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4-15吴艳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光度晶状体硬核

吴艳萍

白内障是指因多种原因(包括遗传、老化、局部营养障碍、免疫功能异常、代谢异常等)引起眼部晶状体代谢紊乱,并诱发蛋白质变性、浑浊的疾病[1]。浑浊的晶状体会对光线造成阻扰,使其无法有效在视网膜上进行投射,进而诱发视物模糊甚至失明。硬核白内障是白内障的一种,具有发病早、进展慢等特点[2],且在老年群体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也是目前老年群体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3]。受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硬核白内障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对其进行安全有效治疗成为研究重点。目前临床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治疗,但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本院收治的98 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本院收治的98 例硬核白内障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6∶23;年龄56~80 岁,平均年龄(68.2±5.5)岁。观察组男女比例27∶22;年龄57~79 岁,平均年龄(67.4±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诊断标准,且为单眼发病;患者的晶状体核硬度Locs 分级在Ⅳ~Ⅴ级,符合手术治疗适应征,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青光眼患者;合并眼外伤或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合并既往手术治疗史的患者;合并血液系统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术前3 d通过氟氧沙星滴眼液做预防性抗感染处理,并对患者的眼压及视力等指标进行测定。手术开始前对泪道、结膜囊进行清洗,并通过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手术开始后,先将患者眼睑撑开,并选择在透明角膜处做切口,在前房中注入粘弹剂。使用穿刺刀刺透并将晶体核充分分离后,执行超声碎核,将残留皮质充分清理。然后将人工晶体置入囊袋内,以粘弹剂水密切口,封闭结膜瓣。

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术前操作同对照组,手术开始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表面麻醉(麻醉药物使用盐酸奥布卡因)或者局部麻醉(麻醉药物使用布鲁卡因及利多卡因)。麻醉起效后,通过开睑器将患眼撑开,在正上方角膜缘的位置做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长度在6~7 mm,以烧灼法止血,晶状体行环形撕囊,扩大内切口。在前囊口下进行水分离,拨动晶状体核,进入前房,再次向其注入粘弹剂,将晶状体核娩出并充分清理残留皮质的情况下,于囊袋中置入人工晶状体并注水,在检查确认切口闭合、前房压力正常的情况下,对伤口进行缝合处理,涂抹地塞米松,做好包扎。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散光度、视力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后的VAS 评分。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的视力完全恢复,且未见眼部不良情况为显效;患者的视力明显改善,且无眼部不良情况为有效;患者的视力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发生恶化情况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散光度、视力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散光度和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散光度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散光度、视力变化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散光度、视力变化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

2.4两组治疗后的VAS 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2.01±0.67)分低于对照组的(3.45±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0,P<0.05)。

3 讨论

硬核白内障是一种在老年群体中有极高发病率,且近年来发病率日趋升高的一种疾病[4],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是晶状体退行性老化导致晶状体浑浊,其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视物模糊、重影[5],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患者的视力水平会逐渐越低,最终丧失视力,对其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6]。

手术是硬核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7],本文98 例患者分别采用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常规手术方法对硬核白内障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可见采用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的患者,虽然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后的视力和角膜散光度都有明显改善,但是术后很容易出现角膜水肿、感染等症,影响手术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也相对较高。而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视力和角膜散光度的改善程度更大,可以有效保护患者内皮细胞,患者术后承受的痛苦更小,更利于恢复。除了本文提到的两种术式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也是临床上十分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8-10],其不仅切口小,而且术中对患者的组织损伤程度轻,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也比较快,是一种新型的应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手段,但这种方法应用于硬核白内障的治疗中存在能量较高,反应较重的问题,可能导致角膜内皮损伤的发生[11,12]。

综上所述,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好,能有效改善角膜散光度,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且治疗后患者的VAS 评分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好,患者的接受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光度晶状体硬核
一种基于SOM神经网络中药材分类识别系统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硬核爷爷炼成记
疫战中的“硬核”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乘用车后回复反射器光度性能试验研究
皎皎月光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