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

2022-04-18熊际春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解题方法

熊际春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素质教育的目标追求也越来越高。新的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也强化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解决问题内容尤为可见。教师必须深刻領悟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教学重点和核心目标,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更加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本人对解决问题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意义

1.运用和巩固新知识,感受学有所用的快乐。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内容,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加深,又是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不仅来源于生活,亦可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获得感、成就感。

2.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数学思维的模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和他人进行交流、探讨、合作,特别是中高年级更为突出。通过解题过程的完成,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3.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激情

教师要善于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最终实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现有教材的编排,大量的插入了生活图片,这为情景的创设提供了便利,但仅仅依靠这些图片内容是不够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还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去创设情景,让情景变得更真实、更多元、更生动,更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真正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解决西师版四年级下册23页的思考题时,课本已经给出了一副场景图片,对孩子的解题是有帮助的,但图片毕竟是死板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还是有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让两位同学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第三位同学在两人之间来回行走,当两人相遇时三人同时停止。这种情景的展示,对学生理解题意和形成解题思路是大有帮助的。

(二)处理信息,启动数学问题

新教材解决问题的内容中,相当多的题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的,改变了传统应用题单纯以文字形式提供现成的数学信息。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学生从中筛选和提炼有用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灵活的把控节奏,放手让学生去交流和讨论,产生思维碰撞,最终让学生自己去筛选有用信息。比如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材54页第8题,展示了两人去商店购买米花糖的场景,从场景来看,学生比较容易获得的信息是“二人各买4盒米花糖”、“批发84元/箱,零售15元/盒”,而对米花糖包装盒上的信息“每箱装6盒”容易忽视,但是最终的问题解决,这个条件是必要的。

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较为简单,没有与所学知识相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马上解决,不要轻易否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与当前所学知识相匹配的数学问题。比如在学习乘法时,就应该提出用乘法去解决的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用加法去解决,那就让学生马上解决,之后再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三)分析数量,寻找解题策略

这是解决问题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去交流、去讨论,最终获得解题办法。

第一,让学生尝试解决,主动探索。老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运用动手操作、画线段图、或独立尝试、或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二,充分交流,分享思路。在学生完成解题后,让学生展示自己解题的方法和结果,重点是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和过程,通过说的形式展开思维的互动,让学生了解每种方法中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并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学生选择优化的解决方法打下基础。

第三,教给学生必要的分析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特点,教给学生恰当的分析方法。对于中低段的学生,重点教会他们用“列表”和“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分析;对于中高段的学生,应在此基础上教会他们用“转化”、“替换”和“倒过来想”的方法进行分析。比如数学题“有22人租船去湖里游玩,每条大船可坐6人,每条小船可4人,租一条大船24元,租一条小船20元,怎么租船最划算?”,租船的方案有好几种,学生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将每种租船的方案列出来,再进行比较分析。

第四,动手解决,检验评价。在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之后,再让学生列算式进行计算,把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用算式表现出来。问题解决后,还要善于自我评判和检验,检验思路和算式是否一致,算式与答案是否一致,让检验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系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

(四)反复练习,不断巩固知识

解决问题既有计算方法的运用,更有解题技巧的运用。学生必须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并及时反馈,反馈后再练习,逐步形成解题技能。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难、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深入实践,拓展知识运用

学生能将课堂上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运用起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既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对生活更加热爱,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让学生深入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去提取蕴含的数学信息,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

三、结语

解决问题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内容中分量重、意义大。解决问题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运用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组织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时,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遵循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又善于创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好基础。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解题方法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两只想打架的熊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