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实践价值*

2022-04-16翟坤周李俊霖

文化软实力 2022年3期
关键词:家教家风家庭

翟坤周,李俊霖

[提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家庭,怎样建设家庭”的重要时代课题,对家风教家教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既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的丰富给养,又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家风思想。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的重要论述立足“家庭—社会—国家—民族”四位一体的家风家教建设格局,从培育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弘扬崇德向善的家庭美德、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彰显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四重维度,阐明了新时代家风家教建设的价值向度、核心内容、重要基点和方法论体系,对实现家庭幸福美满、政治风气清朗、社会文明和谐、国家繁荣富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立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和城乡社会家庭结构的深刻演化,在结合自身家庭教育环境和工作经历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家风家教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家国一体的建设理念和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出发,以家庭的社会地位和重要功能为立论依据,深刻阐述了家庭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生发点、家风建设作为社会风气培育的支撑点,两者在促进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中的基础作用,构建起“家庭—社会—国家—民族”四位一体的家风家教建设格局,为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提供了行动指南。对促进个人成长和家庭进步、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构筑公正廉洁的政治生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 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家风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新时代家庭家风家教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马克思主义家庭认知的理论表达与指引

家庭是建立在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收养关系为补充的一种社会关系。家庭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给家庭下了一个定义:“一开始就进入历史发展过程的第三种关系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9.在夫妻关系及其与子女的关系基础上构建起家庭,构成了人类社会关系的最初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演进,人类有了更多的“需要”,这种需要衍生出了更多新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便成了高度复杂社会关系的从属样态。从本质上讲,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最基本的单位关系,社会关系的组合建构取决于家庭关系的基本形成。社会生产力决定家庭的存在形式,家庭关系的演进、家庭生活的变迁又都依赖于经济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演化。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系统地论述了家庭的起源和发展。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早期阶段,家庭血缘关系曾对社会制度起过重要作用”(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说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列宁进一步论述了生产力发展对家庭形式变化的影响,他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准备着新的家庭形式,并为妇女的地位和青年一代的教育准备新的条件。”(3)列宁.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4.家庭是社会制度发展的产物,但它也反向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发展。家庭和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双向互促的过程,家庭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支撑;社会是家庭的集合,是家庭关系的延伸和外在表现形式。在家庭关系的发展中,“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存在于现存社会关系中的一切缺陷是历史地产生的,同样也要通过历史的发展才能消除。”(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98.孩子的发展既被打上了家庭教育的烙印,又成为社会共有的责任,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础,在家庭中形成的风气和常态教育对社会产生着重大影响。良好的家风家教能够带动形成良好的社风民风,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社风民风又在不断地滋润着每一个时代的家风。因此,要重视良好家风家教对社会风气形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推进家风家教建设,家风好了,社会风气才能好。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5)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2).一个有好家教的家庭就会慢慢培育形成好的家风,千千万万好的家风就会带动形成好的民风社风。可见,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本质、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在习近平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中得到了具体的、充分的阐发,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的理论认知,使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框架下有了新的理论深意。

