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寿命周期视角的农业机械综合利用率研究
2022-04-18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白学峰 纪鸿波 郑巍 宋鑫 □ 常江雪
随着农业机械化加快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完成量的积累后必然上升到质的提升阶段,在追求农机装备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关注农业机械利用率、农机装备结构、合理配置生产资源等问题,就成为摆在农机化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探讨农业机械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机械利用率相关概念
农业机械利用率相关概念涉及三个层次,分别是农业机械利用率、农业机械综合利用率、全寿命周期下的农业机械利用率。
1.农业机械利用率。《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十九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狭义上说,农业机械利用率是指农机的使用频率,即农业机械被有效使用的程度,可用农业机械作业时间与总寿命或者作业季节农业机械的作业时间与总农时的比值来量化。广义上说,农业机械利用率既是农机作业率,也可以表述为农机化水平,代表农业生产采用机械化作业的程度。在我国现行耕种收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体系中,更多关注的是农业生产采用农业机械作业的程度,并没有注重关心狭义上的农业机械利用率。
2.农业机械综合利用率。统筹考虑农业机械利用率及农机作业率之后的综合利用率水平。农机化水平需要全面考核农业机械利用率,既要有较高的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还要关注农业机械利用率,提高农业机械被有效合理利用的程度,这才是高质量的全程农业机械化。单一水平的提高并不能代表综合水平的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可以通过高数量的农业机械来实现,但是利用率低下将导致较多资源浪费;同样如果农业机械利用率较高,但是没有农业机械量的支撑仍然难称是较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3.全寿命周期下的农机利用率。综合考虑到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经济寿命之后的利用率评价指标。对于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或农业生产公司来说,农业机械数量较多,需要合理配置农机结构、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才能最大化发挥农业机械作业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此,要统筹考虑农业机械使用寿命及经济寿命,不能一味地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直至达到甚至超过其使用寿命,还应考虑经济寿命,最大化提高作业效益。
二、农业机械利用率现状分析
综合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利用水平逐年增加,但是狭义上的农业机械利用率,尤其是小农户或是小规模的经营主体,同时行业对全寿命周期下的利用率的研究不多,还没有形成利用率管理的标准、技术、制度等指导性文件。
1.广义农业机械利用率稳步提升。所谓广义上农业机械利用率,可以等同于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2003年以来,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逐年提升,2020年达71.25%,较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较“十二五”末提高7.43个百分点。其中,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分别达到85.49%、58.98%、64.56%。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分别达到 35.79%、31.66%、39.19%、40.53%,较上年分别提高1.57、1.78、1.61、2.22个百分点。
图1 2003—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2.狭义上的农业机械利用率较低。农机是生产资料,应最大化发挥其功能;农业生产有季节性,农机不可避免有闲置时间。但是,农机保有量应与农业生产需要量有一个合理配比。调查研究发现,小农户农机闲置率较高,举例说明,一农户拥有一台100马力拖拉机,假如每天耕地量20亩,以农时为5天计算可耕地100亩,但事实上该农户仅有20亩地,一天即可完成,之后其拖拉机便处于闲置状态。有学者以年为单位进行了一项调查,水稻联合收割机最多可使用2个月,田间作业拖拉机作业时间3个多月,插秧机最多使用不到2个月,平均计算,农机全年使用率仅为18%—30%。总结来看,除了春耕麦收秋收外,多数农户的农机基本闲置,如果外出务工,其农业机械几乎整年不动,作业季节多采用农机化服务方式完成农业生产。以上现象多见于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管理较为合理,闲置水平相对较低。
三、农业机械利用率较低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1.有用户非理性购置的因素。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下,各类农机化参与主体,包括农场、种粮大户、农业生产公司还和小农户,均得到了政策普惠。但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小农模式仍占很大比重,多数小农户存在盲目购机情况,有的农业机械“大材小用”,有的还“水土不服”。
2.小规模经营模式下农机统筹管理较难也是因素之一。小农生产模式并非完全等于效率低下,以日本、韩国为例,其同样以小田块为主,但是它们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生产效率。我国情况比较特殊,地缘辽阔、环境复杂、条件不一,不能照搬模仿,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3.或带来农机总动力提升与综合农机化水平缓慢的困境。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农机总动力达10余亿千瓦,亩均动力约0.39千瓦。就亩均动力这一指标分析,在已经实现机械化国家中,美国为0.07千瓦/亩,日本为0.33千瓦/亩,我国明显处于较高水平,而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图2所示,2020年我国拖拉机保有量2204万台,每台拖拉机负担耕地面积约90亩,相较欧美发达国家仍然较低。从拖拉机分析,我国拖拉机保有量较高,对应每台拖拉机负担的耕地面积较低,除我国拖拉机以中小马力为主外,反映出我国拖拉机利用率较低的基本情况。总体分析,我国农机保有量取得了量的提升,但是,技术水平落后、农机使用率较低、闲置普遍存在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或是影响我国农机化总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制约条件。
图2 主要国家(地区)拖拉机保有量及单台负担耕地面积(中国为2017年数据,其余为2002年数据)
4.可能引起资源配置秩序紊乱。农机利用率低是资源配置不合理,更是资源浪费。作为生产资料,应统筹考虑农业生产作业量,合理推广农业机械,追求农业生产效率最大化。现阶段以小农户为基础的农机购买者,缺少专业农机选购知识,如果在不适当宣传驱动下盲目购买农业机械就是对资源的浪费。
5.带来农业机械维护成本增加的风险。事实上,随着闲置率增加,农业机械维护成本一定会上升。从现实看,多数小农户农业机械欠缺维护保养意识,缺少安全放置条件,缺乏合理保养知识,必然带来折旧加速、故障率增加等问题,直接导致综合维护成本增加,也带来了事故隐患,降低了农户农业生产效率。
四、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关系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和农机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关注全寿命周期下的农业机械利用率,现实意义非常重大。
1.解决农业机械使用频次低的问题。使用频次低,主要原因在于小规模经营模式及农户无效购买,一是要正确引导农户购买适量农业机械,切勿因为购置补贴或受广告宣传等因素,发生不必要购买行为;同时应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每千瓦或每台农业机械作业面积,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使用价值。
2.提高规模经营主体装备管理水平。对于规模经营主体来说,一般拥有较多农业机械装备,尤其是大型农场、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业生产公司等。农机化发展到当前阶段,应不失时机地提高农机装备管理水平,推进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模式,综合种植作物、农时、耕地面积、从业人员、气候环境等因素,统筹购置、使用、维护、维修农机装备,实现效益最大化。也可以考虑引进推广比较先进的智能耕作系统。
3.建立全寿命周期下的农业机械利用率技术文件体系。进一步提高全寿命周期下农业机械利用率的认识,推进相关标准文件起草制定,引导经营主体加强农机装备管理;推进相关课题研究,探究拖拉机、收获机械、插秧机、烘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使用寿命与经济寿命的关系;探索农机装备管理体系认证体系,引导经营主体或企业加强农业机械装备管理能力建设。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