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提示对智障儿童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2022-04-18李金娟李忠震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教育学生

李金娟 李忠震

视觉提示,顾名思义就是能够看得到的提示,是刺激视觉的提示。本研究主要从视觉提示对智障儿童学习生活习惯的影响等方面入手,研究这些视觉提示在提高智障学生智力、锻炼学生能力、形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一、开展视觉提示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1.直接感官刺激,激发学习兴趣

班级集体教学模式下,班级学生个体差异大,大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言语障碍,沟通及理解能力差,感知觉迟钝、动作缓慢,不良行为较多等问题。他们的认知水平层次不同,有的孩子能认识一些常见的字,在提示下,有简单的模仿阅读能力;有的孩子不善于表达,但能听懂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还有的孩子对老师发出的指令不遵從,他们能听见,但是做不出反应。面对这样一群特殊儿童,怎样规范他们的行为,怎样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观察发现,学生对广告、彩页、彩色包装盒等特别感兴趣,教育教学中以实物、视频、图片等视觉对象刺激学生感官的直观教学法对于提升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有较大作用。

2.辅助沟通,改善行为问题

视觉提示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所学,参与有关活动,避免许多问题行为和困难。利用他们视觉上的优势,使用视觉策略来教导技巧及辅助沟通,为智力发育迟缓学生及自闭症学生提供必要的架构,从而改善他们的行为问题。

3.强化记忆,促进自我管理

智障学生认知记忆特点为记忆时间短,易遗忘,理解能力普遍较弱,任何知识学习都需反复提醒、不断巩固,通过视觉提示的方式经常提醒学生按照提示卡上的内容和规则去做,让学生时刻温故知新,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促进自我管理行为的养成。

二、实施视觉提示的主要策略

1.多形式、多种类

进行视觉提示的方式可以有图片提示、语言提示、视频提示、肢体动作提示、区域分割提示等。种类上可以是功能性的固定提示卡,可更换的活动提示卡,图文提示卡等。

2.多环境、多区域

视觉提示可以在教室、宿舍、洗手间等多个环境中使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日常生活中等多个场景使用。如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视觉提示的方式经常提醒学生按照提示卡上的内容和规则去做,让学生时刻温故知新,从而强化学生的记忆,达到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行为的养成。

3.多学科整合,多环节渗透

综合各学科教学特点,合理设置视觉提示方式,装饰布置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通过合作形成合力。

4.科学分析,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注意日常资料的采集整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通过横向比较、纵向分析等进行科学研究,对进步大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重点指导,从而有效塑造学生行为建立与养成。

三、视觉提示的使用方式

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视觉提示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规范”他们的行为,促进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1.固定的功能性提示卡

在不同区域制作功能性的固定提示卡,不断地提醒、强调和指导学生什么应该做,应该怎么做。如在教室里张贴安静提示卡,餐厅里张贴吃饭、排队提示卡,校园里有活动、游戏提示卡,宿舍里有洗漱、睡觉、起床提示卡,楼梯边有行走秩序提示卡等等。教室内粘贴站队标志、课桌摆放标志、作业展示栏,宿舍内生活用品摆放标志线等。

2.活动性提示卡

根据内容、任务的不同制作可更换的活动提示卡,如课程表、值日生表、日历表、课堂表现奖励表等。

3.视频视觉提示

早上课前播放20分钟视频,学生边听儿歌或看古诗视频进行一系列活动,呈现一幅和乐、温馨的画面。

4.巩固性知识卡片

运用好图文提示,把课本中的生字、部首等知识点放大打印出来贴到墙上,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在课余时间让他们有事可做。

5.学生实际生活图片

粘贴学生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学说话,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图片定期更新,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促进交流沟通能力提升。

6.肢体动作性提示

适当的肢体语言、手势动作、姿势及面部表情等,给予学生以提示,传达给学生老师所期望的行为,这些动作、手势、表情很多可以借鉴聋教育中的手语。

7.区域分割提示

在地面粘贴线条、图像、铺设地垫、摆放物品,墙上张贴或空中悬挂标志等对学习生活环境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每个区域有不同的功能,特定区域内只做相应类别的活动,当学生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安排后,当他们进入或看到某个区域后就知道自己应该接下来干什么。

8.家校合作

争取家长支持,指导家长参与,把视觉提示法延伸运用到家庭中,让家长配合实施。

四、视觉提示的实施成效

1.卡片的视觉提示给学生建立了行为标准,学生的问题行为得以改善和矫正。不少“多动”的孩子问题行为改变明显,基本能参与课堂学习。上课、下课、校园、餐厅、宿舍等秩序井然,课上不愿听、课下无事做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

2.视频的视觉提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一些情绪小孩(自闭儿),只要看到教室里播放着儿歌或古诗视频,情绪得到安抚。课堂上适当插播的小视频,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肢体动作提示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老师对学生竖起一个大拇指、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心灵产生共鸣。同时帮助、提示能力较弱的孩子,让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提升能力。

4.区域分割提示使教室布置美观有序,优化了学生自我服务意识,学生明确了区域的功能,适应了环境安排,玩具、水杯、衣服等摆放整齐有序。

5.促进了家校共育。很多家长根据老师的指导,在家里采取视觉提示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见证了可喜的效果,也更乐于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促进了家校共育。

总之,研究发现视觉提示策略是特别适合中重度智力发育迟缓学生教育,能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同时能辅助经营良好的班级秩序,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升其生活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