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适应性研究

2022-04-18王秀芳周伟

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安徽省规模

王秀芳 周伟

摘要:从人才培养规模、专业设置、教育质量、职教政策等四个方面,对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存在不适应现象,具体表现为人才培养规模与地方经济规模不同步、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不完全匹配、教育质量与经济高质量發展不完全对接、职教政策与人才培养需求不完全适切。对此,从适当调整教育规模,对接市场需求;提高专业与产业对接度,实现精准供给;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内涵建设;强化政策引领,做好顶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地方经济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3-0021-07

一、研究背景

高质量发展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本质内涵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水平、层次、形态不断跃升。在这一背景下,安徽省将走出适合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1]。

紧扣高质量这个关键词,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建成教育强省、人才强省、创新安徽、制造强省、技工大省,关键在于人才供给。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掌握基本职业技能操作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是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中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到地方产业能否获得所需要的数量充足、规格适配的技术技能人才。如何保证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适应性,成为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因此,对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是否适应、适应程度如何,以及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应如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等问题的研究,既关系到安徽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关系到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国外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各具特色,例如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德国的“双元制”等。从国际职业教育实践来看,职业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一部分,在中等、中等后和高等教育层面都可以进行,但以中等教育层次为主[2]。从国内来看,中等职业教育也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当前,学者们对中等职业教育本身的研究相对较多,包括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教育政策、经费投入、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中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适应性研究相对较少,探讨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适应性的研究则更少。本文将从人才培养规模与地方经济规模的适应性、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教育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应性、职教政策与人才培养需求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及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具体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二、实证分析

为了解决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点多面广、效益不高、生源不足的问题,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加快了资源整合步伐[3]。表1显示,2013—2019年期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通过市统筹、县整合的方式,学校总体数量由463所减少至328所,其中职业高中学校以及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数量不断减少,分别由2013年的287所、61所减少至2019年的85所、29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数量不断上升,由2013年的115所增长到2019年的214所。通过撤销、合并、转型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和办学水平。

但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安徽省产业向高端演进,加之新一轮的技术变革等因素,均对技术工人队伍的培养规模、专业类型、教育质量、教育层次等提出了新的需求。当前,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存在不适应现象。

(一)人才培养规模与地方经济规模不同步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模要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相适应,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为了研究二者的匹配程度,本文选择将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模与地方经济规模的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果是显著正相关,则说明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与地方经济规模适应程度高;反之,则表示适应程度不高。

在指标和数据选择上,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选择2013—2019年间在校学生数和毕业生数进行衡量,安徽省经济规模选择2013—2019年间生产总值和一、二、三产业产值进行衡量,具体数据见表2所示,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2013—2019年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和毕业生数与安徽省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产值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安徽省经济规模和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适应性弱,意味着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与地方经济规模不同步。

从现实情况来看,近年来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在校生数量逐年减少,与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数量不断增长的需求不相符。因此,需要提高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规模与地方经济规模同步发展。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不完全匹配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需要围绕产业结构进行设置,既要立足当下,考虑与当前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也要着眼未来,面向未来新兴产业进行专业布点。

1.专业设置与当前产业结构不完全匹配

安徽省一、二、三产业人才培养规模比例与产业结构比例匹配程度不断优化,但是一、二、三产业专业点比例与产业结构比例不完全匹配。如表4所示,2019年安徽省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7.90%、41.30%、50.80%。与其相比较,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一、二、三产业人才培养规模比例由2018年的8.67%、18.77%、70.16%调整优化为2019年的13.38%、32.65%、53.97%,表明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得到了提高。但是在专业点比例方面,2019年安徽省263所中等职业学校具备招生资质,设置了3 039个专业点,其中一、二、三产业覆盖的专业点分别为255个、681个、2 103个,分别占专业点总数的8.40%、22.40%和69.20%,这表明专业点比例与产业结构比例匹配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第二产业上的专业点比例不足。2017—2019年间第二产业专业点比例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第二产业上的专业点比例仅为22.40%,其中在资源环境类、能源与新能源类、土木水利类、石油化工类专业的专业点比例较低,分别为0.63%、0.26%、3.69%、0.66%,如图2所示。第二產业上的专业点比例较低的原因是:第二产业的专业建设对师资队伍、实验基地的实训设备、课程体系等方面要求较高,且第二产业相关专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

(2)第三产业上的专业点相对过多。2017—2019年间第三产业专业点比例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第三产业上的专业点比例达到69.20%,其中财经商贸类专业点比例为12.97%、旅游服务类专业点比例为7.24%、文化艺术类专业点比例为12.14%、信息技术类专业点比例为15.30%,均占比较高,如图2所示。目前,第三产业上的专业点设置相对超前,原因之一是第三产业办学对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的要求相对较低。

2.专业设置对未来新兴产业前瞻性不够

为适应产业发展的趋势,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进行了动态调整。2019年新增80个专业点,其中,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新增19个专业点,幼儿保育新增11个专业点,无人机操控与维护新增11个专业点,新能源汽车维修新增9个专业点,位列前四。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其问题在于与新兴产业的对接不够充分。

