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引加快推进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

2022-04-16汪安南

人民黄河 2022年3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

关键词:“十六字”治水思路;水利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黄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TV88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 j.issn.1000-1379.2022.03.001

引用格式:汪安南.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引加快推进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J].人民黄河,2022,44(3):1-4.

2014 年3 月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从国家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习近平总书记还立足黄河等大江大河保护治理实际,就治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形成了一脉相承、思想深刻、逻辑严谨的治水理论体系,为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在“十六字”治水思路指引下,贯通理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保护治理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做到学深悟透、细照笃行,在加快推进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

1深刻理解“十六字”治水思路的基本逻辑和科学价值

1.1深刻理解“十六字”治水思路的理论逻辑“十六字”治水思路是实现人水和谐的治水之道。

“十六字”治水思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发展观,融会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论述的理论内涵,是新时代的治水辩证法和方法论。其中最核心的是深刻揭示了人水关系的本质,丰富了对自然资源的思想认知,深化了对保护发展的实践认识。更加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加注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更加突出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生态优先[1] ,更加明确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带来了治水理念和治水方式的深刻变革。我们必须将“十六字”治水思路作为推进水治理的重要理论源泉,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创造性践行人水和谐的治水之道。

1.2深刻理解“十六字”治水思路的历史逻辑

“十六字”治水思路是统筹解决水安全问题的战略选择。古往今来,兴水利、除水害都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在不同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对水利战略地位的认识不断递进深化,在瑞金时期毛泽东主席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改革开放后水利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在新的历史阶段,治水不但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与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联系日益紧密,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水安全保障成为时代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深刻洞察治水兴水历史规律,指出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要求全党从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我们必须心怀“国之大者”,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认识领会“十六字”治水思路,把握治水规律,提高统筹解决水安全问题的能力水平。

1.3深刻理解“十六字”治水思路的实践逻辑

“十六字”治水思路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十六字”治水思路立足我国基本水情,面向人民群众对治水实践的新需求,明确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重大原则和方法,是在治水领域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十六字”治水思路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阐释了“节水优先”这一关键环节;坚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阐释了“空间均衡”要求下的人水关系;立足生态系统的内在联系和自然循环,阐释了“系统治理”的思想方法;把握政府和市场在治水中的作用和定位,阐释了“两手发力” 的具体要求。这些主旨相通、目标一致、各有侧重的重大原则和方法,是统筹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复杂水问题的科学法宝。我们必须始终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引,坚持良治思维,用新的治理之道破解瓶颈制约,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2准确把握“十六字” 治水思路的核心要义和战略导向

2.1准确把握“十六字” 治水思路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抓住治水的关键和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水已经成为了我国严重短缺的产品,成了制约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水资源空间分布失衡,带来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资源性缺水的黄河流域表现尤为突出。因此,黄河保护治理的关键和方向是坚持节水优先和促进水资源空间均衡。

(1)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需要以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为抓手,从供需两端强化刚性约束。在需求侧,要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遏制不合理的需求增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和循环利用水平,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在供给侧,要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用水需求,落实总量和强度双控制,深度节水控水,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要在用水管水全过程突出“节水优先”,在水资源降耗、增效、减排、开源整个系统上,推进水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

( 2)坚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需要尊重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生态规律,按照“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理念,做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科学合理确定流域、区域、河段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按照“有多少汤泡多少馍”的要求,将各类开发活动控制在承载能力范围内,增强国土空间布局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协调性;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充分利用国家水资源条件,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增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适配性。

2.2准确把握“十六字” 治水思路的科学思想和工作方法,抓住治水的策略和重点

“十六字”治水思路体现了对治水的全要素、全领域统筹,突出了系统观念这一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推进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坚定不移推进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综合治水。

(1)突出谋划和布局的全局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把治水放在整个生态系统去考虑和解决。从空间上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域陆域,完善保护治理措施布局。从水体上考虑水量、水质和水动力,注重水源的涵养、河湖的自然形态保护、水流的流态变化调节。从水资源配置上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天然水与再生水、当地水与外调水、常规水与非常规水,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2)突出保护治理的流域性。从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出发,以流域为基础单元,按照区域服从流域的基本原则,强化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2] 。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加强跨行政区河流水系流域保护修复和骨干工程建设,完善流域防洪策略和防洪体系,强化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着力防范水之害、破除水之弊、大兴水之利、彰显水之善,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黄河,开创大江大河治理新局面。

(3)突出“四水”问题治理的整体性。树立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理清水災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四水问题的具体表现、相互联系、因果关系和关键环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要突出保障黄河安澜和长治久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协同发力,确保“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以流域水利的高质量发展,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3准确把握“十六字” 治水思路的创新意蕴和改革要求,抓住治水的动力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水资源安全,无论是系统修复生态、扩大生态空间,还是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等,都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制度建设,在两手发力上取得重大进展。

