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吸痰专项护理结合护患沟通技巧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18于赵楠赵露露刘星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护患支气管气道

于赵楠,赵露露,刘星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儿二科兼PICU,河南 南阳 473000)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1],好发于冬春二季,多由机体感染细菌、病毒所致,在儿科住院病例中占24.5%~65.2%[2],是导致3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4]。婴幼儿气管与支气管黏膜缺乏弹力组织而又富含血管,因此当病原微生物入侵时呼吸道易被痰液阻塞,如病情未及时得到有效控制,易引发发绀、呼吸衰竭等[5]。确保呼吸道通畅在支气管肺炎治疗中十分关键[6]。临床护理中可采用吸痰方法进行治疗,但传统吸痰方法易造成患儿黏膜损伤,增加感染风险,同时加重患儿低氧程度,降低机体耐受能力。为减少吸痰相关并发症,减轻患儿痛苦,目前临床多采用无创吸痰治疗[7]。儿科素有“哑科”之称,因为患儿通常缺乏清晰表达自身需求与病情的能力,加上陪伴的父母多因担心患儿病情而十分焦虑烦躁,导致护理难度大,临床疗效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很多护士不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易造成护患之间沟通不足或沟通障碍,导致患儿及家属配合度降低,最终影响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无创吸痰专项护理结合护患沟通技巧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提高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0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1例)。观察组男26例,女25例;月龄15~36(23.04±2.97)个月;病程3~16(9.45±3.00)d。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月龄16~36(26.02±2.09)个月;病程3~16(9.65±3.25)d。两组患儿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且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学》中关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8],被明确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且需接受经口、鼻吸痰治疗;②年龄≤3岁。③病毒检测呈阳性;④住院期间有父母陪同。(2)排除标准:①百日咳、支气管异物或结核;②患儿存在先天肺支气管发育不良、免疫功能低下、肝肾功能不全等;③对本研究治疗无法耐受。

1.3 干预方法

1.3.1 无创吸痰专项护理 采用无创吸痰法清除两组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无创吸痰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操作前采用空心掌为患儿进行有效拍背,准确评估患儿鼻孔及鼻中隔大小与情况,在无菌条件下将单腔吸氧管鼻塞头端小细孔剪开,增大其孔径,再将石蜡油涂于头端使其润滑。(2)使患儿处于仰卧位,将枕头垫于患儿肩下,使患儿外耳道与下颌部连线垂直于床面。(3)将0.5~1 mL生理盐水滴入一侧鼻腔,使鼻孔与鼻塞头形成密闭通道,再将电动吸引器与导管相连,进行负压吸痰,可将压力设置为80~150 mmHg(1 mmHg=0.133 kPa),每次吸痰操作保持3~5 s,各次操作间隔时间为10 s,反复进行3~5次。对两侧鼻腔运用同法进行吸痰操作。操作完毕后,留心观察分泌物的量与颜色,听诊双侧肺部情况。

1.3.2 护患沟通技巧 观察组在无创吸痰专项护理中加入护患沟通技巧,护患沟通技巧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护理人员需注重个人外在形象及给患儿和家属的第一印象。个人形象与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护理者在与患儿及家属初次相遇时(即患儿入院时),保持衣着整洁,举止文雅大方。儿科护士统一穿着粉色护士服,使患儿感觉亲切、温暖。为消除患儿及家属因陌生环境而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帮助其快速实现角色转换,责任护士在其入院后,运用语速与音量适中的语言为其做入院介绍,内容包括主管医护人员、病床设施、病区环境、腕带作用等,对于理解欠佳的患儿,借助手势等帮助其理解。(2)注重面部表情。人的情感与心理均可通过面部表情传达出来,温和的面部表情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因此,护士巡视病房观察液体滴速及患儿病情时,需将目光投到每位患儿身上,与患儿交流时视线与其保持水平并面带微笑,使患儿从关爱的眼神中获得支持与鼓励,为促进护患沟通奠定基础。(3)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在儿科护理中恰当的肢体语言有助于促进护患沟通,提高患儿依从性。因此,护士在为患儿监测生命体征等时,可握握患儿的手或抚摸患儿,使患儿感受到护士亲切、温柔的一面,而不是只有发药、打针令人痛苦的一面。(4)在为患儿进行吸痰等操作时,用轻柔动作轻轻搬动患儿头部,仔细认真地进行各项操作,提高操作成功率,使患儿及家属感受到护士的爱护关心之情,提高患儿及家属配合度。

1.4 观察指标(1)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如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呼吸急促改善时间、肺部湿啰音及喘息憋闷消失时间等,以及日均吸痰次数。(2)两组患儿肺功能相关指标,如动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in arterial blood,SaO2)、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2)、气道阻力、肺顺应性、潮气量。(3)两组患儿黏膜损伤率及吸痰效果。

1.5 疗效判定(1)临床疗效:以操作前后痰鸣音、呼吸困难、气促等临床症状作为吸痰效果的判定标准。痰鸣音基本消失,呼吸困难、气促显著缓解,代表显效;痰鸣音显著减少,呼吸困难难、气促有效减轻,代表有效;痰鸣音无显著减少,呼吸困难、气促没有缓解,代表无效。总有效率为有效率和显效率之和。(2)黏膜损伤:以痰液是否变红、硅胶管壁与接头是否出现血迹、痰液是否混杂血丝作为黏膜损伤判断标准,痰液或吸痰管出现血丝均可判定发生黏膜损伤。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作为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与体征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呼吸急促改善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喘息憋闷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日均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与体征比较(±s)

