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实践探索
2022-04-16课题组
课题组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系,河北 石家庄 05008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文化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教育引领作用,要求“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1]。中共中央办公厅在2019年印发的《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强调要对青年党员“进行系统理论教育和严格党性锻炼,引导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奋斗精神、练就过硬本领”[2]。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先进文化,是培养新时代学生党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大精神动力。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要进一步强化区域红色文化对学生党建工作的引领辐射作用,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完善系列实践策略,筑牢高校学生党员意识形态阵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切实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红色文化资源尤其是区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中,既是培养新时代学生党员队伍、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内在需求。
一、石家庄区域红色文化的特征
石家庄是“西柏坡精神”的诞生地,是“进京赶考”的出发地,有着丰富的红色革命旧址、红色人物故事和红色文献作品。浓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新时代学生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建立文化自信,提供了鲜活的教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红色遗址丰富
资料显示,石家庄全市目前“共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 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4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5处”[3]。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西柏坡纪念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石家庄解放纪念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陈庄歼灭战旧址、藁城梅花惨案纪念馆、赵县豆腐庄惨案纪念馆、正定县岸下惨案遗址、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
(二)红色人物故事典型
在浴血奋战的艰苦岁月,石家庄区域涌现出大批英雄人物,包括少年英雄王二小、“子弟兵母亲”戎冠秀、被誉为“冀中平原刘胡兰式的女英雄”杨岭梅烈士、挂云山六壮士、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等诸多历史人物,无数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以视死如归的精神英勇战斗。革命先烈以不朽的英雄气节铸就了抵御外敌的坚强堡垒,感召着新时代青年学生群体。
(三)红色作品云集
1943年《团结就是力量》歌曲在平山县北庄村诞生,并迅速唱响祖国大地;电影《人民解放战争新闻第三号》在石家庄制作完成,受到群众热烈欢迎;老革命家朱德在解放军攻克石门后,曾写下了“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的诗句;1948年石家庄市成立了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大量创作反映老百姓真情实感的作品,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此期间,丰富多彩的文学、诗歌、曲艺、年画等系列红色文化作品不断涌现。
(四)红色精神厚重
“只有具有伟大精神的政党才能领导人民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4],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顽强奋斗孕育出了党的精神谱系,其中诞生在石家庄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形势和环境下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凝结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其蕴含着的“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公仆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政治协商、团结合作的民主精神”“立规严纪、集中统一的看齐精神”以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赶考精神”[5],对取得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激励、教育和塑造时代新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过程中,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突出的育人功效。
(一)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学生党员政治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6]。作为时代新生力量的青年学生党员,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以红色资源为依托,通过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升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水平,有助于抵制错误思想观念带给学生的冲击,补足其精神之“钙”,筑牢青年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之魂。了解、感悟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提升党性修养,不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学生党员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而文化自信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7]。深入挖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鼓励学生党员充分感悟红色文化内涵,“了解红色文化独特的民族性和时代性”[8],多方面解读红色资源,有助于引导学生党员厘清区域红色文化脉络,提升他们的情感认同和家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三)激发奋斗精神,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也是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亟待加强的基本素质”[9]。在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培养上,将“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白求恩精神”等蕴含着共产党人独特精神力量的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能增强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认同,还能将中国共产党人红色文化中所包含的艰苦奋斗、谦虚谨慎、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质内化学生心中,激发他们的爱国心和报国情,也是培养新时代学生党员的必然要求[10]。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建议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精神品质,将其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是完善高校党建工作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11]。
(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
高校教师要坚定政治方向,结合新时代发展需求,深入挖掘和研究契合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红色文化内容。一方面,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师对区域红色文化的认知,鼓励思政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在将区域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递红色文化知识,更要进行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的有序传承”[12]。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要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更要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进行红色文化传承,例如思政课教师在讲述区域红色文化主题时,可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搜集材料、自我编排展演再现历史故事,以更直观的方式深入学习和领悟。另一方面,高校党支部书记、党课教师在开展学生党员教育中,要努力找准石家庄区域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契合点,以更加恰当的方法和视角分析区域红色文化内涵,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心灵。学生党支部可以定期开设“红色大讲堂”,在教师助力下引导学生党员担任主讲嘉宾;举办“区域红色文化研讨会”、讲座等活动,邀请地方党史研究专家在与学生互动中传递红色基因。创新宣传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红色文化内涵,深入领会区域红色文化精神。
(二)丰富校园活动形式,发挥学生党员学习主动性
将区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要全面了解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信息接受规律,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正确思想与价值观的引导”[13]。学生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活动的主动性。建立党员红色实践团队,立足西柏坡革命圣地、正定高平地道战遗址、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等区域内红色教育基地,分区域、分阶段有序组织团队成员深入实践基地,聆听红色事迹,瞻仰红色遗址,以增强学生党员的爱国情和报国志。结合专业特点设置学习内容,提升学生党员在实践研学中的党性修养。如鼓励艺术类学生党员探访红色基地,将红色内容融入其摄影、绘画、舞蹈、音乐等作品;引导理工类学生党员发挥所长,通过义务家电维修、房屋修缮等方式,帮助红色革命老区人民改善生活;支持文史类学生党员积极搜集区域红色资料,创作与区域红色文化相关的诗歌、小说、戏剧等作品。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本领,同时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真正达到区域红色文化与学生党员教育的融合。激励学生党员以社团组织为纽带,把握重大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红色文艺演出、文献展览、红色影视、红色故事宣讲等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中经受红色文化的洗礼。鼓励学生党员参与寒暑假“三下乡”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专业特长,深入到革命纪念馆、文化馆、档案馆等担任红色事迹义务讲解、文字校对、资料搜集与整理等工作,切实了解区域红色文化。还要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及青年学生党员的学习实际,将区域红色文化内容融入新媒体和新技术平台,运用微信、微博、抖音、校园网站、VR 技术、3D 技术等将石家庄红色文化在校园内全方位覆盖,借助“学习强国”APP向学生党员推送红色文化资源,在网络平台创办“云游红色遗址”“线上红色文化教育库”等专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使学生党员在自主学习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三)加强红色文化研究,提升高校育人水平
一方面,高校党委、系部党组织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加强对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重视,努力搭建起更宽阔的高校红色研究平台,打造高校党性教育的精神高地;可借助河北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及其他高校的优势力量,积极联合地方党史研究、文化研究和教育教学管理等部门,建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红色文化研究阵地,促进对本土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另一方面,要秉承“大思政课”育人格局,认真开展“四史”教育。尤其是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人员和思政教育相关人员,要不断深化对红色文化资源时代价值的研究,结合专业优势,积极申报优秀红色文化课题,编写红色文化教材,打造红色文化金课,形成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引导学生党员多读红色文化书籍,积极参与红色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申请加入教师红色课题队伍,帮助搜集文献材料,深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调研,加深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党员积极申请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撰写红色文化论文,组织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形成浓厚的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氛围,推动高等院校“育人铸魂”研究走向深入。
红色文化进校园是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培养新时代青年学生党员的重要途径。石家庄区域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要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两者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将区域红色文化有效融入高校课堂、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将有助于党建工作的开展,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课题组成员:鹿路、王亚超、王祎茜、邸晓亮、陈云尚、潘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