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树平台的临床药理学翻转课堂模式在研究生教学的设计研究
2022-04-15赵菊梅樊晓霞
刘 涛,赵菊梅,樊晓霞
(延安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陕西 延安 716000)
《临床药理学》在阐述药物研究和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基础上,以特定人群和常见疾病为对象,描述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临床专业研究生针对特定对象的合理化、个性化用药提供理论指导。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经历了系统的五年医学本科教育,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有一定的钻研能力,他们承担医疗和科研双重任务。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2017]12 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的培养效果,不断提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被动,以考试为目标的期末突击式学习广泛存在,要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充满兴趣地投入到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个难题[1]。所以,我们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培养学生独立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团体合作、发展个性特征等全方位能力。因此教学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近几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大限度地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活跃学习气氛、提升学生学习乐趣,也能促进交流[3]。
在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智慧树(知乎)平台查阅、学习教师发布的学习资源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约定的时间,学生可以把自主构建的知识体系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在智慧树平台互动、交流、达成共识。
按照延安大学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生在入学1 个月后即进入医院进行学科规范化培训,学习医院分布在陕西不同区域,学生分散在各医院,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咸阳市人民医院等,外科专业研究生存在手术时间不确定情况等问题,上课时间不能统一,也无法做到面对面课堂教学。基于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为克服地域和时间的不统一,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基于智慧树平台的临床药理学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临床药理学课程的教学,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之技术,克时空之差异,破校园之围墙,探讨其教学效果,以推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2018级55名学生采取基于智慧树的传统教学法为对照组,2019级52名学生采取基于智慧树的翻转课堂模式为研究组,《临床药理学》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所有理论课均由同一名教师授课。教材均为李俊主编的《临床药理学》第6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教学过程采取基于智慧树平台的传统教学模式,按照教材内容和顺序展开教学。学生听课、做笔记、划重点语句。
1.2.2 观察组 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要求教师准备丰富的授课资源,如视频资料,临床用药教学案例等并发布在智慧树平台供学生学习,为了避免与本科阶段知识点的重复,筛选适合研究生层次的资料,并能够引导探索深层次问题。本研究选取《临床药理学》教学内容中的第二章临床药动学、第四章临床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九章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第十章新生儿和儿童用药、第十四章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等五个章节,选取的教学内容均为2 个学时为一个基本单位。基本步骤:①准备教学资源;②注册智慧树账号,建立临床药理学课程,导入学生名单;③课前一周以书面形式通知2019 级研究生班长和学习委员本学期《临床药理学》的上课模式和程序,并要求班长和学习委员通知学生,如有疑问及时沟通交流。在每次上课前1 周上传并发布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①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MOOC 徐州医科大学的《临床药理学》异步SPOC;②本教研室为翻转课堂模式准备的PPT、动画模拟及布置的案例、问题。其中PPT 内容涵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针对不同生理特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和药效学特征,每段视频原则上不超过10 min。③理论教学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做汇报并提出问题,时间为:30~45 min,教师呈现案例与问题引导同学讨论,时间为:25~30 min,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小组观点,25~30 min,剩余时间教师补充、生生点评和师生点评,从而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内化和持续改进。
1.2.3 效果评价
1.2.3.1 问卷调查 为更好地改善此种教学模式,在课程结束后,对2019 级52 名研究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临床药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改的评价及意见。
1.2.3.2 考核设计 考核时间:理论课结束后2 周左右;考核形式:闭卷笔试,120 min;试题依据大纲要求从学院题库选取;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5 中题型;试卷分值:满分100 分,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内容占据的分值如下:第二章《临床药动学》,名词解释1 题共 2 分,选择题 1 题共 1 分;填空题 1 题 3 空共3 分;第四章《临床药物效应动力学》名词解释1 题共2 分、选择题1 题共1 分;第九章《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选择题4 题共4 分;第十章《新生儿和儿童用药》简答题1 题共5 分、第十四章《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案例分析题1 题共10 分;所有共计28 分。依据标准答案加分制、参研人员流水作业、3人分别核分等措施,最后对翻转模式教学改革内容28 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理论考试成绩进行评分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翻转课堂模式问卷调查结果
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星对学生学习的满意度和课堂效果进行调查。共发放52份,回收有效问卷5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4]。94.2%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比较灵活,也能够依据自身知识层次展开学习钻研,收获更大、内化更加充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探讨和交流。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翻转课堂模式调查结果(n=52)
2.2 两组理论科考核结果
观察组期末平均理论成绩为(93.5±2.1)分,对照组期末平均理论成绩为(82.4±5.8)(下转封三)分,观察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基于智慧树平台的翻转课堂建立在现有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翻转课堂与智慧树平台的线上教学有机融合,使学习更加便利,资源更加丰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空间[5]。教师对教学流程和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将传统教学中传授知识和知识内化的过程颠倒安排,将传统课上教学过程与课下学习活动进行转换的新型教学形式,实现了课余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的统一[6]。学生通过智慧树平台于课前把较易掌握的知识基本概念和零散知识点充分内化,课中可就教师布置的问题作出回答并可展开讨论,锻炼了学生自我展示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7]。翻转课堂模式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化,教师由处于主体地位的教授者转变为教学中辅助作用的引导者,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倾听和观察学生的表现,并能及时给予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8]。研究中,94.2%的学生肯定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说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促进了研究生对知识的应用,培养了分析整合问题、表达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为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取得良好的教改效果并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在教改中还发现一些问题并亟待解决。第一,由于章节内容的差异性,遇到具体的知识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模式,不能一味放手,照搬流程,如第十四章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教材中提供知识点都是研究的现有成果,没有进行机制的分析,所以,在课堂中更多的是提出关于时辰的问题,课后查阅思考找出可能的理由,为日后进一步深造提供可能的研究方向。第二,关于课前发布资源即导学案,是翻转课堂模式的起点,起点高,导学好,学生收获也更多。课前导学案的准备工作量非常大,可在开课前一学期通过班主任和代课老师在班级内挖掘优秀且志愿担任助教协助教师准备,不断完善并提高导学案的质量。第三,整理学习资源,展示学习成果,积累传承给后续研究生学习。第四,教师在课堂需注意发现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可单独布置任务,做到因材施教。随着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的不断改善和进步,我们也将与时俱进,进一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认真对待每一位同学,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