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航危险品运输应急管理研究

2022-04-16民航四川监管局四川航空公司四川省机场集团

民航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危险品航空器突发事件

□ 民航四川监管局 刘 冰 四川航空公司 李 瑞 四川省机场集团 徐 亮/文

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安全是航空安全的重要领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对降低事故后果和减少事故损失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而加强对此领域的应急管理研究是一个重要基础。目前,有关民航运输危险品应急机制方面的专题研究较少,理论支撑不够,导致很多人谈“危”色变,不利于民航危险品运输的发展。对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民航应急管理背景着手,结合危险品应急处置特点剖析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提升危险品航空运输应急处置能力,促进中国民航运输安全提供参考。

表1:民航突发事件概念释义

表2:民用机场突发事件分类

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应急现状分析

(一)民航突发事件的概念

依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中关于民航突发事件的概念,民航突发事件分为安全、运行、服务和支援四大模块,如表1所示。根据定义,危险品航空运输事件属于民航突发事件。

(二)民航突发事件的分类

在机场和航空公司应急救援体系中,分为航空器突发事件和非航空器突发事件。以机场为例,突发事件分类如表2所示。

由于航空运输危险品保障链条较长,危险品突发事件可能属于航空器突发事件,也可能属于非航空器突发事件。

(三)民航应急管理基本过程

民航运输的危险品应急是民航诸多应急处置情况的一种,因此危险品航空运输应急管理应该满足民航应急管理的相关要求。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要求,民航应急管理的活动环节包括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

图1:民航应急管理基本过程示意

(四)危险品航空运输应急分类

1.根据表象划分

危险品突发事件分为起火、破损和泄漏。目前,不管是航空公司还是机场的应急管理,起火处置程序均为普适性程序,不区分是否由危险品引起,包含在航空器失事、空中遇险、地面遇险等预案中;由于在客舱服务过程中或者地面保障时才能发现危险品泄漏事件,因此航空公司给乘务员配备了危险品泄漏应急处置检查单,机场有专门的危险品泄漏处置预案。

2.根据危险品分类划分

航空运输的危险品共分为9大类,各类危险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危险特性差异较大,因此危险品航空运输应急处置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其中感染性物质泄漏需要由疾控中心进行专业处置,放射性物质泄漏需要由环保部门进行专业处置。

3.根据发生地点划分

危险品航空运输应急分为机上应急和地面应急两部分。其中危险品机上应急属于航空器突发事件,地点可能是驾驶舱、客舱(行李架、座椅下方)、货舱;危险品地面应急处置既有可能与航空器有关,比如飞机落地后,装卸人员在卸货过程中发现货舱内危险品货物发生泄漏,该事件属于航空器突发事件。也可能与航空器无关,比如在航站区、飞行区、公共区、货站等地点发生锂电池起火事件,属于非航空器突发事件。

4.根据处置主体划分

危险品突发事件处置涉及航空公司、机场、地面服务代理人,可能还会涉及托运人及其代理人、旅客、地方机构(如疾控部门、环保部门、消防部门、医院)及其他鉴定机构等。如果是国际航线,可能会涉及外国航空公司、外国托运人及其代理人、外籍旅客,情况更为复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民用运输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规则》《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等规章要求,无论航空公司是否取得危险品运输许可,无论机场和地面服务代理人是否运输危险品,均应具备危险品应急处置能力。

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应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责任不明确

1.各民航企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间职责交叉

应急处置牵头部门与危险品管理部门多为两个部门,职责交叉,在日常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容易推诿。其中,应急处置牵头部门负责总体协调、指挥调度、对接机场、完善预案,主要从事适时启动应急预案、调配应急处置资源、协调联动内外接口等工作,但对危险品应急处置关键环节决策能力有限。危险品管理部门和现场处置部门负责信息传递、现场处置、对接局方和事后调查,危险品管理部门专业度高,对各运行部门危险品处置能力掌握清晰,主要从事危险品运输标准制定、事件调查、技术支持等工作,但对公司应急资源调配指挥流程不够熟悉;现场处置部门在业务范畴内处置能力较强,主要从事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等工作。

2.各民航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接口分工不明确

危险品航空运输涉及收运、安检、存储、配载、装载、监装监卸等多个环节,保障链条长,参与保障的人员范围广,危险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涉及的主体多。据新闻报道,2020年7月,一架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波音777全货机在上海浦东机场起火,在本次突发事件中,应急处置涉及航空公司、机场、地面服务代理人三个主体,后续还有上海市消防力量的加入。

应对危险性较大、处置现场较为复杂的危险品航空运输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各民航企事业单位之间存在分工不明确,处置效率低等问题。比如载有危险品的航空器在地面保障过程中突然冒烟,能否开舱门?由谁负责开舱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选择客梯车、平台车还是工作梯由谁来决策?乘务员妥善处置机上危险品泄漏事件,飞机落地后,应该将装有危险品的容器交给哪个部门进行后续处置?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应急处置程序和处置措施不明确。

(二)处置不高效

针对某个特定的危险品航空运输突发事件,快速出具处置方案是关键。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航空公司、机场、地面服务代理人作为危险品应急处置行动的主体和核心力量,这个处置方案往往是由航空公司、机场、地面服务代理人共同协商决策的,沟通的时间成本较高,与“快速决策”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依据不准确

