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体育实践类慕课建设与思考
2022-04-17唐建倦史成才
唐建倦 史成才
摘 要:通过网络调查统计体育实践类慕课相关数据,以贝罗的SMCR信息传播模式为框架,从信源、信息、信道、信宿四个方面对体育实践类慕课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信源维度,教师的信息传播技能、态度、知识、社会系统和文化对于体育慕课教学信息的编码影响颇深,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是慕课建设的前提;信息方面,教学信息的成分、内容和结构决定体育实践类慕课的质量,因此秉持“内容为王”理念,丰富课程内容是慕课建设的重点;信道方面,多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体验,但高成本、低普及率仍是信息技术进入慕课的一大难点;信宿方面,学生作为信息传输的最终环节,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端正体育实践类慕课学习态度,同时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慕课学习者来说,仍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引导。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慕课;教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8-0010-05
Abstract: Through online surveys and statistics of sports practice MOOC related data, using Bello's SMCR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del as a framework, the paper analyzes sports practice MOOCs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source, message, channel, and receiver. The studies propose that in terms of source, teacher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skills, attitudes, knowledge, social systems and culture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ding of sports teaching information. Improving teachers'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level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OCs; in terms of message, the composition,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teaching information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sports practice MOOCs. Therefore, upholding the concept of "content is king", enriching course content is the focus of MOOC construction; in terms of channel, the use of various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an help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However, high cost and low penetration rate are still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nter MOOCs. In terms of receiver, as the final link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tudents need to master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rrect their learning attitudes in sports practice MOOCs, and at the same time, for MOOC learners in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 they still need the support and guidance of the education sector.
Keywords: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MOOCs; teaching; construction
隨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颁布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诸多政策,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带动了教育信息化从1.0进入了2.0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互联网+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代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也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战略选择[1],而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作为互联网教育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产物之一,经过近10年的发展早已和各类学科交叉运用,形成了数量庞大,学科种类丰富,受众者广泛的课程资源。然而,体育学界对于慕课的引入其实还是有一定担忧的,特别是对于篮球、足球、体操等体育实践课来说,许多体育课程含有动作技能教学,远程学习方式却不利于动作技能教学[2],这类担忧不无道理,实践类课程相比理论类课程不仅需要知识的直接传授,还需要更多动作的演示和练习。基于以上阐述,笔者将体育实践类慕课的教学过程理解为信息的传播交流过程,通过贝罗的SMCR模型来研究和解释影响体育实践类慕课信息传播效率和效果的各种要素。
一、研究对象与理论支撑
(一)研究对象
文章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国内各慕课平台上我国高校开设的体育实践类慕课,体育实践课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身体参与,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的体育课程;那么体育实践类慕课可定义为课程内容以体育实践课为主体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通过调查与筛选,去除重复课程,共统计到7个慕课平台、200门体育实践类慕课。