(二)中国共产党人家风家教建设思想和红色家风家教的传承与创新

老一辈革命家一直十分重视良好家风、廉洁政风的培育,坚持严于律己、从严治家的家庭建设原则,在长期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家风家教三个层次的标识性内涵意蕴。其一,坚守理想、忠于革命。“革命理想高于天”是中国共产党人内化于心最纯正的价值信条。朱德深受母亲的影响,一生清贫持家,一心扑于革命。他在给亲人的家书中誓言要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老一辈革命家革命信仰坚定,不怕牺牲,坚信“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6)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G].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8:19.。其二,勤劳节俭、一心为公。老一辈革命家崇尚勤劳俭朴的家庭美德,严格要求子女和其他亲人都要积极从事劳动生产实践活动,在劳动中领悟人生的价值。刘少奇在给亲属的家书中指出:“你们以后应该劳动,自己作田,否则,你们就没有饭吃。”(7)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120.他们率先垂范、廉洁为政、一心为公,坚持着“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的家庭追求,终其一生都奔走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叶剑英教育子女要“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人民所需要的人,不是多一个少一个没有什么关系的人,不是可有可无的人”(8)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78.。其三,克己修身、反对特权。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年代锻造了高尚的道德品质,不光严于律己,更是对家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毛泽东对自己的子女寄予厚望,但并不娇生惯养,“而是严格要求,放手锻炼他们”(9)孔祥涛.毛泽东家风[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224.。习仲勋极力反对搞特殊化,绝不允许任何人利用自己的影响为子女“走后门”,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绝不能利用领导的名义和工作的特殊性为他人或个人谋取利益,得到特别的照顾和提拔。(10)参见:贾巨川.习仲勋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646.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家风家教建设的思想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家庭对维护社会稳定、恢复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毛泽东提出要建立模范家庭,“主张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双方互相靠拢,和和气气过光景”(1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16.,以家庭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巨大的物质诱惑面前,一些党员干部过多关注个人家庭利益,搞生活特殊化,严重脱离群众,产生了消极的社会影响,邓小平指出:“为了整顿党风,搞好民风,先要从我们高级干部整起。”(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9.要以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为抓手,推动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为了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凝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力量,形成持久和谐的社会氛围,江泽民认识到家风家教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只要千千万万家庭家风好,就会促进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强调各级党政军的干部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全社会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以传承弘扬家庭美德为主线的家庭文明。进入21世纪,立足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家庭工作,充分认识到传承文明、弘扬新风、融洽关系、增进和谐的重要性,注重以小家庭的和谐构建大家庭的和谐。胡锦涛指出,广大妇女要“发挥在家庭教育特别是未成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培育文明向上的家风,推动形成人人相互关爱、家家幸福安康、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13)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67.。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与认识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建构起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家教建设思想,为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守正创新注入了思想品质和生命活力。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14)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2).显然,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为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的重要论述注入了红色基因和思想源泉,继续传承好这份红色基因,深度挖掘中国共产党人良好家风的价值意蕴,既是时代诉求又是现实需要。

(三)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的浸润与滋养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家”成为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一个基本伦理范畴。在远古母系社会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种族群居式生活构成了远古生活的基本范式;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生产资料集中转移,母系社会为父系社会所取代,“家”从公领域向私领域转变,实际意义上的“家”的概念开始诞生。与此伴随的是家文化的孕育,在悠久而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形成的以母慈子孝、贤妻良母、兄友弟恭、耕读传家等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家文化,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诫子书》《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传统家文化典籍类载体,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家庭教育、家风培养内容。传统家文化中尤其侧重对勤俭持家本质要义的揭示,《增广贤文》中有云:“勤俭持家富,谦恭受益多。”《朱子家训》更是道出了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真谛,“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广为流传而成为警世传家名句;而在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上则强调道德的教化作用,《颜氏家训》有云:“进德修身齐家之本”,《诫子书》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个人品德修养道出了有效方法。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家庭教育以家国教育为核心,家国共同体概念深入人心,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国情怀成为人们最普遍的精神信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是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政治理想,而且也蕴含着中国人为国分忧的责任意识和精忠报国的道德品质。

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中的基本价值准则。习近平多次论及要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传统家庭美德,发挥传统家庭美德对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他引用唐代孟郊《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来表达牵动中国人数千年的家庭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历来重亲、重情的家庭观念;引用唐代李绅《悯农》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强调要培育孩子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指出“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节约粮食的内容,应该从小给孩子们灌输,弘扬勤俭节约的好风尚”(1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68.;引用《礼记·大学》中“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强调党员干部要重视家风家教建设,严格管好自己的子女和身边人,防止腐败从家庭内部发生。在论及家与国的本质关系时,习近平引用《周易·家人》中“正家而天下定矣”,道出治家乃是治国之根本,阐述了家庭、国家、民族之间的内在统一,筑起家国共同体的信念之基;引用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的典故,强调家庭教育对从小培养子女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性,“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16)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2).习近平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文化”的丰富营养,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新时代家风家教建设、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华传统文化进路。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中实现了传统家文化内涵意蕴与新时代家庭文明的当代融合。

二 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

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的重要论述立足“家庭—社会—国家—民族”四位一体的家风家教建设格局,从培育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弘扬崇德向善的家庭美德、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彰显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四重维度,阐明了新时代家风家教建设的价值向度、核心内容、重要基点和方法体系,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家风家教、怎样建设家风家教的重大问题。

(一)以爱国爱家为价值追求

爱国与爱家相统一的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埋于人们内心、贯通于民族血脉的情感诉求,构筑于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和家国一体的思想观念之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深沉的价值追求。中国自古以来就将爱家与爱国纳入国民教育范式的核心环节,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成为中国人一直奉行的人生价值准则,“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内化为人们心中最虔诚的信条。

