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宇宙如何赋能新闻报道创新

2022-04-18彭茜

中国记者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宇宙现实

□ 彭茜

2021年被认为是元宇宙元年,国内外科技公司争相在此赛道布局,推出了一系列现象级新产品。元宇宙集合虚拟现实(VR)、5G、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信息技术于一身,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最新形态。当元宇宙相关技术赋能新闻报道,也将催生新的媒介生态。受众接收新闻的传统方式是阅读文字、收听音频、观看图片和视频,未来进入元宇宙虚拟空间,沉浸式“体验”新闻的模式或将成为主流,以此为基础将产生更多交互性新闻模式。

本研究将首先探讨元宇宙概念本身及其与新闻报道融合的两个维度,其次以新华社创意VR沉浸式视频《第一报道·习近平金句VR绘 | 万物共生的四季长卷》(以下简称“金句VR绘”)为例具体分析元宇宙赋能新闻生产的一种可能,最后就元宇宙技术应用于新闻报道的其他形态进行总结和展望。

一、元宇宙与新闻报道融合的两个维度

要探讨元宇宙与新闻报道融合的产物,首先要厘清元宇宙概念本身。1992年美国科幻作家尼尔·史蒂芬森的小说《雪崩》创造了元宇宙(Metaverse)一词,由英文单词“超越”和“宇宙”组成,代表一个超越现实宇宙的虚拟世界。史蒂芬森将元宇宙描述为“戴上耳机与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现实中的元宇宙热潮发端于2021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美国沙盒游戏公司Roblox的上市,该公司是首家将元宇宙概念写进招股书的商业机构,此后各大科技巨头相继在元宇宙领域布局。Facebook宣布战略转型,更名“Meta”,打造元宇宙社交帝国;微软在年度技术盛会 Ignite 2021上宣布将推进元宇宙混合办公;字节跳动也收购了国内VR设备公司Pico(小鸟看看)等。

目前,学界和业界对于元宇宙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未来也将随着技术迭代而生发出新的内涵。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认为,元宇宙是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中密切融合。

而Roblox首席执行官戴维·巴舒基提出,元宇宙应具备八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基于该标准,元宇宙应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拥有完整运行的社会和经济系统,现实中的人能以数字化身形式进入虚拟时空中生活,并获得无限接近于真实的体验。用户可在元宇宙中进行娱乐、社交、消费、内容创作等。

从需求层面看,新冠疫情减弱人们在物理世界的联系,增强了在元宇宙虚拟世界的交互需求。疫情隔离政策导致全社会上网时长大幅增加,远程办公、在线会议、云社交等需求爆发,线上生活成为常态。从技术层面看,超级算力、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特别是以 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为代表的数字仿真技术和硬件设备为元宇宙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目前,脸书、谷歌、Pico都推出了消费级VR眼镜设备,戴上它们玩沉浸式游戏,进行在线虚拟社交均已实现。

当下,元宇宙相关技术已在游戏、影视、教育、体育等多领域有广泛应用,而元宇宙与新闻传媒业的结合尚处在路径探索阶段。纵观新闻传播发展史,从报纸、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会催生新的媒介。元宇宙作为“集成与融合现在与未来全部数字技术于一体的终极数字媒介”,也将带来全新的新闻报道形态和模式。笔者认为,可从两个维度理解元宇宙与新闻报道的融合。

□ 企鹅妈妈Alice在绿幕室为“金句VR绘”绘画。

第一个维度,是利用元宇宙相关技术赋能新闻生产,产生具备虚实融合特性的新型新闻产品。传媒界对该维度的探索发端于虚拟现实技术与新闻相结合的“虚拟现实(VR)新闻”,又称“沉浸式新闻”。虚拟现实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产生临场感”。“VR新闻”的早期形态是佩戴VR眼镜观看360度影像,随着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扩展现实交互技术不断迭代,已有更多形态的融媒创新产品诞生,这是本文将重点讨论的一个维度。

第二个维度,是当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元宇宙完全建构完成,人类大规模迁入线上世界,成为虚拟和现实“两栖物种”后,现实世界的新闻采写、制作和分发,甚至新闻机构和记者,都将在元宇宙虚拟空间拥有“数字孪生”。2003年上线的林登实验室(Linden Lab)在线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是最早的游戏形态元宇宙。在这个元宇宙中,就有新闻报纸《第二人生先驱报》(Second Life Herald)发行,报道游戏中的个人、公司和政府新闻。路透社还在其中设立虚拟社,派遣两位记者负责报道虚拟货币和商业新闻。CNN也请游戏中的公民记者在其iReport公民新闻网站上提交新闻故事。