未来,安徽省将大力实施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战略[4],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明确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家电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在这个科技快速迭代发展的时代,专业设置若要适应产业发展的变革,就必须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前瞻性。

(三)教育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完全对接

国外学者贝努斯·尼科斯(Nikos Benos)和佐图·斯特凡诺(Stefania Zotou)衡量教育质量采用的是生师比、教育经费和教育成果[5]。本文用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反映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用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水平、师资队伍情况衡量校内教育质量水平。

1.高就业率和低就业质量并存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较好,就业率较高且就业本地化现象明显。2019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226 872人,就业率为98.28%,其中直接就业毕业生146 169人,直接就业率达64.4%;升入高校的毕业生64 080人,占毕业生的28.2%。本地就业的毕业生数占直接就业学生的66.66%,异地就业的占比为33.24%,境外就业占0.1%。

虽然就业率比较高,但是就业质量大多不高。一方面,毕业生工资收入及社保待遇不高。2019年,签订劳动合同的毕业生占直接就业学生的92.61%,直接就业学生月起薪2 000元以上的占76.73%。享有三险一金和享有五险一金的毕业生分别占直接就业人数的9.47%和14.06%。这反映出毕业生还存在月薪较低、享有三险一金、五险一金等毕业生占比较低等问题。另一方面,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有待进一步提高。2019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为75.92%。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

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强调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更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撑[6]。虽然2013—2019年间安徽省中职教育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2013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662 291万元,2019年达到848 337万元,但是与普通高中经费投入相比,2013—2019年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每年均低4%左右,如图3所示。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限制其提升办学质量的根本原因。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虽得到较大提升,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依然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一方面,安徽省在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图书数量方面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安徽省生均占地面积为41.15平方米,全国为36.00平方米;安徽省生均图书数为30.77册,全国为26.00册;另一方面,在生均计算机数和生均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方面,安徽省与全国差距较大:2019年安徽省生均计算机数为0.20台,而全国为0.28台;安徽省生均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为4 877.60元,而全国平均值为7 417.92元。

3.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师资力量不强,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

(1)专任教师生师比高。2013—2019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专任教师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13年的33 973人下降到2019年的27 884人。图4显示,2013—2019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师比一直高于全国,例如,2019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师比为26.92,而全国为18.94。

(2)专任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下降。2016—2019年间“双师型”教师占比逐年下降。2019年,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共有专任教师27 884人,其中文化课教师为10 552人,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为17 332人(其中11 112人为“双师型”教师)。如图5所示,2016—2019年间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人数占比以及“双师型”教师占比均在逐年下降。“双师型”教师比例的下降必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3)兼职教师比例不足。中等职业教育需要面向生产过程,面向企业实践,而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工程师、技术人员等兼职教师一线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精湛、实践操作技能强,能让学生真正学习并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是加强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力量[7]。纵观国外职业教育,“企业兼职教师多”是其职业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德国的企业兼职教师占教师队伍的60%及以上,而专任教师仅占40%左右。澳大利亚的专任教师数量不断减少,临时性和合同制教师数量不断增多。然而,当前安徽省中等职业院校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较少。如图6所示,虽然2013—2019年间兼职教师所占比例由13.38%增加到18.09%,但是增加不明显。究其原因,经费与编制是关键因素。2015年颁布的《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院校聘用兼职教师工作的通知》指出,“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在有空编的情况下,拿出不低于总编20%的编制面向企业、行业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能大师、技术技能人才及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因此,要从根本上促进兼职教师队伍的蓬勃发展,需要在编制及待遇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总之,安徽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质量、水平上台阶、提档次。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质量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依然存在经费投入不足、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等问题,导致教育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完全对接。

(四)职教政策与人才培养需求不完全适切

政府作为政策、法律、战略的导向者和设计者,间接参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并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统筹与服务功能[8]。因此,系统完备、可执行力强的政策法规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近年来,安徽省出台关于职业教育的多项政策,表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受到重视。尽管如此,职教政策与人才培养需求却仍不适切,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地方经济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在深度校企合作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然而,安徽省关于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比较抽象和笼统,缺乏明确、详细、有针对性的相关配套法规加以细化。例如,从颁布的政策文件看,2018年,安徽省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对合作企业在培训期间违规行为的认定与惩罚、学徒技能培养效果评价标准等方面缺少具体明确的、操作性强的表述,也没有相关的政策对其加以规范约束,导致企业对学徒技能培养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较大,学徒的技能水平得不到有力保障。再比如,《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对行业组织的职责权限和工作内容的界定比较笼统,导致目前行业组织在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未能有效发挥应有职能。因此,如何有效调动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等所有参与主体的积极性,需要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给予充分保障,使各参与主体共同致力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第二,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迈向中高端的产业结构对职业教育办学层次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从而适应产业高级化、现代化的趋势。目前,安徽省中职毕业生通过考试可以升入高职或应用型本科高校继续学习,这反映了安徽省在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方面的进步。但是,安徽省缺乏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职业教育,这无法满足安徽省经济发展对高层次、高端专业技能型人才及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个人对高层次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