(1)运用好政府“看得见的手”,做好流域水安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加强行业监管和公共服务供给。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加强涉水事务监管。健全水利规划体系,推动规划任务落实,强化流域规划权威性,统筹推进流域区域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流域多目标统一调度,科学有效防御水旱灾害,优化配置水资源,实施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完善水法规体系,完善水资源和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强化河湖长制,推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2)运用好市场“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初始水权分配制度,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建立纵向与横向、补偿与赔偿、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产权有效激励[3] 。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建立健全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治理,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3增强贯彻“十六字” 治水思路的战略主动和行动自觉

3.1自觉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引,通盘考虑黄河流域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未来一个时期黄河流域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治水普遍规律和黄河特殊性的精准把握。我们要按照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要求,围绕黄河保护治理战略任务,加快推进黄河流域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以骨干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为主的水沙调控体系,加快推进古贤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并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深化黑山峡河段开发治理工程前期论证并尽早启动前期工作,开展碛口、桃花峪水利枢纽前期研究。紧紧盯住下游悬河、河道动床等防洪安全风险,实施下游河道综合治理和堤防现代化提升,积极推进滩区居民迁建,加强蓄滞洪区建设,加快补齐补强流域水旱灾害防御短板弱项。从工程措施安排上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大力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和现代化灌区建设,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田间高效节水灌溉,统筹加强工业、城市等各领域的节水。在充分节水的前提下,深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研究,力争尽早启动前期工作,加快建设黄河流域国家水网重大引调水和重大水源工程,逐步完善流域多节点调蓄、区域间互联、外调水补充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提升水资源统筹调配、供水保障和战略储备能力。坚持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加快黄土高原拦减粗泥沙设施和高标准淤地坝等水土保持重大工程建设,实施重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3.2自觉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引,着眼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必须以流域水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全流域整体观,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统筹发展与安全,把防洪保安、水资源保护利用、生态修复治理与产业布局、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起来,以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一盘棋”,服务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的“一盘棋”,从整体上筑牢流域水安全屏障。坚持底线思维应对黄河洪水风险,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明确流域性、区域性洪水的防灾底线和局部性、突发性洪水的防灾底线,对任何显性风险和潜在风险都不放过,补好预警监测短板、补好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常态与应急防御协同,坚决守牢洪水灾害防御底线,坚决避免黄河防洪发生系统性风险。坚持节约优先保障流域供水安全,牢固树立水危机意识,聚焦水资源短缺这个流域最大矛盾,建立源头管控、过程监管、考核问责等全链条的水资源刚性约束体系,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突出抓好取用水专项整治,同时处理好水资源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确保河道不断流,确保流域经济社会供水安全。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锚定生态脆弱这个流域最大问题,在上游注重水源涵养,在中游集成工程和生物措施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在下游充分发挥河流的生态廊道功能、保护好河口湿地,通过分区分类施策全面提升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同时加强水域岸线管控,巩固扩展河湖“清四乱”成果,进一步完善行刑衔接和联合执法机制,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维护黄河健康生命。

3.3自觉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引,加快推进黄河流域水利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

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水,科技兴水,不断提升流域保护治理能力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以制度机制创新厘清责任边界,不缺位、不手软,管住“河流代言人”该管好的事。加快推进黄河保护立法,统筹推动相关领域配套法规制定,夯实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制度保障,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进黄河保护治理。坚持依法治河管河,切实履行流域机构法定职责和授权职责,充分发挥黄河流域防总办公室和黄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强化黄委在防洪、监测、调度、监督方面的职责,将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重点工作流程化、清单化。以完善黄委直管工程管护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标准化体系,完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直管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针对中小河流、淤地坝、小水库、病险工程等薄弱环节,研究流域内水利工程监管制度,加强对工程管护主体、风险管控责任的监管[4] 。充分发挥市场的应有作用,统筹运用价格、税收等政策工具,深化黄河流域水权、水价和水市场改革。加快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全面加强流域水安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流域水安全保障数字孪生平台和覆盖黄河保护治理主要业务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和管理体系,提高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和智能调度能力,实现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水利实用技术创新,更多运用成熟适用技术,以科技创新助推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赵宏伟】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
1961—2019年黄河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黄河流域需要更多“冬枣式”农业——关于大荔县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论丝绸艺术发展历程
论丝绸艺术发展历程
西区黄河流域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研究
黄河流域档案信息资源云共享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生态环境视角下的黄河污染治理创新创意设计应用研究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