二、“金句VR绘”:数字原生与虚实相融

“金句VR绘”正是利用元宇宙相关技术赋能核心报道创新的一次尝试,代表了VR新闻的最新形态。该作品结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题,利用VR画笔实时绘出“动起来”的水墨长卷,展现中国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突出成绩,并以传统书法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重要表述。作为一部“数字原生”作品,它由创作者在元宇宙虚拟空间创作完成,体现了元宇宙虚实融合的特性。这次成功的媒介技术实验,也为未来探究更多元宇宙技术驱动的媒介变革提供了参照。

“金句VR绘”播出后传播效果极佳,产品获全网推送、阅读量破亿,微博话题阅读量2小时过200万。很多网友看完后,不仅对报道内容感兴趣,更对所用到的元宇宙相关技术感兴趣。后续团队又做了记者谈、科普解读等报道进行“二次传播”,回答了很多网友关于技术细节的提问。这是以技术赋能报道创新,同时反过来报道也推动了新技术落地与推广的双向赋能过程。

“金句V R绘”诞生于元宇宙虚拟世界,而不是像传统新闻产品一样由人在现实世界创造。它是由画师戴上VR眼镜,使用Tilt Brush画笔,以整个虚拟3D空间为画布创作出来。在虚拟空间制作新闻作品,体现了元宇宙的创造属性,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新闻生产方式。Tilt Brush是谷歌开发的基于VR 眼镜的VR绘画应用,绘画范围是可无限延伸的虚拟3D空间。绘画者手持VR手柄作为3D笔刷,可创造出如雕塑一般立体的绘画,还可添加多种动效。

整个长卷参考古代四季山水画形式,用VR画笔绘出秋之塞罕坝、冬之三江源、春之安吉余村、夏之昆明四季组画,结构精巧,立意高远,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画师穿梭于山水长卷中,如“神笔马良”般实时绘出塞罕坝治沙造林、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设立、浙江安吉余村由矿山变竹林、昆明大象北上又南归的动态过程。朱鹮、大熊猫、江豚、雪豹、绿绒蒿等代表性保护动植物形象也在画卷中闪现,贴合昆明生物多样性大会主题。

这一VR视频采用传统低饱和度水墨设色,山川草木鸟兽皆取材自中国传统山水花鸟画,自然风雅、轻灵写意,也凸显出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底蕴。观众观看视频,首先看到平面的水墨画“立”和“动”了起来,体会到“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的灵动效果;其次看到“实”的画师本体与“虚”的水墨元素融为一体,出现人游画中的奇观。提供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接,正是元宇宙的核心。

不过,由于目前V R眼镜尚未普及,大多数受众还是以二维视频观看方式体验这一作品,效果打了折扣。“金句VR绘”其实是为VR平台打造的交互式新闻作品,最佳体验方式是戴上V R眼镜观看。受众可如画师一样,置身于三维水墨世界,在塞罕坝松林、三江源冰雪世界、安吉竹海等地虚拟遨游。画中竹林、熊猫、雪豹、绿绒蒿都触手可及,受众对中国生态文明成就会有更直观的认识。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感觉能力的扩展和延伸”。随着元宇宙对媒介形态的颠覆,人的延伸也将随之升华。“金句VR绘”带来了人感官的延伸,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并打破物理空间限制,让观众穿越于多个虚拟场景。这正是元宇宙所带来的具身性体验,用户不再浏览内容,而是身处内容之中。

三、元宇宙赋能新闻报道的多种形态

以元宇宙为依托,将生发出更高级和融合的媒介系统。目前元宇宙赋能新闻报道已有多种形态:VR/AR是进入元宇宙的“虫洞”,带来了沉浸式的新闻体验;打造真人在元宇宙中“化身”的虚拟人技术,则带动了虚拟主播产业的繁荣;而当构造元宇宙经济体系核心的区块链技术与新闻“联姻”,就诞生了兼具可追溯性和稀缺性新闻数字藏品。未来随着元宇宙相关软硬件设备进一步迭代,市场渗透率逐渐提升,将有更多创新型融媒产品问世。

□ 图为“金句VR绘”作品截图。

VR新闻使体验者以“数字化身”进入新闻事件现场,带来沉浸感、现场感和独特的交互体验。早期V R新闻主要以360度影像为主,通过360度摄像头拍摄全景视频营造现场感,多用于表现战争、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及一些大型主题活动。受众以第一视角体验,更容易产生共情。2015年,新华社在纪念中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9·3”阅兵报道中采用360度影像反映阅兵盛况。2016年《纽约时报》创办“每日360”栏目(The Daily 360),定期发布各地记者拍摄的360度影像,首条360度新闻来自记者拍摄的也门某部落被武装力量空袭后的画面。