(二)理论支撑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通过网络调查在各个慕课平台上搜索体育实践类课程,以及相关的选课人数、开课时间、章节设置、考核标准和教师队伍等;其次通过统计分析,制作相关图表,计算各种运动项目所属慕课占比,教师不同职称占比等。
SMCR模型也叫贝罗传播模型,是贝罗对香农-韦弗模式(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的继承和发展,贝罗将信息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source)、信息(message)、信道(channel)、信宿(receiver)。信源是信息传播的起点,主要包括信源的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系统与文化。信息是信息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本身所含内容、成分、处理、结构和符号。信道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主要包括听觉通道、视觉通道、触觉通道、嗅觉通道和味觉通道。信宿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也是信息传播的最后一环,其基本要素和信源一样,主要包括信息接收者的传播技术、态度、知识、社会系统与文化[3]。
慕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既具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媒化等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属性,也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等教育信息化的教育属性[4]。而SMCR模式作为大众传播学、行为科学等学科融合的理论,其本身就是用来研究信息的传播要素与结构,将SMCR模式应用到慕课教学这一过程中,把体育知识的传授看作信息的传播,能够很好的地将慕课教学分成四个部分,既不会割裂整个教学活动的联系,也有助于探索慕课教学各要素更合理的结构和配置。
二、体育实践类慕课总体建设现状
笔者在近18个网络在线课程网站上搜索“教育学”下属体育类慕课,通过对课程名称、课程内容、课程视频等进行察看和筛选,截至2020年9月30日,共确认了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7个开设体育实践类慕课的网络平台,来自全国102所高校的200门体育实践类课程(不同平台的相同课程不重复计入),体育实践类慕课开设平台及开设数量见表1。
为了方便弄清各类课程的归属和所占比重,依据运动项目可将上述200门课程分为健身健美类、武术养生类、体育舞蹈类、三大球类、三小球类、轮滑类、冰雪运动类、水上运动类、其他类共9种类型,各类比重见表2。
经过更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慕课的集中性,表现为同一所学校习惯于将开设的所有慕课集中上线到同一个平台上,比如北京大学共开设了10门体育实践类慕课,其中9门都在华文慕课平台上线,这一方面是因为华文慕课平台由北京大学和阿里巴巴联合打造,另一方面也是便于学校慕课中心统一管理。二是慕课的相似性,表现为同一所学校开设的慕课其课程内容、章节设置、考核标准大多相似甚至一致,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的5门慕课都属于形体塑造方面的内容,成都体育学院开设在智慧树平台上的慕课考核标准相同。三是慕课的地域性,不同地域的学校都会依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开设慕课,如冰雪运动类慕课均由东北地区高校(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开设上线,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设院校为云南师范大学和吉首大学。四是慕课的普众性,可以看到表2中比重较高的慕课类型为健身健美类、武术养生类、体育舞蹈类和各种球类运动,这些运动项目也是大众生活中比较常见,普及率较高的运动,因此一定程度上来说某项运动普及率越高学习的人就越多。
三、SMCR模式下体育实践类慕课建设与发展
(一)信源要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是慕课建设的前提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开展教学的能力,和传统课堂不同,它对于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也提到要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推動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6]”。教师作为教学信息传播的源头,也是教学效果的负责人,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慕课教学中,一个知识涵养丰富、信息化能力显著的教学团队至关重要。
以贝罗传播模式为框架,结合教育信息化时代对于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新要求,将信源要素大致分为教师信息传播技能、信息技术使用态度、信息技术知识、社会系统交流和文化包容五个方面。教学技能是依托于教学技术或教学设施,但教师信息传播技能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构成了矛盾,一方面体育教师早已习惯在户外操场或运动场上和学生面对面进行教学,对于网络教学的形式不太适应;另一方面信息时代各种新兴技术层出不穷,教师很难短时间内掌握并熟练运用到教学中来,所以教师信息传播技能的掌握需要长时间摸索和熟悉,在慕课教学中包括但不限于电脑的熟练使用、视频镜头下清晰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学习数据的提取和分析等。信息技术使用态度和信息技术知识是对应的,慕课主讲老师需要对慕课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持肯定态度,主动学习新兴技术,充实专业知识,将想要传达的知识信息准确快速地传播给受众者。社会系统交流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制作慕课内容时不能仅限于学校范围,需要和更多校外的专业人士交流合作,要把最新的、最精益求精的专业知识传播给学生。调查发现已有部分体育实践类慕课在制作视频内容时会邀请一些更专业的人来呈现动作,教学团队中也有实验师、高级教练和文化传承人等非教师群体。文化包容主要是考虑到慕课的大规模开放性,慕课资源面向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群,因此教师需要包容不同的文化背景,在慕课内容选择上避免文化冲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每一种文化。
