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2022-04-17沈雕尹克寒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学院技能

沈雕,尹克寒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重庆 401331)

2020年,教育部、工信部出台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鼓励建设若干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绩效评价对产业学院建设和运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国高校与行业企业等共建的现代产业学院累计达到数千个之多,但产业学院绩效评价体系基本处于缺失状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全过程纵向评价、全要素横向评价,完善评价结果运用”的评价理念,为产业学院绩效评价指明了方向。高职产业学院是现代产业学院的缩影,应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研发高职产业学院绩效智能化评价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1.高职产业学院(大学)内涵定位功能研究

英国在1996年首创“产业大学”,由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建立,并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产品及服务,具有教育供给的整体性、教育对象的职业性、教育资本的混合性和教育资源的市场性等特征[1]。经“本土化移植”后,我国“产业学院”兴起于广东省中山市,是高职院校与政府机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开展的深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办学形式[2],具有出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产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治理结构法人化等特征。产业学院是市场化运营、独立性管理的二级学院,需要配置“双师型”教师,当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高职办学模式的实践形式”[3]。比较发现,国外产业大学与我国产业学院都以职业教育为主,但两者在课程性质、授课方式、课(程)证(书)合一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高职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理论研究

关于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梳理已有的成果,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绩效评价内容方面,国内外各有侧重和聚焦。例如:美国注重教育资源与产业发展、合作与倡议精神等;英国注重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框架(CIF);澳大利亚注重校企产学合作成果、学生岗位工作能力、服务产业创新表现等[4-5]。国内研究则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人才培养质量、技术技能水平、校企产教融合成效以及人才培养对产业的满足程度、教学科研对产业的服务效度[6]。二是在绩效评价主体方面,国外注重专业,国内倡导多元。一些国家建立了专业的绩效评价机构,如法国国家评估委员会(CNE)、德国行业委员会、美国南部院校认证协会(SACS)、英国职业教育质量保证署(QAA)等[7]。国内学者倡议由政府、协会、企业、学校、师生等共同参与质量评价。三是在绩效评价方法方面,国内外都呈现多元化特征。例如:德国、美国注重过程与结果考评;英国、澳大利亚等注重雇主现场测评、客户满意度测量等[8]。国内学者则建议应用关键绩效指标(KPI)、目标管理理论SMART原则和“德尔菲”法等[9]。

3.高职产业学院(大学)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国内学者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绩效评价面临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绩效评价体系定位模糊。由于产业学院法律地位不清晰,对发展目标与功能属性的导向不足,职教价值与产业需求融汇不深,校企主体与学生利益融合不强[10],所以对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的定位不够清晰。二是绩效评价理念滞后。评价主体行政色彩较为浓厚,参与程度不深,市场机制缺失[11],缺乏科学的评价理论指导,还存在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错位、产教融合与职教理念脱节等问题[12]。

4.智能化评价系统研发及应用研究

当前,在教育服务、商业营销、生产管理等领域对智能化评价系统构建及应用方面有较丰富的成果,主要评价体系(系统)有:应用云技术构建教学质量智能化评价体系,以人工智能技术设计智能化心理测评系统及网安人才能力智能化评估体系,采用大数据研发电力营销绩效智能化测评体系和智能化的供应商评价体系等[13-15]。然而,研究中关于产业学院绩效智能化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及实践较为羸弱,目前还未有相应的理论研究成果及软件系统成品。

综上,现有研究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和应用指导,但仍存有不足:一是国外职业大学绩效评价理论成果及实践模式与国内高职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的耦合性、适应性还需检验;二是现有研究普遍关注产业学院的运营建设,对产业学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应用聚焦不够;三是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运用到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的研究及应用不够。基于此,研究产业学院绩效评价体系并开发绩效评价智能化系统,具有较大的学理空间和实践前景。

二、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绩效评价面临的困境

1.产业特色体现不足

产业学院与高职院校内部的二级学院在组织结构、功能定位、职责作用等方面有异有同,但最本质的不同在于产业特色彰显的程度。众所周知,产业学院是基于经济产业对人才的特定需求而设立的,具有显著的产业特点,因而对其绩效的评价需要着力彰显其产业特色。从实际情况来看,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绩效评价并未充分体现产业特色,甚至存在与校内二级学院同等评价的问题。一是在绩效评价方案的设计理念上,不少院校没有融入产业特色、行业特色,更没有体现校企产教融合的因素,导致评价方案大同小异。二是在绩效评价主体的权限分布方面存在失衡倾向,即某一主体主导了对产业学院的绩效评价,导致产业学院共建的其他主体,如代表产业行业的企业难以享有相应的绩效评价权益。三是在绩效评价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产业特色融入不深,以至于评价过程忽略了产业学院在服务产业发展、创新等方面的作用,间接弱化了产业学院的功能价值。

2.实体特性呈现不足

职业教育产业学院通常是由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聚焦特色产业共同创办的,在产权层面上具有混合所有制属性。相比于高职院校内部的二级学院而言,产业学院的产权混合所有制属性决定了其在运营管理、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功能发挥等方面具有“虚化”特征,即实体特性难以充分体现。因此,在对产业学院绩效开展评价时,就面临着评价内容的模糊化、评价主体的混合化、评价方式的虚拟化等问题。一方面,产业学院的依附性较强,即依托学校、企业及行业共同创建,由此制约了其办学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把非独立性与非自主性传导到绩效评价中,难以产生应有的绩效评价效果。另一方面,产业学院的社会形象还有待提升,社会公众乃至行业企业对产业学院还未产生全面、正确和理性的判断与认知,导致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的形式意义大于实践价值。此外,产业学院产权的混合属性,导致绩效评价主体难以形成合力,由此弱化并虚化了产业学院绩效的有效产出。

