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旗帜
——回忆鲁洁先生
2022-04-16赵志毅
赵志毅
(宿迁学院 文理学院,江苏 宿迁223890;杭州师范大学 经亨颐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311121)
一、博大的基础教育情怀
价值观教育就像是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习近平
如果把青年教师的成长比喻为扣扣子的话,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价值观教育就是青年教师应当扣好的第一粒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1993 年7 月我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留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不久学校任命刚从俄罗斯访学回国的朱小蔓师姐任教科所所长,我任副所长,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鲁洁教授指导下成立江苏省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心。 鲁老师从江苏省教育厅和南师大以及香港教育机构争取来一笔钱,又从她主持的国家级课题里划出一部分成立了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消息一经宣布,慕名者纷至沓来,前后有数十所学校前来报名。 这项由大学教授挂帅、专家领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的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后来,邻近的山东、安徽、河南、浙江、福建等省纷纷派人学习取经。在全国教育研究领域里师范大学教育专业聘请基础教育名师加盟导师队伍指导教育科研活动,南京师大做了开拓性的工作。 为了满足基层学校幼儿园对教育科学研究的需要,鲁洁老师指示开设面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硕士课程班,亲自授课,发现具有科研潜质的老师进行面对面指导,加以重点栽培。 数十年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基础教育科研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江苏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
朱小蔓师姐和作者赵志毅
鲁洁先生特别重视大学教育理论工作者深入幼儿园中小学一线去为基础教育服务这项工作,鲁老师指示我和办公室主任陈扬力把为南师大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陶行知、陈鹤琴和高觉敷三位先生的照片悬挂在南京师大教科所学术会议室的墙壁上。 她说:三位先生之所以成为人民教育家是因为他们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纵观人类文明史不难发现,科学家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和实验室,教师有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我们搞教育理论研究的人,不能只是坐在书斋里“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式的研究概念和法则,应当深入学校教育第一线,去学校和幼儿园做实验,在孩子们中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做出有价值的学问来。 在她主政南师大教育系、教科所工作期间,所有教师都有自己的实验幼儿园和实验学校,所有教师的课余时间不是在自己的实验基地就是在去实验基地的路上。 老师们带着自己的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科研团队扎进中小学幼儿园,在研究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思考理论问题,写出学术文章,做出研究报告。 这就是南师大教育学专业在改革开放后进步迅猛,狂飙式发展的秘诀所在。 我在导师身边读书工作的19 年里跟随先生跑了很多学校,每学期、每学年定时定点前去指导的学校就有苏州市实验小学、江阴南菁中学、无锡师范附小、无锡连元街小学、华庄镇中心小学和中学、丹阳界牌中心小学、南通师范二附小、如东马塘小学、淮师附小、南京琅琊路小学、长江路小学、拉萨路小学、南京师大附中、南航附中、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一中、九中、二十九中等几十所学校。