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分析

2022-04-15闻志强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天津30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诊断率误诊率椎间盘

闻志强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比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CT及MRI检查,比较CT与MRI检查对86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的诊断情况、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及误诊率。结果:86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的诊断结果:CT检查对钙化(89.13%)、积气的诊断率(94.00%)显著高于MRI检查诊断结果(28.26%、28.00%),对椎间盘变性(32.35%)、硬膜囊受压(73.81%)、神经根受压(70.97%)及脊髓变形(44.73%)的诊断率显著低于MRI检查诊断结果(94.12%、95.245%、96.77%、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89.53%)高于CT检查诊断准确率(74.42%),误诊率(8.14%)低于CT检查误诊率(2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漏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检查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相较于CT检查,MRI检查准确率更高、误诊率更低,临床可结合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点,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纤维环破裂,突出的椎间盘挤压椎管内神经而引起的腰痛、坐骨神经痛及下肢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种骨科退行性疾病,对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等方面造成较大的影响[1]。腿部疼痛、腰椎支撑力下降、腰部疼痛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表现,对腰部神经、脊柱神经、腿部神经等造成压迫,降低行走能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具体而言,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产生的机制主要是由于机械压迫神经根继而因为牵拉导致神经处于紧张状态下而没有及时得到复位,极易导致患者产生水肿和炎症,继而增高了神经中的张力,促使神经功能障碍持续加剧,最终引起了腰背痛、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发病率与复发率,临床对此疾病治疗方式较多,其中,保守康复治疗更受患者青睐,为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仅需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更需予以有效的诊断措施。由于以往人们对该病的研究不够深入,以及临床诊断技术相对欠缺等多种原因,导致其漏诊和误诊较高。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应用,临床以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广泛应用,已成为其重要的诊断手段[2]。本研究通过对比螺旋CT与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指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腰痛、坐骨神经痛及下肢麻木等;无CT、MRI等影像学检查禁忌。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年龄35~69岁,平均(49.17±6.28)岁;病程0.6~5.9年,平均(3.22±1.63)年。所有患者CT、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完整,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诊断标准:(1)病发3~72h前存在慢性劳损病;(2)发病急,且存在较为剧烈的疼痛;(3)体检结果显示脊柱侧弯,腰生理曲线发生变化;(4)下肢累及神经支配区域存在迟钝感,通过实施直腿抬高(Lasegues)试验和神经牵拉试验显示为阳性。

纳入标准:(1)此次研究涉及对象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诊断标准[1];(2)所选研究对象存在显著的腰部外伤或扭伤史;(3)所选研究对象发病到就诊介于3~72h;(4)所选研究对象不存在精神疾病。

排除标准:(1)研究涉及对象并发其他器质性疾病,比如结核病、强直性脊柱炎以及恶性肿瘤等;(2)研究对象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3)研究对象伴随存在心、肝、肾以及造血系统等疾病。

1.2 方法

1.2.1 检查设备。Brilliance系列16排螺旋CT系统为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Signa HDxt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为美国通用公司生产。

1.2.2 检查方法。(1)螺旋CT检查:参数设置:层距为1mm~1.5mm,层厚为3mm,矩阵为256mm×512mm,电压为120~130kV,电流为140~175mA。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机架倾斜±30°,先行正侧位扫描,扫描时确保扫描层面与椎间隙中心线平行,正侧位扫描后再按照L3/L4、L4/L5、L/S1的顺序扫描患者椎间隙,仔细观察病变情况。⑵MRI检查:扫描范围包括:冠状面T2加权像(T2WI)、腰椎矢状面T1加权像(T1WI)和T2WI、横断面T2WI,加权参数设置:T1重复时间为450ms,回波时间为17ms;T2重复时间为3500ms,回波时间为80ms;厚度3mm,层距0.3mm。仔细观察信号变化情况及特点,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判定硬膜囊及脊髓的受压、椎间盘突出、椎管各径线狭窄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依据,比较CT检查与MRI检查对86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的诊断情况;比较CT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及误诊率。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CT检查与MRI检查对86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的诊断结果比较