深入揭示家与国的辩证关系,是培育爱国与爱家相统一的家国情怀的必然逻辑。一方面,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构成了国家的机体血肉,没有家庭作为个体而存在,国家这个整体也将不复存焉。一段时期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进入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转型的过渡时期,城乡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刻变迁,以就业和升学为关键要素的人口流动导致城乡家庭规模的二元对立,“四二一”家庭模式(17)“四二一”家庭模式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这种“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成为当代家庭模式的主要结构。代替传统家庭模式成为我国的基本家庭结构。“但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18)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2).过去、现在和将来,绝大多数人都将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始终是人身体和灵魂的起源与归宿;家庭在国家富强、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基础性角色,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19)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2).另一方面,国家是家庭的集合。在一定范围内,人们根据特定社会关系而形成的人群共同体就是国家,国家不仅是一个包含人口、领土等多种要素复合叠加的政治概念,也是无数国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归宿。国家由无数个家庭集合形成,一旦形成便会以一种固定的形式存在,为家庭成员的生活和成长提供秩序保障和发展环境,给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的便利。“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有家国情怀,国是第一位的,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国家的统一强盛就没有家庭的美满和个人的幸福。”(20)习近平同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会谈[N].人民日报,2019-05-15(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中,要切实保障人民公平发展的权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保证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家庭,实现共同富裕的既定目标。

因此,爱家是爱国的前提条件,不爱家何以爱国?爱国是最高层次的价值追求,彰显了爱家的本质。习近平强调:“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21)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2).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人们要深刻理解兴家与强国的耦合关系,把家庭建设提上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议程,用无数家庭所行之路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广大家庭要在厚植家国情怀上下功夫,切实将爱家爱国之情转化为孝亲报国之行。

(二)以崇德向善为核心内容

崇德向善是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是新时代“好家风”和“好社风”培育形成的重要道德向度。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着眼于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发挥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22)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2).小德以治家、大德以治国,把“德”“善”作为新时代家风家教建设的核心准则,能够助推崇德向善社会风气的形成。

崇德即以德育人,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崇德是新时代“好家风”和“好家教”建设的本真要义。一方面,“好家教”要培育明私德、守公德的社会成员。积德累仁,握金怀玉。良好的品德使人受益终身。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内容,不仅要培养家庭成员热爱劳动、崇尚节俭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23)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2).,更要筑牢家庭成员爱国爱家的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意识,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家庭常态化、机制化工作推进。新时代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将道德建设纳入治国理政之中,使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有效结合,加强以个人的道德修养建设为基点,包含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新四德”建设,旨在全面提升国民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另一方面,“好家风”要塑造明大德、守政德的党员干部。党员干部既是家庭建设的责任者,也是社会建设的责任者。对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要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抓好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自律和他律、信任和监督、职权和特权、原则和感情的关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24)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40-41.首先,廉以修身,加强自身建设。要培养高尚情操,切勿追求低俗趣味;要树立远大理想、牢记为人民服务,切勿懒政怠政、打卡式从政;要严于律己、反对特权,切勿高居庙堂、脱离群众。“要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25)习近平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 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N].人民日报,2014-03-19(1).其次,廉洁持家,推进家庭建设。束缚贪污腐败的囚笼往往是从内部打破的,一些领导干部给自己的家属“开后门”、搞特权,甚至有些还被自己的家属拉下水,跟着家属一起行贿受贿,家风不正成为部分党员干部走向腐败、葬送前途的助燃剂。习近平突出强调党员干部要管好身边人、过好亲情关,自己更是严格践履,他曾严正指出:“我反复讲,有的人打着我的旗号到处找人办事甚至骗钱骗官,发现了这样的人,不论是谁,都要及时报告、严肃处理。”(26)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56.领导干部要慎独慎微、持之以恒地抓家庭建设,严格约束亲属子女,从最近身的地方构筑起预防腐败、反对特权的安全网。

向善即推仁及善,将个人内心的价值信条转化为帮助他人、有助社会的实际行动。向善是新时代“好家风”和“好家教”建设的价值追求。一方面,要在家庭培育“向善”之风,将“善”内化为家庭成员心中的价值信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风家教是人格塑造的首要节点,像岳飞、戚继光等英雄人物的精忠报国之志向无不有赖于从小良好家风家教的塑造。习近平指出:“作为母亲,应该把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27)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5.家庭起着连接个人和社会的中介作用,能够将社会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内化为每一个家庭成员心中的道德准则,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灌输是非观念,积累美好善念,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在社会转化“向善”之行,将内在的“善”外化为实际行动。社会行为方式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向上向善的基本标准,人们心中的价值观念将在社会实践的检验中推动社会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孩子行为的教化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引导孩子做到知行合一,帮助孩子将心中的健康观念积极外化于行动。要在社会中弘扬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为全体社会成员树立榜样,重视社会评价,深入推进道德文明建设。