3.技能特点表现不足

产业属性是产业学院最本质的特性,而技能特点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产业学院开展绩效评价时,突出技能的培育、传承与创新是对产业学院功能作用发挥的直接表征。但目前从对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的内容、维度及具体指标等情况来看,有关技能特点的表现比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产业学院的核心功能。一方面,技能的传承、培育及创新是产业学院育人、育训功能的重要范畴,也是产业学院存在发展和运营管理的重要动力,对产业学院的绩效评价必然要体现“技能”的特点。另一方面,对产业学院绩效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其发展,这就包括对人才技能要求、产业技术需求和技能本身的升级优化,但一些已有的关于产业学院的绩效评价对此涉及不多、覆盖不全,未全面客观地彰显产业学院在人才培育、技术传承、产业升级中的技能特点。同时,不少产业学院的绩效评价未能同步新时代技能技术的变化,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也未结合新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变化,没有融入新时代的职业技能标准及产业发展要求。

三、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策略

1.丰富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理念

提高产业学院绩效评价实效,首要前提是更新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的理念,以此增进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的共识。首先,要强化产业学院绩效评价中的产业属性理念[16],以产业发展驱动产业学院的发展。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与各行各业及相关企业共建了为数众多的产业学院,并在产业学院的创建模式、培育方式、运营形式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为产业学院绩效评价提供了翔实丰富的事例和数据资料。但从绩效考评的实际过程来看,存在着产业属性彰显不强的问题,对此需要着力提升产业学院绩效评价中的“产业”含金量,以此驱动产业学院的科学健康发展。要把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才效益等指标纳入绩效评价方案中,量化、细化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的内容,从而彰显产业学院存在发展的实际价值。

其次,要强化产业学院绩效评价中的实体运营理念,以实体运营保障产业学院的管理。产业学院是混合所有制学院,既不同于学校内部的二级学院,也不同于普通的产教融合平台,而是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等按照约定方式,依法依规创办的没有明确法人资格的组织。因此,强化对产业学院绩效的实体化考核,不仅是化解产业学院尴尬身份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其实体化、持续化管理的必然要求。通过对产业学院实体化运营状态进行考核,倒逼其优化组织结构,规范内部自我管理,明确运营发展方向,实现科学化、健康化、实体化运营。要按照权责利对等原则,对产业学院的创建主体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和利益分配,确定彼此的权限边界并完善管理制度,防止在运营管理中产生模糊地带、真空区域,从而为产业学院实体化运营管理提供实实在在的主体依托。

再次,要强化产业学院绩效评价中的技能要素理念,以技术技能促进产业学院的繁荣。产业学院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其最本质的特点是与具体产业中的企业开展合作。产业学院对人才技能的培养需要按照产业或者企业的要求来进行,可以说这将是职业教育更纵深、更聚焦的发力点。因此,对产业学院的绩效评价也需要围绕人才与技能的特点来开展实施。要把产业发展对人才技能的要求融入到产业学院中去,即把服务区域性产业升级与紧缺人才需求结合,把产业结构优化与企业产品创新结合,从而培育出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通过把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与产业对技能的需求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统一。

2.优化产业学院构建及评价体系

产业学院和传统的大学所属院系以及校企合作的平台基地相比,具有学校、企业两大稳定的资源,这是产业学院的先天优势和物质基础。因此,优化盘活产业学院各种物力、人力等资源尤为重要,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构建科学的投资和利益分配机制。一是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和公司管理的先进经验,通过组建产业学院董事会并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制定较为先进的、符合产业学院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对产业学院所需资金、资源的筹集、使用及分配提供科学而明确的规定,从而合理确定产业学院共建主体的权限责任及利益。

基于产业学院共建主体的特色优势,可以尝试建立校企院师资共享共育机制。通过发挥高职院校技能培训培育的特点,提升产业学院“双师型”教师的理论水平。发挥行业企业的一线生产优势,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技艺。通过发挥企业专业人员的技术引领作用,切实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打造文武双全、技艺精湛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依托产业学院多主体的优势,实现高校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打通社会资源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的渠道,消除社会资源向产业学院流动中的障碍和顾虑,确保优质的社会资源流向最能提升产业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和领域。

3.完善产业学院绩效评价方案

一是要丰富高职产业学院的绩效评价内容。通过拓展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研究的视角广度,聚焦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的内涵外延、指标维度等内容,以激励国内学者探究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相关理论,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为推动职业教育理论纵深发展、促进产教学研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支持。二是要构建高职产业学院绩效智能化评价模型。借鉴国外经验启示,承续职教评价理念,结合产教融合范式,在构建高职产业学院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智能信息化技术,研发智能化评价系统,建立智能化评价标准模型,以“定性+定量”的方式采录多元主体的信息数据,实施标准化、智慧化评价流程,为精准、智能测评产业学院绩效提供信息化工具[17]。要把握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趋势,锚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针对高职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的现实症结,以绩效评价为契机,以评价结果为导向,从发展目标、发展逻辑、发展方向及发展策略等方面提出优化产业学院建设运营体系的策略。三是要推进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的智能化应用。产业学院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对利益相关方优化办学体制机制、模式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基于产业学院绩效评价模型,开发和完善智能化绩效评价系统,实现全过程、全要素自动化评价和结果生成,为政府、企业、院校等利益相关方决策提供参考,从而促进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提升产教学研深层次合作水平。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学院技能
初等教育学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学院掠影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画唇技能轻松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