另外,助教作为慕课教学中教师的协助者,其实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助教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课程教学,但他们在动作技能演示、讨论区辅导答疑、教学信息技术指导方面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统计的200门体育实践类慕课中,有46门课程是有助教参与的,占比23%,助教大多数是技术精湛的运动员,甚至是某项运动的教练员或裁判员,对于动作技能的表现水平很高,能很好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因此助教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二)信息要素:优质的课程内容和适宜的课程结构是慕课建设的重点
近些年来,包罗万象的短视频已然成为大众主流娱乐方式和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是短视频的核心竞争力,“内容为王”也是短视频必须坚持的理念。同样的,慕课作为网络在线课程,主要由多个10分钟左右的视频构成,如果其视频内容不精彩不实用,很难得到学习者的青睐,所以课程建设者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在内容的深度、广度、表现力上下功夫,才能提高课程学习质量,吸引更多学习者的眼球。
优质的课程内容是课程的核心竞争力,影响课程内容的几个要素便是成分、结构、处理与符号。通过调查体育实践类慕课课程大纲,发现内容成分主要可分为基础教学、单元测验、单元作业和讨论,图1显示了各种成分组合的课程数量,可看出所有的课程都设置有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相关理论和动作技能演示教学;章节中带有测验或作业的课程有76门,占比38%;有14门课程在章节中设置了讨论内容,但大多数课程将这一板块放在了课后。课程的内容结构主要体现在课程最终成绩中,不同平台和不同课程对于讨论、测验、作业和考试等要素的比例分配各有侧重,智慧树平台有些课程设置有见面课或直播互动课,这类平时成绩也会纳入最终的成绩计算中,少数课程将测验成绩100%计入最终成绩,这样显然是不合理的。内容处理就是依靠物质载体将信息符号化。符号是人类传播的要素,是承载信息的象征物,信息的流通必须通过物质外壳的处理,即符号化才能得以进行[7]。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包括语言和文字,要求教师语言表达流畅、语速得当、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扼要;非语言符號包括体语、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听觉型非语言符号,要求慕课视频中教学者动作标准、穿着得体,而且由于慕课内容以视频资源为载体,视觉性、听觉型符号是学习者直接接收到的,更要在视频制作中加以重视,音频输出清晰准确,视觉效果力求完美。根据施拉姆的理论,信息的传播就是信源对信息进行编码,信宿接收后再进行译码的符号互动过程,所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符号转化直接决定了学习者能否从这些符号中获取教师想要表达的观点和传播的知识。
网络化学习时代各种学习资源层出叠见,但大多良莠不齐,体育实践类慕课也有多至几十万学习者,少却只有几十人的尴尬境地,只有坚持“内容为王”,开发优质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课程结构、呈现精心的符号设计才是慕课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信道要素: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参与是慕课建设的难点
信道是信息传播的媒介,信道选择的本质在于根据信息传播的目标与信息传播的内容,选择适当的传播媒体,让信息顺利到达信宿。传统体育课学生主要靠理论讲解(听觉)、动作演示(视觉)以及大量的自主练习(触觉)来学习新的动作技能,这些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面对面的,学生都能有直接感受,而在体育实践类慕课中,虽然也还是主要靠这些感觉形式,但在载体上却变成了图文(视觉)和视频(视觉),实时练习(触觉)更是不可能同时进行的,因此学生的感受就变成间接的、滞后的、扁平化的[8],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新技术新媒介的参与,给学生营造仿真的学习感受。
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是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学科,它将视觉设计领域分为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和影像设计,这与慕课的设计是不谋而合的。比如从影像设计来说,需要掌握摄影的用光、构图、色彩等基本规律及暗房制作手段,并与Photoshop、3DS MAX等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展示设计方面未来可以将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应用到视频制作中,只是现阶段相关技术还不太成熟,成本高且内容少,大规模应用可能性不大。听觉感受不只是建立在教师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语音标准的基础上,也可以运用杜比虚拟扬声器技术(Dolby Virtual Speaker),仅用两个扬声器就能虚拟出真实的5.1扬声器所产生的环绕声聆听环境的音效,能够让使用者体验到富有感染力的绝佳听觉效果。慕课形式下学生不能通过实时动作练习得到触觉感受,智慧树平台通过“见面课”的形式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方案,“见面课”不是教师和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线下碰面,而是借助远程视频交流软件以小组讨论、直播互动或实践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把线下自主练习的直接感受和困惑传达给教师,教师再对动作进行分解演示,集中进行细致讲解。总而言之,一门好的慕课不仅需要优质的课程内容,还需要对图文、视频加以设计美化,开设一定量的直播互动课或实践课,运用相关视觉、听觉传输技术,给学习者营造良好的观感体验,虽然现阶段某些信息技术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但也给慕课未来的设计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9]。
(四)信宿要素:学生的需求和态度是慕课建设的保证
