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邮轮旅游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2-04-18闫秦勤苏枫

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

闫秦勤 苏枫

摘要:湖北科技职业学院邮轮旅游专业群立足专业优势,紧抓机遇,迎接挑战,按照“双高”建设要求,以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集群为核心,科学组群、精准定位、协同发展,从创新“双环四元,三课堂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重构“项目引领、三层三能力”专业群课程体系、创建华中地区邮轮旅游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平台、深化“三教”改革、加强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五个方面开展专业群建设,将其打造成省内一流的优势特色专业群。

关键词: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 ;专业群建设 ;邮轮旅游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3-0038-05

自2006年国家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明确提出专业群建设的要求之后,专业群建设受到了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并于同年12月公布了56所高职学校为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141所高职学校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双高计划”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作为双高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提质、彰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在“双高”建设进程中,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院校,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通过对邮轮旅游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升邮轮旅游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职院校与区域产业协调融合发展,促进高职院校邮轮旅游专业群高水平、内涵式、特色化发展。

一、邮轮旅游专业群建设基础

学院于2019年组建邮轮旅游专业群,以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为核心,融合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重点培养现代旅游业急需的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技能担当、有态度、有温度、有风度的复合型人才。

(一)邮轮旅游专业群优势特色

1.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对接大旅游时代的服务需求

邮轮旅游专业群的三个专业始终围绕现代旅游服务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重点对接旅游者旅游活动中的导游服务、景区服务、酒店服务、餐饮服务、邮轮服务等需求,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既独立发展,又联动合作。核心专业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单位、邮轮运营服务与管理1+X证书试点专业。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实施分层分类教学,使不同生源、不同英语基础和不同职业发展意向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旅游管理专业于2019年获批为国家级骨干专业,致力于培养国际化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注重教研互促,《国家5A级景区黄鹤楼个性化导游讲解与游客满意度提升服务》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项目。酒店管理为我校重点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积极探索“企业全程参与式”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通过订单培养切实提高学生酒店服务技能。

2.赛教融合培育工匠精神,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邮轮旅游专业群教学团队指导学生多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和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要参加了中西式宴会服务、调酒技能、酒店接待、导游服务等赛项,共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和三等奖11个。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使学生在竞赛中长知识、重规范、提技能,鼓励创新,追求精益求精,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3.实践教学条件功能齐全,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邮轮旅游专业群拥有功能齐全、技术领先的校内邮轮旅游实训基地,主要由3D邮轮、邮轮客舱、中西餐厅、酒吧、茶艺、旅游信息化等9个校内实训室组成,学生在校说英语、学调酒、会摆台、能铺床、悟茶艺、练口才,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技能。校外,我们拥有省级实训基地湖北省海外旅游集团公司和数家校企深度合作单位,为开展认知实习、现场教学、跟岗实习和顶岗实践提供了保障,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

4.立足专业服务社会,人才培养质量认可度高

邮轮旅游专业群教学团队为各大旅游公司培训各类人才600余人次,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60余万元,社会服务效果显著。教学团队指导专业群学生多次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如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独家供应商新闻发布会暨武汉东湖茶叙周年茶会、湖北省“两会”等,学生以热情友好、专业高效的服务给主办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主办单位的好评,社会服务效果显著。

近年来,邮轮旅游专业群毕业生遍布国际国内著名邮轮公司、湖北各大景区、旅行社和高星级酒店,为大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撑。部分优秀毕业生现已成为多家旅游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二)邮轮旅游专业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无论是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从区域经济发展及旅游消费层面,邮轮旅游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邮轮旅游专业群主要拥有两大机遇:一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推中国邮轮产业“内循环”高品质发展。当前,全球疫情严重阻碍世界经济“外循环”,在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随着长江内河游轮的复航、国内沿海航线的重启、无目的地海上游的试点、本土邮轮建造步伐的加快、中资邮轮市场的持续加码等,发展邮轮产业“内循环”已成为大势所趋。我校位于祖国中部、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美誉的湖北省武汉市,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邮轮游客集散中心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重要支点,武汉市致力于打造国际性长江游船游艇中心。国内大循环背景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为邮轮旅游专业群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环境。二是航运文化和邮轮+文化的提升诉求为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动力。2020年,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提出要传承弘扬歷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航运文化,形成世界级的高品质航运文化休闲品牌。作为航运文化重要载体的邮轮,它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美食购物等旅游活动为一体,覆盖了“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其交通、文化、旅游高度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我校邮轮旅游专业群三个专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支持。