(三)以相亲相爱为情感纽带

相亲相爱是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最真挚的情感追求,构建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是新时代家风家教建设的工作基点。习近平一直生长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之中,习仲勋十分疼爱孩子,姐弟四人最喜欢和他玩‘骑马’的游戏,习仲勋趴在地上让孩子们骑在背上,驮着他们从桌子底下钻来钻去。(28)参见:贾巨川.习仲勋传: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633.所以,习近平特别强调广大家庭要营造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还经常提醒广大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和接待应酬中解脱出来,多回家团圆以增进家庭关系的融洽。

促进亲人相亲相爱、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是个人健康成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鲜活动力。首先,要发扬孝亲敬老的优良家庭传统。中国古代开明贤达的君王一直坚持“以孝治国”的为政理念,极力推崇孝文化。李渊《旌表孝友诏》有云:“士有百行,孝敬为先。”孝道作为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核心内容,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早已成为深铸于人们头脑之中的人生准则。新时代建设和睦家庭氛围,需要传承创新“以孝治家”的理念。“要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2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90.让老年人老有所安、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建设具有民族性、凸显时代性的孝亲敬老文化,推动形成尊老、孝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其次,关爱下一代成长。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和家庭情感的寄托,承载着家庭的心血和社会的期望,关心、爱护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和全社会的首要责任。孩子作为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是构建相亲相爱家庭关系的重要力量,孩子健康成长将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向前发展;反之,将为家庭和社会招致无尽的烦恼。“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30)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2).最后,发展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邻里关系作为一种以地缘关系为主体的社会伦理关系,是建设相亲相爱家庭关系的重要补充。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发展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远亲不如近邻”一语更是道出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其重要程度仅次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关系。形成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是浸润新时代“好家风”的重要方面,也是支撑淳朴民风社风的重要内涵,“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3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94.,都鲜明地体现了培育良好家风与发展邻里守望相助乡风民风之间的有机互动。因此,要引导广大家庭成员将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相结合,树立由己及人的仁爱之心,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培育形成相亲相爱的社会氛围,以好家风支撑建设好乡风、好民风、好社风。

(四)以共建共享为方法载体

共建共享是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的重要主张,为新时代好家风的形成提供了方法原则。一是家庭内部成员共建共享。作为家风共建共享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妇女在家风家教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习近平指出:“做好家庭工作,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小家庭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形成家家幸福安康的生动局面,是党中央交给妇联组织的重要任务,也是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着力点。”(32)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5.由于妇女在家庭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与每个家庭成员接触最多、最亲密,成为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络员,其思想和行为直接塑造着家庭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引导孩子成人成才、维护家庭关系、培育良好家风家教的关键主体。同时,也要发挥男性在家风家教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男性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同妻子分担养老育幼等家庭责任,共担家务劳动。”(33)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71.总之,要带动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到家风家教的培育与形成当中,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追求文明高尚的家庭生活,以小家庭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形成家家幸福安康的生动局面。二是全社会共建共享。新时代好家风的形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鼓励全社会共建共享。首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推进。其次,各群众性团体要加强引导,妇联、工会等社会组织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最后,社会各职能部门要统筹协调,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到家庭文明建设的工作之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34)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3.要积极发挥好家风对好社风的支撑作用,使全体社会成员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过程中也能共同感受良好社风浸润人心、塑造美好人性的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家庭是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动力,伟大历史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每个家庭及个人的努力,新时代家风家教建设工作更是需要每个家庭凝心聚力,汇集全社会的力量,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促进家庭幸福美满、社会文明和谐,共享家风、社风的建设成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 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构建了以家庭建设为主、家风家教建设深度耦合的建设体系,对指导家庭建设、以家风涵养党风政风社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科学的实践价值。

(一)建设幸福美满家庭的“指南针”

家庭幸福美满是社会和谐、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坚实基础,中国梦的实现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户家庭的幸福美满之中。一方面,好家教塑造好家庭。家教是成人成才的关键,习近平指出:“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35)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82.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家教理念,也有“谦恭待人,忠厚传家”的治家格言。革命年代无数革命先辈们的家书中都充满了对子女的谆谆教诲,希望子女继续发扬自己的革命意志,为革命事业前仆后继,这体现了坚持和传承优良家教的重要性。在家庭教化下的人都具有鲜明的家庭特征,展示出独有的家庭形象,向社会输出不一样的价值观念。家教不仅能够塑造人,同时也在塑造着整个社会的面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如何进步,家教始终对个人和家庭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好家风浸润好家庭。家风是家庭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家庭成员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会助推良好家风的形成,良好的家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和睦、亲人相爱。一个幸福的家庭必然以良好的家风作为精神支撑。家风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对家庭成员产生着持续性影响,好家风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家庭成员的性格和品质,对个人的价值实现、家庭的兴旺发达起着重要作用,正所谓“家和万事兴”。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的重要论述从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逻辑起点上为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价值遵循,为实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力擎”