机上危险品应急处置依据相对充分,操作也相对规范。国际民航组织(ICAO)发布了《与危险物品有关的航空器事故征候应急响应指南》(以下简称“《红皮书》”),民航局发布了《锂电池机上应急处置指南》,飞机制造商为飞行员提供了《飞行机组操作手册》(FCOM)和快速检查单(QRH)。

而在地面危险品应急处置依据方面,目前仅有一部国家标准——《危险货物运输应急救援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对于民航应急处置有一定的指导性,但针对性不强;《指南》中提到的应急措施多为指导原则,并未进一步明确具体措施。如图2所示,根据《指南》151条款“毒性物质(不可燃)溢出或者泄漏”一栏指示,需要“用干土、干沙或其他不燃物品吸收和覆盖泄漏物,然后装入容器”,并未明确容器的材质是金属、塑料或是其他。

图2:《指南》151条款“溢出或者泄漏”部分内容节选

同时,航空运输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瞒报、夹带危险品等行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由于不清楚危险品的品名、数量、性质等具体信息,导致应急处置、救援效果受到影响。

完善危险品航空运输应急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危险品应急处置流程

危险品航空运输应急属于民用航空应急中的一个分支,应该还原到民航应急的整体管理中去,各民航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应急牵头部门主导、危险品管理部门技术支持的管理和处置模式,如图3所示。

图3:危险品应急处置流程示意

(二)加强危险品应急协同联动

一方面要加强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尤其是应急牵头管理部门和危险品管理部门之间要互通有无,梳理应急救援手册、危险品运输手册、飞行运行手册、客舱乘务员手册等各类手册之间的接口问题,确保手册要求一致,为员工准确履行其职责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要做好单位间的多方协同,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旅客、货物、行李的航空运输全链条涉及的各个节点逐一进行分析研讨,明确每个节点各方责任划分,重点处理好各单位之间的接口问题。

图4:部门间、单位间的接口连接示意

图4以信息传递流程为例,演示了航空公司的应急指挥中心与危险品管理部门之间的接口、机场与航空公司之间的接口。

(三)发挥危险品协议约束作用

重视危险品协议的作用。航空公司、机场、地面服务代理人之间是依靠协议进行约束和管理的,因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议细化危险品应急的相关条款,进一步完善危险品协议内容,以协议方式固化各方之间的权责,提高处置效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要求,危险品协议可以作为地面服务代理协议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协议存在。由于价格问题谈判艰难,实际运行中部分地面服务代理协议已过期,采用双方出具保障函的方式延续代理关系,针对“危险品协议有效期与地面服务代理协议保持一致”的情况,地面服务代理协议失效将直接导致危险品协议失效,因此需要在保障函中明确说明危险品协议的有效性。

(四)总结危险品应急处置经验

建议各民航企事业单位建立本单位的危险品专家库,依据《危险货物运输应急救援指南》,按照危险品起火、泄漏,结合1至9类危险品特性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不同生产场所中一线员工能够方便获取到的常用应急物资有哪些、常规处置方式是什么,并编制危险品应急快速检查单,方便各级人员使用。建议专家库成员适当做延伸思考,深入了解感染性物质和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处置原则和处置方法、机型结构对灭火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避免讲到危险品应急时只知道拉隔离、跑,导致无法真正意义上为决策提供支持,一些危害程度较低的不安全事件也无法顺利处置。同时,充分发挥危险品专家库的作用,建立技术晋升渠道,鼓励危险品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以点带面,提升危险品航空运输应急处置能力和处置效率。

(五)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

民航危险品运输的从业人员数量庞大。截至2019年,各民航相关单位危险品从业人员共计34.88万人,其中航空公司危险品从业人员20.05万人,机场危险品从业人员14.83万人,分别同比增长5.42%和8.94%。危险品航空运输应急管理和处置,最终要靠人去实施,因此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异常重要。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共发生59起,因旅客携带锂电池或充电宝等引起的航空运输不安全事件,其中5起直接导致航空器受损或备降。通过对乘务员大量的理论、实操训练,机上锂电池应急处置效率、效果均得到了大幅提升,2020年以来,未出现因机上锂电池起火冒烟导致航班备降的情况。航科院在武汉天河机场建立了首套以737-800为原型的全尺寸航空器真火实训系统,可模拟航空器引擎火、起落架火、地面流淌火等多种场景,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建议各民航企事业单位在设置应急演练桌面推演场景时,尽量设置复杂一些,使得更多的部门、更多的单位参与进来,一方面加强磨合,另外一方面使更多的人了解危险品航空运输应急的特殊性,同时增加一些实操训练,达到检验预案和练兵的目标。

综上所述,危险品航空运输应急处置是危险品航空运输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确保航空运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航各相关企事业单位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全局意识,从体系、机制上,对航空运输全链条进行分析,明确责任划分,协同联动,处理好内部、外部接口问题;从实际操作上,归纳总结危险品航空运输应急常用应急物资和常规处置方式,并加以培训、演练,提高处置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危险品航空器突发事件
基于VR技术的X射线图像安检危险品自动识别
单跑道放飞间隔咨询通告
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RECAT-CN)国内运行现状分析
航空器拆解适航管理解读
无人航空器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突发事件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