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性与培育路径

2022-04-16李玮

新西部 2022年1期
关键词:农民人才农业

李玮

乡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领域,乡村振兴可以为国家的“三农”工作提供发展路径和具体指引,意义重大。其中,人才振兴又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基础。目前,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着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乡土人才培育模式不足等现实问题。为应对这些困境,要形成科学完善的人才吸引机制和多元融合的乡土人才培养制度,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总体进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这一决策是在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困境下提出的,乡村振兴是包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1]这一重大战略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总抓手,是经过实践证明的、适合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中,人才振兴又是乡村振兴各要素中的关键一环,是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意义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整个国家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加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不仅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也是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短板。而人才要素是乡村振兴各要素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在党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最直接的政策指引和法律保障。[2]在各乡村地区,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举措,不断引进高端涉农人才,并加大对于当地村民的人才培育。

从目前来看,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才在乡村经济中的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都知道,目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乡村的人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熟悉本土事务的乡村本地人才,其次是城市返乡人才,他们共同构成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可以有效地降低乡村空巢化对于乡村建设的影响。并且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他们对于基础事务的管理和秩序的维护起到了关键作用。

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

(一)农村人才总量不足,青壮年人才缺乏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大,然而对培养一个人才需要的周期却很长,所以在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着人才总量少的情况,尤其是青壮年人才严重匮乏。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不同工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壁垒,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近些年来,随着乡村人才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有部分专业人才深入基层进行乡村建设工作,但是由于受到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后续不断有人才流失现象,基层人才吸引不来、难以留住人才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从目前来看,乡村人才的需求量依旧很大。另外,从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来看,农业科技人才、农业创新人才尤为短缺,即使有现成的农业科技成果,也很难被转化成经济收入。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进程不断加快,新型乡村不断出现,新的农业形态、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技术形式也将随之出现,在这一情况下,农村人才缺口毋庸置疑将会进一步加大。

(二)乡村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民是各项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以及最终的受益人,因此乡村振兴不仅仅要依靠外部力量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当地农民能够切实掌握相关的农业技术,提高自身的供养能力。

现代化的农业必然需要更多懂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依靠他们形成带动效应,从而带领农民朋友整体水平的提高。从目前来看,农民自身的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所限,出生于20世纪的大多数中老年农民并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年轻的一代在经过了更高的教育之后往往流向了待遇更高的城镇,这就导致了农村现有的人口思想较为保守、知识水平较低,基层组织缺乏活力。另外,由于基层人才水平有限,对于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容易理解不透彻,从而导致模式化治理,不能将“法治、德治、自治”进行恰当的结合,并且由于他们长期从事于农业这一传统行业,对于新兴产业了解甚少,所以对于新兴事物接受速度较慢,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的总体进程。

(三)乡土人才培养模式亟待优化

从目前来看,大多数乡村的乡土人才培养模式都比较单一,以政府牵头的公益性质的培训为主,而与市场比较接轨的产业化培训、先进示范性培训并不常见。各个乡村的人才需求呈现趋同的特征,并没有体现出地方的产业特色。比如,在乡村有很多掌握传统技术的老一辈工匠,他们对于乡土文化传承和文化资源的再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当多地方并没有对这类的乡土人才进行摸底调查,也没有编写相应的技能人才目录,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并且,很多乡村人才培养的标准也不够明晰,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评估标准,部分地区的乡土人才培养规划中只对于人才的数量做了大致的规划,但是对于人才的质量却缺乏相应的规定,有些地方在对人才培育之后,并没有关注后续是否匹配的问题,也不了解人才的进一步需求,没有做好配合工作,这些直接限制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人才振兴的改进路径

(一)促进专业技能人才流入

相较于农村地区而言,城市的人才数量充足,并且人才的类型更加多样,因此,要想使得乡村振兴,就要将城市多样化人才引入到广大的乡村地区,为乡村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实践已经证明,回流的人才在促进乡村产业化发展、提供新兴岗位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影响。有相关专家把乡村引入的人才按照来源将其分为内生型以及嵌入型两种。嵌入型人才是主要在行政介入或市场因素吸引下深入农村的人才,该类人才主要包含 “驻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外聘专业人士、市场导向型投资者等”。[3]这一类型的人才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宏观上的指引。因此,要想进一步地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就要及时地引进专业人才。

乡村社会是一个牵涉到诸多方面的系统化的组织,要想使其健康的运转,必须吸收各方面的人才,比如大力引进大学生村官、青年乡村教师、农业技术人员等等,这些人往往知识水平较高,并且思维活跃、眼界开阔。要通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等形式,使得乡村能够留住人才。另外,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的支持,农业科技人才能够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涉农技术装备、成果转化方面往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以项目为带动,吸引专项技术人才,并大力培育特色的农业项目,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政府要主动搭建引才、聚财服務平台,深入走访调查人才缺口的类型,并登记在册,然后逐步搭建起人才资料库。