三、对策建议

近年来,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通过多方面努力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与地方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规模不足、专业设置不合理、教育质量不高、职教政策可操作性差等不适应现象。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迫切需要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政策等方面全方位增强适应性。

(一)适当调整教育规模,对接市场需求

第一,稳定规模。落实“职普比大体相当”的政策要求,稳定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模,为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紧缺技术技能人才。

第二,动态调整。“普职比大体相当”并非要求职教普教的规模比例必须是严格意义上的1∶1。人才培养规模应与地方经济规模相适应,应当允许对人才培养规模进行适当的动态调整,避免出现人才培养规模与地方经济规模不适应的情况。教育规模的动态调整应适应安徽省经济的发展,鉴于安徽省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会涌现更多企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将会加大,因此,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模上应适当扩大。

(二)提高专业与产业对接度,实现精准供给

目前,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第二产业上的专业点比例不足、第三产业上的专业点相对过多、对未来新兴产业前瞻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首先,应保持第一产业上的专业点比例和人才培养规模比例,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等专业。其次,应增加第二产业上的专业点比例。鼓励发展机械制造、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与维护、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与安徽省高端制造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再次,应适度缩减第三产业部分专业点覆盖多、人才培养规模过大的专业,例如缩减专业点数量较多的会计、电子商务等专业。最后,对未来新興产业增设专业点,增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相关的专业,同时重视发展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家政护理、社区照料服务、幼儿保育、物业管理等专业。

(三)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内涵建设

第一,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政府的财政投入是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使中等职业学校能够深层次、多方位地培养企业所需的能工巧匠,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二是建立健全企业投资学徒培训的保障机制。企业投资学徒培训,其本身既是投资者,更是受益者,主要表现在:在培训期间随着学徒效率的提高,企业净成本将降低;节约招聘人员和入职适应成本;赢得企业良好形象;避免专业人员短缺;有更大的资质专业人才库;有资质专业人才带来强大的生产率增长;未来保障;长期节约效应。因此,要建立健全企业投资学徒培训的保障机制,扩大经费投入来源。

第二,建设称职的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队伍。一是建设称职的专任教师队伍。在招聘专任教师时,要重视录用拥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才,同时也要重视对职业技术师范毕业生的招聘。录用后要对专任教师进行多方位的培训。二是建设称职的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兼职教师比例。为此,需要给予兼职教师更多的编制比例,充分保障兼职教师的待遇;同时需要充分提高企业对兼职教师的重视程度,让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教师在企业拥有更好的职业晋升机会。

(四)强化政策引领,做好顶层设计

第一,建立系统完备的法律框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各个领域,如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课程协调开发、企业职业培训、劳资谈判、青少年劳动保护、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详细可操作的法律政策。

第二,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比如,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切实具体的税收减免、财政直补、表彰奖励等。再比如,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需要对校内及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合作企业、实训项目、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政策。再比如,增强行业组织指导的有效性,明确界定行业组织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职责权限。

第三,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逐步发展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满足人们对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和期盼。同时,除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外,还可以支持部分专科高职学校进行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尝试。

参考文献:

[1][4]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EB/OL].(2021-02-20) [2021-11-12].https://www.ah.gov.cn/public/1681/553978211.html.

[2]刘立新.工业4.0背景下德国职业教育4.0发展述评及启示——基于德国联邦政府《2017 年职业教育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8):5-12.

[3]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2014年中等职业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EB/OL].(2014-04-24)[2021-11-16].http://jyt.ah.gov.cn/public/7071/39917443.html.

[5]BENOS N, ZOTOU S. 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 Meta-Regression Analysis[J]. World Development, 2014(64): 669-689.

[6]张文静,冉云芳.21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及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21(4):32-39.

[7]曹晔.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J].职业技术教育,2017(1):37-42.

[8]朱德全,徐小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逻辑和立体路径[J].教育研究,2014(7):45-53,68.

(责任编辑:张宇平)

Research on the Adaptability betwee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ocal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ake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ANG Xiu-fang1, ZHOU Wei2

(1.Party School of the CPC Jixi County Committee, Xuancheng Anhui 245300, China;

2.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 China)

Abstract: The adaptability betwee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ocal economy in Anhui Province is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 scale of talent cultivation, major setting,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nhui Province is not completely adapted to the local economy,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fact that the scale of talent cultivation is out of step with the scale of local economy; the major setting is not completely matched with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not completely matched with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is not completely appropriate with the needs of talents cultivation. Therefore,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properly adjusting the scale of education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improving the connecting degree between major and industry to achieve accurate supp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policy guidance and doing a good job in top-level design.

Key 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hui provinc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local economy

作者簡介:王秀芳(1988—),女,硕士,中共绩溪县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室教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周伟(1971—),男,博士,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

基金项目:2021年度安徽省宣城市社科类调研课题“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xcsklktB2175)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安徽省规模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外储4月站稳3万亿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自治区近年将建65所标准化中职学校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