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现状分析与引导机制研究

2022-04-16李英奇甄伟丹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6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高职学生引导

李英奇 甄伟丹

摘要:新媒体技术加速了网络舆情的发生和传播。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事件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园的安全稳定乃至社会的文明和谐。高职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自我意识较强、独立思维能力不足。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呈现出群体共性强、影响广泛性、理性思维欠缺、可引导性强。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方式不科学。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时要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重视正能量宣传,积极培养意见领袖;认真做好校务公开,畅通学生表达渠道;扎实推进三全育人,提升学生网络素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学生,网络舆情;引导

一、研究背景

(一)庞大的高职学生网民规模

根据2021年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了99.6%,20-29岁网民占比达17.4%,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9个小时[1]。基于以上数据可知大学生网民的规模相当庞大,而且对网络有极高的依赖程度。高职学生占据大学生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网民规模极其庞大。

(二)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殊性

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通信设备的普及率不断提升,中国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2],是从传统媒体到网媒的一种升级。

新媒体时代为网络舆情加速传播创造了条件。一是先进技术改变了信息的流通路径。随着智能通信设备的普及,人们交流交往的空间不断由现实世界向网络虚拟空间转变,人们浏览和发布信息的方式也已经完成从传统的电脑端转移到手机等更为便捷的移动终端。二是,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的转变加速了信息传播。与传统纸媒官方媒体占据话语权相比,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以个人为中心。新媒体的本质就在于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3]。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用户平台作为新媒体形态的典型代表。人们可以很便捷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和接收信息。在新媒体形态下,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呈几何级数扩散。

二、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特征

(一)群体共性强

高职学生个体之间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年龄相仿,处于相同的身心发展阶段,生活学习环境类似,因此很容易在某一网络事件上达成相同的观点,产生相似的情感和感受。在网络上的虚拟环境中,高职学生通过专业、班级、社团、或者其他共同的目的聚集起来,对某一事件发表评论和意见、表达自己的心中不满。在相同的群体内舆情传播的阻力相对较小,很容易形成相同的意见。

(二)影响范围广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半壁江山,社会关注度较高。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事件很容易成为社会各界和网络空间关心的热门话题。比如2021年EDG夺冠高校学生疯狂行为引发巨大关注。微博热搜榜也被相关话题占领,话题#edg夺冠#阅读量直冲30亿大关,讨论量也达到380万,影响范围极其广泛。

(三)理性思维欠缺

高职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的特殊性导致其在虚拟网络空间表达理性思维欠缺、易情绪化。高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思想还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自身情感波动较大。因此高职院校发生的网络舆情表现出理性思维欠缺。

(四)可引导性强

高职院校舆情与社会相比,影响程度有限。一是,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涉及的人员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大多是学生群体,表达偏向感性,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深度不足,在短时间内被其他话题替代的概率很大。二是,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基本主要涉及的是学校的日常管理事务,诉求点比较单一,降低了舆情事件后续发酵持续性。三是,高职院校网络舆情首先在高校的网络空间产生和传播,而高校网络一般是进行实名制管理,有助于对舆情发起的源头进行定位,进而快速实行舆情干预,避免了舆情事件的进一步扩大。

三、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现状

(一)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不明确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大多是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学校党委宣传部或者网络中心对校园网络舆情状况进行监控,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反馈至学生处或学院等学生主管部门进行处理。在管理上容易产生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等问题,不利于对网络舆情的高效处置。而且几个部门分别对同一舆情事件进行上报,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高职院校目前尚未制定完备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或者虽然制定了管理制度,但是内容相对比较笼统,对于实际开展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强,就如何开展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工作的具体规定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三)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方式不科学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传统的网络舆情管理方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今网络舆情问题的解决。近年来,高职院校处理网络舆情的方式虽然有了很大改进,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方式简单粗犷。不少高职院校对于网络舆情习惯以封、堵、删等方式应对,采取“隐、拖、压”等“鸵鸟政策”,很难从根本上让学生信服,更容易催生学生的敌对情绪,导致网络舆情信息的进一步蔓延和扩散。二是处理滞后。不少高职院校在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方面发挥作用不到位,对网络热点事件的分析和研判能力不足,导致应对措施滞后,耽误网络舆情事件的最佳处理时间。

四、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

(一)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可以称之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风向标。对于网络舆情的引导要了解其思想状况,发掘其真實诉求,探寻引起网络舆情的本质原因。因此,要坚持将思政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第一,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与当前网络上的热点相结合,解读其中透露出来的大学生思想问题及时加以引导、教育和解决,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第二,创新思政教育手段。在传统班会、宣讲、座谈等途径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掘与发挥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不断创新工作手段,促进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以便更加迅速得发现问题、跟踪问题、解决问题。

(二)重视正能量宣传,积极培养意见领袖

由于高职学生自主判断能力欠缺,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很容易被不良信息或者不正确言论误导,所以培养网络意见领袖,使其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发表正面观点、传播正能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网络意见领袖更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和网络行为习惯,能够快速捕捉到网络舆情热点,进而进行发帖、跟帖等对舆论进行引导。该群体的声音是官方意见的有效补充。因此要培育网络意见领袖践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舆论监督、引导宣传工作[5]。意见领袖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领导能力强、能够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的意见领袖来引导舆论的发展方向,在网络舆情引导中占据主动性。要定期在意见领袖中开展培训,鼓励并指导其强化主流价值宣传,激发网民思路,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

(三)认真做好校务公开,畅通学生表达渠道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产生的初起原因多为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多是学生的诉求或者需要没有被满足,学生寄希望于通过网络对学校施压。所以规避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对提升学校服务水平、畅通学生表达渠道提出了迫切要求。一方面,要将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通过校务公开的方式进行公布,要做到及时、充分、透明,要具备说服力,赢得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另一方面要畅通学生沟通渠道。要建立符合学生习惯的信息反馈渠道。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便捷得反馈信息,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受到重视,能够有人员对其需求和问题进行跟踪和解决。学生的需求和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以后,避免了发酵成为网络舆情。

(四)扎实推进三全育人,提升学生网络素养

互联网有其匿名性和开阔性,网民素养的高低影响着网络舆论空间的和谐与否。因此,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是高校网络舆情应對的基本要求。第一,在全员育人方面,要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为抓手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水平,将网民道德规范、法律法规要求等内容融入到课堂教育中去,提高其在网络上进行自律的意识,增强其网络责任感。第二,在全过程育人方面,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要制度化、常规化、常态化,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把网络舆情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持续发力,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第三,在全方位育人方面,要联合多教育平台,运用多种教育手段,科普文明上网理念,提高学生网络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旭,马昭文.网络环境下高校舆情“意见领袖”的作用分析及培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01):189-192.

[2]王婉妮.网络新媒体特点及其现状分析[J].今传媒,2014,22(12):123-124.

[3] 谢春玉.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和处置办法探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22,24(01):101-104.

[4] 沈俊杰,李晓峰,柳丹辉,等.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网络舆情治理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133-13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职业大学校基金项目《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3109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高职学生引导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