(二)强化本土人才回流

我们都知道,乡村振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建设不仅需要外来的优秀人才,还需要把原本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优秀人才引回乡。这些人由于在此成长,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熟悉,乡村不仅有他们的乡土回忆,还有亲朋好友,所以他们对乡村有着天然的眷恋感,这类人才如果能够返乡建设乡村,将会大大加快乡村振兴的进程。所以当地政府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打通各类人才的返乡通道。比如,大力鼓励本地的青年大学生回乡建设,为乡村振兴储备知识型人才,还要鼓励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务工,因为乡村振兴建设事业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劳动力的支持,政府要在当地建立起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创造更多工作岗位,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返乡。我国许多城市已经采取了此类措施,如青岛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提出鼓励农村能人回乡发展分享农场、共享农庄、创意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还开展“雁归兴乡”返乡创业推进行动,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4]

此外,近些年来,在基层治理中,乡贤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他们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借鉴古代吸引人才的制度,让生于斯长于斯的离退休干部、知识分子以及商界英才返聘回乡任职,这类人群不仅有很深的乡土情结,并且往往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威望,在乡村建设中有很强的服务精神。比如,离退休干部人群可以在乡村治理中凭借丰富的治理经验而出谋划策,知识分子群体可以成为科技创新的带头人,工商界人士可以为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思路和资金支持。

(三)完善各项评定标准

毋庸置疑,一个科学完备的人才评定标准可以更好地挑选适合当地发展的优秀人才,激励人才释放出更大的潜能。所以要从引才、利用人才、留住人才三个方面搭建起科学完备的人才振兴评价体系。

首先,在引才方面,当地政府要根据当地乡村的具体情况,梳理现有的资源产业,根据需求引进专项技术人才;引进人才之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还要对人才进行培育,使其熟悉当地的农业情况,尽快地投入到技术生产中去。其次,在利用人才方面,要充分地信任人才,给予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简政放权,大力配合他们的工作,对于取得的成果要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去。另外,在留住人才方面,当地政府要想方设法改善人才的各项待遇,比如落实各项工作补贴和交通补贴,建立人才公寓等。要给出明确的晋升路径,规定对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到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可聘用到正高级基层专业技术岗位。同时,重视对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城市人才提供政策激励,在推荐和选拔国家级或省级人才时,重点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倾斜。[5]并且要与高校、科研机构展开固定的合作,定期把人才送去学习深造。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各级政府要在结合本地区“三农”未来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农业发展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在此基础上,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将“懂农业、亲农民、爱农村”的思想灌输其中,从而促使他们能够留得住、用的实。[6]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乡村建设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在人才引入的同时,还要培育当地村民的发展意识和持续致富能力。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本土农民落后的生产意识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要大力培育一批能够了解现代化农业管理模式和懂得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型农民。

如今的乡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首先要培养农民敢想敢干的创新意识,还要依托科研院校、职业机构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上的培养,开阔他们的眼界,使其能够适应新型的农业形态。正如我国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负责人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近年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服务主体快速发展。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并存,将是未来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7]

此外,还要培养农民对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应用。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业也乘上了网络的东风,不断更新农村生产、经营的方式。尤其是电商直播的兴起,更是激化了农业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因此,要培育一批掌握直播带货技巧的职业“村播”群体,抢占农业发展信息制高点,让农产品走出原产地。对于拥有传统技艺的手工艺人,更是要制定专项开发计划,建立相应的研习基地,并借助先进的直播渠道进行传播,这样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有利于将这些文化资源转换成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机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结 论

总的来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虽然意义重大,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各方形成合力,既要畅通人才引入渠道,建立起科学完备的人才引进和培育体系,又要充分保障人才的各项权益,还要加大对于乡村本土人才的培育力度,增强乡村自我“造血”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本支撑,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59.

[2]李辉.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1,52(13):84-86.

[3]刘志秀.乡村人才振兴:内生型与嵌入型主体的治理效能[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1,23(2):68-76.

[4][5]曹丹丘,丁志超,高鸣.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索——以青岛市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02):181-189.

[6]夏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现实困境及路径[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8):50-53.

[7]“蓄”人才“谋”发展  农民培育任重道远:专访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负责人[J].农民科技培训,2021(5):4-6.

作者简介

李 玮 中共邵阳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农民人才农业
耕牛和农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农民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