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2022-04-18卢雪颖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识字汉字习作

卢雪颖

为改变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作文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较薄弱,主客体颠倒,教与学、学与用脱节的现状,应在作文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这样可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互动的过程,作文教学当然也应该如此。由于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文,语文老师更应该强化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作用,多与学生互动,创设学生间互动情景,才能让学生从写作中得到乐趣,使每位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真正喜欢作文,进而真正写好作文!

一、写作前的互动——未成曲调先有情

学生作文的主观能动性能否调动起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教师提出要求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了解一些人情习俗,如观察花枯草荣、家乡变化等,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成为一种常态;另一方面,习作前针对相应的内容,勾起学生对题材的清晰回忆,全班互动、小组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和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并把习作导向预定的教学目标,以目标、动机实现教师、学生、习作内容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在学生写作开始之前,我们必须有一个写作指导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常识,但大多数情况下被我们的老师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有的老师要求學生写作前自己并没有认真思考过如何指导,再加上本身功底不够,以至于在课堂上缺乏明晰的指导思路与指导内容;二是有的老师认为写作前的指导会让学生思维受到束缚,不利于作文水平的发挥。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老师首先要做到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写作理论及写作水平,最好能亲自写下水文,用于指导学生习作。其次要认真备好课。一道作文题,审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侧重写什么,题材可以选哪些方面的内容,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考虑清楚的,这样指导时才有针对性、才更到位。当然,老师思考的这些内容并不是要灌给学生,而是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当中引导他们。比如有一次,我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我的宝贝》的作文。在适当的情境导入后,我让学生们说说自己有哪些宝贝,学生们一听说要讲自己有什么宝贝,一个个来了精神,争先恐后地说。各种各样的宝贝纷纷登场,有玩具、有衣服、有家里的小动物、宠物,五花八门。接着我因势利导,让他们逐个说说自己的宝贝有什么好的、有趣的故事。最后集中对几个学生的内容进行分析,要求学生们思考并分组讨论,哪些内容可以写,哪些不要写,为什么,写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哪些问题。通过讨论互动,学生们明白了“宝贝”一词的情感倾向,注意到了“我的”这样一个限制性定语,懂得了写的时候要有所侧重。这些写作前指导的内容都是具体可感的,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学生们都很投入,接下来的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二、写作中的互动——道出习作无限事

有观点认为,写作之前已经作了详细地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老师就不必多说什么了吧。再说,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是不愿意让别人看作文的。这个理由似乎很充分,但我认为写作过程中老师更需要与学生互动。写作前的指导、互动只是针对少部分学生的例子而言,虽然具有指导性,但也只是限于面上的指导,具体到每一个学生的写作过程,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如果不能在写作过程中及时得到纠正,待写成之后不尽如人意,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是不是自己比较笨”的想法。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学生写作过程当中,适时介入,让学生介绍写作思路,说说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纠正一些错误甚至与他们一起推敲部分词句的表达,还会让学生有一种被老师重视的感觉,从而激发写作热情。当然,我们的态度一定要和蔼,以讨论的形式互动,真诚帮助,多表扬鼓励,学生们一定会乐意接受。另外,写作过程当中的指导与互动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要锱铢必较、一评到底,更不能全盘否定,让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三、写作后的互动——曲终收拨当心画

虽然我们在写作之前已经做过了指导,写作过程当中也进行了互动引领,但光凭这两点还不够。写作训练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指导、不断纠正、积累感悟、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写作之后的互动也不能忽视,师生间互动应该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

写作之后的互动包括批改与讲评两部分。

先谈批改,首先老师应根据每次作文的训练目标与写作前指导的要求对学生习作做有重点的批改,强调批改的针对性。我们知道,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总是五花八门,审题的问题、结构的问题、中心的问题、遣词造句的问题等等,如果我们的批改面面俱到,则容易让训练目标与训练重点得不到落实,冲淡主题。所以一次作文批改主要针对一两个问题比较恰当,不宜贪多。还有,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的批改,最好能多用面批这种互动形式,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而言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具有鼓励性。

再谈讲评,大部分老师的作文讲评课总是以老师评价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不符合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所以我们的讲评也可让学生来讲评,由学生对某一些具体的文章进行点评,老师只作一个参与、组织、引导的角色。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能使更多的学生明白该篇文章的优劣之处,从而更能清楚自己习作的优劣,取得较好的讲评效果。作文虽然讲评完了,但学生的思维还会在继续,心之湖泊还有小舟在摇曳。

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视了互动,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是强调学生的写作热情,是教师、学生、习作内容三者之间的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习作技能是认识的客体,教师是主客体之间的调控者。这三者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作文教学效率可以得到较大提高。