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首批获国家级、省部级表彰的优秀教师斯霞、李吉林、李敬光、丁谷一、张飞龙、曹玉兰、蒋忠、董正璟、华明友、蔡林森等无不与鲁洁老师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南师大教科所(系)教师的脚步遍及苏南(苏锡常昆)、苏北(徐淮盐连宿)、苏中(南通扬州三泰)地区的中小学幼儿园。 从东南大学教育科(南京师大教育系前身)科主任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直到今天仍在南师人身上传承。鲁洁老师带领的团队做教育科研的热情与实干精神极大地改变了江苏基础教育的面貌,成为改革开放后江苏基础教育持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动力源泉,受到江苏省政府和国家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如今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
二、深厚的师徒山水情缘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
1997 年11 月,九江师范专科学校校长、鲁门弟子张乐天教授邀请鲁洁老师去江西举办“德育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地点选在庐山,时值冬季封山,是举行学术会议的理想场地。 参会人员有缪建东、张乐天、张胜勇、戚万学、杜时忠、张应强、冯建军和我。 先生叫我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刘惊铎和上海师范大学古人伏教授的研究生朱伟参会。 11 月11日下午3 点多,我们从南京下关码头乘坐“江汉号”客轮驶往九江。 开闸放客后,旅客们鱼贯而入,我和胜勇师弟陪先生登上三楼,找到头等舱,换好铺位票。 先生那年67 岁,双眼高度近视,夜间行动不便,我请同舱的女士代为关照,她欣然允诺。 之后我们弟子回到四等舱,通透的房间两边的门分别朝向两侧船舷,内设容纳十二人的上下铺,我们师兄弟占了一多半,归置好行李,整理好铺位,大家陪着鲁老师来到甲板上。
作者赵志毅与鲁洁先生在旅途中(缪建东摄)
下关码头景色优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先生兴致很高,大家更是开心不已。 晚上6—7 点钟,灿烂的晚霞被满城的灯火所取代,轮船在汽笛声中缓缓离岸,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鳞次栉比的建筑物渐渐远去。 长江上来来往往的货船发出突突的声响,两岸此起彼伏的山峦忽而出现在船舷,忽而被抛进夜空。 月光透过云朵的缝隙撒向大地,粼粼波光铺满江面。 次日下午4 点多江轮驶入九江港水域。 江面上忽然起雾且越来越浓,江轮笼罩在雾气里无法靠岸,直到第三天黎明浓雾才渐渐散去,轮船靠岸,我们登陆,乘车前往海宏宾馆,抵达时已是早晨8 点多钟,吃了早饭,乐天兄想邀请先生给全校教师做场德育报告,因为是临时邀请,鲁老师没有准备,指派我去。 三年前我曾被九江师专聘为客座教授,只当是去“给自己家干活儿”,给全校老师做了题为《关于社会转型时期中小学德育问题的思考》的讲座(《九江师专学报》刊载)。下午4 点钟,专车送大家上庐山,张乐天专门选派九江师专庐山籍教师陈世林一同上山帮做会务。
左起依次为张胜勇、刘惊铎(后排)、杜时忠、张应强(后排)、冯建军(后排)、鲁洁先生、作者赵志毅(后排)、陈世林、朱伟(后排)、戚万学(缪建东 摄)
在“跃上葱茏四百旋”的山间公路上旅游车左旋右转、突飞猛进,戚万学师弟晕车晕得厉害,脸色刷白,虚汗直冒,鲁老师关照他换到前排就坐,掏出随身带的晕车药给他吃,示意我提醒司机开慢点,再慢点。 一到山顶酒店即吩咐我陪万学去牯岭镇上看医生,万学蹲在路边吐了一阵坚持说不去了,张应强扶他回房休息。
当晚,张乐天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先生及同门弟子,委托我做主持,恭敬不如从命,我首先请鲁老师讲话,她挥挥手示意由我代替,考虑到先生旅途劳顿,几天没有休息好,我便代表先生和教育科学研究所(时任副所长)说了几句感谢的话,随即请缪建东(时任教育系党总支副书记)致辞,他代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向东道主表示感谢,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继而,他清清嗓子即席朗诵了苏轼的名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切中主题,适得其所,赢得热烈掌声。 