家风家教是家庭核心价值观的表达形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习近平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36)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1-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家风家教建设提供规范和指导,是家庭建设的量化标准。良好家风家教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厚的滋养作用,是培育和践行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力擎”。第一,塑造良好的人物道德品格,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家风家教对道德、人格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代无数文人墨客、精忠报国之士都非常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究其背后原因都离不开一个好的家风家教的培养和教化。北宋苏氏一门三文豪、杨家满门忠烈,无不让人赞叹,良好的家风家教能影响几代人,而家风家教败坏的家族终不能长久兴盛。家风家教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塑造着人的身心,为时代确定一种社会风尚和风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持久的影响。第二,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家风家教虽然是私人领域的一种文化塑造,但是随着社会化的进程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密,家风家教超出了私人文化场域,从而具有了公共道德养成的特质。在家风家教中孕育社会所需要的人,从而间接地塑造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个人道德风尚的养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以家风育民风,以家风淳社风,以家庭核心价值观塑造社会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内在逻辑。第三,建设高度的家庭文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个人思想道德的养成和社会素质的普遍提高,最终反映在国家层面上就是要通过建设高度的家庭文明来建成高度的精神文明。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将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家国一体、家国同生死共命运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要大力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培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以良好家风家教引领社会风尚、塑造国民精神,让家庭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摇篮。

(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助推器”

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既是一个矛盾凸显期,也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到了关键时候,必须统筹把握“两个大局”,在新征程上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继续前进。基于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全党全社会积极进行家庭家教家风的建设,动员全社会各单位融入家庭塑造、家教培育、家风传承之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督促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37)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6(2).。家风家教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一是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物质的生产、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身上,人的生产不仅能创造社会价值,更重要的是满足自身及家庭生存发展的需要。换言之,人只有在保证完成自身的再生产,包括精神和思想的再生产的情况下,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好家风好家教的形塑也是人类精神层面的再生产过程,这种生产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相辅相成,能够激发人巨大的创造力,提高物质生产的效率,扩大物质资料的积累,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助推文化进步的基础力量。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价值取向、文化传承和精神风尚,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成员的精神之“钙”,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勇前进。家文化是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主题,传承和发扬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3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 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16-05-29(1).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以革命文化为魂,以时代文化为干,大力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助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三是助推社会和谐的有力支撑。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千千万万个家庭和谐幸福才能构成一个公平正义、充满活力而又规范有序的社会。良好的家风会增强人的精气神、升华人的独特气质,千千万万个好的家风就会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每个社会公民朝气蓬勃,这个国家就会显现出无比的活力和无穷的生命力。因而要加强家风家教建设,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家庭美德,在全社会形成尊亲孝亲、帮扶弱小、热爱劳动的社会文明风尚。要以家庭的小和谐共建社会的大和谐,以家庭建设推动社会治理,以良好家风支撑起良好社会风气,助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四)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的“润滑剂”

党员干部的家风与作风密切相关,好的家风能孕育出好的作风,形成好的党风政风;家风败坏必将导致党风政风不正,破坏党的形象。“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39)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8.建设良好的家风家教有利于推动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发挥家风家教对党员干部作风滋养作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建设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首先,要以红色家风引领新时代党风政风。红色家风是在残酷的革命战争中提炼凝结的宝贵财富,是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家风的重要结晶,也是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重要指引。党员干部要从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家教中汲取营养,学习革命前辈建设家风家教的方法,牢筑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坚定信念,锤炼党员干部的高尚品格。用红色家风涵育时代新风,在官场上扬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一心为公的政治风尚,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从政观、为民观、务实观。其次,要以优良家风塑造党风政风。一个人的作风与家风密切相关,家风直接塑造着个人的处事方式和作风做派。习近平关于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阐述了培育好家风好家教的重要性,以家风家教建设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推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觉悟,增强了党员的政治纪律性,净化了党内的政治空气。

猜你喜欢

家教家风家庭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庭“煮”夫
家风伴我成长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恋练有词
家风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