运用字理析解   提高有效识字

广西百色平果市第十三小学  陆 庆

许嘉璐先生说:“人生聪明识字始。如果我们解决了小学生识字难的问题,使识字难变为不难,其意义并不比放一颗卫星小。”可见,教给学生有效的识字方法是多么的重要!我们都知道识字是学生提早阅读的基础,由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在识字量有了一定的储备的时候,学生才能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尽早尽快地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

当前的识字教学,可谓流派纷呈,方法各异,风格多样,但最有效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字的音形义,所以,我们在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时,如果能更多地从字理识字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汉字的组构规律,挖掘汉字的造字文化,让学生乐于识字,那识字教学的效率就可以得到提高。笔者几经尝试,从汉字的音、形、意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以字理识字为主要方法,让学生站在理性的高度来学习汉字,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掌握汉字的组构规律,大大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一、加强学习,提高运用字理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一般要用公认的字源理据去分析汉字。运用字源理据分析要处理好如下的三个关系:1、弄清汉字笔画和部件的合成关系。汉字是由部件和笔画组成,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笔画与笔画组成。如“八”字,由撇和捺两个笔画组成。(2)由部件与笔画组成。如“血”字,由笔画撇和部件“皿”組成。杀鸡宰鸭时把血滴入皿中。(3)由部件与部件组成。如“男”字,由“田”和“力”两个部件组成。古代在“田”间出“力”劳作的多为“男”。不论是哪种情况,汉字各部分之间都是为表达某种意义而有机结合,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体现了汉字的构形理据。只要弄清了它们各自的造字原理才能明确撇和捺这样组合的原理,从根本上掌握和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相当部分的汉字只要按照其字源意义讲析就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地识记了。如:“初”是用“刀”裁布是做“衣”的开始阶段,所以“初”是衣字旁而不是示字旁。“染”是古时人们从山上割来一些草“木”用“水”熬煮出颜色,然后把丝帛放下去煮“九”次(多次),就能把布染成了。所以“染”的右上是“九”而不是“丸”。“辨”和“辩”——用刀剖开就能辨别清楚(如用刀切开西瓜),所以“辨”字是刀旁心;辩论用语“言”,所以“辩”字是“言”字心。

二、注重归类,巧设字理教学的过程

教学中,注重归类,如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教法大不同,例如:象形是最早的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通过描摹事物形状的方法来造字。学习象形字时,应根据字的特点来进行,先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再展示古人记录时画的图案,最后展示如何演变成现在这种字形的过程。教师把字形的演变过程简单给学生展示,让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知道了“知识的来源”,了解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又能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和理解字义,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在学生的心里“润物细无声”地种下了喜欢汉字文化的根。如教学 “飞”字,我们可以在旁边画一幅小鸟飞行简笔画,引导学生观察对比。现在,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下‘飞’字的演变过程,你看看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课件依次出现由实物图→象形字→篆体字→楷体字的过程)学生马上就会发现“飞”字就像小鸟飞行的样子。“乙”是身子,撇和点像小鸟展开的翅膀。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结学习方法: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学习‘飞’时,就是通过读字看图——图字比形——认记生字的方法记住了‘飞’。今后,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支认识更多的生字。接着,展示篆体汉字“飞”,因为实物图片和简笔图都是图画,不是文字,只有大小篆等才是汉字,其字形大多与现今使用的楷体相去甚远;最后,展示正楷汉字“飞”进行对照。这些演变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展开对字形的联想,使这些孩子的头脑中,认识的不仅是这些抽象的汉字,而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个个鲜活的事物了。整个演变过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惊叹。笔者相信孩子们在识记和理解汉字的同时,会从心底由衷地产生对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的钦佩之情。此时,一股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从学生的心底油然而生。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字,形声字约占70%。如果我们能把握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来帮助学生识字,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字意。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发现表音的声旁和表意的形旁,通过加减偏旁和换偏旁的形式,以了解字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学会一串同字族的新字,“似曾相识燕归来”,触类旁通,从而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偏旁表示的含义,既了解形旁。学生了解偏旁的含义后,就能根据字形去理解字了。例如:“冫”古字“冷”,意“寒冷”,如“冷、冰、冻”等;“礻”示,与祭祀、宗庙、祸福有关,如“祖、祸、福”等;“宀、广”房屋,作意符与房屋或居住有关。这样理解了常见形旁,就能自主地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就能达到“学一个带一串”的功效,增添了学生识字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其享受识字的无穷乐趣。因此,在形声字的教学中,笔者还引导学生对同部首字的字义进行探究分析、归类,让学生认识到每个部首都存在着表义的类属性,加深汉字对汉字据形知义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汉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望文生义的理解能力。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生是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就是在这时养成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把字写对、写美观,这些都能为孩子将来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对于孩子终身学习,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总之,我们老师要正确地运用字理进行教学,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学生,提高自身的析解能力,才能在教学中驾驭自如,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才会增强主动识字的愿望。

猜你喜欢

识字汉字习作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