表1 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与体征比较(±s)

组别例数 退热时间/d 咳嗽缓解时间/d 呼吸急促改善时间/d 湿啰音消失时间/d 喘息憋闷消失时间/d 日均吸痰/次 住院时间/d对照组51 5.48±0.94 7.14±0.93 3.19±0.83 6.86±1.13 2.98±0.87 8.57±1.24 9.48±1.04观察组51 3.14±1.05 4.68±1.04 2.42±0.43 5.34±1.24 1.84±0.73 5.98±1.47 7.28±1.01 t 11.855 12.590 5.881 6.469 7.165 9.618 10.836 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治疗前,两组SaO2、PaO2、肺顺应性、潮气量、气道阻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O2、PaO2、肺顺应性、潮气量、气道阻力均有改善,观察组SaO2、PaO2、肺顺应性、潮气量高于对照组,气道阻力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比较(±s)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 P<0.05;SaO2为动脉血氧饱和度;PaO2为动脉血氧分压;1 cmH2O=98.06 Pa。

组别例数SaO2/%PaO2/mmHg气道阻力/mmHg肺顺应性/(mL·cmH2 O-1)潮气量/mL对照组51治疗前59.06±0.36 54.08±1.60 21.05±2.00 25.17±4.45 258.62±20.37治疗后69.37±0.61a 62.41±3.41a 16.57±1.82a 32.51±5.47a 305.42±31.24a观察组51治疗前59.13±0.32 54.13±1.61 21.34±2.01 25.67±4.38 261.72±21.63治疗后75.64±0.55ab 69.43±2.15ab 14.54±1.73ab 43.35±7.12ab 350.41±39.64 ab

2.3 两组患儿气道黏膜损伤率观察组51例患儿中3例(5.88%)发生黏膜损伤,对照组51例患儿中15例(29.41%)发生黏膜损伤,观察组患儿黏膜损伤率低于对照组(χ2=9.714,P=0.002)。

2.4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9]。由于幼儿机体尚处于发育之中,气管肌肉薄弱且缺乏弹性,当病原微生物入侵时,呼吸道终末上皮细胞易发生炎症反应,导致呼吸道黏膜肿胀,痰液分泌增多[10]。痰液中的致病菌频繁刺激咽喉部黏膜而引发剧烈咳嗽,致病菌进入下呼吸道会加重病情[11],大量分泌的痰液可增加气道阻力[12],如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引发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13-14],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加速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十分重要[15]。

吸痰操作可通过负压清除患儿肺泡表面及支气管中黏附的分泌物与痰液,保持气道通畅。有研究表明,吸痰可刺激浆细胞,从而达到稀释痰液、提高纤毛运动率、扩张气道、缓解气道痉挛等作用。但传统的吸痰方法属于侵入性操作,易造成患儿黏膜损,增加感染风险,同时加重患儿低氧程度,降低其机体耐受力。

3岁以下的婴幼儿大脑皮质发育不全,自控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均较差,吸痰可刺激皮下神经末梢,使其产生兴奋活动,且这种兴奋极易扩散。当患儿面对吸痰操作时,常出现左右摇摆、反抗、哭闹等情况,不仅影响临床操作,易造成黏膜损伤,还容易引起患儿家属埋怨,最终影响治疗效果。患儿常常缺乏清晰表达自身感受和需求的能力,不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难度高[16]。患儿家属往往因担心患儿病情而焦虑、烦躁,加上很多护士沟通能力欠佳,因此易出现护患之间沟通不足的现象,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患儿及家属配合度低,最终可能影响治疗效果[17]。选择无创吸痰操作及注重护患沟通技巧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黏膜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首先无创吸痰无需插管,因此可有效避免患儿因呛咳及恶心产生不适而引发哭闹,提高吸痰过程中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从而提高吸痰效果。其次,无创吸痰法可减少耗材,减少治疗费用,患儿家属接受度高,有利于提高其配合度。另外,使用一次性鼻塞吸氧管,可避免经口鼻插管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降低呼吸道黏膜出血率,减少吸痰造成的并发症。

针对儿科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与困难性,本研究在吸痰专项护理中注重护患沟通技巧的运用。首先面对患儿及家属,护士注重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衣着整洁,举止大方,从而使患儿及家属产生亲切、温暖之感。交流中注重手势语言的运用及语速的快慢,尤其与患儿交流时注意视线与其保持水平并面带微笑。上述护患交流技巧不仅有助于拉近与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距离,消除其因环境陌生而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而且可使患儿从关爱同情的眼神中获得支持与鼓励,从而为良好的护患沟通奠定基础。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通过握手及抚摸患儿等举动可使患儿感受到护士亲切、温柔的一面,减少其对护士的恐惧与抗拒心理,有利于提高其依从性与配合度。在进行吸痰操作时,动作轻柔,仔细认真地进行各项操作,提高操作成功率,使患儿及家属感受到护士的爱护关心之情,有助于提高患儿及家属配合度。

综上所述,无创吸痰专项护理结合护患沟通技巧可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促进患儿病情缓解,改善患儿肺功能,减少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猜你喜欢

护患支气管气道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现代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对策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