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专题项目式学习案例: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2022-04-17李晓耘
李晓耘
【看点】
本课的重点是帮助小学生通过学习有效实现对于空气的了解,同时引导其合理认识空气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这一教学工作的合理开展与落实,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对于空气性质的充分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实现对于空气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之间关系的有效认识。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对于空气污染问题的合理关注,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实现环保观念的形成。
【课程背景与目标】
一、课程背景
作为小学阶段科学教材中的主要课題之一,《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这一课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对于空气和日常生活之间联系的理解与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合理开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对于空气性质的充分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对于空气重要性进行有效认知,以便使学生正确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继而帮助学生建立保护空气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工作的合理开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于空气的理解,从而有效认识到生活中自己是被空气所包围的这一现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实现对于空气性质的充分理解,同时有效认清空气对于生物生存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通过教学工作的合理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清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以及如何合理实现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
(二)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有效实现对于相关科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同时积极结合相关教材内容实现对于空气特点的充分认知。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合理实现对于空气问题的充分关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合理形成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助力。与此同时,通过对相关知识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清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合理实现,对于科学探索兴趣的培养,确保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科学目光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体验活动的合理开展,以便帮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更好的实现对于空气与生活之间联系的充分理解。
(二)教学难点
做好知识延伸工作,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空气对于生物的重要意义以及空气污染的相关危害,帮助学生实现环保意识的充分构建。
【课程领域】
自然、社会
【建议年级】
三年级
【建议时间】
90分钟
【课程任务】
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述,帮助学生有效实现空气与日常生活之间联系的充分理解,继而有效激发小学生对于空气的探索兴趣,以便帮助学生在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的同时合理实现对于自身科学素养的全面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展示(5分钟)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有效实现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充分展示。在此过程中,通过猜谜语教学形式的合理开展,教师可以进一步结合相关俚语实现对于空气这一概念的合理引入,从而帮助学生有效了解本节课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在谜语选择问题上,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谜语:有一种东西,它看不见,摸不到,闻不着,但是人人却都需要,这是什么呢?总的来看,通过相关谜语的合理提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对于教学活动的合理参与。
(二)教师解答(5分钟)
通过对上述谜语的答案进行揭晓,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实现对于空气这一理念的引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做一些动作,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空气的性质。例如,教师可以用手在空气中随意挥动,在此过程中虽然空气存在,但是它并不会对教师手的挥动造成阻碍与影响。
二、知识讲授阶段
(一)做好空气知识的介绍(5分钟)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积极做好对于空气知识的合理介绍,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实现对于空气固有性质的充分理解。例如,通过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白,空气是无色无味,充斥于空间中,但是却无法触及的一种物质。总的来看,通过相关工作的合理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合理实现对于空气性质的初步认识。
(二)组织学生对于生活中空气的价值进行讨论(10分钟)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内容对空气与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进行合理分析。在此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空气的价值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对于思维的调动,从而引导学生结合空气教育概念进行合理思考,对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三、小组活动阶段
(一)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践(40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屏息实验(5分钟)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屏住呼吸,从而有效感受没有空气后自己身体的变化。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屏住呼吸看看没有空气交互的前提下大家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失去空气后自己呼吸困难的相关感受,从而了解空气对于生物的重要性。
2.不同环境呼吸体验实验(10分钟)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教室内的门窗紧闭,并在这一环境下待5分钟。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门窗打开并站在窗口进行呼吸。在相关实践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体验进行时说明。
(上接第页)
3.蜡烛实验(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以两人作为一个小组进行蜡烛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点燃蜡烛并观察火焰情况,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玻璃杯将蜡烛罩住,并观察随后蜡烛火焰的情况。在这一实验过程中,通过相关活动的合理开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结合蜡烛火焰的变化实现对于空气和燃烧之间关系的理解。3C7D4F95-0118-493B-927E-EE6BECA5C702
4.吹气球实验(10分钟)
在这一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气球对空气进行有效的感知,在此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吹气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气球的鼓胀对于气球内部空气的形态进行充分认识。
(二)师生交流(15分钟)
在经历了上述实践活动后,教师应结合空气的性质以及空气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通过相关问题的提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对于空气重要性的合理认识。与此同时,在相关工作的领导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对于空气污染危害的合理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实验,相信大家都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了空气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那么如果空气出现污染时,我们的生活还能像现在这样快乐吗?例如如果空气出现污染问题,那么空气中会出现异味,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中都有臭氧化物腐败味道,那么,大家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通过此类问题的合理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实现对于空气污染问题的充分认知。
(三)开展知识延伸(10分钟)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所教学的相关内容与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实现,对于知识的合理延伸,继而帮助学生结合空气的重要性和相关性质对于如何治理空气污染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大量研究數据显示,基于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好的实现对于相关知识的自主探索,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优化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四、结语和反思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有效促进教学工作模式的合理调整,以便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侧重点和相关教学方法的调整,从而进一步推动教学效率的提升,以便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对于相关知识的合理理解。在本次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工作的合理开展,教师提出了以下几个有待改良的工作要点:
1.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做好对于相关问题的选择,从而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2.教师应积极做好对于学困生的合理关注,从而有效推动多层次教学工作的开展。
3.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基于此,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应积极做好对于相关设备的应用。
【本文系2021年度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专项科研课题“项目化学习视界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SP-2021-P003)研究成果】3C7D4F95-0118-493B-927E-EE6BECA5C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