信宿是信息动态运行一个周期的最终环节[7]。贝罗在SMCR模型中重新审视了信宿的作用,认为信宿和信源一样,其传播技能、态度、知识、社会系统和文化对于自身信息提取和理解有直接关系,祝智庭等[10]人也将学生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的角色定义为技术赋能者、数字公民、知识建构者、创新设计者、计算思维者、创新交流者以及全球合作者。学生的慕课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是慕课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一些慕课选课人数多达几万人次,但很多学生并不能完成所有课程任务,不合理的考试结构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更多地还是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等。因此,弄清学生慕课学习的目的和需求,改变其学习态度是慕课建设的一大保证。
虽然慕课面向社会所有年龄阶层人群开放,但体育实践类慕课的选课人群基本集中在青少年,他们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兴趣盎然,短时间能熟练使用且基本不会遇到大的阻碍,因此很容易运用各种信息传播技能获取信息。体育实践类慕课主要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学生学习目的主要是学会某项运动技能或是单纯为了取得学分拿到相关证书[11],为了抑制学生“唯学分论”“唯证书论”的想法,一些课程平台现在已经取消了证书发放,一些需要付费申请获得证书,具体见表3,其目的还是希望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将重心放在学习运动项目上。由于慕课的受众者不分地区、不分阶级,因此学生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千差万别,比如我国仍有部分偏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各种软、硬件缺失严重,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容易,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缺乏也导致学习效果欠佳,仍然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四、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从1.0到2.0不断朝着智慧化、结构化进行转变,现在甚至又有了3.0的提法,但无论智能化程度如何提高,始终不能代替教师的存在。教师作为教育信息的源头和把关人,其自身的信息传播技能、态度、知识、社会系统和文化都会受到信息化的冲击和挑战,教学场所也从线下熟悉的体育场变成了线上网络,体育教师能否顺应时代浪潮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和素养是体育实践类慕课建设的前提,体育教师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学生动作学习兴趣和效果的直接保证。
从信息本身来说,其内容、成分和结构决定了信息的有用性和易得性,体育慕课主要靠动作技能教学,但也免不了一定理论的指导,因此理论与实践的合理结构、作业的设置、讨论区的交流都是体育实践类慕课不可缺少的要素。为了保证信息传播的效率,信道的选择与信息技术的运用必不可少,体育实践类慕课中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发生了变化甚至缺失,因此需要运用相关技术丰富学生仍有的感官体验,VR、AR、遠程视频交流软件的介入都为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更多可能,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还会有更多的智能化设备进入体育实践类慕课教学。
贝罗在SMCR模型中赋予了信宿重要的角色定位,认为其信息传播技能、态度、知识、社会系统、文化对于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至关重要。学生信息传播技能和知识其实就是信息的“解码能力”[12],学生是信息化洪流的经历者,对信息知识不乏兴趣和了解,但慕课由于其开放性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这又给慕课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13]。总而言之,信宿作为信息传输的终点,学生成绩提升与否是慕课建设水平的直接反映,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用精彩动人的动作教学引导学生摆正学习态度才是体育实践类慕课建设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2]陈坚伟.MOOC时代中国高校体育在线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3):109-114.
[3]郑燕林,马诗婧,刘爽.SMCR模式视角下MOOC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36-41+64.
[4]王如镇,文烨.信息化时代下MOOC模式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启示[J].四川体育科学,2015(5):126-129.
[5]陆倩.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体育慕课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9.
[6]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8]张德安,李娟,刘荣华.基于教师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类MOOC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9):6-13.
[9]张凤娇.SMCR模式下农业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对策研究——基于学生视角[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9.
[10]祝智庭,魏非.教育信息化2.0:智能教育启程,智慧教育领航[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9):5-16.
[11]孙彬.SMCR模型视角下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需求调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12]郑方林.试论信息技术如何支持教学回归本真[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2):19-22.
[13]王会儒,赵晗华,余建波.中国大学慕课体育类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8):69-75.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创新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粤教高函(2018)1号)
作者简介:唐建倦(1969-),男,汉族,湖南衡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体育后备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