专业群人才培养也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对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虽然邮轮产业“内循环”充满机遇,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旅游业对人才需求呈现“减量提质”的趋势。邮轮旅游专业群要顺应新形势,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支撑区域邮轮旅游人才需求的专业群发展模式。二是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仍需探索。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找准产教融合接口、找到深度融合的方式,成为专业群建设深化融合、成效提升的切入点和突破点[1]。邮轮旅游专业群应立足校企合作现有经验,在产教融合模式创新、特色彰显、评价标准等方面加强探索,积极破解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的难题。

二、邮轮旅游專业群建设思路

(一)邮轮旅游专业群组群逻辑

我校邮轮旅游专业群对接湖北疫后重振下的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内河游轮高品质深度游这一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专业群对应产业链、岗位群的原则,组建以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为核心,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发展的邮轮旅游专业群。从供给方面来看,国际邮轮产业链基本上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邮轮的设计与建造,为产业链的上游;二是邮轮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为产业链的中游;三是邮轮码头区域的配套建设,为产业链的下游。邮轮旅游专业群重点服务产业链的中游,立足邮轮票务销售员、邮轮各部门对客服务员和岸上游览活动服务员三大岗位群,涵盖了邮轮产品营销、住宿、餐饮、旅行、娱乐等综合性的服务需求,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邮轮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具体如图1所示。

邮轮旅游专业群将三个专业进行组群联动发展,一是符合产业链走向。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作为新兴专业,突出了新型的旅游交通方式和旅游吸引物的独特优势,将其作为重要支点,集聚传统旅游类的两大专业,使三个专业共同重点服务于国际邮轮产业链的中游——邮轮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满足了新兴旅游业态对复合型旅游人才的需求。二是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为水上运输类专业,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同为旅游类专业。群属三个专业虽然不同属旅游大类,但同时服务于大旅游产业,相关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服务意识相通,岗位相连,岗位工作的社会作用相同,各专业人才特质具有同向性。以大旅游服务行业通用的知识技能体系覆盖整个专业群,符合人才进阶培养规律。三是契合资源共享的原则。专业群可共享专兼职教师资源、校内外实训基地、就业合作企业和用人单位;能够通过优化配置资源,实现资源高度共享和专业优势互补,发挥集聚效应,提升邮轮旅游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邮轮旅游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与建设目标

邮轮旅游专业群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主动服务意识、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及邮轮旅游相关知识和技能,面向邮轮票务销售、邮轮前台、客房、餐饮、娱乐、购物、岸上邮轮活动服务等职业岗位群,能够从事邮轮乘务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景点景区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邮轮旅游专业群顺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立足“一带一路、海洋强国、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专业群建设,加强专业群人才培养与区域优势产业的对接,着力培育专业群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将其打造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省内一流的优势特色专业群。

三、邮轮旅游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

邮轮旅游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创建产教融合平台、深化“三教”改革、加强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五个方面开展。

(一)创新“双环四元,三课堂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邮轮旅游人才培养高地

邮轮旅游专业群创新实践了“双环四元,三课堂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即顺应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中国远洋集团、重庆新世纪游轮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邮轮游艇行业协会深度合作,通过政、行、校、企四方协作,将以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堂”、以学生课外活动为主的“第二课堂”和以跟岗、顶岗实习为主的“第三课堂”相融合,切实做到“四对接”,即专业群建设与区域产业集群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着力推进“三全育人”,促进专业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重构“项目引领、三层三能力”专业群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是落实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支撑,是推动专业群内各类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的关键[2]。邮轮旅游专业群教学团队依据人才培养定位,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基于专业群核心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思路,对接1+X证书制度,构建“项目引领、三层三能力”专业群课程体系,将思政育人和劳动育人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专业课程显性教育与课程思政、劳动教育隐性教育相统一,保证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至少获得1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图2所示。

