用合适的微写作任务,可引导学生重视感悟、重视对话,进而深入文本。在《祝福》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微写作任务驱动,带领学生深入小说的环境以及每一个人物的内心。例如,想一想对祥林嫂最好的人是谁?如果自己是她身边的一员,如何看待她忍痛花两年的工钱捐门槛这一行为?小说的这一幕情节如电影般在学生的脑海中闪过时,学生以小说中某一人物的口吻对祥林嫂“捐门槛”行为发一条一句话“弹幕”抒发内心所想。例如,老电影《祝福》结尾添加了祥林嫂怒砍门槛的情节,你認为这是合理的改编还是强行加戏?诸如此类的微写作活动,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站在特殊的那个时代审视人物、理解人物。学生在个性化的、独立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了课堂真实的情感体验,深入文本,展开了独立且深入的思考,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判断,塑造完善的精神人格。

(3)课后微写作:重逻辑思辨,拓展文本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素养是学生在开展语文学习之后所获得的思维方法、语言知识和道德品质,同时也综合体现出了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若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语文学科素养,就需要在课后深入理解教材文本、辩证性看待教材文本,而微写作就是一个较好的载体,可让学生在课后开展侧重于逻辑性思辨性的微写作,以此来表达对教材文本的感悟与思考,拓展文本。

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课文《鸿门宴》为例,司马迁用惊心动魄、精彩纷呈的筆墨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形象。教师上完《鸿门宴》之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项羽当时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课后围绕“项羽为何不杀刘邦”来展开微写作:难道项羽看不出来“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仅仅只是因为“他有妇人之仁”吗?樊哙闯帐,大声斥责项王残暴不仁,难道项羽就因为“为人不忍”任其侮辱而无所作为吗?这与大家常说的项羽“狂暴专横、刚愎自用”的形象,和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活埋20万秦军的项羽形象大相径庭……通过这样的微写作联系,能够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渐渐深入并理解人物的内心复杂处,进而理解《鸿门宴》全文的逻辑性,锻炼思辨能力。除了主角人物项羽之外,课文中的小人物也很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同样以《鸿门宴》为例,小人物项伯这个角色,在课上一度被老师定位为“内奸”,然而当老师上完课文,引导学生放下既定的成见,以“我眼中的项伯”为题进行微写作时,学生再次进入文本的情境,重新审视这个人物时,突然觉得项伯好难,学生脑补了当时的紧急情况,分析了项伯与项羽、张良之间的关系以及过往,突然理解了项伯在个人与集体利益冲突下内心抉择的苦痛。他们开始跳出思维的框架,开始换位思考:当我们自己陷入个人与集体两难处境之时,内心究竟该做出怎样的选择?于是,有的联系学习生活,有的联系新闻热点,有的联系最近的抗疫精神,彼此交流,思维相碰撞。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作这样的思考与微写作,可使学生拓展思维的深度,养成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多维度思辨的习惯,这无疑能够有效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设置开放性命题,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当代高中生均是“00后”,他们往往会更加倾向于个性自由与思想自由,很抗拒“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尽量设置开放性命题,只固定话题内容,但不限制话题的发散深度与发散广度,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如教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的《苏武传》,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有人赞叹苏武的忠义精神空前绝后、光耀千古;也有人认为苏武的这种忠义是愚忠。对此你怎么看?”让学生形成文字,互相交流。有的学生坚持“A”观点,结合文本细节敬佩苏武在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肉体身心的双重折磨下仍不计个人恩怨得失,始终手持那象征使者身份与大汉民族象征的“旄节”,一心报效国家的赤胆忠心;有的学生持“B”观点,认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苏武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才在为国出使因变被扣、大汉薄情、国君寡恩、家人零落等遭际中,不仅不怨愤,还保持感恩之心,这种一味盲从国君的忠义,其实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实为愚忠;还有的学生则兼顾A、B观点,体现了思辨的精神。这样的微写作与辩论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其次,要对学生的创作内容保持足够的尊重,即便是话题相同,不同的学生也会有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解读方向达到不同的解读效果。唯有如此,方可创作出立意独特的文章,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的写作展现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出一些能够让学生兴趣盎然、且易于下手的微写作话题,例如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时,让学生以小说中某一角色的身份,自选一个场景(如“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螃蟹宴”“抄捡大观园”等)配图配文发一条朋友圈,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叹,并以贾府其他角色的身份设计留言点赞。这样的微写作活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小说,深入人物的内心,品味小说各个人物的形象,保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发挥了学生的长处。

此外,教师也要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任何语言的学习,归根到底还是要应用到生活,微写作亦是如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微写作任务的过程中,主题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尽量贴近,鼓励学生多去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将生活实际与微写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微写作提供新思路、新模式。例如:可在传统节日来临之时,组织学生开展情景再现等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走出象牙塔,去参加社区志愿者等活动,让学生从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所思、有所获,那么所创作出来的微写作作品必然能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基于新课标的理念,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微写作既是学生开展高中语文学习实践的主要环节,也是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教师应该紧扣当前微写作潮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主动开展微写作教学活动,让学生与教材积极对话,通过微写作来体验到语文学习之魅力,推动综合素质的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微写作
高中语文“微写作”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