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治疗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
2022-04-15武巧丽曹彩丽王泽沅严家银
武巧丽,曹彩丽,李 晋,王泽沅,严家银
(榆林市靖边县人民医院,陕西 榆林 718500)
过敏性紫癜属于临床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发于免疫力差、血管较脆者,其中以4~8岁的小儿最为常见。病变期间患儿多会出现皮肤坏死样改变、关节疼痛以及腹痛等症状,重症者甚至还会出现肾脏功能损伤,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1]。临床治疗多采用地塞米松,该药为临床常见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作用以抗炎、抗过敏为主,在重症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虽能发挥较好的抗过敏作用,但长期使用易引发不良反应,整体治疗效果欠佳[2]。甲泼尼龙是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其抗炎、抗免疫作用良好,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能在短时间内起效,达到改善其临床症状的目的[3]。为进一步研究甲泼尼龙在重症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2018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靖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进行对比治疗,从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0 例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性患儿24 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14±1.3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20 d,平均时间(10.58±0.31)d;观察组男性患儿25 例,女性患儿15 例,年龄3~12 岁,平均年龄(6.21±1.29)岁,发病至入院为1~21 d,平均时间(10.64±0.28)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免疫学蛋白、尿常规检查确诊为重症过敏性紫癜的患儿;②存在皮肤坏死样改变、腹痛等症状的患儿。排除标准:①对甲泼尼龙过敏者;②合并传染疾病者。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的治疗方法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生产企业: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24,规格:4 mg)常规治疗。剂量为 20 mg/kg,与 200 mL 葡萄糖注射液充分混合后静脉滴注,2 h内完成,3 d后改为口服用药,2 mg/kg。待到患儿病情减轻后逐步减低用药量至停药。
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生产企业: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24,规格:4 mg)冲击递减疗法。初始剂量为20 mg/kg,与200 ml葡萄糖注射液充分混合后静脉滴注,2 h内完成;3 d后剂量递减为10 mg/kg,持续治疗4 d 后,将滴注用药更换为口服用药,1.5 mg/kg,持续治疗 4 d,后 10 d 口服剂量改为1 mg/kg。
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21 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比较。显效:腹痛、乏力等症状完全消失,紫癜面积缩小>90%;有效:腹痛、乏力等症状基本缓解,紫癜面积缩小>50%;无效:以上症状均未消失,紫癜面积未缩小。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病情改善指标。记录关节疼痛缓解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消化道出血消退时间、肾脏功能改善时间等。③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指标。记录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治疗前后的变化。④ 不良反应。记录胃肠道反应、感染与消化道出血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病情改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疾病改善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疾病改善时间比较(,d)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P关节疼痛缓解4.21±1.25 10.12±1.36 8.957<0.05皮疹消退6.25±1.21 9.55±1.28 5.179<0.05消化道出血缓解3.21±1.12 6.84±1.25 6.127<0.05肾脏功能改善5.47±1.51 9.58±1.35 5.228<0.05
2.3 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炎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L)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L)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IL-10 IL-6治疗后52.32±4.24#*71.24±4.21#8.514<0.05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p治疗前12.58±3.25 12.52±3.14 0.035>0.05治疗后7.28±1.21#*10.25±3.21#6.845<0.05治疗前123.25±10.32 123.47±10.25 0.041>0.05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遗传、感染以及药物等因素相关。现代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过敏性紫癜基本病变为毛细血管壁炎性反应,发病人群多为小儿,病变期间患儿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渗出血浆,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出血、水肿等情况,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4]。重症过敏性紫癜在发展过程中极易累及肾脏,导致肾脏出现轻重不一的病理性改变,轻者仅会出现局灶性肾炎,而重者则会出现增殖性肾炎,部分患儿还伴有新月型改变,对人体的危害性极大[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这种用药方式相对于传统常规情况下使用甲泼尼龙有更好的作用,与蔡智聪[6]、陈科[7]等人的研究相一致。主要是因为甲泼尼龙属于调节激素,半衰期较短,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进入人体,可直接扩散至细胞膜,与胞浆内特异受体结合,在进入细胞核内后,与DNA 一同启动mRNA 转录,合成蛋白酶,使甲泼尼龙能够借助酶在患儿全身发挥药效,有助于提升疗效[6-7]。但是,长期大剂量使用甲泼尼龙治疗,极易影响患儿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导致患儿自身的免疫能力下降,因而在使用甲泼尼龙对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治疗时,需通过冲击递减的方式给药。根据患儿的病情病变及其耐受程度逐渐递减药量,不仅能避免长期大剂量应用对患儿的影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药物的有效性,有助于进一步促使重症过敏性紫癜的儿童临床预后得到改善[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症状和功能改善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由此可见,采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对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主要是因为通过先持续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儿甲泼尼龙治疗,可确保甲泼尼龙直接在患儿的血管中发挥作用,达到减轻患儿毛细血管通透性的目的[9]。此外,最初的大剂量应用甲泼尼龙到之后减量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通过药物有序减少的方式,在更短的时间内调节患儿的机体免疫能力,促使重症过敏性紫癜的儿童临床症状尽快缓解。常规治疗方法中,静脉滴注的时间仅有3 d,后改为口服,导致起效较慢。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机体血清炎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这种用药方式对炎症的抵抗作用更强,可有效改善患儿体内的炎症因子。其原因主要是甲泼尼龙为水溶性糖皮质激素,本身具有较强大的抗炎作用,且无明显的水钠潴留,适合小儿使用[10]。初始治疗时通过大剂量滴注的方式,可在短时间令患儿体内的激素水平升高至峰值,达到高效抗炎的目的,有助于促进免疫复合物的消失,使患儿的炎症尽快减轻[11]。随后再通过冲击递减的治疗方法,逐渐减少甲泼尼龙的滴注剂量,可在稳定患儿病情的同时,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促使临床相关症状进一步缓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这种用药方式安全性更高,可避免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过多的不良反应。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直接通过改变淋巴细胞亚群的方式,抑制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促进患儿免疫功能的提升,增强患儿的机体免疫力,使患儿体内的免疫复合物能够得到有效的清除,避免病毒及致敏物质在患儿体内积聚,从而引发大量不良反应,保障治疗的安全性[12]。另一方面,临床若想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还需在使用甲泼尼龙时通过冲击递减疗法,让患儿的机体逐渐适应药量变化,避免减少药量时患儿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才能真正达到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13]。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利用甲泼尼龙冲击递减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在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的安全性,有助于提高疗效,促进患儿康复。