共享层由公共基础共享课和专业群基础共享课组成,因专业群共性发展而设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核心层是分专业以实际工作项目为引领而设置不同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分工下的职业岗位群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职业核心能力要求。 探索书证融通新途径,共促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复合层是因满足企业复合型人才需求而设立,通过拓展课程的互选学习,提升学生专业人才岗位迁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三)创建华中地区邮轮旅游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平台,服务师生和企业发展

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需要满足能服务学校人才培养、能服务社会发展、能促进校企合作三个功能[3]。依托校内邮轮旅游专业群实训基地,以“互联网+”邮轮旅游共享中心为载体,校企行协力创建华中地区邮轮旅游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平台,共同研发邮轮旅游行业岗位服务标准,共同制定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邮轮票务销售、邮轮旅游产品设计、定制旅行策划、智慧酒店服务创新等产学研项目,共建“政行企校”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发挥融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创新创业、技术服务等于一体的产教融合综合功能,从而实现四方共赢。同时,在专业群内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合力培养,明确学生学徒双重身份,致力于打造互融共生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邮轮旅游人才输出与产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四)深化“三教”改革,构建专业群高质量教育资源体系

“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提高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突破口。高素质教学团队是“三教”改革的核心要素,校企共育一支高水平双师教学创新团队,以每个教师的专业优势和特长为基础,开展多元结构化教学团队建设。具体而言,“双语教学型”教师团队重在营造双语教学环境,在专业知识传授中融入跨文化交际内容,推进3A酒店英语、邮轮英语视听说等课程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引入和对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家国际化发展战略。“专业技能型”教师团队充分发挥双师技能优势,重在指导学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技能比赛,提升学生技能水平。通过成立酒水、茶藝等大师名师工作室,实现校内师带徒传艺和技能培训,推动技能人才传帮带。“科研创新型”教师团队重在树立研究型思维,能够针对专业群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与日常教学问题开展应用型研究,以课题项目为载体,发挥爱研究、懂研究、会研究的优势,以科研反哺教育教学,教研互促,形成良性循环。“社会服务型”教师团队重在对接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岗位培训、技术技能培训、企业定向培训等社会培训,以及提供管理咨询、方案优化等智力支持服务项目,旨在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工具,在动态优选教材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开发立体化、活页式、现代学徒制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精心打造《邮轮客舱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线路设计》等书证融通系列精品教材,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法是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积极推进“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改革,继续探索分层分类教学,坚持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创新运用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等教学方法,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构建师生互动型学习关系,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推动“课堂革命”。

(五)加强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助推信息化教学改革

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是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对标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设逻辑,建成素材齐全、开放共享、持续更新的优质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继续完善国家资源库“邮轮客舱服务与管理”双语课程,开发数字化课程学习资源包,力争课程用户总量达2万人以上,提升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以国家资源库课程建设为抓手,明晰高职“金课”内涵,推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致力于打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一课一空间”,力争建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2 门、省级5门课程。注重开展课程思政和双创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引入和优化国际化优质教学资源,为在校学生、企业在职人员和社会继续教育学员提供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

“双高计划”建设实施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系统工程,面对“双高计划”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应借鉴学习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院校实际,科学研判、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在坚持内涵建设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促进高职院校培优提质地高水平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米高磊,郭福春.“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内涵逻辑与实践取向—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138-144.

[2]张俊义,宋莹,薛新巧.“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5):102-106.

[3]李玮炜,贺定修.“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的基础、需求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5-9.

(责任编辑:刘东菊)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ruise Tourism Major Group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high Program"

YAN Qin-qin, SU Feng

(Hu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4,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major advantages, Cruise tourism major group in Hu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meet the challeng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Double-high program" construction, the major group are aligned with regional industrial cluster, which is taken as the core, and make a scientific group, an accurate position an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The major group construction is carried out from five aspects of innovating "dual cycle four elements, three classes four links" talent training mode, reconstructing "project leading, three layers and three capabilities" major group curriculum system, creating a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platform fo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cruise tourism in central China,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eacher,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ethod"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curriculum teaching resources, which will make it a first-class provincial major group with its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double-high progra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jor group construction; cruise tourism

作者简介:闫秦勤(1982—),女,硕士,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邮轮旅游教育;苏枫(1977—),女,硕士,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邮轮旅游专业群。

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邮轮旅游专业群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GB210)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
再论“双高计划”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怎么看、如何干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