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022-04-17张秋霞
张秋霞
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輕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部分学生不理解算理,不知从何下手计算。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简单论述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计算,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高度注意的一个问题。
例如,练习中提供一些动物的体重、身长、飞行速度等数据,既增加了练习的兴趣,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开发这些素材,同时也可收集一些有趣味、有新意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学习数学。正是这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得到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训练。
二、善于巧用估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数(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为了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方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推断。估算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的数感,在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思想。如何教学估算却是一个难点,如下面的教法将会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例如,帮李叔叔计算速度——估算223÷4。(1)看!李叔叔高兴地装好41箱茄子,准备出发了!(电脑演示:李叔叔准备开车离开的情景,李叔叔说:“这离我们工厂还有223公里,如果要4小时到达,我平均每小时应该行多少千米?)(2)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帮李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好吗?(3)学生先独立估算,再全班交流。应变预设。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可能出现以下三种答案:①223≈200,200÷4=50,平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②223=200+23,先算200÷4=50,23÷4≈5,平均每小时约行55千米;③223≈240,240÷4=60,平均每小时约行60千米;。让学生明白:以上三种结果都是合理的,汽车的平均速度在50——60千米之间,以55千米最佳。学生在计算223÷4时,如果结果不在50-60之间时,自己也会判断计算结果出错了。
三、注重理解算理,着力让学生会算
很多老师都有这个体会,刚开始教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会计算,但是学了新的知识后往往学生就会不记得之前的怎么计算,或者死记硬背。其实这一部分学生是不理解算理,每一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硬背熟了。如果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算理,真正会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让学生理解算理,真正会计算,那就要求教师认真去备好每一节课,设计好上课思路,而不是单纯的板书教计算。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邮递员送信的问题引出算式:300×10 。师:300×10的多少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1:把300和10末尾的0盖上,3×1=3,再添上3个0是3000。生2:把300的两个0盖上,3×10=30,再添上2个0是3000。生3:把10的0盖上,300×1=300,再添上1个0是3000。生4:把10分成9和1,300×9=2700,300×1=300,2700+300=3000。教师没有急于引导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师:我们用这样几种方法都得出300×10等于3000,大家想一想,300×10表示是几个300呢?生:300×10是10个300。 师:像这样,10个300就是3000,那10个200是多少呢?生:10个200是2000。师:那10个500,10个700是多少呢? 引导学生理解了10个几百就是几千的道理。师:那你能算出300×20等于多少吗?生:300×10等于3000,那20是2个10,用3000×2等于6000。教师板书:300×20=6000。数学计算的过程都是有一个算理的,只有真正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才会记得牢固,才真正会算。
四、养成验算习惯,着力画龙点睛
验算是题目求解后通过逆运算或其他方法来检验起初计算、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过程,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反向思维或多向思维。验算是学生掌握知识、形式技能的必要手段,也是学生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策略。验算在计算里面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验算虽是一种智能因素,但更是一种习惯因素。加强验算能力训练贵在讲求方式,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践中我们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口算与笔算相结合。
例如,竖式题验算可通过“改错、判断、直接验算下列各题”等形式来唤起学生的验算兴趣;应用题的验算则通过“对比题、题组练习、写出检验过程”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另外,在训练上要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等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信息科技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