张乐天代表承办方九江师范专科学校和庐山管理局党委致欢迎辞,临了朗诵了一首毛主席的诗词《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乐天兄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的朗诵赢得满堂喝彩。 我提议,请大家举杯,为鲁老师的健康长寿、为此次德育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为我国的德育研究事业干杯! 联欢晚会开始,先生请弟子们即兴表演节目,我自告奋勇先来。 在脑袋上扎一条羊肚肚毛巾,唱了一曲俺家乡陕北的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又换装戴上维吾尔族花帽,贴上八字胡,表演我在西北师范大学当民族班班主任时的拿手好戏——王洛宾的新疆民歌《大阪城的姑娘》和《阿拉木汗》,以一股西北风拉开了晚会的序幕。
来自武汉的鲁老师指导的第一个博士后张应强即兴演唱了周华健的代表作《花心》,惟妙惟肖、很有专业范儿。 谙熟南京本土文化的张胜勇诙谐地说了一句双关语:“张(应强)学兄可是我们原理点博士后流动站的第一棵‘大萝卜’,可不能‘花心’哟”。
上海师范大学的朱伟作为客人应邀参会,很是高兴,即兴表演了一段越剧《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名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掀起晚会的一个小高潮。
在大家的掌声鼓励下,胜勇师弟给鲁老师和众人鞠躬作揖,讲了一段《心经》的妙处,他说这部260 个字的佛教经典可谓是字字珠玑,属于600 卷《大品般若经》中的一节,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也最大。 七种汉译本中最有名的是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接着他用如皋腔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心经》,为晚会增添了几分禅学的色彩。
陕西“冷娃”刘惊铎借着酒劲唱了一段秦腔传统剧目《三滴血》选段,让人领略了“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的壮观场面。 看着他声泪俱下蹲在地上声音哽咽的样子,鲁老师很是动容,走上前去,拍着他的肩膀,拉他起来,他一扬脖子咕咚灌下一杯酒,声嘶力竭地又吼了起来,展示了一把百戏之祖秦腔艺术的粗犷和宏伟。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杜时忠出手不凡,表演刘欢的作品《弯弯的月亮》,歌声优美,抒情欢快。 清瘦的个头与虎背熊腰的刘欢反差较大,被大家戏称为小版的刘欢。
山东师范大学的戚万学演唱了八个样板戏之一——京剧《奇袭白虎团》里杨伟才的著名唱段《打败美帝野心狼》。 乐天兄打趣地说:你应该是唱吕剧或柳琴的嗓子竟然京剧唱得这么拿手! 他的节目勾起了大家对那个火红年代的回忆和联想。
来自中原大省河南的冯建军在大家“唱豫剧,唱豫剧”的吆喝声中端着两杯酒走向先生:“鲁老师,我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我就代表弟子们按俺河南的规矩,给您老端(敬)上两杯酒表达心意,祝您寿比嵩山,长命百岁! 恁喝光俺不喝!”先生点头致意,接过酒杯,侧脸问我是什么意思? 我说这是他家乡向最尊敬的人表达敬意的风俗礼仪,敬酒的人不喝,而被敬者必须得喝光。 我边解释边从先生手中接过两杯满的不能再满的号称江西茅台的四特酒一饮而尽。 建军师弟不干了,说:“别人代喝不中(不算),一定得鲁老师亲自干了才中!”说着话又倒了两杯酒毕恭毕敬地举到先生面前。 先生微笑着看看我又看看他,我对建军说:“你是不想让鲁老师看节目了吗? 鲁老师高血压天天吃药你不知道吗? 这两杯喝下去不把鲁老师灌醉了? 来,我喝”。 我接过两杯酒一饮而尽,掉头对师兄弟们说:“诸位敬的酒鲁老师都喝了,现在是鲁老师给大家回敬的酒,必须都干了,众人举杯一饮而尽。 我抓住时机,又举杯说到:“梅开二度,好事成双,鲁老师再敬大家第二杯,来,先干为敬。”说完,我一抻脖子又干了一杯。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犹犹豫豫地又喝了一杯。 我再次斟满杯子说:“来来来,酒过三巡,鲁老师再敬大家第三杯酒。”先生见状连忙制止到:“行了行了,意思到了就好了。”随即师兄弟们互相敬起酒来,一时间形成欢乐的海洋。
令我们惊掉下巴的是在联欢会压轴时间鲁老师为弟子们清唱了一首法国歌曲《燕子》选段,尽管法语歌词一句也没听懂,但那种优雅的风采让弟子们大开眼界,领略了一把金女大高才生的艺术魅力。