86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的诊断结果:CT检查对钙化(89.13%)、积气的诊断率(94.00%)显著高于MRI检查诊断结果(28.26%、28.00%),对椎间盘变性(32.35%)、硬膜囊受压(73.81%)、神经根受压(70.97%)及脊髓变形(44.73%)的诊断率显著低于MRI检查诊断结果(94.12%、95.24%、96.77%、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CT检查与MRI检查对86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的诊断结果比较

2.2 CT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及误诊率比较

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89.53%)高于CT检查诊断准确率(74.42%),误诊率(8.14%)低于CT检查误诊率(2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漏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CT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及误诊率比较[n(%)]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对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及时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常见骨科疾病之一,具体主要指椎间盘纤维被破坏,而髓核组织突出在刺激神经根后,则会导致腰腿部位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通常情况下,以L4-5、L5-S1突出为最常见的发生部位。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可分为多种,除去腰椎退行性病变以外,诱发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原因和因素还可分为多种,比如外伤、姿势不当、缺乏锻炼以及过度劳累等。对于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尤其是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因神经根受压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较为剧烈的急性腰痛或下肢放射性疼痛。为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康复,不仅需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更需积极辅助实施有效的诊断措施。

目前,CT及MRI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主要的两种检查和诊断手段。CT检查以密度及空间分辨率高为诊断特点,其原理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再配合较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对人体进行持续性、多方位的断层扫描,通过摄下人体相关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面图像,可直接观察到患者椎体附近的突出物、硬膜囊以及神经根的压迫情况,从而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诊断[3]。目前,CT对于钙化、积气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而对于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及脊髓变形等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尚有待进一步提高。王磊等[4]报道指出,CT检查出现漏诊率及误诊率较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扫描结果易受到扫描的层面及角度的影响有关,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椎间盘有膨出及椎间盘突出诊断重叠的情况而造成误诊或漏诊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中,CT检查对钙化与积气的诊断率分别达到89.13%与94.00%,而对于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及脊髓变形等的诊断率均不足75.00%。结果同上述王磊等报道结果相吻合。

MRI是一种利用氢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影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内的每一个氢质子可视作一个小磁体,进入强外磁场前,各个质子排列杂乱无章,当其在一定频率的射频脉冲的激励下,部分处于低能级的质子跃入高能级,而当射频脉冲停止后又恢复为原来的状态,此过程会以射频信号的形式释放出能量,这些被释放出的、并进行了三维空间编码的射频信号被体外线圈接收,经计算机处理后重建成图像。相较于CT检查,MRI同样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且能够呈现出更清晰的椎管内硬膜囊、神经根及髓核等结构影像。其中,T1W1主要分辨椎体、附件及间盘等的解剖结构,而T2W1则在观察病变形态、位置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病变特点方面更具优势[5]。本研究结果显示,MRI对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及脊髓变形的诊断率更高,分别到达94.12%、95.24%、96.77%及100.00%,而对钙化、积气的诊断率相对更低,仅为28.26%与28.00%。通过对两者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发现,86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的诊断结果:CT检查对钙化、积气的诊断率显著高于MRI检查诊断结果,对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及脊髓变形的诊断率显著低于MRI检查诊断结果,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89.53%)高于CT检查诊断准确率(74.42%),误诊率(8.14%)低于CT检查误诊率(22.09%)。同赵胜祥等[6]相关报道结果一致。结果表明,CT检查对钙化、积气方面更具优势,而MRI检查则对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及脊髓变形方面更具优势[7-10]。

综上所述,CT检查与MRI检查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相较于CT检查,MRI检查准确率更高、误诊率更低,临床上可结合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点,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率。

猜你喜欢

诊断率误诊率椎间盘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半躺姿势最伤腰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扭转坏死睾丸34例的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