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码技术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影响
2022-04-18戈英洁
戈英洁
摘 要:信息技术究竟如何改变思路,引领创新呢?从一次培训中习得的新技能或许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转变思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可以以码技术的形式进行记录。其不仅是良好的记录方式,更是肯定学生主体地位,激活教师教育活力的重要方式。贴合信息时代的主题背景,相信运用新工具、新技术的我们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关键词:码技术;教学效果;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究竟如何改变思维、引领创新呢?怀着这样的疑问,进入了李玉平教授的课堂中,在聆听了李教授关于码技术的介绍后,感到收获颇丰,并迎来了本次培训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将本次学习成果呈现在一块展板上。从一开始的千头万绪,再经过激烈的思维碰撞,最终找到了思路并完成了作品:决定用鱼骨图这种形式的思维导图去阐述思维转变的过程,并呈现出一次完整的思想更新。并将鱼骨图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鱼头象征着信息时代、工具时代即未来已来。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响应着“双减”工作的开展,运用新型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无疑是新时代教师最应为之事,唯有这样,才能克服课堂之中的沉闷与死板,改变满堂灌和繁难偏旧的怪状,将主导权真正归还到学生手里。这也要求我们作为教师,牢牢把握课堂主阵地的同时,提高素质、转变认识,认识到自身做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利于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创造出更大的教学价值,也可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信息时代中信息技术最为发达,应在日新月异的技术中寻找到对自己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激活学习活力、提升学习效果。才能拒绝无意义内卷和没有专注力的内耗,迎来学生学习热情的新春天。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自身学习的主人,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既为自己、也为美好明天继续不懈拼搏、不懈努力。
第二部分鱼刺分布着具体学习过程的步骤:角色分配、明确任务、学习实践、思维碰撞、专家点拨、群策群力、成果展示。
这不仅是一次培训所体现出来的思维过程,更应该是课堂中有纪律、有活力、有合作的小组活动的具体脉络。一支训练有素、分工明确的小组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过程所需的步骤。如果从准备阶段就开始争执各自的任务,必定导致的后果是耗费着一个小组有限而宝贵的时间精力,却还没有得到应经历的学习步骤和充满收获的学习结果。因此规划好小组内的角色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更好更快地完成学习过程,创新学习成果。
第三部分鱼身的间隔插以记录美好瞬间的码图。
如何制作码图?码图选用什么样的内容?是语文加血中的重要思考点。
首先,制作码图的工具很简单,信息时代只要求我们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将想展示的内容进行拍照,此过程可运用一些简单的拍摄技巧,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模糊周围环境。接下来下载剪映进行视频剪辑,剪辑过程可以进行简单的修图、也可以插入适当的音乐或特效,或者配合上恰当的文字说明。再选择相应的平台进行分享,将分享的二維码与突出事物特点的图片进行拼贴,便能得到一张精心制作的码图了。一眼望去,占据篇幅较大的图片凸显了要表达的主要内容,而占比篇幅略小的二维码经过手机扫码的功能可以如实呈现表达内容。
其次码图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不同的选择。也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学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编辑。如语文学科,可以在教学活动之前,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将一部分资料如视频、图片等加以分享并保存为码图的形式。也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针对某个疑难点进行解答,或针对某一问题,将不同的解决方法录制出来,并配上码图编撰成册。当然,学生的学习成果、创新想法、优秀作品全部都可以制作成视频的形式,加码图进行留存。
最后,不得不说,码图的出现颠覆了教师们在头脑中对教学过程及相关教学资料进行保存的概念,从机械复杂、资料繁多的文件夹中解脱出来,换之以轻轻松松的几十张图片作为钥匙,打开云储存、云空间的大门,让静态的资料鲜活起来,以重新唤起与之邂逅的美好时光。尤其针对语文学科,古诗词的意境、绘声绘色的讲故事、令人陶醉的优美片段,若是能配以轻灵的音乐,恰到好处的文字提示以及空间无限大的云存储宝库,必能成为打动学生认真学习语文的一大利器。听的美、读的美、说的美,再加上信息时代的存储美,四美相结合,必能促使教师的语文教学日益精进。
经过以上三个部分的准备,一条跃跃欲试、奔向无限可能的“码”鱼便要准备出发了。在完成作品的同时,心中也不禁思绪万千:本次学习中惑有所解、悟有所得。重视学法,目标明确、做出计划才能顺利通关;重视工具,运用资源、工具学习实现成果迭代;重视思维,冲破束缚、打破常规即可另寻新法;重视实践,做中探究、学中实践方可知识内化。四者相结合,既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生动、真实、立体,也让教师的职业生涯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
参考文献
[1]张晔菲.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学习支架的实践研究[J].信息周刊,2019(42):1-2.
[2]刘宁.基于支架式教学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为例[J].互联网天地,2016(12):15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