晚会上,张乐天给每人送了一只造型精美的砂锅,鲁老师说:“张乐天,你不能花公家的钱给个人送礼物。”张乐天说:“请老师放心,我自己掏钱给大家买的。”鲁老师让缪建东给张乐天买东西作为回礼。 我对着乐天的耳朵问了一句;“你是不是用瞒着嫂子自个儿偷偷攒下来的私房钱买的?”他没好气的回了我一句:“老赵,你就别再哪壶不开提哪壶了,拜托!”我指着他大笑到:“看看看,心虚了吧,不说实话了吧。 你脸红什么?”他冷不丁地来了句:“精神焕发!”我立马追问了一句:“怎么又黄了?”我们俩几乎是同时齐刷刷的吼道:“防冷涂的蜡!”(文革中根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与匪首座山雕的对话)说罢哈哈大笑,举杯痛饮。
那天晚上我喝得酩酊大醉,听说是缪建东和张胜勇把我架回屋的。 我与惊铎一个房间,呼声大做,鼾声如雷,老缪说。 次日,研讨会茶歇时,师弟张胜勇打趣道,赵师兄昨晚那鼾声把整幢楼都给晃动了,服务员半夜来拍门,说你们是哪个工程队的?这大半夜的还使用电钻,就算是装修砸墙,也不能夜间施工啊! 他诙谐幽默的说辞把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万学师弟说,全庐山的猴子都给赵师兄招来了。 时忠师弟说,哪里是把猴子招来了,是全都给吓跑了! 惊铎不知是给我解围,还是真的不在乎俺老赵打呼,憨厚地笑笑说:“奇怪,我怎么就一点也没受影响呢?”师弟缪建东来了一句:“你比赵师兄醉的还厉害,呼声比老赵还响! 他怎么能影响你呢? 你没影响他就不错了!”一番话把鲁老师与张应强、陈世林以及一旁的俩工作人员都给说乐了。
之后的几天里,大家上午研讨,享受精神饕餮大餐。 下午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游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三、温馨的家庭教育情感
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愧,能否作社会的表率。 因此,修身的教育便成为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
——裴斯泰洛奇
记得是在1998 年6 月研究生答辩的季节,应母校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李定仁教授和胡德海教授的邀请,鲁洁先生飞赴兰州主持博士研究生答辩,考虑到鲁老师年事已高,加之路途遥远,西北师大特意邀请时任南京师大教科所副所长的我陪同前往。 去的时候当飞机飞出陕西进入甘肃上空时遭遇强气流,飞机颠簸得很厉害,我出了一身冷汗,抬眼望去,鲁老师泰然自若,捧书阅读,好生佩服。 最终有惊无险地降落在兰州中川机场,时任西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的万明刚来机场迎接,搞了一个简朴的献花仪式,感觉初次踏上黄土高原的鲁老师对我的家乡挺满意的。
鲁老师说,西北师大的李秉德先生对我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发展很关心,这次去兰州想去拜访,因李先生去北京开会未果。 二位先生曾在20世纪90 年代初共同出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签订了中加地方高校合作协议,南京师大、西北师大、东北师大、华南师大等八所省属师范大学与多伦多大学签订互派博士研究生培养项目,两位先生在此项目中出任中方负责人,有过合作。 我父母原本打算借鲁先生来兰州之际请她到家中做客,因为时间紧,原计划上午结束的答辩,拖到下午才结束,当晚赶往机场,家宴也没赴成,后来是因为兰州机场天气原因,航班延误到次日上午才飞。 先生倒是事前做了去我家做客的准备,特意送了我老父亲一套纯银酒具。 并且一再叮嘱我在处理家庭问题时要把家庭亲情放在首位,在经济问题上要明确跟兄弟们讲清楚,放弃自己这份财产继承权。 先生说:“志毅,你读书到这个份上,家人的付出是不言而喻的,在你们家族里读到博士学位的还有吗?”我说:“没了。”她说:“所以么,你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的同时要与兄弟姊妹处理好关系。 都到了博士学位了,如果还不能独立承担起自己小家庭的内政外交,经济文化的担子的话,那可真的‘不及格了’。 ‘好男不争家财’,家庭财产是父母的心血,有本事有恒心就到社会上去闯荡,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创业,去挣钱,孝敬父母,报效国家。 继承家庭遗产的事情就留给父母亲和兄弟姐妹们处理好了。”先生对我讲了她父亲鲁继曾老人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从四川阆中大山里走出来,凭借一己之力打拼天下的故事,对我启发很大。 那几年,我的老母亲身体多病,兄弟姊妹对于家庭问题多有龃龉,我在无奈与痛苦中曾对先生吐露过心声,老师的话有如醍醐灌顶,使我在处理家庭财产问题上拨云见日、豁然开朗。1999 年母亲去世,我回兰州料理后事时明确提出放弃自己的继承权并且作了公证。 