当V R进入3.0时代,单眼分辨率、总像素数、刷新率等影响视觉沉浸感的多项核心指标有了质的提升,消费级VR眼镜实现了全无线和本地计算渲染,VR新闻形态将迎来更多可能,用户体验也将全面升级。利用谷歌的tilt brush、脸书的Quill等VR绘画软件进行“数字原生”的沉浸式新闻内容创作成为新趋势。自新华社首创“VR绘”后,多家国内媒体也开始尝试该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或其他数字信息,有机地叠加到用户所看到的真实世界中,对人的视觉系统进行景象的增强或扩张,增强用户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和与现实世界的交互能力。该技术运用于新闻报道,可拓展传统媒体的信息展现空间,增强报道的趣味性和交互性。

新冠疫情期间,《今日美国》团队在其App 上推出AR 新闻产品《拉平曲线:社交距离的AR指南》,通过有趣互动和直观的动画提升民众防控意识。这是一个AR交互小游戏,用户用手机App打开后会看到周围实体环境中叠加了一个虚拟小镇,提供很多生活中保持社交距离的行为选择,如在人行道散步还是去公园散步。用户选择相应选项后就会看到小镇居民采取该行为的后果,从而获得在生活中有效保持社交距离的指导。《广州日报》也曾采用AR技术,使读者用手机扫描报纸后观看与报道相关的AR内容,增强了传统阅读的信息量和趣味性。最新的容积视频技术,还可将人物建模、动作捕捉和AR技术结合,动态捕捉人物三维模型,用于新闻视频内容制作。

元宇宙也带动了虚拟主播、虚拟偶像等虚拟人产业的繁荣。虚拟主播指通过虚拟形象进行新闻节目主持,同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语音播报或交互对话。虚拟主播通过使用硬件和软件来实时渲染和同步捕捉身体动作、面部表情、虚拟服装动作和嘴部动作。这种系统属于VR 3.0时代的产物,如HTC Vive追踪器等头戴式HMD设备,以及游戏引擎如Unity或Unreal引擎。

虚拟主播最早发端于互联网平台。2017年国内第一位虚拟主播小希开始在B站直播。B站2021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已经有32412位虚拟主播在 B 站开播,同比增长40%。此外,还有抖音平台的虚拟美妆偶像柳叶熙、登上春晚舞台的国内第一代虚拟歌姬洛天依等。主流媒体机构近年来也推出大量虚拟主播,如新华社2021年推出的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央视频“央小天”“小小撒”,上海电视台的申䒕雅、中央新影新科动漫频道的新科娘等虚拟主播。

这是NFT数字藏品在新闻领域的延伸,NFT被认为是元宇宙经济体系的核心,解决了数字资产确权问题。数字藏品就是发行在区块链上的非同质化数字资产,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包括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形式,应用场景多元。2021年,国内外新闻机构在新闻数字藏品领域有较多动作,新闻报道、图片、音视频甚至标题都可被制作为数字藏品,其稀缺性带来收藏价值,打破了新闻的“易碎品”属性,同时NFT的可追溯性还能防止盗版侵权。

美联社是全球首个涉足数字藏品的新闻机构,2021年3月其以18万美元售出了名为《美联社在区块链上铭刻2020总统选举——来自外太空的视角》的NFT数字藏品。美国石英财经网则是首个将文字新闻报道制作为数字藏品的媒体,以1800美元拍卖了一篇报道文本,收益用于支持女性记者。2021年3月,《纽约时报》科技专栏作家凯文·罗斯的一篇介绍NFT的专栏文章也以NFT数字藏品形式进行了拍卖。新华社2021年12月也将精选的年度新闻摄影图片制作为中国首套新闻数字藏品,限量发行。

目前,传媒界对元宇宙技术与新闻结合的模式尚处在摸索阶段。已有的创新型新闻产品虽具备一定技术亮点和创意,但仍存在主题受限,制作周期长,成本高,难以常态化生产等问题。此外,大部分产品仍需传统新闻机构借助科技公司外力合作研发,新闻机构的内生性技术创新水平依然薄弱,需加大创新投入、提升技术研发实力,继续探索元宇宙技术赋能新闻生产的更多可能。

不过,元宇宙赋能报道创新,也不能一味追求技术“奇观”,具备高质量、原创性和深度的新闻内容仍是第一位的。需要找到技术和内容的最佳契合点,才能让元宇宙真正成为后疫情时代拉动传媒业转型的重要引擎。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宇宙现实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宇宙第一群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这宇宙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