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4-18魏志杰白亚蓓赵印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理论指导监护室呼吸衰竭

魏志杰,白亚蓓,赵印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6)

呼吸衰竭一般是由肺通气、换气障碍导致的生理功能紊乱和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呼吸功能障碍、器官损伤、代谢紊乱是呼吸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呼吸衰竭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1]。因此对于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预防和及时处理风险,这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2]。常规的护理模式未开展针对性的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措施,缺乏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导致护理质量不佳。随着重症监护室患者的逐渐增多,护理需求也越来越多,护理的负担和责任越来越重,对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除了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还需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呼吸衰竭发生率[3]。分层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应运而生,其能够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进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分层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0例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分层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0~75(55.22±5.12)岁;体质量指数16~26(22.35±2.25)kg·m-2;呼吸衰竭分型Ⅰ型25例,Ⅱ型20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8~75(55.45±5.51)岁;体质量指数17~25(22.12±2.20)kg·m-2;呼吸衰竭分型Ⅰ型23例,Ⅱ型22例。本研究经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治疗及进展》[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经肺功能检查确诊;年龄在18岁以上;临床资料齐全;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病变;合并神经肌肉疾病;未进行气胸引流及纵隔气肿;中途退出等。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按照重症监护室一般护理流程,护士长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特点和能力分配工作,制定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要求,统筹安排。

1.3.2 观察组 采用分层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1)分层设置。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进行分层设置,医院领导任命1名护士长和3名责任护士,护士长将各组平均分配成综合水平组,沟通合作组以及教学管理组,每组选1名护士辅助组长的工作,实行8 h工作制度。每3个月进行急救操作、消毒隔离、仪器使用与管理、药品管理、危险因素等方面的考核,考核以调查访问、书面形式和现场操作等方式为主。(2)分层分组护理培训。分别对实习护士、普通护士、护士长进行基础知识教育、专科护理知识、综合技能的针对性培训。护士长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沟通,制定培训方案,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治疗护理和康复工作。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在保证医疗安全规范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定期统计重症监护室死亡人数和转出人数,责任护士负责医疗仪器的保养和维修。每月进行绩效考核,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3)对患者进行干预。通过结合患者的身体状态、检查结果、心理状态等明确患者护理需求,制定护理方案。对有消极情绪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指导,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时刻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将各种仪器的噪声降到最低,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责任护士定期为患者进行祛痰处理,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则进行吸痰处理,若患者意识清醒,则进行咳嗽祛痰或雾化吸入化痰剂。协助患者进行手腕、手肘的伸屈运动,患者意识清醒后进行握拳、双上肢、双下肢的主动运动。

1.4 观察指标(1)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评定患者焦虑状态,该量表总分为100分,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50分以下为无焦虑,分数越高表明焦虑越严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6]评估患者抑郁状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53分以下为无抑郁,分数越高表明抑郁越严重。(2)动脉血气指标,包括动脉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3)肺功能,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4)护理满意度,使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3级评分法,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心理状态评分、动脉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以例数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 P<0.05;SAS为焦虑自评量表;SDS为抑郁自评量表。

SAS评分SDS评分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 45 58.77±3.52 48.54±2.01a 59.74±2.34 49.54±1.22干预前干预后a观察组 45 58.67±3.53 47.11±2.12a 59.76±2.29 41.18±1.10a t 0.135 3.384 0.041 34.140 P 0.893 0.001 0.967<0.001

2.2 动脉血气指标干预后两组患者动脉氧分压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比较(±s,mmHg)

表2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比较(±s,mmHg)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 P<0.05;1 mmHg=0.133 kPa。

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 45 46.55±3.47 73.52±4.66a 78.52±6.58 53.88±4.25干预前干预后a观察组 45 46.98±3.53 76.11±4.73a 78.71±6.50 50.34±4.19a t 0.583 2.617 0.145 3.979 P 0.562 0.010 0.885<0.001

2.3 肺功能干预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 P<0.05。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L 第1秒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45 1.86±0.27 2.28±0.46a 49.75±5.82 68.13±6.17a 43.16±4.80 67.28±5.97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a观察组45 1.75±0.33 2.67±0.64a 50.16±5.53 72.08±6.79a 43.37±4.53 70.92±5.58a t 1.731 3.319 0.343 2.889 0.213 2.989 P 0.087 0.001 0.733 0.005 0.831 0.004

2.4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呼吸衰竭发病后表现出换气功能障碍,常导致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为确保患者能够接受最佳医护操作,需入住重症监护室。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有所升高,其中以护患纠纷为主[7]。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分层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逐渐受到临床关注,目前主要应用于急诊科和妇产科中,该护理模式将不同水平、不同资历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岗位职责,确保了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整体提升[8]。

分层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的根本理念是调整护理队伍结构,发挥不同层次护士的最大作用,建立新型的责、权、利统一的护理组织体系[9]。重症监护室是危重患者集中医治和护理的病房,其护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动脉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分层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肺功能,稳定血气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与王美青等[10]研究结果相符。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进行分层设置,平均分配成综合水平组、沟通合作组以及教学管理组[11]。不同级别护士学习不同深度的护理知识与技能,使组员结构合理清晰,成员责任明确。护士长通过分配管理工作,规范护士正规操作,发现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12]。每月进行绩效考核,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明确考核评价体系,激发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高护理人员整体能力的同时还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13-14]。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心理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小组通过密切关注患者体征病情等一系列细节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5]。责任护士通过定期对处于昏迷期或意识清醒期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祛痰处理,促使分泌物排出,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综上,分层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和肺功能,稳定血气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但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本研究所选择样本量较小,未进行大样本研究;(2)本研究所选择样本均来自医院单一科室,未进行多中心的试验研究;(3)本研究时间跨度较短,未进行多时间段的研究。因此,需要后续学者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及较长的时间跨度或者多时间段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指导监护室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Cameron适时理论指导下全程护理干预在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中的应用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