18 年后的2017年父亲去世,我依然遵循老师的教诲放弃了自己的继承权,避免了家庭内部因遗产分配而产生的矛盾。 如今回想起来,导师的教导如春风化雨,不但温暖了弟子的心,而且温暖了我全家人的心,温暖了我整个家族的心。 打从先生西北之行起,我心里就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去导师的家乡四川阆中朝拜,直到23 年后的2020 年夏季,四川南充市教育局邀请我去讲学,我站在南充五中刚落成的大讲堂里用当地方言讲道:中国著名教育学家、我的导师鲁洁教授是四川南充阆中人,作为弟子,今天我是代表老师来还愿的,我向我的导师的家乡的中小学老师们表达我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话音未落掌声四起,那一刻我热泪盈眶,也许当时在场的几百位中小学老师以为这是我的讲课艺术,其实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我相信恩师在千里之外的南京感觉到了弟子的声音。 那天讲座之后,我乘高铁专程到阆中古城祭拜,看了张飞庙、状元第和贡院,买了阆中古城著名的保宁醋寄给了时任南京师大教科院院长的顾建军,请他转送先生,没想到这竟然成为先生在世时与弟子隔空分享的“最后的晚餐”。
四、高尚的学术研究情操
故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北朝齐·刘昼《刘子·崇学》
1993 年6 月,作为鲁洁先生的第三届博士生,我和陈卫师兄、张胜勇师弟一道参加毕业论文答辩,鲁老师邀请东北师范大学王逢贤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王先生事先与鲁老师商量好,他带应届博士生肖鸣政来南京,届时请鲁老师做肖鸣政的答辩委员会主席。 答辩中出现的场面颇具戏剧性。上午我们三位博士生的答辩进展顺利,下午肖鸣政的答辩进行得比较曲折,他的论文题目是《我国中小学德育量化评价的实证研究》,中学数学教师出身的肖鸣政有十多年教龄,对德育量化问题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入职以来主动要求当班主任,做了许多班级德育的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当时打印的论文有30 万字之巨。 走笔至此,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我国德育界关于德育评价的学术脉络。
左起依次为作者赵志毅、鲁洁先生、陈卫师兄、张胜勇师弟于1993 年6 月答辩当日。
20 世纪90 年代,德育为政治服务转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德育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德育改革的主流,学校德育的质化评价(描述性评价)受到质疑和扬弃的同时,“做好事加分,做错事扣分”的量化评价在德育科学化的旗帜下应运而生。 此法因其客观性、精确性的特点推动了德育评价的科学发展,为步入歧途的德育评价开出了一条新路。 但是新的德育评价措施在由试点进入普及之后,其消极作用凸显出来,即德育效果被简单枯燥的数字所左右,难以全面而科学地衡量学生的道德品质。 诸如道德情感、道德信仰之类的内容如何量化的问题为教师和学者所诟病。 德育的量化以“禁止”“不准”为出发点,注重防范和堵塞所谓消极言行为教育的主旨,忽视行为的动机意识和生命本身的内在需要,忽视为学生提供明辨是非能力的情境和机会。 况且用数字来量化课堂纪律、出勤情况、活动氛围,本身就存在思维方式上的漏洞。更令研究者始料未及的是所有量化评价做的精准细致的实验班级、实验年级、实验学校、实验地区的学生,首创精神都无一例外的差。 这让学者们感到惊诧。 将德育评价的方法由“质量的描述”改为“分数的增减”,初衷是为了促进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培养“四有”新人。 但量化评价的结果却导致学生首创精神的衰弱和退化,与我国德育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 有学者批评学术界曲解马克思关于数学作用的语录时质问:人性可以量化吗? 如何操作? 如果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我们人类还要艺术干什么? 还要宗教干什么? 还要哲学干什么? 学界疾呼,一线教师要(谨)慎对(待)量化(评价),善对量化(评价),量化(评价)易粗不宜细。 量化评价只能作为学校德育评价的辅助手段,不能成为学校德育评价的唯一方法。 此外,量化将教育手段简单化、捷径化,一些老师对量化方法的目的认识不清,使用起来简单粗暴,将“加分”或“扣分”用做管理学生,维护秩序的主要手段,动辄挥舞分数大棒显示为师者的威权,道德教育的审美内涵被教师冷酷无情的分数“勾兑”稀释了,长此以往只能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抵触和怨恨。
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肖鸣政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围绕着量化评价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赞成方认为此论文填补了德育评价研究方面的空白,意义非凡。 评价作为教育改革的瓶颈口,尤其是德育评价的科学性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术界,论文的作者让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反对者则认为,量化手段的运用只是教育评价的一个方面,量化本身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弊端,此文有夸大和渲染量化方法之嫌,认为此文无论是遣词造句的写作过程还是思维方式、方法论指导皆存在重大缺陷。 一时间对峙双方争执不下,火药味十足。 最有趣的是,七位答辩委员中赞同和反对的意见各占一半,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的鲁洁教授的意见成了大家拭目以待的决定论文是否“通过”的关键因素。 肖鸣政更是紧张得浑身发抖。 鲁老师语重心长地讲了一番话,对所有人启发很大。 大意是说:作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肖鸣政始终对学生的德育评价问题情有独钟,实属不易,做了十来年的班主任,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德育量化的实践探索和教育干预的实证研究,精神可嘉,难能可贵。 论文中的材料选取精当,数据处理规范,结果讨论可信度高,答辩老师所提问题中肯具体,戳中要害,希望成为作者今后继续研究的内容和努力奋进的方向,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参考国内外研究资料100 多本(部)(篇),参加实验的学校多达十数所,包含了城市、农村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多所学校,可以想见花费的心思之重、精力之大,让人感叹! 这种扎实地做学问的精神值得肯定。 她郑重地投下赞成票。 鲁老师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她在充分肯定了论文的优点之后,提出了可圈可点的问题,从谋篇布局、章节设计到语法错误、标点符号等“芝麻绿豆”般的问题仔细分析,娓娓道来。 鲁先生深厚的学术修养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所有人感叹。 作为七七级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本科生有幸在胡德海先生引领下走上教育研究之路。 1985 年师从张菊生先生攻读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1993 年考入南京师大教育学原理专业,师从鲁洁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我终身受益且感叹良多。
五、结语
2000 年4 月,鲁洁先生70 岁生日,弟子们从四面八方回到南京参加“鲁洁教授德育思想研讨会”,再一次回到老师身边重温先生的教导,大家十分高兴,会议圆满成功。 临近结束时先生送大家一段话,录于此处,与读者分享,结束本文。
各位学子:
这次你们回到我身边,让我无比幸福、无比感激。
4 月22 日晚,曲终人散,我躺在床上久久难眠,同你们相处的日子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人生漫漫无应期,无论你们在哪里,无论你们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总有一位曾经的老师同你们在一起,用她的心在关注你们,祝福你们。
鲁 洁
2000 年4 月23 日
左起:刘晓东、张乐天、缪建东、汪凤炎、郑富兴、郝京华、鲁洁先生、作者赵志毅、冯建军、金生鈜。 前排草坪坐者右起:谭顶良、乔建忠、张旭东、齐学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蒙鲁门弟子张乐天学兄、缪建东师弟、杜时忠师弟、冯建军师弟等提供资料,馈赠照片,仅致谢忱。 今年(2022 年)4 月22 日是鲁洁先生92 周岁诞辰日,仅以此文表示对恩师的缅怀之情。
2022年1月18日杭州老余杭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